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耦合协调分析——以厦漳泉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林晓岚 范胜龙 +2 位作者 刘旗 孙煌 王培俊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两者的关系是关乎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选取厦漳泉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以2011—2019年为时间尺度,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市的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及协调发... 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两者的关系是关乎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选取厦漳泉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以2011—2019年为时间尺度,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市的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及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厦漳泉城市群的城市开发强度差异显著。总体上三市开发强度排序为:厦门>泉州>漳州。2019年,厦门和泉州上升到中强度开发水平,其中厦门接近于高强度开发。漳州市仍处于低强度开发阶段,开发强度不足。(2)2011—2019年,研究区域的资源环境状况大体上呈现好转趋势。2019年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均提升到中承载力水平,承载力综合指数排序为:漳州>厦门>泉州。从变化趋势上看,三市均经历由低承载水平到中承载水平的过程。(3)厦漳泉城市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变化显著,三市的耦合协调性表现出差异性。2019年三市协调水平排序为:厦门>泉州>漳州。变化过程上:厦门市由轻微失调转为勉强协调,泉州市由轻度失调转为勉强协调,漳州市由中度失调转为轻微失调又下降为轻度失调。此外,2019年三市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耦合度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耦合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厦漳泉城市
下载PDF
多源空间数据整合视角下的城市开发强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岳文泽 章佳民 +1 位作者 刘勇 张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914-7926,共13页
城市开发强度能直观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对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采用社会 经济 生态系统耦合视角构建城市开发强度的多维测度体系,整合多源空间数据,测度了杭州市主城及3个副城的开发强度并揭示了其空间... 城市开发强度能直观表征人类活动强度,对指导城市规划与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采用社会 经济 生态系统耦合视角构建城市开发强度的多维测度体系,整合多源空间数据,测度了杭州市主城及3个副城的开发强度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城市开发强度由主城向副城呈波动降低,高强度开发过度集中于主城,主城的功能疏散有待加强;各副城开发强度不一,江南城与主城呈现跨江融合,临平城、下沙城空间上较为独立;各开发维度中,建筑强度、功能强度及效益强度热点区分布基本一致,环境响应高强度区则集聚于主副城交界处,表现出空间异质性。多维测度体系可较好表征城市开发强度,对城市规划及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强度 熵权TOPSIS模型 多维测度 空间分析 杭州市
下载PDF
城市开发强度对通风环境的影响及风道识别——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尹杰 詹庆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4,共7页
城市密集地区表面粗糙导致城市通风受到阻碍,以致城市建成环境内部微气候和空气质量不理想,故营造城市通风廊道有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35 km×50 km的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将建成环境划分为100 m×100 m的栅格单元,... 城市密集地区表面粗糙导致城市通风受到阻碍,以致城市建成环境内部微气候和空气质量不理想,故营造城市通风廊道有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35 km×50 km的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将建成环境划分为100 m×100 m的栅格单元,分别统计开发强度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平均建筑高度,选取开发强度各异的12个栅格单元地块进行CFD数值模拟,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系数法统计开发强度指标与通风效能指标的关联强度,其中建筑密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而建筑高度呈现正相关.依据开发强度的叠加图层识别密集地区的城市通风廊道,为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空间形态,改善通风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强度 通风廊道 地理信息系统(GIS) CFD
下载PDF
多维测度下沈阳市城市开发强度空间特征研究
4
作者 高雁鹏 郭春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17-224,共8页
城市开发强度是城市开发利用累积程度及承载密度的综合反映,选取土地开发、建筑建设、功能集聚、人口承载4个维度表征城市开发强度,对沈阳市城市开发强度进行小尺度测度并揭示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多维测度下沈阳市城市开发强度呈单核... 城市开发强度是城市开发利用累积程度及承载密度的综合反映,选取土地开发、建筑建设、功能集聚、人口承载4个维度表征城市开发强度,对沈阳市城市开发强度进行小尺度测度并揭示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多维测度下沈阳市城市开发强度呈单核心与多中心分布相结合的空间特征;各维度开发强度耦合协调性空间差异明显,在中心城区及周边新城中心呈圈层式结构;各维度测度下开发强度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集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强度 多维测度 小尺度 空间特征
下载PDF
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分析——以珠三角为例 被引量:63
5
作者 吴大放 胡悦 +1 位作者 刘艳艳 刘毅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4,共1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工作。广东省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发展综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工作。广东省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打造珠三角绿色生态城市群。通过构建城市开发强度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珠三角九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揭示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制定能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开发强度对比明显,都市圈特征日益显著。其中,深圳(0.9224)开发程度最强,肇庆(0.0548)程度最弱。(2)资源环境承载力按驱动因子分为自然拉动型及经济拉动型,分别通过自然优势和社会经济投入巩固综合承载力。(3)区域内过半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濒临失调。受经济因素驱动,广州、深圳协调程度相对较高。(4)应对区域内三种不同的协调发展状态,为各类城市制定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承载力 协调发展 主成分分析 珠三角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研究
6
作者 高乙嘉 《城镇化与集约用地》 2023年第4期172-180,共9页
本文以西南地区3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探究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结论如下:1) 在时序演进上,2006~2020年西南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缩小。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由... 本文以西南地区33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运用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探究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结论如下:1) 在时序演进上,2006~2020年西南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整体呈增长趋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缩小。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由2.38%增长至4.12%,泰尔指数由0.3873下降到0.3541。2) 在空间格局上,全域角度看,西南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呈现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相关状态不稳定。局域角度看,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其邻近城市,而云南省的保山、临沧和普洱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呈现低值集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 泰尔指数 莫兰指数
下载PDF
基于OLS的城市土地开发强度需求与限制因素分析
7
作者 关静 章娟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2,共9页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城市土地开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但城市土地开发不是无止境、无限度的。从城市活动的供给—需求关系入手,可以将可能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划分为:生活需求因素、...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虽然城市土地开发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但城市土地开发不是无止境、无限度的。从城市活动的供给—需求关系入手,可以将可能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因素划分为:生活需求因素、生产需求因素和生态限制因素。运用OLS统计分析方法,首先,对287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普遍性分析;其次,按照东、中、西及东北进行地理区域划分后再分组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普遍情况来看,居住需求因素是与土地开发强度相关性最高的因素;城市居民的消费和出行活动也是刺激城市土地开发的重要因素;在生产需要因素中,只有经济发展需求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生态限制因素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没有普遍的相关性。另外,东、中、西和东北四个不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 需求因素 限制因素 OLS
下载PDF
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效益的动态响应关系--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白海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3期41-45,共5页
研究城市建设开发强度与利用效益之间的关系,明确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响应程度。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借助响应度模型研究了两者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结... 研究城市建设开发强度与利用效益之间的关系,明确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响应程度。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并借助响应度模型研究了两者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结果:(1)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持续增长,效益提升显著;(2)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变化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增长始终表现出"正响应"特征,2001~2007年响应程度逐渐减弱,而2007~2016年响应程度逐渐增强;(3)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与各影响因素呈现正相关关系,地均二三产业产值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提升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 利用效益 响应度模型 兰州市
下载PDF
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大型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方案探讨——以武汉市某填埋场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文刚 龙思杰 +3 位作者 罗继武 姚远 梁爽 李德安 《环境卫生工程》 2021年第4期86-92,共7页
根据我国位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大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现状,总结出此类填埋场垃圾体量大、现状污染严重、周边敏感点多、制约周边地块规划利用的特征,建议主管部门在项目策划初期通过顶层设计将填埋场土地规划利用方向调整为公园绿地,提... 根据我国位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大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现状,总结出此类填埋场垃圾体量大、现状污染严重、周边敏感点多、制约周边地块规划利用的特征,建议主管部门在项目策划初期通过顶层设计将填埋场土地规划利用方向调整为公园绿地,提出了原位修复技术为主的解决方案。并以武汉市某填埋场为例,在分析现状与限制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宜该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垃圾填埋场 公园绿地 城市强度开发 生态修复 方案设计
下载PDF
高强度开发城市复杂建设条件下半地下立交方案研究--以深圳市侨城东路与南坪快速立交节点为例
10
作者 徐晓龙 谢海平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1年第7期104-106,共3页
通过对深圳市侨城东路与南坪快速节点功能定位、交通需求、用地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对节点半地下立交选型进行多方案比选,对交通流向主次关系进行取舍,简化立交选型,推荐4根匝道部分互通,有效利用了地块空间布局,为深圳市等高强度开发... 通过对深圳市侨城东路与南坪快速节点功能定位、交通需求、用地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对节点半地下立交选型进行多方案比选,对交通流向主次关系进行取舍,简化立交选型,推荐4根匝道部分互通,有效利用了地块空间布局,为深圳市等高强度开发城市的复杂建设条件的城市地下、半地下立交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开发城市 半地下立交 立交功能 立交选型 矿山法隧道
下载PDF
PPP模式在城市高强度开发街区地下空间高效利用的应用研究——以昆明市D街区为例
11
作者 李强 《中国住宅设施》 202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城市高强度开发街区具有停车需求大、地面公共开放空间品质要求高、土地商业价值高、人车分行等特征,其较大的地下空间开发需求与社会经济、地下生态环境、规划权属管理等的矛盾尤为突出。本文以昆明市D街区为例,引入PPP模式,将高密度... 城市高强度开发街区具有停车需求大、地面公共开放空间品质要求高、土地商业价值高、人车分行等特征,其较大的地下空间开发需求与社会经济、地下生态环境、规划权属管理等的矛盾尤为突出。本文以昆明市D街区为例,引入PPP模式,将高密度商住地块与零碎城市绿地下的地下空间联合开发,以达到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减少地下空间的开挖深度、降低对地下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模式 城市强度开发街区 零碎地下空间
下载PDF
总体规划层面下的山地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研究——以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总体规划方案为例
12
作者 王玉琢 裴亚新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2013年第4期47-55,共9页
本文以安溪县西坪镇总体规划某方案为例,在对镇区土地开发强度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三种方法预测镇区远景总建筑量,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构建土地使用强度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较大程度地影响土地开发... 本文以安溪县西坪镇总体规划某方案为例,在对镇区土地开发强度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三种方法预测镇区远景总建筑量,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构建土地使用强度数学模型;同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取较大程度地影响土地开发强度的限制性及潜办性因子共五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因子进行加权计算;由软件分析得到镇区土地使用强度毛模型与净模型,根据栅格数与所对应分值得到各地块远景建筑量占总建筑量之比;最后,根据计算所得之比分配已预测出的镇区远景总建筑量,进而可知未来西坪镇土地开发强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强度城市总体规划建筑量容积率山地小城镇
下载PDF
中国城市特色的TOD发展路径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敏 高唱 +2 位作者 吴克寒 康浩 王森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我国核心区的高强度开发夯实TOD发展基础,但高度密集发展的同时面临匹配居民宜居目标的挑战。结合中国城市特色开展TOD模式创新性的研究,提升高密度核心区能级同时改善空间环境品质,是我国TOD发展的必然课题。在研判我国城市和交通特征... 我国核心区的高强度开发夯实TOD发展基础,但高度密集发展的同时面临匹配居民宜居目标的挑战。结合中国城市特色开展TOD模式创新性的研究,提升高密度核心区能级同时改善空间环境品质,是我国TOD发展的必然课题。在研判我国城市和交通特征的基础上,以石家庄为例,对其特色TOD发展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分区差异化开发强度、用地优化以及“148”等站点发展策略,鼓励核心区依托轨道的紧凑型城市建设,外围依托轨道站点开发,强化轨道与慢行交通耦合,形成公交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生态城市,为中国城市进行特色TOD发展总结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城市开发强度 绿色交通 石家庄
下载PDF
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际通 颜伟 霍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99-101,108,共4页
以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度、2017年度两期林地数据,结合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森林景观在不同城市开发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贵阳市林地基本由森林斑块构成,且近1... 以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度、2017年度两期林地数据,结合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森林景观在不同城市开发强度下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贵阳市林地基本由森林斑块构成,且近12年来面积处于扩张趋势,森林斑块逐渐集中连片,斑块间连通性不断增强,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破碎度下降;从城市外围区、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到建成区,随城市开发强度的加大,区域森林景观连通性不断变差,说明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开发强度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城市 森林景观 城市开发强度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时空分异与影响机理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清可 段学军 +2 位作者 金志丰 王磊 王雅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3-734,共12页
本文基于2000—2015中典型年份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理开展研究,明确区域城市土地扩展动态与要素驱动因子。主要结论为: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指数不断增长,2000—2015间年... 本文基于2000—2015中典型年份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对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理开展研究,明确区域城市土地扩展动态与要素驱动因子。主要结论为: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指数不断增长,2000—2015间年均增速为4.20%,高于全国的1.28%。“沪宁—沪杭—杭甬”发展的“Z”字轴线上开发强度较高,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周边县市开发强度较低,“核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显著。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正的自相关性,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沿干线路网和核心城市展开,经济溢出与外资注入使得外围区县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极具特色,土地开发强度的异质性高且较稳定,布局均衡。③影响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变化因素中,自然因素对城市土地开发的约束作用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结构升级而逐渐减弱,城市土地被高效利用,克服基础地理限制的能力不断增强。发达的交通路网便利了生产资源的流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土地的开发,显著提高了开发强度。同时,较高的城市行政等级在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吸引、交通设施等方面产生虹吸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需求增大,助推了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 时空分异 空间相关 影响机理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