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原型视角下的城市发展研究——兼论上海城市原型及其发展
1
作者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87,共8页
从维柯林间隙地的神话引出城市原型概念,由此阐述城市原型天地人的有机构成。通过芒福德城市容器和磁体的隐喻,本文说明城市原型发展的形态与动力。本文依据这个原理分析上海城市原型及其历史发展、成果和特色;同时也指出近20年来上海... 从维柯林间隙地的神话引出城市原型概念,由此阐述城市原型天地人的有机构成。通过芒福德城市容器和磁体的隐喻,本文说明城市原型发展的形态与动力。本文依据这个原理分析上海城市原型及其历史发展、成果和特色;同时也指出近20年来上海城市建设日益物质化导致的城市原型的萎缩和背离,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最后以城市治理的有为与无为,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间隙地 城市原型 容器与磁体 整合与个性化
下载PDF
城市原型及其规范理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国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0007-0012,共6页
我国城市建设正在进入一个由外延转向内涵的新的发展时期,城市的研究因之显得日趋重要。本文在研读国内外有关著作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古今中外的三种典型的城市原型及其建设规范理论,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能从深层内涵上驾驭城市... 我国城市建设正在进入一个由外延转向内涵的新的发展时期,城市的研究因之显得日趋重要。本文在研读国内外有关著作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古今中外的三种典型的城市原型及其建设规范理论,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能从深层内涵上驾驭城市这一巨大而又包罗万象的客体及其建设本质的分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原型 规范理论 建筑人类学
全文增补中
基于细胞自动机与多主体系统理论的城市模拟原型模型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妙龙 陈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2-298,共7页
文章从城市地理学模拟模型研究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出发,分析了传统城市模型模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讨论了计算机科学、复杂性研究、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新发展的地学计算方法等作为计算城市模型发展基础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细胞自... 文章从城市地理学模拟模型研究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出发,分析了传统城市模型模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讨论了计算机科学、复杂性研究、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新发展的地学计算方法等作为计算城市模型发展基础的可行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细胞自动机与多主体系统理论与方法、包容了多尺度(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综合可计算城市模拟原型模型框架,对以邻里社区为基础的居住区位微观模拟模型作了概念上的讨论,分析了地学计算方法在城市模拟模型研究中的发展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计算 细胞自动机 多主体系统 城市模拟原型模型 微观居住区位模拟
下载PDF
浅议澳门的城市发展
4
作者 李郇 《人文地理》 CSSCI 1992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通过对澳门城市的市民城市感受和城市原型的分析,以揭示由地域社会中特有文化集团意识所左右的城市深层结构,为澳门城市开发和改建提供依据。
关键词 深层结构 城市感受 城市原型
下载PDF
高原河谷城市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青海省西宁市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云 谢苗苗 +1 位作者 付梅臣 曹翊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4-1104,共11页
高原型河谷城市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被作为其生态系统的载体,响应更加敏感。深入研究高原型河谷城市的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良好... 高原型河谷城市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被作为其生态系统的载体,响应更加敏感。深入研究高原型河谷城市的植被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及城市化健康发展,建立良好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宁市作为典型的高原型河谷城市,植被覆盖在城市化与退耕还林(草)政策共同作用下变化明显。基于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V—I—S)模型,以西宁市城市规划区1995年与2009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取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通过整体分析、转移矩阵分析,格网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分别探讨川道与丘陵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城市规划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维持在30%左右。2009年与1995年相比植被覆盖度出现下降,植被覆盖空间差异略有减小。在数量上,基本无覆盖、中覆盖、高覆盖等级呈增加趋势,低覆盖、全覆盖呈下降趋势。研究区西北部及西南部丘陵区植被覆盖整体趋于好转,主要由中低丰度植被等级变化而来,原因在于2000-2005年湟中县累计退耕还林(草)54.91km^2,累计造林247.98km^2,使研究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等级提高,表明西宁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对于改善植被覆盖效果明显。同时丘陵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影响趋势相同,表明其植被变化可能也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扩展方向及强度对其周边植被覆盖的影响突出。市区快速扩张及农业退化使川道内中高丰度植被覆盖整体退化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2000年后西宁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用地规模迅速增大,川道内城市周边大量中高覆盖等级植被转变为基本无覆盖等级,造成植被退化。川道内城市区域植被变化与气候影响趋势相反,表明本文研究结果可能低估了城市化对川道内植被变化的影响幅度,相比气候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更加强烈。研究区内植被覆盖等级的变化趋势为植被覆盖较差的等级(基本无覆盖和低覆盖)向高一级别发展,得益于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等级别以上的覆盖等级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尤其是位于川道中受到城市化干扰的区域植被退化问题尤为突出,需对这些区域采取植被保育措施,避免植被覆盖高等级区域受到城市化影响造成不可逆转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河谷城市 植被变化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转移矩阵 西宁市
下载PDF
城市型风景区边界区域城市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一可 丁梦月 吴德雯 《南方建筑》 2016年第4期50-55,共6页
针对城市型风景区边界城市空间较少考虑观景效果、利用率低、活动不便、吸引力差的问题,文章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人群行为分析技术对以可达性分析和可视性分析确定的风景区周边具有观景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视频处理... 针对城市型风景区边界城市空间较少考虑观景效果、利用率低、活动不便、吸引力差的问题,文章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的人群行为分析技术对以可达性分析和可视性分析确定的风景区周边具有观景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视频处理,基于视频监控技术,建立摄像头传感器网络;然后,进行轨迹识别;其三,在轨迹模式识别和轨迹聚类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分析;最后,结合人眼对视频帧的判断和现场观察验证数据准确性,匹配活动类型与空间范围,并形成行为原型。由行为原型借助模型分析空间要素与行为原型的关系,形成形态原型。研究结论为基于空间范围和构成要素的空间原型,作为最小的空间构成单元用于城市型风景区边界区域城市空间优化设计中,使空间布局便捷、紧凑、设施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型风景区边界 城市空间原型 视频处理 轨迹识别 行为分析
下载PDF
城市空间结构视角下我国知识城市构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超 王志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18,共7页
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从城市空间结构视角,阐释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构建知识城市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城市的八大类型的分析,从社会、地理和经济三个空间出发,提出中国原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空间构建,并在国外知识城市... 基于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从城市空间结构视角,阐释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和构建知识城市的必要性。通过对现有城市的八大类型的分析,从社会、地理和经济三个空间出发,提出中国原型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空间构建,并在国外知识城市的比较分析基础上,评估了中国十大城市转型为知识城市的潜能程度,这有助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开拓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城市化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知识城市 原型城市 知识经济
下载PDF
中西文化视野中的城市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蔡仕谦 陈智慧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6期3-5,共3页
从哲学、宗教、科学、艺术四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文化对城市设计哲学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继而对中、西方城市空间原型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传统中国山水文化空间特征,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相对城市设计领域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 文化 城市设计 城市空间原型 山水城市
下载PDF
隋唐长安、洛阳、平城、长冈和平安——一种东亚城市新模式的诞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才强 《建筑史》 2009年第1期74-85,共12页
城市建设在东亚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夏朝已出现了城市。中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有些乃是众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还有些则受到统治者或规划设计者个人意愿的影响。这篇文章主要提出的是一个始于隋代的... 城市建设在东亚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夏朝已出现了城市。中国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变化,有些乃是众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还有些则受到统治者或规划设计者个人意愿的影响。这篇文章主要提出的是一个始于隋代的规划原型并叙述了它对唐长安、洛阳等城市形成的重大影响。新朝代伊始,创建一个新帝国的政治雄心对唐长安的规划提出了挑战。当时的时代背景促成了一个规划原型的诞生,此理论原型又引发出一系列重构演绎。自长安开始,这个原型被实践于洛阳并规范化。其后,在日本城市平城(今奈良)、长冈和平安,此原型得到进一步发展、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 洛阳 平城 长冈 平安 模数制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原型 城市形态
原文传递
协作式生态更新——采用适应性工具包重塑生态基础设施并以北京市实践为例
10
作者 张驰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60-76,共17页
在全球可持续生态城市建设浪潮中,北京以“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并在中心城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本研究基于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指出这些城市更新实践是联系城市... 在全球可持续生态城市建设浪潮中,北京以“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并在中心城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本研究基于生态都市主义理论,指出这些城市更新实践是联系城市绿色愿景与个人日常行为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环境生态、社会生态和心理生态三个维度的理论框架,并设定了生态更新实践的三重评价要点:修复生态基础设施、激活社区、重建社会-环境共生关系。本文据此评估北京首钢工业遗址公园项目的城市更新过程,发现其中有机会构建景观与公众参与活动、市民环保行动的关联。本文提出改进的实践模式——“协作式生态更新”,强调结合中尺度景观更新与市民参与,并提供包含三个维度上设计策略的适应性工具包,在修复中小尺度生态基础设施的同时,可形成包容性社会协作平台并提升个人环境意识。其中的关键工具“城市原型”既能联系不同维度上的策略,又可将实践经验概念化,进而应用于构建新策略。作为示范,本文将之应用于北京中心城区实践,展示出这种新的实践模式的开放式城市更新过程,在适应不同城市条件与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城市原型,可有助于逐步构建北京的绿色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生态基础设施 协作式生态更新 包容性社会协作 社会-环境共生关系 城市原型 公众参与 首钢工业遗址公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