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城市水患:21世纪我国防洪战略转移的重点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晓陶 《中国水利》 2001年第7期31-32,共2页
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城市的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类发展的需求,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大幅度地改变了地球上长期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变了自然界固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模式.这种急剧... 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城市的迅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类发展的需求,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大幅度地改变了地球上长期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改变了自然界固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模式.这种急剧的改变,不仅使得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新问题,也使得自然灾害变得复杂而严峻起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防治城市水患必然成为21世纪我国防洪战略调整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患 水危机 水资源 城市水利 规划 防治 防洪战略
下载PDF
北宋黄河河患与城市的迁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大旗 《史志学刊》 2017年第1期54-60,共7页
北宋时期黄河水系决溢频繁,给两岸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水患威胁。面对严重的城市水患,北宋不同于以往的是更多地采用"迁城避水"的方法来彻底解决问题,为后世应对城市水患树立了典范。本文以北宋黄河经流区域为线索,分京东故道... 北宋时期黄河水系决溢频繁,给两岸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水患威胁。面对严重的城市水患,北宋不同于以往的是更多地采用"迁城避水"的方法来彻底解决问题,为后世应对城市水患树立了典范。本文以北宋黄河经流区域为线索,分京东故道、北流诸道、黄河中下游稳固河道及漳河两岸三个区域对北宋迁城避水的情况进行论述,以期恰当展现北宋应对城市水患之一面,为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河患 城市迁移 城市水患
下载PDF
晚清开封水患中民众的生活与心态
3
作者 郑伟斌 张换敏 《郑州师范教育》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1841年开封水灾期间,城墙、贡院成为灾民的安身之所,馍饼、干粮及米面麦谷等粮食是灾民的重要食物,赤身无衣或仅着单衣的灾民甚多,冬季得以身着棉衣者则较为有限。民众的生存策略主要包括受雇务工、搜卖物资、坐卖营生、为匪为盗、抢骗... 1841年开封水灾期间,城墙、贡院成为灾民的安身之所,馍饼、干粮及米面麦谷等粮食是灾民的重要食物,赤身无衣或仅着单衣的灾民甚多,冬季得以身着棉衣者则较为有限。民众的生存策略主要包括受雇务工、搜卖物资、坐卖营生、为匪为盗、抢骗赈票等。恐惧、煎熬、及时行乐是灾民的普遍心态,不少灾民饱受灾后创伤后遗症的困扰。从民众生活视角对灾害史进行研究,对当今的灾害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开封 城市水患 灾民生活
原文传递
《榆林府城图》与清代榆林城水患
4
作者 李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5,共11页
大连市图书馆藏《榆林府城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该图所绘建筑(刘公祠)和大量注记文字的考证,发现该图实绘制于光绪八年(1882),并非如一些著作所认为的同治二年(1863)或前后;该图也不是一般的"城市图",而是一幅专门... 大连市图书馆藏《榆林府城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该图所绘建筑(刘公祠)和大量注记文字的考证,发现该图实绘制于光绪八年(1882),并非如一些著作所认为的同治二年(1863)或前后;该图也不是一般的"城市图",而是一幅专门的"城市水患治理图"。榆林城的水患问题是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显现并逐步加重的,这与同时期开始的榆溪河上游的土地垦殖高潮直接相关。榆林城的水患案例警示我们,半干旱地区的城市水患问题丝毫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府城图》 绘图年代 地图性质 城市水患 流域开发
原文传递
滹沱的挑战与景观塑造:明清束鹿县城的洪水灾难与洪涝适应性景观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41,55,219,共14页
明清时期束鹿县城的水患现象与洪涝适应性景观在海河流域具有代表性。滹沱河平原段河道的剧烈摆动是造成该城水患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明正德十二年(1517)至清顺治二年(1645),滹沱河以行北路和中路为常,束鹿城水患史不绝书,天启二年(16... 明清时期束鹿县城的水患现象与洪涝适应性景观在海河流域具有代表性。滹沱河平原段河道的剧烈摆动是造成该城水患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明正德十二年(1517)至清顺治二年(1645),滹沱河以行北路和中路为常,束鹿城水患史不绝书,天启二年(1622)终被滹沱洪涛吞噬,被迫迁城,这实为一场积渐所至的环境灾难。从顺治二年至同治七年(1868),滹沱河以行南路为主,择址另建的束鹿新城恰好进入这一泛滥区之内,水患因之联翩而至。修筑护城堤是束鹿城应对滹沱河“挑战”的主要手段,是一种“技术选择”。滹沱河之于束鹿城不独有破坏性的一面,也有建设性,清代的“草桥夜月”景观即可视作滹沱洪涛惠泽城市的表现。透过古人的景观书写,我们看到了清代一座普通县城里官绅士人的社会生活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患 迁城 洪涝适应性景观 束鹿城 滹沱河
原文传递
试论黄泛平原古城的环形护城堤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天歌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0,共8页
在城市外围修筑封闭的环形护城堤是古代城市防治水患的重要措施之一,普遍见于黄泛平原。根据方志记载,建造环形护城堤的做法可上溯至宋金时期。伴随护运、护陵等需求在明代中后期逐渐普及,成为黄泛平原城市的主要防洪措施之一。环形护... 在城市外围修筑封闭的环形护城堤是古代城市防治水患的重要措施之一,普遍见于黄泛平原。根据方志记载,建造环形护城堤的做法可上溯至宋金时期。伴随护运、护陵等需求在明代中后期逐渐普及,成为黄泛平原城市的主要防洪措施之一。环形护城堤作为单纯的防洪设施,虽然在平面形态、建造方法上与城墙有相似之处,却与城郭存在本质区别。环形护城堤对防治黄河水患有明显功效,影响了城市的功能与布局,也塑造着城市周边的地貌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护城堤 黄泛平原 古代城市 防洪 城市水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