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识别与核心产业主体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张浩博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2-14,共3页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确了各城市主体空间功能产业分布;除哈尔滨外其他城市优势职能部门偏少,且以第二产业为主;采用改进区位熵法分析了城市部门职能的专业化程度,并将城市各部门职能分为特色职能、优势职能和一般职能,黑龙江省特色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以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 纳尔逊指数 改进区位熵法
下载PDF
基于可拓理论的城市主体公交模式双层决策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郝记秀 周伟 +1 位作者 陈巧峰 彭唬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年第1期15-18,6,共5页
城市主体公交模式选择是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运用可拓理论,选择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5种主要模式:地铁、轻轨、BRT、使用公交专用道的常规公交和限制小汽车增加公交运力,遵循客观、易操作的原则,构建城市公共交... 城市主体公交模式选择是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运用可拓理论,选择影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5种主要模式:地铁、轻轨、BRT、使用公交专用道的常规公交和限制小汽车增加公交运力,遵循客观、易操作的原则,构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选择的可拓决策模型与协调度评价模型,并给出决策选择的具体实施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理论 城市主体公交模式 双层决策模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城市主体思维:走向大众的城市 被引量:2
3
作者 余柏椿 《新建筑》 2005年第2期16-17,共2页
“权贵”城市是由权力和财富任意支配空间环境资源的病态城市。“大众”城市是空间环境资源被民众共享的公平城市。财富变换空间环境资源、封建残余思想、追求高利润是“权贵”城市的病因。确立环境权、完善公共政策、科学设计和依法管... “权贵”城市是由权力和财富任意支配空间环境资源的病态城市。“大众”城市是空间环境资源被民众共享的公平城市。财富变换空间环境资源、封建残余思想、追求高利润是“权贵”城市的病因。确立环境权、完善公共政策、科学设计和依法管理、大众参与决策是走向“大众”城市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 思维 资源 权贵 大众 城市
下载PDF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认知、发展与启示
4
作者 刘兵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既是历史范畴,也是当代热点话题,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诉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我国部分城市的定位打上了体育的烙印,就有必要分析城市主体体育权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中首先从经济...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既是历史范畴,也是当代热点话题,伴随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诉求也日益高涨。特别是我国部分城市的定位打上了体育的烙印,就有必要分析城市主体体育权利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文中首先从经济、政治、生活和生态等方面探讨了认知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范式,然后基于全球视野和案例分析了城市在经济、政治和体育全球化发展条件下体育权利的变迁,最后讨论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主体体育权利发展必须直面的话语与行动、权利与制度以及名声与民生等方面城市主体体育权利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体育权利 认知范式 体育规划 体育发展
下载PDF
突破困境 让农民工从“城市过客”成为“城市主体”——专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进
5
作者 蔡兰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第4期10-11,共2页
无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都在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做不遗余力的努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现实困境。黄进是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承担了有关"新形势下农民工... 无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2016年的政府工作安排,都在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做不遗余力的努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现实困境。黄进是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承担了有关"新形势下农民工社会政策转型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合研究课题,他立足农民工的发展诉求,深入寻找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以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进 公共政策研究 城市主体 市民化进程 转型研究 社科院研究员 影响因素 城市网络 社会政策 工作安排
下载PDF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6
作者 刘晓丽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发展”的概念已逐步走入大众的生活。在推进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应将“共享”思想纳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以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共享发展”的概念已逐步走入大众的生活。在推进城市规划与设计时,应将“共享”思想纳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以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以共享思想为背景和切入点,围绕共享发展这一理念展开研究,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设计中,为建设智慧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城市规划 设计 城市主体功能
下载PDF
城市财政主体财源:房地产租税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宏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69-79,共11页
城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分税制实施以来城市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述了选择以房地产租税为主体构建城市财政体系的依据及可行性 ;并... 城市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财政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分税制实施以来城市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述了选择以房地产租税为主体构建城市财政体系的依据及可行性 ;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研究了城市财政主体财源——城市土地地租、房地产税制建设以及其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财源 土地地租 房地产税
下载PDF
重塑城市主体功能区的公共事务管理协调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母天学 《行政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2,共5页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涉及的利益群体错综复杂,公共事务管理协调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以往对其管理协调的任务主要是由上级政府设立的"管委会"承担。而管委会作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不具备完整的政府职能,在管理协调实践中...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涉及的利益群体错综复杂,公共事务管理协调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国以往对其管理协调的任务主要是由上级政府设立的"管委会"承担。而管委会作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并不具备完整的政府职能,在管理协调实践中常常遇到法律地位、执行资格、协调权限等体制性的瓶颈,因此,要在多元化、开放性、全新的城市主体功能区实现科学发展,就绝不能局限在传统行政体制内去思考问题,必须以开放的理念和多元的取向去重塑公共事务管理的协调机制。由此看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视优质的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同为管理协调的主体,让政府、企业、社区、中介以及各种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事务管理协调中各展所长,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有序运转,形成合力,才是重塑城市主体功能区公共事务管理协调机制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功能区 公共事务 协调机制
原文传递
打造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人口就业转移载体
9
作者 杨顺湘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1,共4页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口转移,确保人口转移有比例按规划地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就业人口转移 中心城市主体
下载PDF
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人口就业转移的有效载体
10
作者 杨顺湘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151,共3页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 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两比趋近"规律,把思想和认识坚定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实施农业就业人口转移;认真研究和抓紧建设承载人口转移的有效载体,把加快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乡统筹当成大战略;积极创新城乡统筹系列化政策,鼓励人口转移,确保转移人口有比例按规划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业就业人口转移 中心城市主体
下载PDF
城市群为主体视角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
11
作者 刘凤祥 《中国名城》 2018年第10期27-32,共6页
在新时代城市群为主体、乡村振兴战略条件下,小城镇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小城镇要根据城市群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各方面的优势条件,选择新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进行功能定位,主动对接城市幅射,积极承接城市向外转移的... 在新时代城市群为主体、乡村振兴战略条件下,小城镇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小城镇要根据城市群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各方面的优势条件,选择新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进行功能定位,主动对接城市幅射,积极承接城市向外转移的功能。抓住国家交通强国,发展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机遇,优化小城镇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小城镇的自然生态。对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心保护并加以传承利用,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主体 小城镇 新战略
下载PDF
基于不同出行方式的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梅建屏 徐健 +1 位作者 金晓斌 周寅康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从城市微观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评测模型,探讨了城市微观主体土地利用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某单位为例,采用交通周转量与连续逼近法,对研究单位园区间流通带来的碳排放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交通方式的... 从城市微观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评测模型,探讨了城市微观主体土地利用模式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某单位为例,采用交通周转量与连续逼近法,对研究单位园区间流通带来的碳排放进行了评测。结果表明,交通方式的选择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显著,不同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排序为:城市公交<综合交通<单位通勤<私人轿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观主体 碳排放 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交流演化的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博弈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爱君 晏敬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47-50,共4页
城市群创新主体交流沟通是其产生协同意愿的充分条件,会影响协同稳定性和系统演化结果。构建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交流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交流动因,并用间接演化方法探讨了其协同稳定性问题,认为创新利润是直接的协同动因,同质和... 城市群创新主体交流沟通是其产生协同意愿的充分条件,会影响协同稳定性和系统演化结果。构建了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交流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交流动因,并用间接演化方法探讨了其协同稳定性问题,认为创新利润是直接的协同动因,同质和异质性创新主体协同会影响协同意愿,且其规模差异及条件等因素综合影响演化路径。最后对城市群创新主体协同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演化 城市群创新主体 协同博弈
下载PDF
“城市主体”建构及其限度——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小植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173,共9页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试图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景观及世俗生活的呈现重建哈尔滨城市主体,但将小说置于迟子建的"哈尔滨叙事"、现代与当代文学中的"哈尔滨叙事"及当代城市文学史中去勘察,小说在重建城市主体...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试图通过对哈尔滨的城市景观及世俗生活的呈现重建哈尔滨城市主体,但将小说置于迟子建的"哈尔滨叙事"、现代与当代文学中的"哈尔滨叙事"及当代城市文学史中去勘察,小说在重建城市主体上仍存在某些限度:城市景观的怀旧书写淡化了城市景观作为"精神事件"的意义;城市与人没能紧密贴合,无法实现内在精神的互动;城市世俗生活无法为城市主体重建提供精神资源。《烟火漫卷》对城市主体表述的偏差并非个案,而是当代城市文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当代城市文学的城乡叙事框架和"反城市"的叙事传统相关,也与中国当代城市文学没能有效处理中国现代城市的审美经验及其精神资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火漫卷》 城市主体 城市文学 叙事传统
原文传递
城市经营主体刍议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洪平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采用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而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首先要求市场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则表现为提供和经营不能交由市场经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城市政府要转变职能,在建立市场制度、城市... 城市经营的核心是采用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而市场化的城市经营模式首先要求市场成为城市经营的主体,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主体作用则表现为提供和经营不能交由市场经营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城市政府要转变职能,在建立市场制度、城市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制度创新等方面多做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主体 城市政府职能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城市美学研究的新视角——论城市审美主体的发展及城市美的表象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朋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7期83-88,共6页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感性化审美等新的变化;说明了主体审美活动与城市美的作用机制。论文还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美学 城市审美主体 审美 审美话语权 城市表象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上海城市主体性的重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新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43,104,共11页
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也是改造上海、重建上海城市主体性的能动的革命力量。自1949年上海解放以来,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上海从"东方的巴黎""西方的纽约... 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义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也是改造上海、重建上海城市主体性的能动的革命力量。自1949年上海解放以来,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上海从"东方的巴黎""西方的纽约"变成了"中国的上海",从"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变成了"人民城市",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特别市"变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把光怪陆离、四分五裂的旧上海建设成为生机勃勃、前景光明的新上海,重建了上海的城市主体性。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这一历史伟业,与自身的"两个先锋队"性质以及与之相应的"超级革命党"、长期领导党、整体利益党和创新文明党的四重面相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上海 城市主体 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评价与构建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长立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1-16,共6页
根据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按照聚类分析原理,运用聚类分析法、相关系数法、极大不相关法和征询专家意见法,选取自然生态相与人文生态相中的27个因子,构建生态宜居评价体系。引用熵值理论,采用物元分析法,联系模糊集... 根据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按照聚类分析原理,运用聚类分析法、相关系数法、极大不相关法和征询专家意见法,选取自然生态相与人文生态相中的27个因子,构建生态宜居评价体系。引用熵值理论,采用物元分析法,联系模糊集与欧氏贴近度,建立熵权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整体水平为中等偏好,提升空间很大;群域内各节点城市发展不均衡,生态宜居水平差别较大,其中,郑州最好,济源、新乡、漯河、许昌次之,焦作、洛阳、开封、平顶山较差。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中原经济区主体城市群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宜居 中原经济区 主体城市
下载PDF
城镇化为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被引量:5
19
作者 樊杰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4年第2期16-17,共2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完全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一般规律,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城市群普遍存在重形态建设、轻实质发展的问题,多数城市群其实只是在空间分布上相...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城市群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完全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城镇化一般规律,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城市群普遍存在重形态建设、轻实质发展的问题,多数城市群其实只是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的“一群城市”。今后,应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着力提升城市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为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
下载PDF
论城市主体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
20
作者 耿芳兵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5,共8页
马克思在批驳国民经济学家“人口”概念的过程中发现: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因素,人口就只是抽象。这揭示了阶级分析背后所依据的雇佣劳动、资本、分工等因素,暗含了城市研究中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潜在可能。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承担... 马克思在批驳国民经济学家“人口”概念的过程中发现: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因素,人口就只是抽象。这揭示了阶级分析背后所依据的雇佣劳动、资本、分工等因素,暗含了城市研究中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潜在可能。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承担解放任务的城市无产阶级。然而,在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城市现代发展进程中,资本进一步将主体展现为以“无产者”和“物产者”为代表的阶级幻象以及相伴生的从“匮乏”到“剩余”的个体性体验。有鉴于此,城市研究有必要回归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在激发人的主体性的同时破解资本逻辑带来的主体幻象,最终达成主体的真正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人口 无产阶级 城市主体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