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被种植方式对城市微环境热舒适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帅林茹 冯莉 阳少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11-1618,共8页
城市热环境持续恶化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通过热舒适度评价能有效衡量城市热环境情况。合理安排植被种植方式并结合绿地景观和建筑物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微热环境。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植被情况和建筑格局,共抽象出8种不同植被... 城市热环境持续恶化不利于人类身心健康,通过热舒适度评价能有效衡量城市热环境情况。合理安排植被种植方式并结合绿地景观和建筑物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微热环境。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植被情况和建筑格局,共抽象出8种不同植被种植方式模型,利用微气候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建模模拟和时空特征分析,探索不同植被种植方式对微环境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植被对热舒适度的影响在一天内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钟型曲线,11:00和16:00改善效果最明显;乔木对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强于草坪和灌木丛形成的简单绿地;乔木密集排布和乔灌草种植方式对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强于其他种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环境 热舒适度 植被种植方式 ENVI-met
原文传递
高密度街区微气候环境评价与城市形态相关性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玲娟 庄宇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2期27-32,共6页
高密度城市中,高密度建筑街区容易造成微气候恶化,建筑形态的定量测度与微气候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为城市设计实践及导则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聚焦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通过对高密度街区样本的城市形态指标的提取... 高密度城市中,高密度建筑街区容易造成微气候恶化,建筑形态的定量测度与微气候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为城市设计实践及导则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聚焦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通过对高密度街区样本的城市形态指标的提取并对其微气候核心评价要素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指标的关系统计、分布分析等方法,得出影响微气候评价的关键指标及微气候适宜的形态指标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城市 城市设计 城市形态 城市气候环境
下载PDF
北方城市绿道微气候环境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宫祥宁 《城市地理》 2016年第11X期121-121,共1页
本文主要研究在绿道这一线性空间里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可持续发展中提高生活的舒适度,优化环境气候,缓解外界的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些北方城市为典型区域,选取某些... 本文主要研究在绿道这一线性空间里营造良好的微气候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可持续发展中提高生活的舒适度,优化环境气候,缓解外界的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总结相关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些北方城市为典型区域,选取某些绿道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测量调查,研究城市绿道与微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归纳总结城市绿道在什么气候下最为优化,研究探讨解决主要气候矛盾在景观设计当中的操控比较方法,满足人们户外休闲舒适度需求提供一定的理参考和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自然走廊气候城市环境
下载PDF
以“容器效应”降低城市住区环境PM_(2.5)的策略初探——以西安东门里居住环境设计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惠劼 李洁 +2 位作者 王倩 王呈祥 刘展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在我国大多地区不断被雾霾笼罩、感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笔者从认知PM2.5颗粒本质和成因出发,研究了其特性、扩散的渠道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以"遏制源头、吸附收集、扩散阻隔"为途径的治理思路,以"容器"为防... 在我国大多地区不断被雾霾笼罩、感叹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笔者从认知PM2.5颗粒本质和成因出发,研究了其特性、扩散的渠道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以"遏制源头、吸附收集、扩散阻隔"为途径的治理思路,以"容器"为防范措施,运用规划引导、交通组织、植物配置、景观营造等手段,降低PM2.5对城市居住微环境的污染。这一思路是在2012年国际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协会与世界屋顶绿化协会组织的"艾景奖",居住区环境设计类金奖获得作品"墙·苑——西安东门里居住环境设计"中的探索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容器 城市居住环境
下载PDF
零方程湍流模型用于城市微气候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吉营 郭敏 +1 位作者 斯雷布里奇.伊莲娜 达维多维奇.丹科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512-519,共8页
室外微气候环境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数值模拟技术作为快速的预测方法能有效评价社区规划的优劣。文章选用风洞实验数据对湍流涡粘度表达式进行优化,提出新的零方程湍流模型(ZeroEQ),并与两方程湍流模型(MMK)、大涡模拟(... 室外微气候环境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建筑能耗有重要影响,数值模拟技术作为快速的预测方法能有效评价社区规划的优劣。文章选用风洞实验数据对湍流涡粘度表达式进行优化,提出新的零方程湍流模型(ZeroEQ),并与两方程湍流模型(MMK)、大涡模拟(LES)和风洞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寿安新城区零方程湍流模型的应用分析,探讨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同等计算机配置下,Zero-EQ模型比MMK模型快60%,是LES模型计算所需时间的1/15,能有效地预测不规则建筑群的流场分布;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区域的风热环境特点,Zero-EQ模型可快速预测城镇微气候环境,为城区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方程湍流模型 城市气候环境 计算流体动力学 城市规划设计
下载PDF
赣州某沿江住区风环境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能琛 温小军 +2 位作者 顾义 皮佳媛 曾颖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6期13-14,20,共3页
以改善城市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赣州市某沿江建成小区风环境实测数据结合PHOENICS模拟,通过软件对近地面开展无植栽状态下模拟,从中选取6处典型点位,实测记录距地面1.5 m处的平均风速,并与模拟数据比较,探究居住区风环境系统构建与规... 以改善城市风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赣州市某沿江建成小区风环境实测数据结合PHOENICS模拟,通过软件对近地面开展无植栽状态下模拟,从中选取6处典型点位,实测记录距地面1.5 m处的平均风速,并与模拟数据比较,探究居住区风环境系统构建与规划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探究各要素对风环境的影响幅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ENICS 城市微环境 居住区布局 实测分析 赣州
下载PDF
无人机热红外支持下的城市微尺度热环境模拟 被引量:4
7
作者 阳少奇 冯莉 +1 位作者 田慧慧 刘艳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2-500,共9页
随着人们对生活舒适度、身体健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微小尺度的热环境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地表温度场模拟是研究城市微小尺度热环境的关键,采用地面有限实测资料很难满足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模拟的精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无人机... 随着人们对生活舒适度、身体健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微小尺度的热环境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地表温度场模拟是研究城市微小尺度热环境的关键,采用地面有限实测资料很难满足不同下垫面地表温度模拟的精度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搭载热红外成像仪获取南京市江宁区某大学校园内典型区域夏秋两季的地表温度数据,通过ENVI-met和PALM-4U两个数值模拟模型模拟研究区地表温度,并结合实测数据对不同地表类型及阴影遮挡下的模拟精度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较为接近,能够用于高空间精度的城市微热环境研究中;模型对人造地表的模拟效果均优于自然地表,对空旷处地表的模拟效果优于非空旷处地表;两个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存在建筑物遮挡下的地表温度,但在植被遮挡下PALM-4U则无法达到ENVI-met的效果,综合模拟结果显示ENVI-met在城市微热环境模拟上的适用性优于PLAM-4U.本研究可为城市微尺度热环境高分辨率遥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 无人机热红外 ENVI-met模型 PALM-4U模型 城市地表温度场 数值模拟验证
原文传递
屋顶形状对街道峡谷微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唐洁 张双喜 +2 位作者 邵振峰 邹晨阳 易旭憧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8-894,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引起城市微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建筑屋顶结构对城市微环境单一物理场(风场或温度场)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两种物理场的同步影响却被忽视。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型用来研究建筑屋顶形状对街道峡谷...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引起城市微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建筑屋顶结构对城市微环境单一物理场(风场或温度场)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两种物理场的同步影响却被忽视。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型用来研究建筑屋顶形状对街道峡谷微环境的影响,该模型主要包含两个子模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辐射模型。针对常见的4种屋顶形状和3种太阳入射角建立二维数值模型,通过风洞实验检验后,分析街道峡谷内的微环境。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城市微环境;平房屋顶建筑物更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三角形屋顶构成的峡谷热岛效应最强,下斜屋顶建筑不利于迎风面热量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环境 街道峡谷 数值模拟 建筑屋顶形状
原文传递
室内外空气CO2浓度对最小新风量标准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余晓平 刘丽莹 李文杰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针对大气CO2浓度和城市建筑微环境CO2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指出空调设计时人员最小新风量标准的计算基础应适当调整,基于室内空气CO2浓度分级范围探讨了室内空气品质分级标准下新风量取值范围。结合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人员活动强度,计... 针对大气CO2浓度和城市建筑微环境CO2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指出空调设计时人员最小新风量标准的计算基础应适当调整,基于室内空气CO2浓度分级范围探讨了室内空气品质分级标准下新风量取值范围。结合建筑主要功能房间人员活动强度,计算了不同室内外空气CO2浓度差条件下人员最小新风量标准,并与现行暖通规范指标进行比较,表明房间人员密度较低时室内外空气CO2浓度差取较小值和房间人员密度较高时室内外空气CO2浓度差取较大值时,对应的新风量范围符合现行暖通规范新风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风 二氧化碳浓度 最小新风量标准 室内空气品质 城市建筑环境
下载PDF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Urban Water Quality
10
作者 YANG Jun ZHANG Yongyu +2 位作者 LIU Lemian WANG Changfu YU Xiaoqing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2年第1期76-83,共8页
Urbanization of China is substantial and growing,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crucial for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fortunately,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water contamination events are incr... Urbanization of China is substantial and growing, and water resources are crucial for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fortunately,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water contamination events are increas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pollutant loading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irreversibl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impacts of human pollution are most evident and of greatest concern at the microbial level. The research of the Aquatic Ecohealth Group,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been focusing mainly on aquatic microorganism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from drinking water and landscape water to waste water. Its projects fall into three categories: biomonitoring and bioassessment, microbial ecology and diversity,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Its scientif ic topics include the aquatic ecological safety and microbial food we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water ecology biomonitoring and bioassessment microbial ecology and diversity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下载PDF
Outdoor Air Pollutants and the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11
作者 Marios P. Tsakas Apostolos P. Siskos: +1 位作者 Vasiliki G. Sideri Panayotis A. Sisko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 2012年第11期1267-1278,共12页
The demands of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upled with the desire of most people for a higher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are resulting in worldwide increasing pollution on a massive scale. In some cases, pollution is a cl... The demands of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upled with the desire of most people for a higher material standard of living are resulting in worldwide increasing pollution on a massive scale. In some cases, pollution is a clear-cut phenomenon (e.g., emissions from an old industrial plant). Sometimes it is difficult to be identified (e.g., microbial pollution) and in others lies largely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 (e.g., noise pollution). Outdoor air pollutants are contaminants which are present in the ambient air and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or upon its environment. The aim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study is the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the major pollutants, which are commonly determined in studies in urban environment, as well as emerging pollutants with important impact in human health. The sources, the sampling and monitoring methods of these pollutants ar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is study contains critical up to date legislation issues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ming from these contaminants and, finally, their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door pollutants SOURCES sampling MONITORING LEGISLATION health effects.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he Degree of Contamination by Metal Traces Element (Cd, Zn, Cu, Pb) in the Environment of an Open Landfill of a Large City Part One : A Human Population
12
作者 Khadija Boulaajoul-Amrani Azzeddine Sedki Jean Muss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7年第3期144-150,共7页
The disposal of urban or hospital waste in open landfills is the easiest way to throw back of them withou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MTEs (Metal Trace Elements) are the most toxic mineral elemem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disposal of urban or hospital waste in open landfills is the easiest way to throw back of them without environmental concerns. MTEs (Metal Trace Elements) are the most toxic mineral elemem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MTE on a neighboring human population or playing near a municipal dump. Two panels were composed of adult men and children (males under sixteen years old). Four trace metal elements were analyzed: copper, lead, cadmium and zinc. The site of the study was the municipal waste dump in Marrakech (Morocco). The results reveal abnormal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MTEs in blood and hair of adults and childr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s metal traces element contamination open landfil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