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城市治理效能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吴丹 潘朱玲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4-125,共12页
城市治理效能评价体系是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工具。立足城市科技、经济和生态系统治理视角,本文将理想解模型、贡献度模型、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构建综合评价法,开展北京城市治理效能评价。研究表明,2015—2022年北京城市治... 城市治理效能评价体系是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支撑工具。立足城市科技、经济和生态系统治理视角,本文将理想解模型、贡献度模型、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构建综合评价法,开展北京城市治理效能评价。研究表明,2015—2022年北京城市治理效能指数稳步提升,年均增速为3.32%,生态舒适宜居指数、科技创新指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年均增速依次递减,分别为3.63%、3.54%、2.86%。科技、经济、生态对北京城市治理效能的平均贡献度基本趋同,城市科技、经济、生态的发展较为均衡。北京城市科技—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治理效能较高,自2019年开始已达到优质协调治理等级。为此,文中提出了北京城市治理效能提升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提升北京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生态舒适宜居保障三方面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效能 贡献效应 协调治理 理想解模型 协调度模型
下载PDF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我国城市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2
作者 李松霞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63-74,共12页
深入研究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的城市治理问题,对优化城市治理结构和提升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治理效果和城市治理能力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及综合评价,对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城市治理效能进行测度与评价,... 深入研究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下的城市治理问题,对优化城市治理结构和提升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从城市治理效果和城市治理能力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赋权及综合评价,对我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城市治理效能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治理效果、治理能力及整体治理效能水平不高,差距较大,达到均值水平城市数量占比不到一半,城市治理效果更能体现城市综合治理效能;北京、杭州、南京、上海和广州城市治理效能综合指数较高,得益于其较高的经济产出和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治理效能水平较高的城市大多集中在东部,治理效能水平较低的城市大部分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就医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大数据运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 城市治理效果 城市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效能
下载PDF
内部制约与外部掣肘: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阻碍
3
作者 赵汝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城市治理效能达成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治理主体和治理环境是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关键,城市治理过程中治理环境产生的不适和治理主体存在的缺陷是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主要因素。依据阻碍方式的差异,治理环境可划分为内部... 城市治理效能达成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治理主体和治理环境是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关键,城市治理过程中治理环境产生的不适和治理主体存在的缺陷是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主要因素。依据阻碍方式的差异,治理环境可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治理主体可划分为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制约型、内部掣肘型、外部制约型、外部掣肘型四种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类型。这四种类型阻碍城市治理效能达成的方式和程度各异,因而须通过提升内部主体能力素质、加强外部应急管理、优化内部制度环境、提升外部主体能力素质等措施防止城市治理效能达成受阻,实现城市治理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效能 城市治理现代化 治理主体 治理环境
下载PDF
深化改革,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能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光焘 安健 《城市交通》 2023年第6期1-15,共15页
回顾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成效,从宏观趋势、外部环境和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结构特征入手,对新时期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公共交通内涵、定位,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若干要点。... 回顾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成效,从宏观趋势、外部环境和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结构特征入手,对新时期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系统梳理了城市公共交通内涵、定位,以及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实施若干要点。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跨交通方式统筹协同发展,以及绿色交通内涵等提出了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制度建设要求。在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凝聚共识,以多种方式协同融合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能;积极促进规划方法创新,因地制宜制定公交优先战略提质行动;始终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全面强化政府引导,将宏观调控和微观搞活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基础公共服务 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能 政府 市场
下载PDF
标度律视角的城市效能测度及中国城市多维要素效能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智邦 焦利民 +4 位作者 贾琦琪 雷玮倩 蓝婷 赵睿 许刚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6-1609,共14页
"城市标度律"(urban scaling laws)揭示了城市系统中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普遍存在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但目前大多数城市评价忽视了这种关系,常使用人均指标比较不同规模的城市,这会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为此,考虑城市人口和... "城市标度律"(urban scaling laws)揭示了城市系统中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普遍存在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但目前大多数城市评价忽视了这种关系,常使用人均指标比较不同规模的城市,这会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为此,考虑城市人口和城市要素间的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构建了要素效能指数,用以修正城市规模的影响,度量城市要素实际发挥出预期能力的程度。以城市发展不同维度上的9个城市要素为例,分别测度了2017年中国292个地级以上城市各要素的效能,识别了各要素效能的空间差异和集聚特征,分析了要素效能指数的优势并讨论了结果的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9个城市要素都符合"城市标度律",其中8个要素与城市人口呈非线性规模缩放关系;从标度律的视角测度城市效能是必要而且可行的。②城市综合经济、商业消费和公共财政效能普遍以东部沿海地区较高;东北地区的基础教育和中西部地区的公共交通效能较低;土地和水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对应的效能值并不高;大部分城市的生态绿地效能较低。6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中,杭州、深圳、天津的各维度效能表现较均衡。③与人均指标评价结果的对比证明要素效能指数能够修正人口规模对城市评价的影响,对常用的总量和人均指标是有益的补充。标度律视角下的城市效能测度能够给城市人口管理和城市要素发展的决策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同时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提供更客观的比较标准,对国家城镇体系规划和落实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标度律 城市效能 规模经济 城镇化 中国城市
原文传递
城市管理效能提升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6
作者 甘宇 《上海商业》 2021年第7期154-155,共2页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的教育,不仅为社会提供实用性跨境电商人才,同时保证了跨境电商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所培养出的跨境电商人员可以立即上岗,满足市场需求。想要培养出较为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学校保证培养核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的教育,不仅为社会提供实用性跨境电商人才,同时保证了跨境电商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所培养出的跨境电商人员可以立即上岗,满足市场需求。想要培养出较为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学校保证培养核心,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高。高职跨境电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中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分析,探讨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管理效能 跨境电商 专业人才
下载PDF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效能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庆 《住宅与房地产》 2019年第36期229-229,共1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都积极筹划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正从最初的效率逐渐转移到当前的效能上来。实际...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都积极筹划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就是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正从最初的效率逐渐转移到当前的效能上来。实际上,效率和效能是两个不相同的观点,效能侧重于质量问题。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能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效能 规划对策 建议
下载PDF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小鸿 林航飞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45,共4页
以建立城市交通控制 -诱导仿真实验系统为目标 ,研究以真实交通运行系统为依据的系统性能评价体系 ,据此比较各类交通控制方法和交通诱导策略的实际效果和可能效益 ,并选择最佳的交通控制 诱导策略。文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仿真... 以建立城市交通控制 -诱导仿真实验系统为目标 ,研究以真实交通运行系统为依据的系统性能评价体系 ,据此比较各类交通控制方法和交通诱导策略的实际效果和可能效益 ,并选择最佳的交通控制 诱导策略。文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仿真实验系统的功能结构 ;系统性能评价的因素分析和指标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效能控制与诱导系统 仿真实验 性能评价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经济效能的空间联系网络及模式
9
作者 林金萍 吴康敏 杨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1411,共21页
本文旨在剖析城市经济效能空间联系网络的特性与模式,以期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新的政策洞见。从标度律视角构建理论框架探讨城市间的经济效能空间联系,建立了反映网络外部性的分析范式。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 本文旨在剖析城市经济效能空间联系网络的特性与模式,以期为区域一体化提供新的政策洞见。从标度律视角构建理论框架探讨城市间的经济效能空间联系,建立了反映网络外部性的分析范式。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区,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城市经济效能,分析城市间的联系强度,并建立空间联系矩阵。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群的高经济效能区域由东部高等级城市向西北部低等级城市逐步转移;②高等级城市在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和“小群体”结构;③城市组群联系模式中,沪苏、杭甬和合肥组群呈现双中心辐射型与虹吸型共存,而南京组群则为单中心辐射型。这4个组群中城市间的联系路径相对固定,联系模式演变缓慢。这些结果为理解城市群内部的联系动态提供了新视角,并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效能 空间联系网络 联系模式 标度律 长三角城市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更新的创新与探索——以德国高能效城市研究计划为例
10
作者 陈文宇 朱隆斌 《住宅科技》 2018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能源转型,德国选择了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城市社区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德国高效能城市研究计划(EnEff:City)是一项能源研究资助计划,重点关注城市社区更新中的能源优化。文章通过对高效能城市...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能源转型,德国选择了以科技创新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城市社区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德国高效能城市研究计划(EnEff:City)是一项能源研究资助计划,重点关注城市社区更新中的能源优化。文章通过对高效能城市研究计划的研究,从系统性的资助计划、完整的规划流程组织、多方参与协调、新技术及新工具的合理使用、明确的监测指南五个方面加以分析,总结德国在城市社区节能更新改造中的经验,以期为我国低碳社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能城市研究 社区更新 能源优化 德国经验
下载PDF
1790—2022年美国科技创新中心效能的时空演化及驱动机理
11
作者 李祺祥 杜德斌 +2 位作者 刘承良 侯纯光 于英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62-2082,共21页
挖掘1790—2022年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专利的地理空间属性数据,引入复杂性科学、生命周期以及地理本性等理论,利用城市标度律、规模修正指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建立美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效能指数,并探析其时空演化格局与驱动机理。... 挖掘1790—2022年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专利的地理空间属性数据,引入复杂性科学、生命周期以及地理本性等理论,利用城市标度律、规模修正指标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建立美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效能指数,并探析其时空演化格局与驱动机理。主要结论为:①美国各城市尺度的创新标度律均发展为显著的超线性模式,即城市规模越大,人均创新产出越高,科技创新的规模递增效应显著;②基于规模修正的效能指数实现了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规模比较,刻画了科技创新中心从酝酿、扩张、衰退到复苏的完整生命周期历程。研究期内,旧金山逐步超越纽约、波士顿和芝加哥等都会区,成为美国主要科技创新中心;③美国科技创新中心效能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北优南劣”的分异格局,城市化水平、国际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等第二地理本性因素及城市多中心性对效能指数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口密度和气候、地形等第一地理本性因素与效能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在路径锁定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作用之下,美国科技创新中心效能呈“马太效应”,南北差距加剧。制定国家创新空间战略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益之举,启示中国可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并提升国家和城市科技力量的多中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中心 标度律 城市规模 城市效能 美国
原文传递
Ecological Regeneration of Obsolete Tourist Resorts
12
作者 Victor Sanchez Pescado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4期466-471,共6页
Tourist cities have particular and different use compared with ordinary city. The main user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to leisure, and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so people must be attentive to the chang... Tourist cities have particular and different use compared with ordinary city. The main users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to leisure, and to the enjoymen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so people must be attentive to the changing needs of visitors and be willing to transform their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m. These changes must b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nd based on concepts 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people need to be prepared for the continuous recycling of the existence, and are always seeking to increase the energy efficiency. The rehabilitation in edificatory and urban terms must go hand in hand in this task if people wa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ombining the lives of residents with visitors, especially in poor energetic resource areas where the external dependency is very high, that is the case of the Canary Islands, where the scarcity of energy and water make necessary in a very small and densely populated area, the 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 and thus the re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what exists.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the poor quality buildings built in the 1970s has started, so people must not miss this new opportunity to improve environment to make it more sustai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ILITY water resources REUSE REGENERATION ENERGY TOURISM urban transport.
下载PDF
Conflict between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 Factors: Impact of Urban Heat Island on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
13
作者 Parisa Shahmohamadi Che-Ani A. I. +2 位作者 Iraj Etessan Khairul Nizam Abdul Maulud M. F. I. Mohd-No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0年第10期16-23,共8页
High density of buildings and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s increases urban temperature, generally known as the urban heat island. Raised temperature, especially in SUlIuner, alms city centers into unwelcome hot areas, wi... High density of buildings and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s increases urban temperature, generally known as the urban heat island. Raised temperature, especially in SUlIuner, alms city centers into unwelcome hot areas, with direct effects on electricity demand and energy consttrnption for cooling buildings and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pollutants. Therefore, by considering tha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 has been faced with intense crisis,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urban heat island on energy constunp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environment and decrease energy use in cities. This paper, therefore, is focused on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size factors to understand tile influence way of these factors on formation of UHI and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 To achieve this aim, this paper explores literally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onfliction between population and urban structure, which produce UHI intensity and affected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 It is then discussed how these two factors can be affected and give implication to the city, and then, focuses on whether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for balancing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UHI effects. It will be concluded by making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ve action and provide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consumption balance urban construction urban heat island ttrban population.
下载PDF
A climat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 for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Application to Beijing Yanqi Lake 被引量:1
14
作者 FANG Xiao-Yi CHENG Chen +3 位作者 LIU Yong-Hong DU Wu-Peng XIAO Xiao-Jun DANG Bi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23-35,共13页
In contrast to the input perspective for evaluating planning metric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output eff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approaches... In contrast to the input perspective for evaluating planning metrics,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climatic environmental output eff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ssessi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approaches such as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meteorological model simul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a set of climatic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thods is developed and established. These methods mainly focus on surface ventilation assessment and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assessment. With the Yanqi Lak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located in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assessment of the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re conducted, a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development, the ventilation capacity will decrease overall and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index will decrease from 0.53 to 0.44. While this is not a large reduction, and is still at a favorable level, the ventilation potential in some local areas will markedly decrease. Furthermore,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ill become poorer to some extent; the urban heat island(UHI) area and intensity will increase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continuous heat islands may occur in local areas; the UHI potential index of the core area will rise from 0.0878 to 0.1217(still a favorable level).Therefore, urban surfaces should be carefully developed and arranged during plann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large areas of urban construction on the local climatic environment in the Yanqi Lake could be mitigated by 1) strengthening the airflow by introducing fresh,cold, northwesterly air via constructed ventilation corridors, 2)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cological cold sources, particularly for water bodies and green belts to prevent the UHI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Yanqi Lake from becoming linked with each other, and 3) considering a pre-program before sub-domain and building planning to obtain optimum building locations.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ventilation potential and UHI intensity levels. For strong heat island areas, land areas should be reserved to serve as cold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Ventilation environment Thermal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Yanqi Lak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area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群治理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侯松 甄延临 +2 位作者 曹秀婷 张武晴 吴桐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44,共10页
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首要前提是推进城市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判断,构建城市群治理评价体系,将城市治理效能量化并开展评价,提出提高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 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首要前提是推进城市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遵循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判断,构建城市群治理评价体系,将城市治理效能量化并开展评价,提出提高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建议。研究认为:(1)长三角城市群治理能力内部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分项看,长三角城市群治理能力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变异系数最大,以杭州湾大湾区和沪宁合发展带为代表的区域治理评价最好;(3)生态治理与长三角自然地理特征具有较高一致性,浙江西南区域和安徽南部区域呈现出高值特征。文章认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群治理要加强区域协同强化经济协作、加强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加强内部文化价值挖掘与联动开发、强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共建、加强数据共享与跨区域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体系 组合赋权法 城市群治理效能 长三角城市 城市群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