期刊文献+
共找到9,5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温馨 高维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35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在解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熵值加权综合指数法、K-Means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35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在解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熵值加权综合指数法、K-Means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10年、2015年和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动态演进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县域城乡融合水平总体上呈小幅度上升趋势,但层级性与不均衡性特征显著,珠江口东岸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珠江口西岸。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农支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财政城乡公共服务支出、金融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据此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注重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完善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强化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的协同互促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县域尺度 时空分异 大湾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
2
作者 吕凤亚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3,96,共9页
基于宏观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区域产业发展的外部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管控需求,构建完备有效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有鉴于此,应在遵循共识化原则、多元化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基于宏观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区域产业发展的外部要求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管控需求,构建完备有效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有鉴于此,应在遵循共识化原则、多元化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基础上,创新构建涵括基础建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质量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落地:推进区域评价标准分类融合,实现“标准统一+个性兼顾”发展;拓展评价主体覆盖范围,塑建“内部评价+外部补充”格局;嵌入数智技术辅助评价,构筑“智能评价+结果反馈”系统;甄别综合评价内容,搭建“结果导向+诉求参照”结构,以此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提质增效提供理论鉴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现代化 质量评价 产业结构升级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四链”融合发展评价探索性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3
作者 喻锋 桃娜尔·赛力克 《城市观察》 2024年第1期20-31,159,160,共14页
面对当前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发展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构筑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基础生态,但融合的状态、水平和层次都存在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与灰色关联度对粤港澳大... 面对当前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发展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构筑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基础生态,但融合的状态、水平和层次都存在可以优化提升的空间。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与灰色关联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个子链已逐渐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过渡,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向高度协调状态过渡发展。“创新链—产业链”子系统耦合对整体“四链”融合水平贡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耦合协调度 灰色关联度 协同 大湾区
下载PDF
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4
作者 李晨 张可云 《开放导报》 2024年第3期88-95,共8页
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作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融合发展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大湾区增长极作用以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 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作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融合发展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大湾区增长极作用以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产业、产业链、产业网络和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全面把握。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产业层面要素流动不充分,产业链层面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网络层面“强强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生态层面有助于产业持续升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完善区域合作的法治化基础,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增强大湾区产业体系的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而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链 产业网络 产业生态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佟宇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但也存在大湾区都市农业布局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推进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促进大湾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相互赋能、相互加持,打造大湾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共筑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都市农业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圈 都市农业
下载PDF
国家铁路局拟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试点
6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76,共1页
2024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介绍,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 2024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有关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铁路局局长费东斌介绍,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连接贯通,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中国式现代化 四网融合 交通运输 轨道交通 国家铁路局 交通强国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向融合
7
作者 林春 文丰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新要求,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锚定了方向。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遵循,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性为目标、在包容中创新...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发展新要求,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锚定了方向。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遵循,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以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性为目标、在包容中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采取以爱国主义教育促进身份的认同、与国家新时代文化同向融合、发挥文化纽带作用促进港澳台融合发展等措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大湾区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把握地域文化特点,深化同质性融合——论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文化的守正创新与发展
8
作者 林春 毕胜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文化由百越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融合发展而成,并兼容一些特定的西方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进入新时代,大湾区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又兼容...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文化由百越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融合发展而成,并兼容一些特定的西方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进入新时代,大湾区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居于主体地位,同时又兼容西方文化元素。建设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把握地域文化特色,坚持包容性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把握新时代文化与湾区地域文化的逻辑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走向,从而引领大湾区新时代文化守正创新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大湾区 同质性融合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9
作者 游鸽 李铸波 +1 位作者 陈航宇 邓帅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6,33,共9页
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全面梳理,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从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六大维度进行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构建的指标... 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全面梳理,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从政府、行业、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六大维度进行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建立产教融合理论与职业教学管理决策问题间的纽带,可为广大职业院校推进高水平的产教融合提供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 质量评价体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及制约因素分析
10
作者 彭芳 《全国流通经济》 2024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但由于粤港澳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存在瓶颈。探究分析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但由于粤港澳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大湾区内部发展差距较大,部分地区和领域还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现象,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存在瓶颈。探究分析数字经济发展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契合梯度发展理论核心要义,驱使大湾区发展体制机制衔接,创新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同时面临着制度壁垒、数字转型融合度低等现实掣肘,需要通过路径探索,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协调融合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大湾区 融合发展 梯度发展理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专创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与实施策略
11
作者 吴晓义 许文建 《新丝路》 2024年第8期0256-0258,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通过“专创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是在学习和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提出的。民办高校以“专创融合”的方式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课程开发与平台建... 粤港澳大湾区民办高校通过“专创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是在学习和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提出的。民办高校以“专创融合”的方式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课程开发与平台建设机制、利益协调与激励约束机制、评价反馈与改进调整机制作保证“。专创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简政放权,协同创新;整合资源,加强城乡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民办高校 专创融合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商融合发展探析
12
作者 关心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1期28-30,共3页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开放的边缘,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开发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突显文化个性,展现特色湾区文化;重视宣传工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推动体制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开放的边缘,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开发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突显文化个性,展现特色湾区文化;重视宣传工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推动体制改革,实现整体协调发展;市场运作整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商三种产业融合和走向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文旅商融合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科技融合发展——专访广东省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强
13
作者 赵新昊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2024年1月24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1月2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省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为此,《新理财》杂志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政协委员、澳洲会计师公会2024年大中华区分会暨大湾区... 2024年1月24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1月25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省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词。为此,《新理财》杂志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政协委员、澳洲会计师公会2024年大中华区分会暨大湾区委员会主席、毕马威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与发展中心主管合伙人彭富强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大中华区 主管合伙人 广东省政协 毕马威 战略与发展 科技融合 两会代表
下载PDF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之国际传播研究——以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研韬 董庆文 黄玲忆 《对外传播》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文集中讨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传播语境、原则与保障。本文认为国际社会不仅重视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意义,而且将其置于地缘政治和资本政治双重框架下解读。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 本文集中讨论海南自由贸易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传播语境、原则与保障。本文认为国际社会不仅重视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意义,而且将其置于地缘政治和资本政治双重框架下解读。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的重要任务是突破美西方对华认知屏障。在当今国际局势下,深化制度集成创新、促进区域治理现代化,既是与国际社会开展价值沟通的有效形态,也是开展自贸港和大湾区国际传播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自贸 大湾区 制度集成创新 价值沟通 战略传播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关键——以一流人才体系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益东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高水平人才高地不仅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更是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前瞻布局的人才特区,是原始创新和文理交融的策源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流人才体系,包括一流人才的驱动、甄选、吸引、组织管理与自主培养等。为... 高水平人才高地不仅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更是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前瞻布局的人才特区,是原始创新和文理交融的策源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流人才体系,包括一流人才的驱动、甄选、吸引、组织管理与自主培养等。为此本文对愿景驱动、一流人才的标准、甄选方法等进行探讨,分析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与一流学科对促进自主培养与留住一流人才的重要作用。鼓励原始创新见效最快的方式是盘点已经问世却尚未得到公认的原创成果,让完成人及时胜出。未来观与AI大爆发决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前瞻布局,强调安全与发展同等重要。指出借助AI for Science在科研管理创新上的潜力与功效,推动AI+科技评价和AI化改革,知识点考核,杜绝垃圾论文、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应该从对标硅谷,到跃升为绿色、人文、科技、安全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实现我国科技的高质量、安全永续的发展,推动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建设 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流人才体系 AI+科技评价 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人才支撑体系的构建——以广清接合片区为例
16
作者 彭秀林 祁先超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3-47,共5页
人才支撑问题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从经济支撑、科技支撑、教育支撑、政策支撑四个维度,对广清接合片区进行了人才支撑现状调查,对清远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人才制约瓶颈进行了分析... 人才支撑问题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从经济支撑、科技支撑、教育支撑、政策支撑四个维度,对广清接合片区进行了人才支撑现状调查,对清远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人才制约瓶颈进行了分析,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创建国家城乡发展试验区人才支撑给予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城乡融合发展 人才支撑体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
17
作者 黄莉 徐凤凰 +2 位作者 张晨钰 宋月 王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5,共9页
[目的]识别灾害的敏感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是复合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首先根据暴雨—滑坡灾害链特征构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 [目的]识别灾害的敏感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是复合灾害系统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首先根据暴雨—滑坡灾害链特征构建复合灾害系统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耦合模型(OPGD-AHP)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评估。通过对暴雨和滑坡单灾种的敏感性分析,分别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和滑坡的敏感性分级图,并由统计分析得出暴雨诱发滑坡的阈值及其转换概率,以此对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暴雨—滑坡灾害链敏感性分级图。[结果](1)粤港澳地区暴雨-滑坡灾害链高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宁县、怀集县等西北部地区和惠阳区、惠东县等东部地区;(2)次高敏感性和中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封开、德庆、从化、龙门、博罗等区域;(3)低敏感区和次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南海、荔湾、禅城、顺德、南沙、番禺、三水、白云等中部地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防灾减灾、增强灾害链风险抵抗力和恢复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灾害系统 敏感性评估 CNN OPGD-AHP 大湾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系统智能化管理
18
作者 董仁才 翁辰 +4 位作者 焦亚冉 吕晨璨 孙晓萌 练岸鑫 李春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6-487,共12页
开展生态系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必然趋势。以城市群生态系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系统整合各类生态环境相关数据资源,形成生态系统管理数据和决策支撑体系,并以此为基础... 开展生态系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全面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必然趋势。以城市群生态系统智能化管理为目标,系统整合各类生态环境相关数据资源,形成生态系统管理数据和决策支撑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生态智能管理平台。研究以生态系统要素和功能管理逻辑为核心,构建了生态系统管理业务流程:(1)精准剖析生态环境问题,确定问题发生的尺度、范围并对其进行分类和定性;(2)确立生态管理目标,制定适宜的管理策略;(3)根据现状与基线进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通过生态管理恢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4)通过环境物联网监测生态系统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生态系统管理计划。针对城市群生态系统多尺度、多层次、复杂化等特点,在制定管理决策时应充分权衡管理目标和生态服务,兼顾各类生态系统服务效益;需通过示范性生态工程印证管理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协同性;以趋善化理念为指导思想,不断优化调整生态管理目标;同时在管理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凝练、总结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和经验。面向生态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需求,融合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广域网络(Web)等信息化技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管理智能平台,实现多主体信息共享,打破管理决策的“黑箱”,为推进生态环境管理现代化提供可靠可行的方案。构建的生态系统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策略,将知识充分融入管理决策的制定流程,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生态系统管理 信息化 知识库 物联网 生态工程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路网韧性的贝叶斯网络评估
19
作者 赵荣国 杨锦琛 +1 位作者 李洁 周苏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路网的韧性问题愈发凸显。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城市路网韧性评价模型,并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为例,评估了2000—2019年该地区9个城市的路网韧性。基于韧性功能函数从容灾性、稳定性、重构性、恢复性4个方面建立功能层,选取稳定性、可变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服务性、安全性、鲁棒性、可修性、适应性9个因素建立性能层,选取客运量、公共汽车数量、道路面积率、出租车数量、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公共交通投资、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道路运输从业人数、人均道路面积9个因素建立因素层。研究结果表明:路网韧性指数最高的为深圳(60%),而最低的为中山(43%);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的路网韧性一直稳定增长,其余城市的路网韧性浮动较小;路网韧性并非总是随着城市GDP的增长而提高,还与人均GDP有关;敏感性分析表明,路网重构性、路网可靠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各自所在层中对路网韧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加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可以提高城市路网韧性。研究成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交通路网功能完善与韧性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系统学 韧性评价 贝叶斯网络 敏感性分析 大湾区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从场空间到流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路径研究
20
作者 陈世栋 向晓梅 陈再齐 《岭南学刊》 2024年第1期107-119,128,共14页
检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对纵深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因应数字经济对区域要素流动结构的影响,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流网络”分析框架,并以首位度和齐普夫法则测度传统空间结构特征,以上市企业的“总部—... 检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对纵深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因应数字经济对区域要素流动结构的影响,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流网络”分析框架,并以首位度和齐普夫法则测度传统空间结构特征,以上市企业的“总部—分支”机构分布测度流网络特征。结果表明:大湾区总体经历了先集聚再分散的发展过程;各城市人口分布梯度不合理,核心城市的人口扩张推动了城市群的定型。大湾区经济规模结构呈现帕累托分布模式,各城市经济规模变差较大。从城际联系来看,广州深圳之间具有高联通度,形成了联通走廊,2000年以来深圳的相对联通度高居首位,区域网络日渐完善。未来,应织密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市场一体化进程、构建“双核三圈”网络型城市群体系、设立“广深接合片区”并加快打造“广深联动走廊”,开创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空间结构 流网络 优化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