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栋 韩颂 李丰婧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17-23,共7页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现代城市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何科学评估城市健康状况和趋势、更好辅助制定城市健康政策和规划,是当前中国乃至各国城市普遍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指引和支撑健康城市发展,探寻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的演变脉络与...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现代城市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何科学评估城市健康状况和趋势、更好辅助制定城市健康政策和规划,是当前中国乃至各国城市普遍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指引和支撑健康城市发展,探寻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的演变脉络与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基本概念,梳理和对比近年来国内外健康城市评价工作的变化,重点识别了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在主题内容、方法技术、应用受众、实施模式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发展趋势中呈现的主题整合化、方法精细化、应用价值化和模式开放化四方面关健转向,并对进一步优化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评价体系 城市健康指数 循证管理 数据驱动
下载PDF
健康促进的综合评价: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构建健康城市指数的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高俊岭 傅华 +1 位作者 戴俊明 叶博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8年第5期372-377,共6页
健康城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健康促进策略。评价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的基础上,应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构建健... 健康城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健康促进策略。评价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的基础上,应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构建健康城市指数,以便为综合评价健康城市建设进展、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评价 健康城市指数
下载PDF
海南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佳佳 彭海洋 张东献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8-634,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海南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为海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综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访谈法初步拟制海南省健康城市指标库;两轮德尔菲法筛选指... 目的探索建立海南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为海南省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综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访谈法初步拟制海南省健康城市指标库;两轮德尔菲法筛选指标并确定最终指标库;利用收集海南省2020年数据对其18个市县进行应用研究,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并得出海南省健康城市指数。结果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建立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海南省健康城市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显示,从健康城市总指数得分上来看,海南省健康城市综合指数得分为26.65~55.85分,平均得分41.00分,其中城市2得分最高,为55.85分,城市14得分最低,为26.65分;从分指数得分来看,5个维度分指数平均得分为33.55~60.70分,最高得分是健康人群,为60.70分,最低得分是健康社会,为33.55分。结论联合运用多种定性与定量方法,构建海南省健康城市指标,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和健康城市指数模型,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和可操作性。海南省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差距明显,5个维度建设均有一定薄弱环节,建设短板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healthy city 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 健康城市指数healthy city index 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下载PDF
基于指数法评价中部某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状况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继恒 徐勇 +4 位作者 刘晓俊 方敏 王琪薇 王早霞 杨夕缘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评价中部某健康城市建设状况,理清健康城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建设成效,为政府部门颁布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工作办公室“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体系”(2018版),建立本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统计2017—2018年全... 目的评价中部某健康城市建设状况,理清健康城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建设成效,为政府部门颁布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工作办公室“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体系”(2018版),建立本市健康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统计2017—2018年全市42项健康城市建设数据,先根据《健康城市评价数据填报工作指导手册》计算单项指标,再对单项指标进行数据标准化,通过德尔菲法对三级指标进行权重咨询,最后基于健康指数法计算该市健康城市建设各维度分指数和总指数。结果该市2017—2018年的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结果显示,42项指标中有35项指标参与评价,两年的总指数分别为77.71和79.95。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五个维度两年的分指数分别为17.17和18.32、11.39和12.85、19.21和17.94、13.81和13.81、16.12和17.04,除健康环境维度呈现下降趋势,健康城市总指数和其余四个维度分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年来,五个维度分指数对应权重综合构成比依次为健康文化(95.58%)、健康服务(95.47%)、健康环境(73.99%)、健康社会(73.27%)、健康人群(69.52%)。结论经过全国卫生城市建设和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建设后,中部某市在健康城市五个维度取得了一的成效,2018年该市参与评价的35项指标中,有30项指标是向好的,且26项指标优于国家/省目标值,但部分建设指标距离标准值仍有一定距离,五个维度发展不平衡,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指数 评价 健康城市
原文传递
山东省健康城市指数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高培 孙汉辰 +3 位作者 岳增勇 燕冉 王素珍 王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健康城市指数,实现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山东多中心健康大数据队列和多来源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通过循证证据筛选城市的决定因素和指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暴露-影响-响应”(driving-force-pressure... 目的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健康城市指数,实现健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山东多中心健康大数据队列和多来源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通过循证证据筛选城市的决定因素和指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暴露-影响-响应”(driving-force-pressure-state-exposure-effect-action,DPSEEA)概念框架梳理健康城市指标,并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建立健康城市指标体系。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方法,计算山东省2018年各个城市健康城市得分。结果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基础上,经循证证据筛选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终确定6个维度,30个指标。熵权-TOPSIS的结果表明,健康服务的权重最大(0.305),健康人群的权重最小(0.037)。山东省健康城市指数分析显示,山东省健康城市水平低于虚拟健康标准城市,但山东省内部之间差异不大。结论DPSEEA结合循证医学可以指导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指数 熵权-TOPSIS DPSEEA 健康医疗大数据
原文传递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Coercing Effect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被引量:42
6
作者 FANG Chuanglin WANG 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147-162,共16页
Objectively, a complex interactive coercing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this relationship is primarily divided into three schools, i.e., interactive coercion theor... Objectively, a complex interactive coercing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this relationship is primarily divided into three schools, i.e., interactive coercion theory, interactive promotion theory and coupling symbiosis theory. Harmon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roposition for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but also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healthy urbaniza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co-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interactive coercing effects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respectively, and analyzes risk effects of the interactive coercion. Further, it shows six basic laws followed by interactive coerc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namely, coupling fission law, dynamic hierarchy law, stochastic fluctuation law, non-linear synergetic law, threshold value law and forewarning law, and divides the interactive coercing process into five stages, namely, low-level coordinate, antagonistic, break-in, ameliorative and high-grade coordinate. Based on the geometric derivation, the interactive coerc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environment is judged to be non-linear and it can be explained by a double-exponential function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power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 Then, the evolutionary types of the interactive coercing relationship are divided into nine ones: rudimentary coordinating, ecology-dominated, synchronal coordinating, urbanization lagging, stepwise break-in, exorbitant urbanization, fragile ecology, rudimentary break-in and unsustainable types. Finally, based on an interactive coercion model, the degree of interactive coercion can be examined, and then, an evolutionary cycl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namely rudimentary symbiosi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utmost increasing and spiral type rising. The study results offer a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of healthy urbanization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process ECO-ENVIRONMENT interactive coercing relationship interactive coercing rules interactive coercingdegree
下载PDF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一代劳动力流动——劳动力资源竞争的新视角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海峰 林细细 +1 位作者 梁若冰 蓝嘉俊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7,共17页
中国民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而地方政府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本文首次从微观个体角度研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城市生态健... 中国民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决策,而地方政府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有待提高。本文首次从微观个体角度研究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与城市生态健康指数数据进行匹配,利用条件Logit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城市生态健康对吸引劳动力流入有显著促进作用,劳动力倾向于流向生态建设好的城市。从异质性结果看,流动年份较近、教育水平较高、年龄较小、男性和室内工作的流动人群对城市生态环境更敏感;内陆、秦岭淮河以北、大中小型和高工资水平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利用双层随机截距模型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结合实证结论与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劳动力资源竞争中开辟一条新途径,为加快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储备优质"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生态健康指数 劳动力流动 生态健康收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