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城市灰霾及气溶胶对大气消光贡献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钱俊龙 刘红年 +4 位作者 唐丽娟 朱焱 杨金彪 朱莲芳 蒋维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1-319,共9页
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模式(NJU-CAQPS)对苏州地区2010年1、4、7、10月中旬共19d灰霾状况进行数值模拟,PM10、PM2.5、能见度等参数的模拟日平均与观测值模拟日平均比值分别为0.9、1.1、0.9.苏州北部郊区局地PM10、PM2.5严重超标,硫酸盐... 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模式(NJU-CAQPS)对苏州地区2010年1、4、7、10月中旬共19d灰霾状况进行数值模拟,PM10、PM2.5、能见度等参数的模拟日平均与观测值模拟日平均比值分别为0.9、1.1、0.9.苏州北部郊区局地PM10、PM2.5严重超标,硫酸盐、硝酸盐等二次气溶胶浓度高值区位于主城区西部;模拟期间(总共456h)中有99h出现灰霾,发生率为21.7%,主城区西部最容易发生灰霾;城区硫酸盐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最高,为39.1%,硝酸盐、有机物、黑碳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8.3%和10.0%(明显高于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灰霾 数值模拟 消光系数 能见度 苏州
下载PDF
中国城市灰霾的协同治理研究
2
作者 蒋沙沙 周跃云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11-16,27,共7页
近年来,中国城市灰霾呈现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针对治理灰霾这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国外城市灰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启示,引入"协同治理"理论,采取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深度... 近年来,中国城市灰霾呈现频率高、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针对治理灰霾这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国外城市灰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启示,引入"协同治理"理论,采取文献梳理、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中国城市灰霾的协同治理框架,具体包括:治理主体的协同体、治理对象的协同体、治理区域的协同体、治理过程的协同体、治理目标的协同体、治理机制的协同体、治理手段的协同体、治理技术的协同体。在我国特定的政治制度、社会阶段和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应对协同治理理论进行修正,并将该理论与灰霾治理实际进行有效对接,以开展本土化创新,建构适合中国国情和各市市情的灰霾协同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灰霾 协同治理 协同体
下载PDF
关于城市灰霾的治理——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谭明华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10,共5页
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城市灰霾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活动量的激增。在该地区发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相对于灰霾治理的技术对策,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经济对策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些经济对策主要包括:在灰霾治理中突出政府纠正市场... 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城市灰霾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经济活动量的激增。在该地区发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相对于灰霾治理的技术对策,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经济对策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些经济对策主要包括:在灰霾治理中突出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责任;公共支出向灰霾治理的基础科研与应用项目倾斜;运用财政税收的激励调节机制;鼓励补贴使用低排放技术;探索排放权的市场化交易;开展区域性的协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灰霾治理 经济对策 降污减排 外部性内在化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南京市灰霾影响因子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9
4
作者 吕梦瑶 刘红年 +1 位作者 张宁 蒋维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941,共13页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 利用改进的南京大学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JU-CAQPS),对2005年1月7日南京典型天气条件形成的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城市人为热源、城市建筑物效应和不同类型人为热源排放对该区域主要污染物分布的贡献及对能见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区日平均能见度最低可达8km以下,一天之中有18h主城区地表能见度低于10km,属于典型灰霾天气;工业点源排放对地表S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110μg.m-3以上;流动源(即机动车源)排放对地表NO2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达到70μg.m-3以上;面源排放和点源排放对地表PM2.5日平均浓度贡献最大,最大值分别达到100μg.m-3和45μg.m-3以上。人为热源使低层大气温度升高、风场幅合,主城区垂直向上速度增大,从而降低了主城区地表污染物浓度,使能见度上升,灰霾影响面积减少了20.2km2。建筑物效应使主城区水平风速减小,污染物在主城区及上风方向聚集,浓度上升,在建筑物平均高度较高和密度较大的区域,细粒子PM2.5浓度比没有建筑物时约高10μg.m-3,相应地,主城区能见度下降,最大降幅可达2km,灰霾持续时间增加了2h,灰霾面积约增加了134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城市灰霾 人为热源 建筑物动力效应 城市能见度
下载PDF
应对区域灰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浅见
5
作者 黄艳贞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256-258,共3页
从能量界面、电磁场回路界面、逆温三个方面加以解析城市区域灰霾形成的机理,并提出全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深入浅出,值得深思。
关键词 城市区域 生态环境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