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全球城市命运共同体:都市时代全球化与城市化关联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8,共8页
都市时代,城市凸显为资本全球布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对全球化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哲学反思成为时代呼唤。由康德和黑格尔哲学思辨开启、被马克思恩格斯进行唯物史观改造、经全球化和城市化理论家依据时代发展进行补充和丰富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都市时代,城市凸显为资本全球布展的基本空间单元,对全球化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哲学反思成为时代呼唤。由康德和黑格尔哲学思辨开启、被马克思恩格斯进行唯物史观改造、经全球化和城市化理论家依据时代发展进行补充和丰富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辩证关联思想,为全球化和城市化关联理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和知识资源。现有的西方主导的全球城市体系是一个“中心—边缘”结构,执行着中心对边缘的统治和剥夺功能,具有典型的非正义性。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揭示资本全球布展的基本空间单元从民族国家向城市的历史转换,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化与城市化关联进行哲学反思,并提出平等、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城市体系建构原则,是从全球结构基础支点时代转换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具体化和丰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全球化 全球体系城市 城市形态全球化 正义 全球城市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城市命运共同体哲学意蕴的三重向度
2
作者 耿芳兵 吕明洋 《创新》 2019年第4期30-37,共8页
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二者同根同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探讨,启发了城市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文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生产、人与社会三组关系模型,勾勒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自然、生产和... 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二者同根同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探讨,启发了城市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文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生产、人与社会三组关系模型,勾勒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自然、生产和社会三重向度。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阐明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延续关系的同时,昭示着城市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对象的趋势,启发了城市研究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出场方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哲学意蕴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城市社会的个体与共同体之辨
3
作者 耿芳兵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84-89,共6页
从历时态的维度来看,个体与共同体的争论由来已久,贯穿整个哲学史。当转换到共时态的维度,个体与共同体则表现为空间的分散与聚合,由此可以勾勒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今,争论以一种"断裂"的方式出现在现代化的城市社会中,具体表... 从历时态的维度来看,个体与共同体的争论由来已久,贯穿整个哲学史。当转换到共时态的维度,个体与共同体则表现为空间的分散与聚合,由此可以勾勒城市的发展过程。如今,争论以一种"断裂"的方式出现在现代化的城市社会中,具体表现为:以城市分工为代表的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断裂,以"忧虑"为表现的个体与集体的紧张关系,以流动性与固定性为组织方式的个体与集体的冲突,等。"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在城市化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个体 断裂 城市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代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的逻辑理路、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刘吕红 曲鑫锋 《理论导刊》 2024年第8期11-18,共8页
国际友好城市是中国同有关国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流的深入,国际友好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高质量建设国际友好城市也成为新时代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新时代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以严密的理论逻... 国际友好城市是中国同有关国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交流的深入,国际友好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高质量建设国际友好城市也成为新时代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新时代国际友好城市建设以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为理路,包含领导力量、战略定位、基本方针、目标使命等核心要义。在实践中,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要求、以顶层设计为战略支撑、以城市具体举措来贯彻落实、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穿始终,不断推进国际友好城市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友好城市 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 城市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我国城市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波 《城市观察》 2023年第2期6-13,158,共9页
城市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行为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利于提升城市对外品牌影响力、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拉高城市发展眼界。我国城市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周边及区域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城市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行为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有利于提升城市对外品牌影响力、拓展对外发展空间、拉高城市发展眼界。我国城市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周边及区域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城市的国际化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国际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亟须完善。城市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依托城市群功能转型,打造丝路城市走廊“新支点”;构建沿线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形成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对外开放“新节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沿线各城市之间经贸合作“新融点”;持续优化“一带一路”国际化服务环境,增强与沿线城市在文化、教育、卫生、法律等人文领域合作“新焦点”;规范本地企业“走出去”投资行为,全面提升应对境外安全的“风险点”;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交流合作“新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高水平对外开放 城市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城市社会的发展范式及其未来走向 被引量:8
6
作者 吴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6-44,共9页
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体现为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有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发展范式,各个范式之间的纠缠又生成城市发展的一般范式,如"资本—政治—社会""情感—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生态&qu... 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体现为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有不同的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发展范式,各个范式之间的纠缠又生成城市发展的一般范式,如"资本—政治—社会""情感—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生态"等。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问题、城市矛盾的日益突出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反思。要发掘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根基所在,把伦理范式、有限范式等融合进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总体性范式,则需要构建以包容性、兼容性与公共性为基调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制度,构建与中国特色城市社会相适应的历史文化,以有限范式的自觉合理应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代价与风险选择,以"此在单元"的微观视域推动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树立以城市的未来引领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实践理念与实践意识。如此,才能以城市命运共同体打开城市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 发展范式 总体性范式 城市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城市住宅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
7
作者 李家丽 《城市学刊》 2022年第4期91-97,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用资本、空间和阶级的关系图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现代城市中阶级的空间样态。在其中,住宅既是城市空间生产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住宅空间的结构布局涉及到阶级关系、资本运... 马克思恩格斯用资本、空间和阶级的关系图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现代城市中阶级的空间样态。在其中,住宅既是城市空间生产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场所。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住宅空间的结构布局涉及到阶级关系、资本运作等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空间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住宅生态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同时,住宅生态也对阶级关系和资本生产有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城市空间思想既体现了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也实现了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启示我国应树立城市空间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整改住宅空间的生态环境,将城市空间打造成同时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属性的宜居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空间 阶级关系 城市命运共同体 住宅分区
下载PDF
都市革命抑或超越——列斐伏尔对都市社会的理论探索及其时代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慧 王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7-76,192,共11页
对城市整体性的反思是列斐伏尔都市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关乎城市研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列斐伏尔认为面对复杂化、矛盾化、整体化的都市现象,需要我们转变当前片面化、碎片化与分裂化的分析与预测,解开思想上的束缚,将都市总问题... 对城市整体性的反思是列斐伏尔都市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关乎城市研究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问题。列斐伏尔认为面对复杂化、矛盾化、整体化的都市现象,需要我们转变当前片面化、碎片化与分裂化的分析与预测,解开思想上的束缚,将都市总问题式放置整体的研究过程,进行理论假设式的探讨,在可能-不可能间觅得发展城市的出径。这个时代仍可以看作“城市的时代”,谁之城市?何种城市?为谁而建?以何而建?这些问题既是国家发展的目标,也深刻地与我们如何生存下去紧密相关。列斐伏尔对都市社会的探索与洞见,对于我们在全球城市化动态发展过程中重新定义、审视、理解城市,进而将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的动能进一步释放,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革命 城市正义 城市治理 城市活力 城市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都市时代世界历史格局转变对唯物史观的启示
9
作者 赵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建立在这一世界历史基础上的马克思唯物史观一定意义上是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所处时代,大工业资本在全球开辟世界市场,建构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全球体系。世界历史发展不充分,以...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基础,建立在这一世界历史基础上的马克思唯物史观一定意义上是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观。马克思所处时代,大工业资本在全球开辟世界市场,建构了以民族国家为基本空间单元的全球体系。世界历史发展不充分,以及马克思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旨趣,主客观原因共同造成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空间”(世界)维度处于隐性状态。20世纪70年代,随着跨国公司将制造业转移到后发国家,重建城市、新建城市、发展城市成为世界浪潮,全球进入列斐伏尔意义上的“都市时代”,城市取代民族国家成为全球区域微观单元,世界历史随之呈现为城市的全球体系。全球资本通过城市资本进行积累,凸显了空间生产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在场的意义,唯物史观中被长期遮蔽的“空间”(世界)维度也随之开显,具体表现为空间生产力的凸显,全球空间分工的凸显,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发生转换以及理想社会形态的空间化实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世界历史 都市时代 全球城市体系 空间 城市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