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南传统城市的深层形态构造与历史景观鉴别 被引量:2
1
作者 钟翀 《上海城市管理》 2018年第3期81-89,共9页
城市历史景观的深入探查,离不开对城市之中具有早期形态发生学背景的所谓"深层形态构造"的准确鉴别。通过利用康泽恩理论与方法,深入解读早期近代地图所蕴涵的有关城市历史形态的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对不同时间断面的城市平面... 城市历史景观的深入探查,离不开对城市之中具有早期形态发生学背景的所谓"深层形态构造"的准确鉴别。通过利用康泽恩理论与方法,深入解读早期近代地图所蕴涵的有关城市历史形态的有价值信息,并通过对不同时间断面的城市平面格局以及具体地物组构的比对,着重留意提取、分析其中有关"形态框架"塑造与变化的材料,由此获取若干江南传统城市形态的深层构造。此种方法将为系统的中国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实践提供有效手段,也有可能为传统城市历史景观的深刻鉴别开辟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城市 深层构造 历史景观 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
下载PDF
宋代以来常州城中的“厢”——城市厢坊制的平面格局及演变研究之一叶 被引量:7
2
作者 钟翀 方毓琦 +2 位作者 王晓媛 徐婕莉 胡晶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常州城在宋代是我国最大的围郭城市之一,针对该城厢坊制平面格局及其演变的考察颇具研究价值。中古以降常州城中的"厢"先后经历自宋代的4个兵马都监、到元代的录事司下辖区划单元,再到明清时期"改坊为厢"的变化,其... 常州城在宋代是我国最大的围郭城市之一,针对该城厢坊制平面格局及其演变的考察颇具研究价值。中古以降常州城中的"厢"先后经历自宋代的4个兵马都监、到元代的录事司下辖区划单元,再到明清时期"改坊为厢"的变化,其功能得以长期延续并不断扩展。宋以来常州城市管理职能机构循"宋双桂坊(乡)——元录事司——明清厢"这一演变模式,以及明以后城中"厢"与"啚(里)"所显示的对应关系,折射出古代地方中心城市在城乡管理上的同一性与继承性,而这可能也反映了我国传统城市在治理上的共性与城乡差异的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厢坊制 城市平面格局 宋代 城市历史形态学
下载PDF
中古以来上海城内水系详考——兼论江南水乡背景下的城市微观肌理及基层行政空间之生成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翀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江南水乡地区聚落—城镇的形态发生学分析,借助本地特有的近代早期大比例尺实测地图,并通过对相关特定文献的精查辑考,对明中叶筑城前后的上海城市水系提出了较高分辨率的复原方案,进而对当时发生的城市景观升级与城市微观肌理演替... 基于江南水乡地区聚落—城镇的形态发生学分析,借助本地特有的近代早期大比例尺实测地图,并通过对相关特定文献的精查辑考,对明中叶筑城前后的上海城市水系提出了较高分辨率的复原方案,进而对当时发生的城市景观升级与城市微观肌理演替做了若干定性检证;同时,还上溯考察了城内水系与保、图等基层行政组织的空间关联与早期历史渊源。试图说明,建立在江南水乡城镇历史形态学认知之上,以形态发生的视角针对性地甄别利用某些特定史料,详细描绘支浜与小河道的近代大比例尺地图,并综合分析传统景观留存较好的近现代局地典型样本,当为最大限度复原城市历史水系之最佳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城市水系 城市历史形态学 城市微观肌理 城市基层行政组织
下载PDF
在堆叠时空里探寻上海老城厢的原风景与建筑层累
4
作者 钟翀 《上海地方志》 2024年第3期55-64,95,96,共12页
立足于城市历史形态学的深刻鉴别,透过现代上海老城厢所见的城市肌理,由古及今地重新审视这座古城的路网、街区、水系、园林等历史景观,进而追溯其独具个性的城镇初始构造,以及与其街市起源、原型相关的发生学城镇历史形态基底。本文考... 立足于城市历史形态学的深刻鉴别,透过现代上海老城厢所见的城市肌理,由古及今地重新审视这座古城的路网、街区、水系、园林等历史景观,进而追溯其独具个性的城镇初始构造,以及与其街市起源、原型相关的发生学城镇历史形态基底。本文考察表明,上海老城厢是一座在用地条件、空间向度上具有丰富多样性的古城,它仍保留着自古以来江南水乡市镇特色的空间骨架与形态基因,以及北宋以来多层次、多尺度的新旧空间要素的交叠与建筑层累,该结论可为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更多维度的思考和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历史景观 原风景 建筑层累 城市历史形态学
下载PDF
宋代湖州城的“界”与“坊” 被引量:8
5
作者 来亚文 钟翀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宋代湖州城中"界"与"坊"的格局、空间实态与历史变迁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永乐大典》辑本《嘉泰吴兴志》卷二《坊巷·州治》全文实为清人错辑明初《吴兴续志》之文,在此资料批判的基础上,可以确认南宋后期城中... 宋代湖州城中"界"与"坊"的格局、空间实态与历史变迁研究具有典型意义。《永乐大典》辑本《嘉泰吴兴志》卷二《坊巷·州治》全文实为清人错辑明初《吴兴续志》之文,在此资料批判的基础上,可以确认南宋后期城中的"坊"的实际形态,应为街口树有牌坊的街巷;同时,在复原获得宋代湖州罗城平面形态的基础上,由明、清回溯复原宋代湖州城"界"的分布与区划,可以确认湖州城的"界"并非"坊"的别称,实即城中之"里",是附郭乡的赋役征发基本单位和"厢"的警巡消防基层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湖州城 城市历史形态学
下载PDF
江南子城的形态变迁及其筑城史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钟翀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88,共14页
本文以江南地区的子城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记录与古地图、综合运用近年考古及实勘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考察此类构造的分布特征与长期演化历程,并利用近代实测城市地图,通过城市历史形态学的分析与比较,对子城在江南的起源... 本文以江南地区的子城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记录与古地图、综合运用近年考古及实勘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考察此类构造的分布特征与长期演化历程,并利用近代实测城市地图,通过城市历史形态学的分析与比较,对子城在江南的起源、形成背景及发生学规律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城 筑城史 江南地区 城市历史形态学分析 近代城市地图
原文传递
温州城的早期筑城史及其原初形态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钟翀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62-176,共15页
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近现代温州古城的平面格局复原与早期筑城史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以来的城市古地图、以及当地方志等文献中留存的与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三种... 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近现代温州古城的平面格局复原与早期筑城史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以来的城市古地图、以及当地方志等文献中留存的与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三种资料,初步分析了中古以来温州城镇平面格局中的街道及街道系统、坊的集聚形态这两个主因素的变迁,并藉以评价东晋郭璞卜筑温州城的历史、推测现代温州城与秦汉东瓯王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古城 筑城史 城市古旧地图 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海老城厢平面格局的中尺度长期变迁探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钟翀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70,共15页
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上海老城厢,即上海旧县城平面格局的复原与长期演变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的城市古地图、明清方志中留存的宋元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3种资料,... 本文从城市历史形态学中康泽恩学派的研究思路出发,以上海老城厢,即上海旧县城平面格局的复原与长期演变考察为目的,尝试整合利用近代早期的大比例城市实测地图、明中叶的城市古地图、明清方志中留存的宋元城市形态相关记录这3种资料,重点考察中古以来上海城镇平面格局中的街道及街道系统、建成区地块集聚形态这两个主因素的具体演化历程,进而获取若干不同时间断面较为清晰的复原方案,并藉以追溯上海城镇形态的长期变迁历史。同时,通过本案例的研究,探讨江南乃至我国城市历史形态研究中特征要素的提取、长期变化的规律及变化速率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老城厢 城镇平面格局 城市历史形态学 长期变迁研究
原文传递
宋元与明清时期嘉兴城中的“坊” 被引量:3
9
作者 来亚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82,共12页
本文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方法,结合城市历史平面空间复原图及历代相关史料记载,以明、清时期嘉兴城中的坊区为研究起点,详细考证复原出明、清两代的城内街巷及坊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宋、元及明代前期的"坊"的实际形态,认... 本文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方法,结合城市历史平面空间复原图及历代相关史料记载,以明、清时期嘉兴城中的坊区为研究起点,详细考证复原出明、清两代的城内街巷及坊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宋、元及明代前期的"坊"的实际形态,认为以《至元嘉禾志》为代表的宋元坊的史料系统中的"坊"实即巷弄和牌坊的混称;"以坊统巷"即坊街干道内含支巷。"以乡统坊"现象在嘉兴为常态,且城内明、清时期的坊区应与宋代的"界"有所联系,宋代嘉兴的城市管理应呈现由附郭嘉兴县管辖的乡、界、坊(巷)三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 明清 城市历史形态学
原文传递
明清以来严州府城内的基层组织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界 钟翀 《都市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82-99,共18页
明清严州府城为严州府治所在,在今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间滨江小城。本文尝试复原明清时期城内'图'与'庄'的平面格局,并对府城中'庄''图'与'坊'的历史演变与关联性开展初步... 明清严州府城为严州府治所在,在今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间滨江小城。本文尝试复原明清时期城内'图'与'庄'的平面格局,并对府城中'庄''图'与'坊'的历史演变与关联性开展初步探讨。在严州府城中,明代主要的基层管理组织是'图',清雍正六年推行顺庄法之后,以图为基础重新编制划分了'庄',以承担赋役征发等职能。'图'与'庄'在城市管理上有着较为明确的继承性,在空间形态上也有密切的关联,'庄'的空间形态甚至可能追溯到宋代城内的'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州府城 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
原文传递
宋元以来镇江城内坊厢变迁初探
11
作者 胡晶晶 《都市文化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78-96,共19页
本文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方法,汇集历代地籍图志等文献资料,考证并复原元明清时期镇江城内坊厢的分布,并大致厘清宋元以来城内坊厢的性质与职能演变。宋元以来,镇江城内实体坊区与坊额建筑一直并存。宋时坊区是城内户籍编排、征发科差的... 本文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方法,汇集历代地籍图志等文献资料,考证并复原元明清时期镇江城内坊厢的分布,并大致厘清宋元以来城内坊厢的性质与职能演变。宋元以来,镇江城内实体坊区与坊额建筑一直并存。宋时坊区是城内户籍编排、征发科差的基本管理单元,至明清时政治职能逐渐弱化;坊额宋时已存,至明时数量大增,主要承担的是识道里、视观瞻的非官方职能。同作为镇江基层管理组织的'厢'在宋时为察奸弭盗、巡察治安的单位,坊、厢不相隶属;元时以隅代坊,厢制渐失;至明清坊、厢混称,职能不察,厢制渐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 坊区 牌坊 城市历史形态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