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遥感影像划分城乡过渡带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章文波 方修琦 张兰生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提出了一个将 T M 影像与突变检测方法结合划分城乡过渡带的方法。首先采用二级结构分类方法从 T M 影像中提取城市用地信息;其次以城市用地比率进行窗口平滑处理,突出城市用地比率的圈层变化特征;最后用均值突变检验中的滑动t... 提出了一个将 T M 影像与突变检测方法结合划分城乡过渡带的方法。首先采用二级结构分类方法从 T M 影像中提取城市用地信息;其次以城市用地比率进行窗口平滑处理,突出城市用地比率的圈层变化特征;最后用均值突变检验中的滑动t检验方法对各方向的城乡断面上的城市用地比率进行突变检测,进而根据突变点的空间分布划分出城乡过渡带内、外边界的位置。利用北京1984 年和1996 年的 T M 影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城市用地比率 遥感 影像划分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景观特征与规划建设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国斌 李秀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268-6270,共3页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类型,分析城郊开放的景观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景观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频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高等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优化原则,经济系统、...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类型,分析城郊开放的景观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景观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频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高等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优化原则,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相耦合原则,依据各地城郊特征,提出城市生态过渡带的建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特征 指导原则 规划建设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旗 李景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城乡过渡带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机理。结合27篇参考文献,对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城乡过渡带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和评价,以便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城乡过渡带的演化发展规律,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 城乡过渡带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机理。结合27篇参考文献,对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城乡过渡带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分析和评价,以便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城乡过渡带的演化发展规律,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城市化 景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空间演进与空间交互强度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妙萍 陈颖彪 +2 位作者 千庆兰 杨智威 阮杰儿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6,共12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广州市城乡过渡带边界,利用基于sDNA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空间交互强度,分析其空间演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1)2012—2019年广州市城乡过渡带总体呈扩大趋势,以北偏东方向发展为主,破碎区块逐渐演变为连续区域;2)广州市城乡过渡带之间的空间交互网络结构呈现"多方向化"趋势,从最初的西南侧单线网络结构逐步发育成多方向闭合网络联结结构,目前演变为南北两支、东西向的强空间交互态势,以白云区为代表的北部区域和以番禺区为代表的南部区域是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的重要战略节点地域;3)广州市城乡过渡带社会经济优势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3个空间层级结构,并由城市核心区辐射带动,向北、东北与东南3个方向推动发展为城乡过渡带;4)各城乡过渡带的发展速度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广州市应结合本区域优势产业和自然资源,走联合与互补发展并存的道路,重视城乡过渡带区域发展引擎,增强其与周边地区联系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空间交互 sDNA NPP/VIIRS夜间灯光 引力模型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
5
作者 彭文强 蒲欣冬 +2 位作者 陈怀录 张强 白洪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6期17683-17684,17687,共3页
针对当前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转变思维方式,从农民的视角出发,以寻求城市化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主动城市化的概念,重点对主动城市化的时空演进、意义进行了探讨,最后又提出了推进主动城市化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该研究能够丰富我国... 针对当前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转变思维方式,从农民的视角出发,以寻求城市化新的发展模式。提出了主动城市化的概念,重点对主动城市化的时空演进、意义进行了探讨,最后又提出了推进主动城市化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该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城市化的相关理论,拓展城市化的研究思路,有利于城市化战略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城市化 主动城市化
下载PDF
城乡过渡带社会经济空间演化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志军 李小建 郑星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09-2928,共20页
城市空间具有市场、规划双向驱动的特点,但中国学界对两者空间影响尺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1980—2010年浙江10个城市的城乡过渡带为案例,以其兼有市场、规划驱动的院落组级、街坊级、小区级、居住区级约60 m至约800 m的空间尺度... 城市空间具有市场、规划双向驱动的特点,但中国学界对两者空间影响尺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以1980—2010年浙江10个城市的城乡过渡带为案例,以其兼有市场、规划驱动的院落组级、街坊级、小区级、居住区级约60 m至约800 m的空间尺度为研究对象,利用5年期数据对这一微中观空间进行了广义空间多重分形分析。整体分析显示,规律化、趋势化和无序化土地斑块演变组分的耦合,在城乡过渡带形成了3个基本尺度区间:市场驱动为主的院落组级空间,规划驱动为主的居住区级空间,两者过渡的街坊级、小区级空间。空间拓展的主导性分析表明,因市场、规划在各尺度上引领作用的不同,院落组级、小区级、居住区级空间演变的趋势化与规律化相复合的特征明显,街坊级则偏于趋势化与无序化复合下的空间演变。主体性分析进一步显示,各尺度区间在相应驱动力的作用下,院落组级空间以趋势化的集聚、小区级、居住区级空间以趋势化的扩散为主;街坊级则突出表现为无序化的空间拓展。本文的贡献在于通过f(a)-a(q)曲线上规律化、趋势化、无序化区间的组合及时序变化,量化地认识了城乡过渡带常为趋势化与规律化相复合的空间拓展所主导、但却以趋势化的空间拓展为主体的客观现象,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市场、规划的空间影响尺度划分、"多层级特征的系统辨识"提供具体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复合 空间多重分形 院落组级—居住区级空间 f(a)-a(q)曲线 城乡过渡带
原文传递
都市城乡过渡带基层空间的演变特征
7
作者 宋志军 李小建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8-676,共19页
城乡过渡带30~150 m尺度的空间,属变化明显的都市基层空间系统。为描述这一地带的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郑州、杭州、北京的建设用地为例展开了多重分形分析。本文依托广义、典型f(a)-a(q)曲线所划分的3个空间演变子系统,以城乡过渡带院... 城乡过渡带30~150 m尺度的空间,属变化明显的都市基层空间系统。为描述这一地带的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郑州、杭州、北京的建设用地为例展开了多重分形分析。本文依托广义、典型f(a)-a(q)曲线所划分的3个空间演变子系统,以城乡过渡带院落组级—居委会级空间为研究尺度区间,对之进行了空间多重分形特征的量化分析。分析显示,城乡过渡带的空间演变属宏、中观空间影响下的适应性变化,市场驱动色彩显著。总体上,城乡过渡带基层空间的演变较为复杂,并常会在一定尺度内形成典型、广义的空间多重分形特征,及其相应的斑块密度(q值)分布区。且受多种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多种空间子系统的演变强度常会不同,其在各尺度上的空间复合也会呈动态变化,进而城乡过渡带空间演变的“情景性”较强。但都市城乡过渡带的基层空间却不存在依中小城市→传统性特大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必然演替过程,其变化更多应与各都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城乡融合的具体情景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满足全局性、局域性指标的情况,把多重分形的典型特征分布区拓展到了更广域的特征过渡区及退化区,进而增强了对现实地理空间真实发展状态的非线性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空间系统 f(a)-a(q)曲线 多重分形特征 都市城乡过渡带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城乡空间过渡带演变预测方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庄怡 唐真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2-486,共5页
为了准确预测城乡空间过渡带不同时期的时空演变趋势,设计基于移动窗口的城乡空间过渡带演变预测方法。运用GPS与电子罗盘采集目标区域边界点与校验点位置,利用前方交会原则验证边界点位置正确性,根据三角函数定理,在了解两个点坐标与... 为了准确预测城乡空间过渡带不同时期的时空演变趋势,设计基于移动窗口的城乡空间过渡带演变预测方法。运用GPS与电子罗盘采集目标区域边界点与校验点位置,利用前方交会原则验证边界点位置正确性,根据三角函数定理,在了解两个点坐标与方位角的基础上得到过渡带区域坐标值;选择斑块、景观优越度、土被适宜度等指标作为演变指标,引入Fragstats3.4软件平台下的移动窗口,获得城乡空间过渡带变化特征;组建元胞自动机复合模型,通过邻近层次的两两对比建立评估矩阵,计算评估矩阵权重矢量,推导评估目标综合分数,将分数从高到低排名并编码,明确演变预测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证实,预测结果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预测精度高,可为未来城市建设提供合理规划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窗口 城乡空间过渡 演变预测 数据采集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苔藓指示大气重金属铅沉降的机制和采样策略优化
9
作者 冉江游 叶丽 +6 位作者 黄帅 陈园园 汪艳敏 周伟 张世熔 徐小逊 邓欧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1-480,共10页
【目的】旨在探究苔藓对大气重金属铅(Pb)沉降的响应机制,优化苔藓指示大气污染的采样策略。【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连续监测成都平原城乡过渡带的大气重金属Pb沉降和苔藓Pb浓度,分析了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响应关系,并探讨了... 【目的】旨在探究苔藓对大气重金属铅(Pb)沉降的响应机制,优化苔藓指示大气污染的采样策略。【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8月连续监测成都平原城乡过渡带的大气重金属Pb沉降和苔藓Pb浓度,分析了两者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响应关系,并探讨了苔藓指示Pb沉降的最佳采样季节和频率。【结果】研究区大气Pb年沉降通量和苔藓Pb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29±0.04)mg/(m^(2)·a)和(18.50±0.65)mg/(kg·a)。大气Pb沉降通量与苔藓Pb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时间上表现为夏季通量和浓度最高、春季最低,但Pb沉降月最大值比最小值大一个数量级(11.30~21.01倍),而苔藓Pb浓度月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80~3.44倍;空间上,沉降通量和苔藓浓度均表现为乡镇-农区最高、林区最低。研究区苔藓Pb浓度与不同累积时长(1-12月)的大气Pb沉降累积通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短时间累积尺度下(1-3月),只有林区-农区与林区监测点的相关性极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上述两个监测点,发现夏季(8月)、秋季(9、10月)与冬季2月的监测相关性显著(P<0.05);当累积时间超过3个月后,所有监测点两者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苔藓能够监测大气Pb沉降,但更适合人为扰动较少的区域,最佳采样季节为夏秋季,即苔藓生长季节,如需在Pb沉降强度较高的区域开展苔藓监测,还需要筛选耐受和富集能力更强的苔藓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过渡带 苔藓监测 重金属铅 大气铅沉降 响应关系
下载PDF
沈阳经济区土地利用要素性冲突空间多尺度作用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越 李炆颖 +2 位作者 曾先 李佩泽 薛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1-239,共9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揭示新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化机理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结构性和功能性视角分析土地利用冲突,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要素性冲突多尺度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区,引入小波相干分析法和交叉... 土地利用冲突是揭示新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化机理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结构性和功能性视角分析土地利用冲突,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要素性冲突多尺度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区,引入小波相干分析法和交叉小波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的空间多尺度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8个关键影响要素的交互作用关系显著;②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人文要素的驱动作用关系比自然要素更加明显,而土地利用冲突对自然要素的响应程度比人文要素更加显著;③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多尺度关联关系;④研究区人口密度、GDP与土地利用冲突交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主要作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主城区,NDVI主要作用于林区,能源消耗量主要作用于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其他关键影响要素零散分布在研究区采样空间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空间多尺度 交互作用机理 交叉小波模型 城乡过渡带 自然要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