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申金山 关柯 李峰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9年第2期29-31,共3页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及住宅区开发应重视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本文探讨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际应用说明,评价结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关键词 居住用地 适宜 综合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与人居环境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涛 郑新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79-80,共2页
本文阐述了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与人居环境优化的关系 ,并对城市居住用地的适宜性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居住用地 人居环境 适宜评价
下载PDF
城市居住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哈尔滨群力新区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孟繁宇 樊庆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判定城市居住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主要研究适应于城市大范围居住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居住区整体同质、内部异质的特点,建立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物元可拓分析法和GIS空间加权叠加... 为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科学判定城市居住用地的生态适宜性,主要研究适应于城市大范围居住区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居住区整体同质、内部异质的特点,建立了两套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采用物元可拓分析法和GIS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法,以哈尔滨群力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物元分析表明群力新区规划建设整体的土地适宜性较好。基于ArcGIS9.2的多因素空间加权叠加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区域内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分布图。通过这两种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居住区土地适宜性信息的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评价 城市居住用地 物元可拓分析 GIS
下载PDF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4
作者 杨淋 郝晋珉 +1 位作者 类淑霞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633-22636,共4页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大同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其分为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类...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大同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其分为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类用地区,大同市城区以一般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评价 G1法
下载PDF
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菲 郑国璋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94-99,共6页
大同是能源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各领域都有所改善,为此,对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大同市年鉴中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能源、贸易、交通邮电和旅游、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选择其作为指... 大同是能源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各领域都有所改善,为此,对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大同市年鉴中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能源、贸易、交通邮电和旅游、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选择其作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用模糊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大同市的居住适宜度为73,从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对大同市作出城市适宜性评价,从居民的认知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综合研究,通过实际对大同城市的宜居度作出评价,提出发展对策,根据不同的指标、不同的区域和针对人群,提出不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适宜 层次分析模型 特尔菲法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8
6
作者 周建飞 曾光明 +3 位作者 黄国和 李忠武 焦胜 唐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4-783,共10页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 针对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采用定性和单因素方法而产生的主观、片面和精度低等缺点,分析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提出基于不确定性和灰色系统关联度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长沙市生态规划,在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选取坡度、地基承载力、土壤生产力、植被、土壤渗透性、地表水、居民点用地程度、景观价值等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和遥感(RS)的支持下,定量地获取各评价因子信息;采用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改进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长沙市城市扩展用地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最终得到长沙市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分别占总用地的14.77%、16.64%、24.07%、30.91%、13.61%,说明长沙市适宜开发的土地较多(最适宜、适宜和基本适宜用地占55.48%)。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的相应对策,对城市用地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 土地生态适宜评价模型 城市扩展用地 灰色评价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的空间评价 被引量:38
7
作者 任学慧 林霞 +1 位作者 张海静 张文忠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3-692,共10页
为创造更好、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选择城市的生活方便性、健康性、居住安全性、环境舒适度和出行方便性等为指标,在问卷调查量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从行政区和不同功... 为创造更好、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选择城市的生活方便性、健康性、居住安全性、环境舒适度和出行方便性等为指标,在问卷调查量化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从行政区和不同功能片区两个角度,进行了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空间评价,以期为大连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以位于市区政治经济商业中心的区域得分最高,西、北部市郊结合部排名最后,部分远郊区宜居性虽然较好,但各指标分值差异却很大。总体而言,大连城市宜居性在空间格局上体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降低、差异程度变大的特性,该空间特征分析结论与行政区评价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城市 居住适宜 空间评价
下载PDF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潜力—限制性分析——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 被引量:113
8
作者 宗跃光 王蓉 +2 位作者 汪成刚 王红扬 张雷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7-1126,共10页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的特色是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在归纳GIS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单纯权重叠加法推广到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把评...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的特色是以大连城市化区为例在归纳GIS方法应用的基础上,将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单纯权重叠加法推广到加权的潜力—限制性分析法。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把评价要素分为生态潜力和生态限制性两大类,通过取大原则和成对明智比较法分别确定权重,从而更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大连可做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50.46km2,约占总面积的6.28%;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1835.97 km2,占总市域面积的13.56%;而不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土地(不适宜和中低适宜区)面积为10851.92km2,约占总市域面积的80.16%,即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范围应该控制在区域的20%土地利用类型中,另外80%的土地不适宜进行城市建设的开发。根据上述结果,全区规划分为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主体功能区 城市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评价 潜力-限制分析 大连
下载PDF
山前冲积平原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鹏岳 王东辉 +4 位作者 李胜伟 韩浩东 王春山 徐如阁 田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44-1655,共12页
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不合理的开发将对宝贵的地下资源造成巨大浪费。为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序利用,有必要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前期评价。以地下空间多资源协同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问题互馈响应为立足点,提出... 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不可逆性,不合理的开发将对宝贵的地下资源造成巨大浪费。为提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序利用,有必要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前期评价。以地下空间多资源协同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问题互馈响应为立足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资源”、“地质结构”、“地质问题”的评价模型——地质资源评价和地下空间开发难度评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限制性要素扣除法等数学方法进行分层综合评价,最终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山前冲积平原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因已有构筑物的影响,适宜性较差,而中深层地下空间更适宜开发。该结果可为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指引,从而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适宜评价 开发利用 山前冲积平原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被引量:24
10
作者 梁艳平 刘兴权 +1 位作者 刘越 谭春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7,共4页
城市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用地适宜性评价 ,并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 ,以津市市总体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 ,通过与GIS技术结合 ,... 城市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从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将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应用于用地适宜性评价 ,并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 ,以津市市总体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 ,通过与GIS技术结合 ,探索了定量评价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总体规划 评价 模糊模型 城市规划 用地适宜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3
11
作者 许嘉巍 刘惠清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因素分析,确定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相协调的长春市建设用地评价系统。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适宜 评价体系 城市建设 长春市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东明 吕翠华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2-64,77,共4页
重点讨论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确定权重的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以昆明市为例,介绍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 重点讨论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确定权重的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以昆明市为例,介绍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建设用地 适宜 评价
下载PDF
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灿 汤惠君 张凤荣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5-111,共7页
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控制城市蔓延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成为管控城市空间扩展的首选措施.本文首先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开发建设的空间格局,然后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利用基于CA-Markov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控制城市蔓延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成为管控城市空间扩展的首选措施.本文首先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开发建设的空间格局,然后叠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利用基于CA-Markov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的建设用地扩展区域,最终确定城市增长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适宜性高值区位于西南部区域,多集中在新城建设区内.低值区分布在生态、水源敏感性较强的湿地保护区、河流沿岸和东北部山区;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初步划定城市增长刚性边界和弹性边界,其中弹性增长边界与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实际情况相符;在弹性边界基础上确定的城市增长边界表现为城镇开发建设范围局限于中部、西南部区域.未来可以依据城市增长边界所确定的空间范围指导顺义区城市建设,促使城镇建设在合理的掌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增长边界 适宜评价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顺义区
下载PDF
宜居城市与北京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静 尹卫红 张景秋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基于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宜居城市这一背景,提出居住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概要介绍针对北京所作的居住适宜性评价工作路线、方法,重点介绍如何从居民主观认识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一是如何建立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相关... 基于北京城市性质定位为宜居城市这一背景,提出居住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概要介绍针对北京所作的居住适宜性评价工作路线、方法,重点介绍如何从居民主观认识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一是如何建立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二是评价单元与调查区域划分问题;三是确定抽样调查样本量的问题;四是调查数据取得问题;五是适宜性综合结果评价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的适宜性评价结果,从宜居城市建设角度对北京城市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城市居住适宜 评价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南岚皋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南晓娜 彭天祥 刘科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针对山地地区的特殊性,建立适用于山地城市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相结合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ArcGIS软件下划分栅格评价单元,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对岚皋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 针对山地地区的特殊性,建立适用于山地城市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相结合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ArcGIS软件下划分栅格评价单元,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对岚皋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价,为城镇建设规划和空间扩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 评价体系 山地城市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皖江城市带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露露 曹玉红 +1 位作者 刘崇刚 陈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面积大于100 000m^2的城市建设用地斑块作为研究扩展的源地,将评价指标具体到斑块这一微观尺度,探索不同因素对城市扩展的作用,并确定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研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选取地形、生态... 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面积大于100 000m^2的城市建设用地斑块作为研究扩展的源地,将评价指标具体到斑块这一微观尺度,探索不同因素对城市扩展的作用,并确定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研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选取地形、生态敏感性、景观类型、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构建建设用地扩展阻力面,生成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并利用Arc GIS中最佳路径的算法得到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小耗费成本路径网,评价建设用地在空间分布上的适宜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建设用进行功能分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以中敏感性区域为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扩展适宜性分区中主要是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区域;建设用地扩展的最小路径网呈树状分布,研究区北部扩展成本较低,且扩展的路径相对较多。根据研究结果提供的参考,对芜湖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利于城市的科学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建设用地 适宜评价 生态敏感 皖江城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福建省连城县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雷 宗跃光 杨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94-98,共5页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以GIS为技术支撑,采用"取大值"原则与"成对明智比较法"加权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对连城县进行了城市建设用地...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以GIS为技术支撑,采用"取大值"原则与"成对明智比较法"加权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对连城县进行了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按照先安排非建设用地,再安排建设用地的顺序,分析确定其用地的建设适宜性等级,对研究区划分"4区".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用地向中心城区西部扩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建设用地 生态适宜评价 连城
下载PDF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型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类淑霞 郝晋珉 双文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186-21190,共5页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评价 城市用地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19
作者 张望 阿里木江·卡斯木 安瓦尔·买买提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54-263,共10页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和人文综合要素,构建了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HSCI),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分析其2022年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自然环境的空间适宜性受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影响显著,整体为一般适宜区集中...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和人文综合要素,构建了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HSCI),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区,分析其2022年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天山北坡城市群自然环境的空间适宜性受地形起伏度和温湿指数影响显著,整体为一般适宜区集中连片分布、高度适宜区零星分布在天山北坡山麓地带的绿洲。其中胡杨河市和乌鲁木齐县的自然环境适宜性最好;(2)人文环境的空间适宜性受夜间灯光指数和基础服务指数的影响较大,整体形成以乌鲁木齐市和石河子市为中心的“双核”空间特征,并有向周围递减的趋势;(3)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综合适宜性指数最好的地方人口分布最多,充分体现了乌鲁木齐市作为区域极核的地位;(4)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匹配程度不足。高质量和较高质量区土地面积仅占总量的2.62%,经济则占总量的54.69%,人口高达总量的59.06%。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区人口与经济在适宜性方面具有高度匹配性,但人居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土地存在过度集中和利用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空间分异特征 综合适宜评价 天山北坡城市
下载PDF
云模型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徐飞飞 陈剑文 +2 位作者 李俊莹 王石林 何盈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传统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过于依赖专家及个人经验,主观性过大,使得评价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首先引入有限区间云模型(CM)改进层次分析法(AH...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传统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过于依赖专家及个人经验,主观性过大,使得评价结果准确性难以保证。针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中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首先引入有限区间云模型(CM)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构建CM-AHP权重赋值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专家群体决策的权重运算,使权重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其次采用云模型结合最大隶属度原则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完成对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CM-最大隶属度评价模型更加适用于试验数据完善、量化分级准确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其在保证评价结果科学的同时,使得评价结果本身保留了其随机性与模糊性;CM-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则适用于多决策且指标量化分级易于归一的综合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云模型 层次分析法 隶属度 适宜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