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AI领域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曰芬 周玜宇 岑咏华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90,共14页
探索城市协同创新的机制与影响因素,推动地区间与多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本文采集2016—2021年的长三角地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领域专利数据,以该地区核心的27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与专利技术知识组合构建城市协同创新网... 探索城市协同创新的机制与影响因素,推动地区间与多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本文采集2016—2021年的长三角地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领域专利数据,以该地区核心的27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与专利技术知识组合构建城市协同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所构建网络的属性特征、离散程度与结构状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结合城市的历年统计指标、城市等级和隶属省份以及历史经验网络,对城市协同创新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模型构建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AI领域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和丰富性逐年增长,网络的可达性与影响力逐渐增加,核心城市与技术节点联系紧密、分布在不同子群中且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网络受限节点逐渐减少且结构愈加均衡;在网络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方面,节点的主效应中工业化水平和教育支出有明显的促进发展作用,隶属省份与行政等级的同质性对网络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网络路径依赖趋势明显,上一年的现实网络对下一年的网络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创新网络 影响因素 专利数据 统计指标 人工智能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的互动关系:基于创新价值链循环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博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互动机制分析框架,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绿色专利合作以及绿色技术转移微观大数据,刻画了中国2010—2020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研发合作网络和绿色技术转移网络,并采...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了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互动机制分析框架,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绿色专利合作以及绿色技术转移微观大数据,刻画了中国2010—2020年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技术研发合作网络和绿色技术转移网络,并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两者互动关系、作用渠道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及讨论了区域产学研政策协同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具有互相促进的正反馈机制,体现出绿色创新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互促循环关系。②通过分解城市协同创新及绿色技术转移为拓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发现两者互动关系仅体现在拓展边际层面,城市节点快速嵌入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网络,但城市间合作研发与技术转移强度相对偏低。③城市协同创新与绿色技术转移互动关系仅在本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维度生效、具有局部地区属性,全国性的绿色技术创新价值链循环格局尚未形成。④基于文本分析法构造了区域(省级)政策协同指标,发现区域产学研政策协同强化了城市协同创新对绿色技术转移的促进关系,反之却不成立,产学研政策主体和政策工具的协同水平均有待提高。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不同创新主体以及各地区的不同创新优势,提高绿色技术协同创新能力;畅通绿色技术转移渠道,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转移转化应用,促进绿色技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产学研政策协同水平,加强产学研政策制定部门协调沟通,增强产学研供给政策、需求政策以及环境政策的协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创新 绿色技术转移 区域产学研政策协同 联立方程组模型
下载PDF
我国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测度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3
作者 贾晓磊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文章在构建城市协同创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熵值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国300个主要城市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等指标对我国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城... 文章在构建城市协同创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熵值法、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国300个主要城市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等指标对我国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创新网络成员的关系较为疏离,集聚性一般,但形成4个凝聚子群,各子群的松散和凝聚状态存在显著差异;上海、北京、武汉、南京和合肥是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在整体协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重庆、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发挥着显著的桥梁作用;位于中部、北部边缘或西部边缘的部分城市,主动寻求协同创新的意识较强。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充分发挥五个关键节点城市效用,提升其辐射效果,并加强经济一体化区域之间的合作及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创新能力 创新网络 凝聚子群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及其模体的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空气污染空间关联与城市协同治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翠芝 安海岗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4期30-37,共8页
为了探究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空气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季节演化情况,于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选取该区域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作为样本,首先对31个城市AQI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计算不同城市AQI的皮尔... 为了探究京津冀及周边31个城市空气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季节演化情况,于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选取该区域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日均值作为样本,首先对31个城市AQI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计算不同城市AQI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合引力模型,构建了该区域空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最后对网络的整体特征与季节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空气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密度较高,关联比较紧密,度值与中心性较高的城市对空气污染有更高的传输贡献,石家庄、邢台及邯郸的中心性最高,对其他城市空气污染传输的控制能力最强;网络共分为3个凝集子群,石家庄、邢台及邯郸位于子群发生关联的中心位置;对4个季节空间关联网络图进行对比分析,春季网络密度更高,不同城市之间AQI的关联更为紧密;在模体A的四季关联网络中,石家庄、邢台和邯郸为主要传播城市;在模体B的四季关联网络中,邯郸和北京为枢纽城市,这些城市在空气污染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出,加强石家庄、邢台、邯郸、北京这4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空气污染协同治理力度,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从行政、法律、经济等多方面入手,为解决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提供充分保障;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季节气候条件,加强冬季煤改电、煤改气等管理力度,实行区域或集中采暖供热,减少燃料消耗和烟尘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模体 京津冀 空气污染 空间关联 城市协同治理
下载PDF
深港城市协同发展研究及其构想
5
作者 方浩文 《特区经济》 2023年第11期21-28,共8页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背景,从深圳、香港地区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两地的协同发展,对香港地区—深圳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历史、现状、构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港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分析近年来深港两地的经贸往来,构想出深港... 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背景,从深圳、香港地区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两地的协同发展,对香港地区—深圳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历史、现状、构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深港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分析近年来深港两地的经贸往来,构想出深港两地协同发展的未来,指出深港协同发展要从经济上的协同发展转向制度整合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城市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 制度整合
下载PDF
岭南—北部湾地区城市协同对接水平研究
6
作者 程皓 林怡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年第3期32-37,84,共7页
岭南—北部湾地区作为文化地域互联互通的重要区域,对粤桂琼三省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的协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环境协同对接要素、经济协同对接要素、社会协同对接要素3个方面9个层次涵盖28个指标的城市协同对接... 岭南—北部湾地区作为文化地域互联互通的重要区域,对粤桂琼三省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的协同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环境协同对接要素、经济协同对接要素、社会协同对接要素3个方面9个层次涵盖28个指标的城市协同对接水平指标体系,并通过多层次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岭南—北部湾地区的环境、经济、社会以及综合协同对接水平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针对其相关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岭南—北部湾地区协同对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北部湾地区 城市协同对接水平 多层次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评价》
7
《城乡建设》 2021年第22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是一部将理论方法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读本,面向城乡规划、建筑学以及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专业人员,介绍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和典型案例,为读者呈现多维、丰富、有温度的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图景。通过... 本书是一部将理论方法与城市文化相结合的读本,面向城乡规划、建筑学以及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专业人员,介绍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和典型案例,为读者呈现多维、丰富、有温度的城市轨道交通文化图景。通过讲述中国、美国及泰国共9座城市(纽约、重庆、北京、辛辛那提、北卡罗来纳州斯宾塞小镇、乌鲁木齐、张家口、徐州、曼谷)的轨道交通故事,从城市的历史与未来、文脉与社会两个方面作了分析解读。为配合案例分析,本书还免费提供了与纸质书配套使用的课程视频、PPT课件和练习数据,可以扫描下载,使之成为兼具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的读物。书的简介也以音频“听书”的形式分享在推送的开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课件 轨道交通 北卡罗来纳州 城乡规划 城市协同 推送 纸质书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政策效果的评估
8
作者 张语格 张红霞 孙子轩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9-54,共6页
以国家级新区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议题。文章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视为一次拟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我国69个大中城市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级... 以国家级新区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议题。文章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视为一次拟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我国69个大中城市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主体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且提升效应至少可持续7年;(2)国家级新区通过市场化机制和城市创新机制显著提升了主体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但政策优惠机制并不显著;(3)国家级新区对邻近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存在帕累托改进,即在对周边100千米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周边100~150千米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城市产业协同集聚 渐进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绿色创新效应评估——基于城市经济协调会视角
9
作者 陈秀英 《新疆财经》 2023年第5期5-15,共1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区域绿色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但目前对于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否带来绿色创新效应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协调会视角,使用PSM-DID...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区域绿色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但目前对于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否带来绿色创新效应仍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协调会视角,使用PSM-DID方法评估城市群协同发展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协同发展显著促进了绿色创新,且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促进作用;分样本来看,城市群协同发展对新进城市与原位城市绿色创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对原位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新进城市;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群协同发展能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弱化分权竞争、推动产业升级、强化信息公开等机制来促进绿色创新;具体而言,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弱化分权竞争机制来影响新进城市绿色创新,主要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强化信息公开机制来影响原位城市绿色创新。今后应进一步健全区域绿色创新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差异化政策,加强配套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文氛围环境建设等,促进我国城市群绿色协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发展 绿色创新 城市经济协调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城市规划协同机制中的公共协商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明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1,共5页
协同学理论蕴含大量的关于系统有序变化的启发性的论述。研究将复杂的城市系统简化为一个概念模型——"假想城",引出城市系统在空间分工和社会分层所需要进行城市协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协同学中关于促成复杂系统从无序... 协同学理论蕴含大量的关于系统有序变化的启发性的论述。研究将复杂的城市系统简化为一个概念模型——"假想城",引出城市系统在空间分工和社会分层所需要进行城市协同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协同学中关于促成复杂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三个基本原理来分析城市协同,提出可采用公共协商作为城市规划的协同机制,以实现城市和谐,化解多元利益的空间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协商 复杂系统 城市协同 公共理性
下载PDF
改善湖南城市产业协同发展格局的思考
11
作者 邓子云 《中国市场》 2018年第25期27-27,39,共2页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出发,结合湖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梳理出当前湖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要求、格局。基于此,文章提出改善湖南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 湖南省 产业经济 城市协同发展 产业布局
下载PDF
特大城市群协同:进展与路径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正东 Michael Batty +3 位作者 叶嘉安 陈军 史文中 郭仁忠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5期5-14,共10页
自20世纪以来,特大城市群如伦敦、东京、纽约、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等迅速发展。特大城市群的孕育与增长得益于空间融合、人口迁移、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也奠定了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网络空间协同发展的基础。但城市群演... 自20世纪以来,特大城市群如伦敦、东京、纽约、旧金山、粤港澳大湾区等迅速发展。特大城市群的孕育与增长得益于空间融合、人口迁移、经济合作和科技创新的共同作用,也奠定了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网络空间协同发展的基础。但城市群演进与发展中也出现了资源错配、同质竞争、发展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的分析工具和治理范式面临挑战,呼唤更有效的空间模型和决策方法。新的技术方法如何促进特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在2020年国际中国规划年会的特别论坛上,5位专家围绕城市群协同主题,解读特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解析形成机理与协同治理需求,展望融合大数据、地理信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湾区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智慧城市 城市协同 可持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实证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琳 刘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6-63,共8页
利用2006-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拓展DEA法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以互联网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 利用2006-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拓展DEA法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以互联网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模型,探析互联网发展对创新要素在城市群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且存在群际差异;在两大城市群内,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现非线性,创新人员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倒U型"特征,创新资本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U型"关系,相应拐点在不同城市群呈现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流动 空间面板 城市协同创新 门限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元协同视角的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时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美玲 黄欢欢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9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带,城市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分析城市旅游的影响人口、空间流量、最短路径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城市旅游协同度的概念,构建城市旅游协同度模型....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带,城市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分析城市旅游的影响人口、空间流量、最短路径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城市旅游协同度的概念,构建城市旅游协同度模型.综合运用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以长江经济带3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沿着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时间线索(1990年、1999年、2008年、2014年),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协同发展的时空结构与发展模式.研究表明:城市旅游的发展类型按其协同度由高到低依次分为协同型、整合型、肇基型和散漫型四种;从1990-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旅游协同发展类型从散漫型逐渐向整合型、协同型转变,城市旅游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城市旅游从最初的追求经济协同,到现在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元协同发展,表明城市旅游协同度的时空结构演化符合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旅游协同 时空结构
下载PDF
城市群协同发展政策环境评价利益相关方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海涛 李天威 《环境影响评价》 2016年第5期12-16,共5页
利益相关方分析作为贯穿政策环境评价全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促进政策过程中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识别政策相关的关键环境问题、强化政策相关的环境支持群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利益相关方的初步识别与筛选、信息收集方法、特... 利益相关方分析作为贯穿政策环境评价全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促进政策过程中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识别政策相关的关键环境问题、强化政策相关的环境支持群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利益相关方的初步识别与筛选、信息收集方法、特征描述、要点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其基本流程,为我国政策环境评价实践提供技术方法参考。此外,以城市群协同发展政策环境评价为案例,采用利益相关方分析方法,识别出主要利益相关方,辨识与政策议题相关的关键环境问题,最终提出预防政策相关环境问题发生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方分析 政策环境评价 城市协同发展政策
下载PDF
知识邻近性对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子彪 李晗 陈丽娜 《科技与管理》 2022年第5期11-22,共12页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本研究从知识邻近性视角切入,按照知识属性,首先探讨公共、专业知识库相似对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差异,因各邻近维度影响非孤立存在,进一步探讨地理、经济邻近性对公共、专业知识库...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本研究从知识邻近性视角切入,按照知识属性,首先探讨公共、专业知识库相似对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差异,因各邻近维度影响非孤立存在,进一步探讨地理、经济邻近性对公共、专业知识库相似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公共、专业知识库相似对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分别有负向和倒U型影响;公共知识库相似仅受经济邻近性调节影响;专业知识库相似同时受地理、经济邻近性的调节影响。进一步发现:专业知识库相似对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存在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公共知识库相似始终发挥抑制作用;在地理、经济邻近性的调节下,专业知识库相似的影响得到加强,公共知识库相似的影响被削弱。研究结论对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城市群技术协同创新网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邻近性 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 京津冀
下载PDF
从与城市规划协同的角度探讨交通影响评价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雄 《建设科技》 2016年第5期68-70,共3页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与交通供给矛盾已成为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如何从本质上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既定区域交通环境的深入研究,侧重从微观层面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是在规划阶段预防和减轻交通... 城市公共资源配置与交通供给矛盾已成为重大社会民生问题,如何从本质上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交通影响评价通过对既定区域交通环境的深入研究,侧重从微观层面协调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是在规划阶段预防和减轻交通难题的有利途径。首先回顾国内外交通影响评价发展历程,比较了国内外开展交通影响评价的体制,总结了目前我国交评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不足。深刻剖析在实践中交评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问题思考如何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交通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编制内容、理论方法和实施对策等,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征收交通影响费、开展回顾性交评等相应对策。通过探讨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参考,为未来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发展提供较明确的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交通影响评价 回顾性交评 城市协同
下载PDF
空间经济网络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培育路径
18
作者 杨晨 李川惠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84,共3页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其关键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首先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梳理了当前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三大落差"问题;其次,在剖析空间经济网络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其关键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文章首先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梳理了当前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存在的"三大落差"问题;其次,在剖析空间经济网络内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影响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政府构建空间经济网络,保障其经济效应有效发挥的培育路径,为破解城市群协同的"三大落差"问题以及探索中国城市群发展模式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发展 空间经济网络 作用机制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基于协同的城市多区域发展——以新乡大东区为例
19
作者 魏艳 《河南科学》 2017年第12期2031-2035,共5页
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老区、新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城市内部多种区域也存在协同发展的需求.在陈述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理解区域协同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老区、新区、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城市内部多种区域也存在协同发展的需求.在陈述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理解区域协同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新乡市大东区建设实际,分析大东区建设的背景和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行政管理协同、出台协同发展政策、促进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产城融合、优化发展环境等大东区多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 发展途径 城市多区域协同 产城融合 新乡大东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20
20
作者 武文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4,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虽然三地合作基础深厚,但湾区城市群发展存在一定的时序差异,协同发展面临产业结构性矛盾、行政管理体制障碍、生态环境等发展瓶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良好契机下,湾区内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虽然三地合作基础深厚,但湾区城市群发展存在一定的时序差异,协同发展面临产业结构性矛盾、行政管理体制障碍、生态环境等发展瓶颈。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良好契机下,湾区内城市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常态协调机制,推动湾区城市差异化发展,加快生态环境修复,提升湾区城市发展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协同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