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目标下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 被引量:43
1
作者 赵宏波 岳丽 +2 位作者 刘雅馨 董冠鹏 苗长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3-1313,共11页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体现。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ESDA、Dagum基...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具体体现。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ESDA、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进行居民生活质量时空格局分析及空间差异测度,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障碍因子,得出如下结论:①2004―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水平区域从下游城市逐渐转移到中上游城市;②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是内蒙古自治区及相邻区域的城市,低−低集聚区主要是河南省、山东省以及山西省的部分城市;③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空间差异从上中下游尺度看主要是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从左右岸尺度看主要是区域内部差异贡献;④黄河流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障碍因子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每万人公园绿地面积、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拥有的道路面积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因此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Dagum基尼系数 障碍因子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因子分析法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新宇 李洪会 《唐山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0-83,共4页
介绍了因子分析法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构建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能够较全面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公因子,由此得出城市... 介绍了因子分析法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构建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能够较全面衡量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公因子,由此得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指标体系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以京沪高铁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妍 唐恩斌 沈瑶 《铁道经济研究》 2022年第6期15-19,共5页
以京沪高铁为例,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首先建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因子,通过DID模型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运用PSM-DID模型检验了实证结果的稳健... 以京沪高铁为例,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首先建立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因子,通过DID模型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运用PSM-DID模型检验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这种提升作用在改善人均社会福利和提升生活环境水平方面非常显著。未来在中国逐渐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高铁有必要汲取京沪高铁开行的成功经验,为满足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PSM DID
下载PDF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
4
《北京统计》 2003年第5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经济统计 收入 消费 教育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润 张杰 +2 位作者 蔡思怡 余意峰 毛怡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9-1364,共16页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是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法、ESDA探索性...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是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法、ESDA探索性方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度耦合协调关系区域差异,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指数逐年递增,且两者时空演变呈现高度拟合特征。(2)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逐渐增强,但整体水平不高,以武汉为首的省会城市耦合协调指数较高,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平衡特征。(3)区域差异方面,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不平衡状态逐渐缩小,但子城市群内部耦合协调关系差异明显,武汉城市圈内部差异化特征最为显著,城市间发展协同性较低。(4)从灰色关联度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来看,城镇化率、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居民生活质量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影响最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限制,健全落户政策,提供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高品质城市生活为目标,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耦合协调关系 长江中游城市
原文传递
生活质量:新城市发展理念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成刚 《中国报道》 2005年第10期62-,共1页
关键词 就业 重要标志 GDP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下载PDF
建设生态城市 提高生活质量
7
作者 谭仲池 《国土绿化》 2001年第3期19-19,共1页
在新的世纪怎样建设好城市,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从发展过程看,城市建设理论经... 在新的世纪怎样建设好城市,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生态城市。 一、生态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从发展过程看,城市建设理论经历了“朴素的自然中心观”——“人类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 森林 城市品位 经济 造林绿化 城市绿化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湖湘文化 长沙 湖南 中心观 生态圈
下载PDF
2005年北京研究部分论著摘要
8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北京 产业 上海 首都 国家表征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经济适用房制度 社会空间分异 就业机会 绿地空间 零售业态 摘要
下载PDF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Urban Regener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for Suburbia
9
作者 Silvia Brunoro Emanuele Piaia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5期604-614,共11页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wo research experiences: an European research titl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burban Building Stock" (COST Action TU0701 ) and an Italian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called ...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wo research experiences: an European research title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burban Building Stock" (COST Action TU0701 ) and an Italian N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called "Renovation, Regeneration and Valorization of Social Housing Settlements Built in the Suburban Areas in the Second Half of Last Century" (PRIN 2010-2012).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utputs whose main aim was t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ities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uburbs. In order to implement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the refurbishment of suburban areas, researches were aimed firstly 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several case studies that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uropean panorama because of their typology, construction and state of physical and social deterioration. The final result was a collection of examples for the urban regeneration, gathered from case studies but offering a wide-scale of applications on public housing complexes. The paper highlights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taken by different countries towards the methodologies of assessing, refurbishing and adding new value to the suburban areas, in view of increasing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buildings but also the quality of public spaces and services, for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itiz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ho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energy retrof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