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视角下城市物质代谢过程解析——以京津冀13城市为例
1
作者 王心静 张妍 刘凝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76-2687,共12页
城市作为物质吞吐量的集中区,往往存在一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京津冀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的地区,负载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在计算城市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代谢系统内部的具体路径... 城市作为物质吞吐量的集中区,往往存在一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京津冀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的地区,负载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在计算城市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对代谢系统内部的具体路径和节点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97%的流量都集中于各城市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有待加强。2017年京津冀13城市代谢总流量增长为2000年的3.3倍,其中承德、秦皇岛和唐山增长最为迅速,而衡水是唯一一个流量下降的城市。各城市的关键路径中有71.8%呈现流量上升态势,加工制造业为涉及关键路径最多的部门,其中加工制造业-环境为大多数所有城市共有的关键路径。掠夺/控制是京津冀13城市的主导关系类型;2000—2017年间13城市总体的生态关系良性转变少于劣性转变,致使共生关系数量下降,需要从交通运输业、采掘业和加工制造业等重点部门上寻求突破。关键路径及生态关系等代谢网络特征及其变化的识别,有效打破了城市代谢的“黑箱”,为缓解不同城市物质利用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 关键路径 生态关系 京津冀
下载PDF
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广君 蔡瑞定 金敬思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2,共8页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 通过借鉴中医学整体观和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从认识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属性入手,发现并提炼能够产生和传递城市运营所需各种能量的生命要素:廊道和功能体。阐释了其多层级、多性质和多形态的特点,提出了功能体有动力、廊道成系统、敏感点有活力的疏通策略,旨在促进城市各种能量的有机循环,从而维护城市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城市生活的效率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城市物质空间 生命要素 廊道 功能体
下载PDF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施国庆 黄兆亚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0-301,共2页
按照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形式,将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经济价值建立在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关键词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 使用价值 经济价值
下载PDF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表现模式探寻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兆亚 《江苏商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3,共3页
本文尝试剖析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表现模式,其直接经济价值的表现模式有:创意产业模式、商业购物与办公模式、公共开放空间模式、文化中心模式、旅游模式、综合开发模式;间接经济价值的表现模式有:经济外部性收益模式、企业形象提... 本文尝试剖析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表现模式,其直接经济价值的表现模式有:创意产业模式、商业购物与办公模式、公共开放空间模式、文化中心模式、旅游模式、综合开发模式;间接经济价值的表现模式有:经济外部性收益模式、企业形象提升收益模式、外资投资收益模式、知名度收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价值 模式
下载PDF
水文环境对城市物质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何毓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587-592,共6页
水文环境是影响城市物质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江河湖海的地域分布、水运条件、区域水资源的数量,以及洪水潮情等水文特征对城市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深入到城市物质系统的许多方面:1 .由于城市对水的依赖,近江、靠湖、傍海... 水文环境是影响城市物质体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江河湖海的地域分布、水运条件、区域水资源的数量,以及洪水潮情等水文特征对城市都有极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深入到城市物质系统的许多方面:1 .由于城市对水的依赖,近江、靠湖、傍海是城市的分布特点;2 .不同的水域环境对城市地貌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无论在形态和规模上都会得到体现;3 .水资源的数量是城市发展规模的制约因素,为越过水资源制约的“门槛”,从其它流域调水,导致了城市物质结构新形态的出现;4 .随着社会、经济的历史变化,城市的排水排洪系统发生着巨大变化,造成城市地貌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环境 城市地貌 城市物质结构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城市物质形态互动初探
6
作者 孙世界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1,共3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对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及其物质形态的关系的讨论到提出信息技术应用与城市物质形态的协同发展,论证了信息技术对城市物质形态影响的方式和结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城市物质形态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城市物质空间影响下的单位大院围墙形态变迁——以南昌为例
7
作者 李晨 《华中建筑》 2017年第12期116-120,共5页
以南昌为案例城市,采用档案查阅、田野调查、平面图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单位大院围墙形态演变脉络,揭示了地形地貌、城市道路、相邻地块和街道界面等对单位大院围墙的完整性、方向性、闭合性与空间职能等的重要影响作用,相关结... 以南昌为案例城市,采用档案查阅、田野调查、平面图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了单位大院围墙形态演变脉络,揭示了地形地貌、城市道路、相邻地块和街道界面等对单位大院围墙的完整性、方向性、闭合性与空间职能等的重要影响作用,相关结论对当前打开单位大院的城市建设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大院围墙 城市物质空间 形态 空间属性
下载PDF
城市尺度下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演变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8
作者 吴子豪 童滋雨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1,共8页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演变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加深对其演变特征的认识已然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传统形态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局地气候分区分类框架,采用类型化的方式对建成区内部降尺度形态特征进行了精细化刻画,并将其作为基...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演变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加深对其演变特征的认识已然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传统形态演变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局地气候分区分类框架,采用类型化的方式对建成区内部降尺度形态特征进行了精细化刻画,并将其作为基本单元纳入至城市尺度整体形态演变的分析中。以南京市为案例,从数量变化、类型转换和空间格局演变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其2005~2020年间的形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其演变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自然环境向中低层形态为主体的建成环境类型发生转变,但在空间格局上仍基本维持了原有的类型布局模式;而第二阶段则表现为存量更新和增量扩张等两种演变路径并存,空间格局也更为丰富而混合,且其演变目标均转向了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的高层形态类型,集聚程度和斑块范围均显著扩大。为理解城市尺度下的形态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可用视角,也可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尺度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 演变特征 空间格局 局地气候分区
下载PDF
浅析乌鲁木齐城市物质文化的优势与不足
9
作者 贾凤元 柴溯媛 《管理观察》 2010年第18期257-259,共3页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其中汉族和维吾尔族是城市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两个民族。在现代化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共同作用下,乌鲁木齐市区内形成了特殊的城市物质文化,一方面民族特色浓厚,但另一方面两民族分区明显。它们主要体...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城市,其中汉族和维吾尔族是城市中占人口比例最大的两个民族。在现代化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的共同作用下,乌鲁木齐市区内形成了特殊的城市物质文化,一方面民族特色浓厚,但另一方面两民族分区明显。它们主要体现在城市建筑特点和民族人口聚居现状上。本文从经济、城市知名度、宗教文化传承、大众文化导向和社会稳定等角度分析该城市物质文化在发展城市经济和文化特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城市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城市物质文化 城市建设
下载PDF
历史环境下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分析--大唐西市物质空间形态分析
10
作者 鱼璐 《城市建筑》 2014年第9期31-31,共1页
文章通过对大唐西市建设项目物质空间形态的分析,明确了以西安为背景的特殊地段城市设计应该基于历史,并根据历史这一影响因素,进行物质空间形态设计。
关键词 历史 城市物质空间形态
下载PDF
浅谈小城市物质环境建设
11
作者 陆骑飚 《中国城市经济》 2002年第2期57-58,共2页
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城市物质环境是城市特性的主要反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社会现代化进程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城市人工环境的发展要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注重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 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城市物质环境是城市特性的主要反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社会现代化进程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城市人工环境的发展要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注重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使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完美结合,才能使城市的建设显示出发展的潜力和精妙独到之处。城市物质环境包含着建筑、街道、广场、小品等人工环境及山脉、河流、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环境 现代化建设 管理制度 城市设计 文化特色 城市
下载PDF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承与现代融汇
12
作者 李春辉 《文存阅刊》 2023年第16期7-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力成果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与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后继乏人等问题。为了充分保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力成果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与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后继乏人等问题。为了充分保护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历史传承与现代融汇,本文从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历史传承价值切入,深入分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提出历史传承与现代融汇的有效策略,以推动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传承与现代融汇
下载PDF
《现代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的耦合》书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新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9-159,共1页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城市物质环境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也面临着蜕变与重组,城市空间处于不断地转型与重构。在此过程中,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结构具有怎样的关系,二者在空间上的耦合状态如何,城市社会—... 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城市物质环境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也面临着蜕变与重组,城市空间处于不断地转型与重构。在此过程中,城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结构具有怎样的关系,二者在空间上的耦合状态如何,城市社会—空间的过程是怎样呈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 社会空间 城市研究 城市地域 社会结构 空间耦合 城市发展过程 环境学院 黄晓 研究成果
原文传递
城市物质环境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14
作者 汪和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本文是一项城市生态社会学研究成果。作者从城市主体与城市环境的互动角度,分析了城市(物质)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考察了与城市主体相关的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四项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城... 本文是一项城市生态社会学研究成果。作者从城市主体与城市环境的互动角度,分析了城市(物质)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考察了与城市主体相关的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四项因素(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城市人口水平和人口流动、城市区位、城市主体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影响城市物质环境质量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为对城市物质环境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文章设计了包括4大类16个具体指标的城市物质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对城市物质环境质量水平和动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可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环境 城市居民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经济 城市主体 人工物质环境 城市自然环境 质量指标体系 发展方式 城市社区
原文传递
城市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处理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丽颖 姜永海 +1 位作者 邓舟 张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3-146,150,共5页
城市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质废物的增加以及世界能源短缺现象的加剧,具有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双重效益的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我... 城市废物传统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而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质废物的增加以及世界能源短缺现象的加剧,具有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双重效益的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城市生物质废物的种类和性质,指出了采用目前的三种传统废物处理方式处理我国城市生物质废物的弊端,并提出了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物质废物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了上述四种废物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并从政策方向性、技术工艺可靠性、原料和市场稳定性,以及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优良性等多方面对城市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说明厌氧消化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生物质废物资源化处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废物 厌氧消化 可行性
下载PDF
城市生物质废物水热预处理技术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颂 王伟 侯华华 《环境卫生工程》 2009年第6期44-46,共3页
针对城市生物质废物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的特点,开展水热预处理技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175℃、水热时间60 min为最佳的工艺条件,此时VSS水解率达到57.89%,SCOD浓度增加到128.80 g/L,黏度降低为5 400 Pa.s,上清液的产... 针对城市生物质废物易降解有机物含量高、含水率高的特点,开展水热预处理技术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温度175℃、水热时间60 min为最佳的工艺条件,此时VSS水解率达到57.89%,SCOD浓度增加到128.80 g/L,黏度降低为5 400 Pa.s,上清液的产甲烷量是原始物料的1.7倍,厌氧消化性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物质废物 水热预处理技术 厌氧消化
下载PDF
城市垃圾中生物质在热分析仪中燃烧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卿山 王华 +1 位作者 吴桢芬 王仕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3-497,共5页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能,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开发适合我国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焚烧技术,特地对昆明市城市垃圾中生物质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在热重分析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能,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开发适合我国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焚烧技术,特地对昆明市城市垃圾中生物质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在热重分析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脱水干燥阶段、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阶段、过渡阶段和固定炭燃烧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质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率高等特点。通过对热重(TG)、差示扫描曲线(DTA)的深入分析,对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垃圾生物质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动力学 城市垃圾 物质 燃烧过程 动力学模型 热分析仪 城市生活垃圾
下载PDF
基于建筑美学看城市规划的“物质空间属性”走向
18
作者 王曼 《建筑设计管理》 2012年第12期38-40,48,共4页
以建筑美学的眼光审视,介绍了建筑美学思想及其发展趋势,从影响、联系、作用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建筑美学与城市物质空间属性之间的关系。并从城市设计角度判断城市物质空间属性走向。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现有城市规划内容、方法和城市特色... 以建筑美学的眼光审视,介绍了建筑美学思想及其发展趋势,从影响、联系、作用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建筑美学与城市物质空间属性之间的关系。并从城市设计角度判断城市物质空间属性走向。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现有城市规划内容、方法和城市特色理论的深入和细化,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了解城市规划的"物质空间属性"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城市物质空间属性 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
下载PDF
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
19
作者 刘立欣 刘绘宇 《南方建筑》 2006年第12期158-159,共2页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 在简要介绍“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借助哲学领域“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将“城市设计”划分为“物质的城市设计”和“意识的城市设计”,并结合《玉林市江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程实例论证了渗透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城市设计”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物质 意识 物质城市设计 意识的城市设计
下载PDF
城市污泥生物质炭对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尤俊坚 谢凯旋 +4 位作者 孙蕾 刘霞 胡续礼 苏新宇 吴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7,共6页
为探讨城市污泥生物质炭对风沙土耕地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矿化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20(B20),40(B40),60(B60) t/hm2生物质炭、无机肥(NPK)、对照(CK),以一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对5个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室... 为探讨城市污泥生物质炭对风沙土耕地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矿化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20(B20),40(B40),60(B60) t/hm2生物质炭、无机肥(NPK)、对照(CK),以一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对5个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处理较CK产量提高了21.30%,51.88%,41.06%,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8.30%,21.84%,29.62%。(2)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呈对数函数关系,培养初期矿化速率先上升,之后迅速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培养49 d后,NPK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达到645.50 mg/kg,B40,B60次之,为449.53,401.33 mg/kg。(3)风沙土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供试土壤潜在有机碳矿化库(Cp)和矿化速率常数(k)较高,分别为0.26~0.66 g/kg和(0.008 6~0.013 4)/d,与CK处理相比,B40,B60,NPK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率提高55.93%~150.37%。上述结果显示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NPK处理,减小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矿化率,增强土壤固碳能力,以40 t/hm2处理的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土壤碳储量增加、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黄泛平原 风沙土 城市污泥生物质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