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历史景观(HUL)研究进展分析
1
作者 张帆 黄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190-193,共4页
自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首次定义“城市历史景观”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WOS与CNKI中该领域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及可视化进展研究,归纳研究关键词与... 自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首次定义“城市历史景观”概念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文章基于CiteSpace软件,对WOS与CNKI中该领域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及可视化进展研究,归纳研究关键词与热点趋势。本研究发现国内该领域研究围绕核心理念“层积性”“整体性”展开,并且出现了大量应用HUL的城市保护实践;国外更关注价值评价、城市整体性及城市管理工具,实践方式与国内有较大不同。最后对理论研究、跨学科特征、实践、技术手段方面进行总结,以期对未来城市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遗产 CiteSpace软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更新设计研究——以南宁市新阳路片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富钢 莫敷建 《工业设计》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景观时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活化及利用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也成为了政府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通过分析南宁市西...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景观时代,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活化及利用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也成为了政府在城市更新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通过分析南宁市西乡塘区新阳片区的历史层积及现状环境,从更新、激活及耦合三大手法提出新阳路工业遗产及街巷更新设计的策略。以期探寻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双赢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希望能为同类地区城市中心区工业遗产的更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城市历史景观 城市中心区 工业遗址 更新设计
下载PDF
交融与共生: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文化景观核心风貌区保护与创新发展策略
3
作者 曾倩雯 吴周炫 徐敏琪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0期165-168,171,共5页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历史性文化景观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更新策略,但仍然缺少相关理论支撑与明确的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方法(HUL)是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南京紫金山玄武湖核心风貌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历史积淀下所产...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历史性文化景观亟需可持续发展的更新策略,但仍然缺少相关理论支撑与明确的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城市历史景观方法(HUL)是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途径。以南京紫金山玄武湖核心风貌区为例,通过分析其历史积淀下所产生的物质属性与文化元素,以识别与掌握其中对城市特色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价值;分析文化景观遗产之间的价值关联,以完整展现文化脉络;提出以符号设计帮助山水格局复现;对整体风貌提升、管理规划策略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保留完整的城市特色景观,呈现文化脉络,助力南京山水格局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hul) 保护更新 南京
下载PDF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的历史城区保护实践——以汉中城固历史文化名城为例
4
作者 李文波 邢西玲 +2 位作者 赵婷婷 李昱彤 解颜琳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05-207,共3页
城市历史景观(HUL)的提出为当前历史城市活态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向与方法。以HUL为理论基础,将“历史层积价值”“形成机制”以及“价值要素关联重构”内涵理念,引入城固历史城区保护实践中,以其历史层积过程所展现出的动态... 城市历史景观(HUL)的提出为当前历史城市活态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向与方法。以HUL为理论基础,将“历史层积价值”“形成机制”以及“价值要素关联重构”内涵理念,引入城固历史城区保护实践中,以其历史层积过程所展现出的动态、多元与景观格局特色为基础,分析其各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层积文化关联,由此提出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策略,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历史层积 价值识别 文化阐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楼阁文学视角下的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风貌研究
5
作者 张卫 崔凌英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 楼阁是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楼阁文学的视角下运用数字人文的方法对江南三大名楼古诗词进行信息挖掘、景观分析与文学制图,观照名楼的景观风貌。文章对比分析三大名楼景观异同,并从历史学、文学角度溯源、考证,认为景观同楼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建废盛衰与历史变迁、楼阁文学与文化积淀联系紧密。文章旨在探究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关系,以开拓城市更新发展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挖掘 城市标识性历史景观 楼阁文学 景观风貌
下载PDF
城市国际化背景下的宁波历史文化街区多语景观研究
6
作者 盛囡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4期41-44,共4页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多语景观作为城市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城市语言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宁波历史文化街区多语景观的现状与发展,并分析其与城市发展和语言政策制定的紧密关系。研究...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多语景观作为城市语言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城市语言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旨在探讨宁波历史文化街区多语景观的现状与发展,并分析其与城市发展和语言政策制定的紧密关系。研究选取了月湖、南塘老街、莲桥第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法和分类分析法,对官方和私人语言景观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宁波历史文化街区的语言景观整体呈现出以汉语为主、双语和多语标牌并存的特征,但不同区域的多语景观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语言权势和文化权势。建议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加强双语标识设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语言景观的互动性与实用性,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多语景观 城市语言环境 历史文化街区 语言政策 城市国际化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HUL)视角下的肇庆端州府衙遗址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谦 肖磊 黄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5,共7页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城中各要素之间...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三性”理念 端州府衙遗址 遗产保护
下载PDF
基于“五感”体验的城市景观设计实践——以常德老西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哲宇 陈艳华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街区不断被改造,而大多数城市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都出现了“千城一面”以及地域文化流失的设计现象。文章以常德老西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五感”设计理念,探讨基于“五感...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历史街区不断被改造,而大多数城市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都出现了“千城一面”以及地域文化流失的设计现象。文章以常德老西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五感”设计理念,探讨基于“五感”体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寻常德老西门景观设计中的“五感”体验设计,以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设计手法,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更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感体验设计 城市更新改造 景观设计 历史街区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的重庆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
9
作者 徐村雨 黄力为 +2 位作者 王瑜 肖竞 彭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目的】针对当前大学历史校园规划建设对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且相应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方法】借鉴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层积性理... 【目的】针对当前大学历史校园规划建设对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认识不足且相应评估体系缺乏的问题,探索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与方法。【方法】借鉴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层积性理念,构建包含景观构成分析、景观演变梳理、景观层积分析、保护价值评估4个方面的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框架。以重庆大学为例,运用历史文献解读和基于ArcGIS的历史地图转译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开展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演变及保护价值评估应用。【结果】完成对重庆大学历史校园景观所有地块的保护价值评估,发现重庆大学历史校园各地块间景观保护价值分级和类型差异较大,建成时间久远、保存完好并承载较多师生活动的公共开敞空间和公共建筑被评估为校园内景观保护价值高或较高的区域,为景观保护价值不同的区域制定了差异化的保护措施。【结论】评估框架为大学历史校园景观保护价值识别提供了方法参考,评估结果可有效衔接校园空间规划,指导大学历史校园景观保护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大学历史校园 校园景观 景观演变 价值评估 重庆大学
下载PDF
澳门地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传承研究
10
作者 刘彤 陈志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门地区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地区保护历史景观遗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澳门地区 城市公共空间 历史文化景观 案例研究 保护传承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
11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90,共7页
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至关重要。提出城市历史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 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促进公众参与、提升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至关重要。提出城市历史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历史景观基因感知对历史街区体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基因感知对历史景观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布局基因感知对商业景观体验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2)布局基因感知对建筑基因感知的影响程度更大,建筑基因与布局基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3)商业景观体验满意度对历史景观体验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拓展历史街区保护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景观基因感知 历史街区 体验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集体记忆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途径研究——以襄阳为例
12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1 位作者 张志远 王玏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0,共7页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集体记忆 复杂网络 活化途径
下载PDF
基于动态完整性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范式研究
13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3,36,共9页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动态完整性理论,运用跨学科交叉、文献解读与分析、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等方法,构建在动态语境中维系公众与时空连续体的双向建构与认同关系的城市历史景观动态完整性保护范式,并以城市历史景观试点... 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研究对象,引入动态完整性理论,运用跨学科交叉、文献解读与分析、历史地理空间数据叠加等方法,构建在动态语境中维系公众与时空连续体的双向建构与认同关系的城市历史景观动态完整性保护范式,并以城市历史景观试点城市之一的巴拉瑞特市为例进行保护范式的案例研究,为城市历史景观认知、城市遗产保护、动态完整性理论的实践提供范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历史景观 动态完整性 保护范式 公众共有价值
下载PDF
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历史街区层积解析和保护策略研究——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园 金承协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 该文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街区特征、保护状况进行梳理,以“锚固—层积”理论模型为依据,对物质属性的历史层积要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不同发展时期历史景观层积模式和效应,研究表明太阳沟历史街区层积模式以维持为主,其他模式并存,空间层积效应表现出建筑场所、历史文化、人文价值的集中化趋势。依据历史层积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4个有效管理手段,提出规划限制、活化赋能、公众参与、联合监管、资金法律保障的保护策略,“军队—政府”的协作模式探索新的保护模式,是推动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历史层积 历史街区 旅顺太阳沟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沙井古墟层积梳理与动态保护方法
15
作者 丁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25-130,共6页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中层积的概念与方法,以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文化与自然层积元素为对象,以时间演绎历时性为线索,剖析沙井古墟从初生形成期、发展建构期、平稳沉淀期到成熟再生期的层积过程,对其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的层积构...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中层积的概念与方法,以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文化与自然层积元素为对象,以时间演绎历时性为线索,剖析沙井古墟从初生形成期、发展建构期、平稳沉淀期到成熟再生期的层积过程,对其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的层积构成元素进行梳理。并在层积构成元素与要素载体的城镇格局、道路街巷、特色场所和典型地标的关联性研究基础上,认知沙井古墟的遗产价值。最后尝试性提出适用于沙井古墟风貌保护区的动态保护方法,以思考深圳高速经济发展与历史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积 城市历史景观 动态 保护方法 沙井古墟
下载PDF
面向公众的历史工业景观——卢森堡贝尔瓦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之路
16
作者 林琳 朱恺奕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 文章以欧洲卢森堡大公国的第二大城市更新项目贝尔瓦尔旧工业区的改造经验为案例,讨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历史工业景观的转型之路。以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为背景,由面及点,从整体到局部,阐述和讨论了工业区更新中整体规划随时会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同时对不同的工业遗产改造策略进行分析并指出适应性改造的必要性。文章揭示截至目前贝尔瓦尔项目更新的问题与不足,点明历史工业景观的可持续的转型对增强社区活力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工业遗产 历史工业景观 适应性改造 卢森堡
下载PDF
基于城市历史景观的独库公路多元价值保护与韧性管理模式研究
17
作者 陈彦祺 任云英 赵妮娜 《园林》 2024年第10期105-113,共9页
独库公路文化景观廊道,作为天山中段国家公园潜力区的核心纽带,具有不可估量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也是解决跨区域性核心区与缓冲区之间文化断裂问题的关键。城市历史景观是强调对于区域环境活态性、整体性、再生性的遗产管理范式,... 独库公路文化景观廊道,作为天山中段国家公园潜力区的核心纽带,具有不可估量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也是解决跨区域性核心区与缓冲区之间文化断裂问题的关键。城市历史景观是强调对于区域环境活态性、整体性、再生性的遗产管理范式,旨在促进发展中寻求保护的双重目标。线性遗产空间的复合属性正是韧性保护的核心要点,以独库公路遗产廊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沿线资源现状问题,对独库公路全段的景观特征认知及遗产要素进行定位识别,分段关联性分析不同时期演变层积出的文化多样性发展过程;从宏观格局到中观形态再到微观场域进行分级保护管理,通过联动路域的遗产地、自然保护地、特色景观节点、停车点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构建线性遗产空间网络,以便坚实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应用与落位;最后,以独库自然—文化遗产基因库的建设实践为基础,将遗产廊道的全要素价值载体分级厘清,利用“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管理韧性—消费韧性”的动态管理策略,实现活化利用交旅基底、盘活区域文旅资源、赋能沿线产旅路径的多元协同保护模式。研究成果以期推进独库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韧性发展,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历史景观 线性遗产空间 独库公路 文化景观廊道 区域旅游规划 韧性保护模式
下载PDF
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以哥伦比亚波哥大地区为例
18
作者 谢硕宇 童佳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面临着洪涝灾害和住房紧缺等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问题,无序化的城市扩张破坏了波哥大河的自然环境。文章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出发,对当地历史上存在的“脊田”这种特色农业耕种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强调了景观作为一种解...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面临着洪涝灾害和住房紧缺等一系列复杂的城市问题,无序化的城市扩张破坏了波哥大河的自然环境。文章从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出发,对当地历史上存在的“脊田”这种特色农业耕种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强调了景观作为一种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同时具有生态效益及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波哥大地区的历史景观及现状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的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市景观 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 脊田
下载PDF
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的适应性再利用方法——立面主义的演变与作用
19
作者 朱恺奕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7,共9页
【目的】立面主义作为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方法,在被批判的同时也在广泛的应用和演变中逐渐向遗产保护原则靠近,对大都市发展中的历史景观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加拿大多伦多央街的立... 【目的】立面主义作为历史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方法,在被批判的同时也在广泛的应用和演变中逐渐向遗产保护原则靠近,对大都市发展中的历史景观保护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基于理论研究,通过分析21世纪以来加拿大多伦多央街的立面主义实践,揭示立面主义作为多伦多城市发展中默认的遗产策略的原因及其在公众讨论、市政决策中的影响。【结果】将立面主义设计策略归纳为纸片墙、基座裙楼和附属物3种模式,通过对比多伦多与上海的实践,探讨了立面主义对遗产价值、城市发展及真实性界限的影响,强调其独特性、全球适用性以及被中国引入的理论合理性和必要性。【结论】中国的城市更新可引入更多实用主义导向的适应性再利用理念,防止利益相关者对保护理念的混用与滥用,并维护遗产保护原则的纯粹性,从而跳脱出单一建筑再利用和保护的框架,从历史性城市景观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角度,思考立面主义在当代城市更新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历史城市景观 遗产真实性 适应性再利用 立面主义
下载PDF
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衢州白鸽湖公园为例
20
作者 袁航哲 许汝超 +2 位作者 潘登 刘君鹏 屈启立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中亟待深入探究的焦点。基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策略及基本原则,以衢州白鸽湖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例,提炼了地域文化与历史脉... 城市公园作为承载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中亟待深入探究的焦点。基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理念、策略及基本原则,以衢州白鸽湖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例,提炼了地域文化与历史脉络的独特价值,并融合美学原理进行创新性的解构与重构。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城市公园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 历史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