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环境安全风险及其监测预警责任的反思与重构
1
作者 唐绍均 魏雨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43-54,111,共13页
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导致的事故灾害风险业已成为城市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安全风险,针对此类风险的监测预警责任旨在惩处监测预警主体的违法犯罪行为,督促其尽职履责以防范风险。但责任主体混沌不清、责任事由涵盖不全... 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导致的事故灾害风险业已成为城市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安全风险,针对此类风险的监测预警责任旨在惩处监测预警主体的违法犯罪行为,督促其尽职履责以防范风险。但责任主体混沌不清、责任事由涵盖不全、责任追究后果导向不当等现存问题阻滞了我国城市环境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责任目的的实现。不确定性理论、风险预防原则、谨慎性原则既可为前述问题的理论反思提供多维视角,也可为监测预警责任的体系重构提供应然指向。城市环境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责任的体系重构亟须实现从“工具性”到“人本化”的理念更新,以监测预警一体化原则与比例原则为理论导向,最终达致城市环境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责任规则的健全与善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安全风险 监测预警 应急管理体系 国家安全体系
下载PDF
城市环境安全评价初探 被引量:7
2
作者 谢有奎 陈灌春 +1 位作者 方振东 高殿森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环境安全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或定量评价自然生态安全阶段.考虑到大中城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殊性,首先定义了城市环境安全范畴,并探讨了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的程序和评价指标... 环境安全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或定量评价自然生态安全阶段.考虑到大中城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特殊性,首先定义了城市环境安全范畴,并探讨了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评价的程序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最后提出了一个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安全 城市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建丽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7期173-178,共6页
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3个层次的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2层次是准则层,即由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组成;第3层次是指标层... 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一个3个层次的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是目标层,即城市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2层次是准则层,即由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文环境响应组成;第3层次是指标层,即由各具体指标因素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结合2001年—2007年的《苏州市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苏州市环境安全状况进行判断,并分析其环境安全状况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为苏州城市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环境安全评价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彭晶倩 李琳 +2 位作者 熊玉 黄丰 曹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457-462,共6页
近年来城市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城市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城市环境安全评价的PSR模型,并运用加权求和以及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模型进行求解,结合武汉市的统计数据,对武汉市2001... 近年来城市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城市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文章从城市环境安全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城市环境安全评价的PSR模型,并运用加权求和以及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模型进行求解,结合武汉市的统计数据,对武汉市2001-2006年的城市环境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武汉市的环境安全状况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安全 指标体系 PSR 评价 武汉
下载PDF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体制维护城市环境安全
5
作者 罗冠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6期256-259,共4页
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城镇的发展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城市的污水排放也没有受到控制,大量的城市污水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城市... 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城镇的发展也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城市的污水排放也没有受到控制,大量的城市污水污染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污水的过量排放,严重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会造成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污水处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以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探讨有关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对提高我国的污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管理 城市环境安全
下载PDF
城市大气环境安全监测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姜岩 郑海明 蔡小舒 《环境技术》 2006年第1期6-8,33,共4页
城市环境安全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和评价阶段,考虑到大中城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及城市环境系统的结构特殊性,本文介绍了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大气环境安全,指出对大气环境安全监测的重要性,概述了建... 城市环境安全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和评价阶段,考虑到大中城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及城市环境系统的结构特殊性,本文介绍了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大气环境安全,指出对大气环境安全监测的重要性,概述了建立一套基于FTUV和FTIR的城市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问题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城市环境安全 大气监测
下载PDF
城市大气环境安全监测的探讨
7
作者 刘颖 《科技资讯》 2008年第34期113-113,共1页
城市大气环境安全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比如环境保护评价中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本文介绍了环境安全监测的职能与地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威胁,提出了建立新型大气... 城市大气环境安全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保护体系中。比如环境保护评价中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是环境保护的技术基础,同时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本文介绍了环境安全监测的职能与地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威胁,提出了建立新型大气环境安全检测体系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洲 城市环境安全 大气 数据采集
下载PDF
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现存问题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郜芸 杜鹏飞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2年第8期30-33,共4页
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区域间管理协调不够,不利于污染纠纷的解决;监测监管的功能不足,对工业特征污染物及有毒污染物等指标缺少监测,监管对象中对景观娱乐水体关注不够,且缺少沉积物监测;技术支撑不足... 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区域间管理协调不够,不利于污染纠纷的解决;监测监管的功能不足,对工业特征污染物及有毒污染物等指标缺少监测,监管对象中对景观娱乐水体关注不够,且缺少沉积物监测;技术支撑不足,目前还无法实现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同时缺乏跨区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平台及决策支持系统。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建议相关部门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监测体系并研发水环境监管新技术,应用于现代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安全 监管 监测
下载PDF
城市地区危险气体扩散与人口暴露模拟
9
作者 郑茂辉 金敏 韩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伦敦中心城区示踪气体扩散试验为例,对城市建筑群中危险气体的迁移扩散以及周边人口暴露风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暴露模型的耦合,模拟街区尺度近地面气云扩散过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物数据库估算受影响的人... 以伦敦中心城区示踪气体扩散试验为例,对城市建筑群中危险气体的迁移扩散以及周边人口暴露风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和暴露模型的耦合,模拟街区尺度近地面气云扩散过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建筑物数据库估算受影响的人口及其潜在的暴露水平,求解建筑物周围的时变质量浓度和暴露剂量分布.近地面的质量浓度时间序列表明,气云扩散受建筑物和道路布局影响显著;泄漏停止后部分建筑物背风向和狭窄街段内质量浓度稀释滞后,可能对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城市环境安全 危险气体 人口暴露 数值模拟 时变浓度 流体力学 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物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土壤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海 王珊 +3 位作者 陈云 袁明武 徐娇利 张红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土壤越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性质较自然土壤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城市环境安全等角度对近年来我国...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市土壤越发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性质较自然土壤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城市环境安全等角度对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壤特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城市土壤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理化性质 生物学特性 城市环境安全
下载PDF
刊首语
11
作者 杨俊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共1页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当下中国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人们对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需求正逐步由“量”向“质”转变,而城市设计以提升物质空间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可预见未来城市设计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当下中国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中,人们对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需求正逐步由“量”向“质”转变,而城市设计以提升物质空间环境为根本出发点,可预见未来城市设计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城市空间的内涵与形态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于传统城市设计更多关注城市形态美学的“外在显性”属性,当代城市设计对于安全、生态、健康等“内在隐性”的属性保持着高度关注。尤其在中国,对于城市环境安全、人居空间友好、生态健康导向的重视,在城市设计中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环境安全 城市设计 生态健康 空间环境 城市形态 城市空间 人居空间 中国
下载PDF
Study on City Environment,Safety and Health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logical Risks
12
作者 YIN Qian-l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74-76,共3页
Urban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is a relatively new study field.Rapid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ity.However,as environmental,safety and health is... Urban ecological risk analysis is a relatively new study field.Rapid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ity.However,as environmental,safety and health issues are causing widespread concern,these problems have potential serious threat on ecosystems and human health.So how to solve many problems arising from city has become a ke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present article analyzed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the city confronts and pointed out the main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environment,safety and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safety Healthy city RISK
下载PDF
Underground water biological field's variation and geoenvironmental safety in city
13
作者 YI Nian-ping ZHANG Xin-gui WANG Yang HUANG Jun-pe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09年第5期16-21,共6页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as a comprised factor of cit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ground water takes the most active part, and its dynamic change is fiercest. The city construction unceasingly disturbs u...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as a comprised factor of city ge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ground water takes the most active part, and its dynamic change is fiercest. The city construction unceasingly disturbs underground water chemical, dynamical,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field. In return, the four fields' changes also can affect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hat city lived by, in other words they affect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and the geoenvironment directly displays in the following two ways: The first is that the underground water and the geological body transfer the energy each other; the second is that the strength balance of geological body is broken. Underground water variation brought about by city construction is the factor which cannot be neglected. Underground water variation on the one hand changes soils or rocks' physical, biological, 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n influences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geological body. On the other hand it changes its own phys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biochemical component. At present, from mechanics aspect,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ical field and biological field vari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and the geological body lacks research. Although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is long-term, slow, but when it compared with water-soil or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formation of rocks or soils or geologic evolution history, the qualitative change of the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action of rocks or soils brought about by city construction is remarkable,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underground water biological field factor which is easily neglected by people, it analyzes that underground water biological field affects possible mechanism and approach of properties variation of rocks or soils in city construction, brings forward further research method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have been also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water biological field microscopic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