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本体与征象:略萨文学创作理论及《城市与狗》的伦理学批评 |
王红
|
《文化与传播》
|
2012 |
0 |
|
2
|
《城市与狗》:结构现实主义表达方式与象征主题 |
陈春生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3
|
论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城市与狗》中时空交错的结构现实主义 |
马黎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4
|
“客观”叙事中的视角艺术——从《城市与狗》谈开去 |
梁丽英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2 |
1
|
|
5
|
热带的畸形儿——以成长模式分析略萨小说《城市与狗》 |
巩晓琳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5 |
0 |
|
6
|
“英雄”的罪恶与拯救——论略萨《城市与狗》对圣经的现代阐释 |
阳幕华
|
《圣经文学研究》
|
2013 |
0 |
|
7
|
80后艺术家的“狗邻居”——黄晓明《城市与狗》访谈录 |
陈宇虹
|
《西部广播电视》
|
2009 |
0 |
|
8
|
《城市与狗》中的暴力产生和运行机制 |
刘桐阳
|
《黑河学刊》
|
2017 |
0 |
|
9
|
从《城市与狗》看拉美民族意识 |
刘旭彩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拉丁美洲文学中的结构现实主义——解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城市与狗》 |
冯璐
李奇颖
|
《芒种》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黑色青春物语——评《城市与狗》 |
罗豫
|
《当代学生(探秘)》
|
2011 |
0 |
|
12
|
一部结构现实主义的杰作——评巴尔加斯·略萨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 |
李玉莲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1988 |
0 |
|
13
|
“诺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中国情缘 |
刘火雄
|
《文史天地》
|
2018 |
0 |
|
14
|
略萨和他的小说创作 |
朱景冬
|
《译林》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15
|
拉美新小说──现实主义的变种 |
梅哲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2
|
|
16
|
巴尔加斯·略萨“携新作另投明主” |
詹玲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7
|
书写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聚焦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 |
潘启雯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新评价 |
|
《新读写》
|
2017 |
0 |
|
19
|
2010年诺贝尔奖获奖名单(部分) |
|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