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域范畴内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地方性立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峰 《决策咨询》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省域范畴内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地方性立法之意义,即有利为国家层面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经验或借鉴,有利于把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通过法规条文予以规范,有利于切实解决公共租赁住房法制管理制度滞后的问题,... 省域范畴内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地方性立法之意义,即有利为国家层面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经验或借鉴,有利于把公共租赁住房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通过法规条文予以规范,有利于切实解决公共租赁住房法制管理制度滞后的问题,有利于依法规范公共租赁房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有利于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制保障。其立法之重点:在立法的指导性原则上,有必要突出“房住不炒”;在立法的目的性举措上,有必要突出“租购并举”;在立法规范资金筹措和房源获取上,有必要突出“多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租赁住房 省域地方性立法 课题研究
下载PDF
城市公共住房供应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徐虹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公共住房的供应方式可以分为供给方补贴和需求方补贴两大类,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不同供应方式的效用、市场效应、资金支出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应开展住房保障需求方补贴试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以两种补... 公共住房的供应方式可以分为供给方补贴和需求方补贴两大类,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不同供应方式的效用、市场效应、资金支出成本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应开展住房保障需求方补贴试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以两种补贴方式并存;在不同市场条件下,供给方补贴和需求方补贴应各有侧重,但最终应向需求方补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住房 住房补贴 住房政策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中的公共住房问题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开瑞 余婧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形成的机理以及公共住房发展现状,文章揭示了公共住房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导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住房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完善公共住房政策法规,加快《住房保障法》... 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住房问题形成的机理以及公共住房发展现状,文章揭示了公共住房建设速度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导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公共住房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完善公共住房政策法规,加快《住房保障法》立法进度并尽快实施;优化管理机制;转变城市化发展观念,加快推动公共住房发展;积极拓宽公共住房的筹资渠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住房 经济适用房 廉租房 公共租赁房
下载PDF
整体治理模型下长租公寓发展分析
4
作者 涂胜 何玲玲 《区域治理》 2020年第50期280-282,共3页
长租公寓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新兴行业,通过团队和公司化运营,逐渐发展成为很多年轻人喜爱的租房类型。随着社会资本在长租公寓领域不断加大倾斜力度,越来越多的房产中介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加入,使长租公寓市场爆发性增长。但长租公寓市场中... 长租公寓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新兴行业,通过团队和公司化运营,逐渐发展成为很多年轻人喜爱的租房类型。随着社会资本在长租公寓领域不断加大倾斜力度,越来越多的房产中介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加入,使长租公寓市场爆发性增长。但长租公寓市场中这种分散式二房东这一新兴租赁模式的野蛮式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来高收低租、行业监管欠缺、公共住房保障能力、制度不完善和政府部门分管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让许多长租公寓品牌“误入歧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长租公寓空房率增加,现金流的断裂最后出现了暴雷和跑路的现象,通过深入分析暴雷的长租公寓中“住不长”的原因,频繁出现的房屋租赁市场乱象和现有的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困境,结合整体性治理模型,提供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租公寓 整体性治理 政府监管 城市公共住房保障
下载PDF
如何应对“职住分离”:“疏”还是“堵”? 被引量:31
5
作者 郑思齐 徐杨菲 谷一桢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9,共11页
"职住平衡"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应对交通拥堵和长距离通勤的一项重要规划手段,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职住分离"的趋势反而愈加明显。从就业机会、通勤成本、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可达性四个方面可... "职住平衡"是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中应对交通拥堵和长距离通勤的一项重要规划手段,但在现实中却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职住分离"的趋势反而愈加明显。从就业机会、通勤成本、住房机会和城市公共服务可达性四个方面可以解释城市职住关系的形成机制,通过北京市2010年家庭大样本出行调查的微观样本对这些机制进行实证验证,分析表明:面对"职住分离",不应将规划凌驾于市场之上,通过主观"设计"居住与产业用地空间配比("堵")的方法来追求理想的"职住平衡"目标,而是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在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疏"),形成合理的职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住平衡 城市空间结构交通住房公共服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