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功能协同性——以上海为例
1
作者 侯德贤 任晓唐 《生产力研究》 2020年第9期92-101,共10页
随着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化,作为经济发展中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知识需求与消费拓展”的重要空间发展推动力,其发展将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领域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强化区域乃至国际经济增长中资源要素重... 随着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化,作为经济发展中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知识需求与消费拓展”的重要空间发展推动力,其发展将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领域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强化区域乃至国际经济增长中资源要素重新整合优化趋势的强劲动力,而且将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上海城市空间功能的优化与现代中介服务产业发展协同性并体现出全球化发展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现代中介服务产业 城市空间功能 协同发展
下载PDF
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雪纯 菊春燕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8-908,共11页
公园绿地和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公园绿地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耦... 公园绿地和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公园绿地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分析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析二者空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形成了内密外疏、圈层式递减、向西北方向扩展的空间聚集特征。(2)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的分布重心均与城市中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公园绿地、居住空间、交通运输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休闲娱乐空间、商业空间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3)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耦合协调的主导类型为中度失调型,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人口因素、交通条件是影响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则是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公园绿地 城市功能空间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哈尔滨市城市功能空间与土地利用耦合研究
3
作者 施琳琳 张鹏 +1 位作者 赵乘锐 杨乐天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运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土地利用集聚特征和强度,以及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哈尔滨市6类功能空间在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江南区域在空间发展上远成熟于江... 运用文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市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城市土地利用集聚特征和强度,以及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哈尔滨市6类功能空间在分布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江南区域在空间发展上远成熟于江北区域,南岗区建设成熟度最高;居住用地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在6类功能空间中居于首位,商业用地土地利用强度的高低与居住用地情况类似,行政办公和工业用地集聚特性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存在一致性,均表现为城区中部高,向城市边缘则逐渐降低,而公共设施用地的高集聚和高开发利用强度主要体现在道外区历史文化设施和南岗区医疗设施,教育用地的集聚特征主要体现在城区中西部和东部;城市功能空间与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两者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功能空间对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引导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的限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空间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耦合 哈尔滨
下载PDF
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的城市性功能空间协同设计研究
4
作者 李俊毅 丁洁 郑少鹏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51-54,共4页
我国城市集约化、高密度发展促使高层建筑向集群化、综合化发展,高层建筑空中连接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演化方向,其主要动因之一为城市生活丰富多元、高效便利的需求推动建筑向功能复合化、空间网络化发展,多栋高层建筑的互联互通促使不同... 我国城市集约化、高密度发展促使高层建筑向集群化、综合化发展,高层建筑空中连接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演化方向,其主要动因之一为城市生活丰富多元、高效便利的需求推动建筑向功能复合化、空间网络化发展,多栋高层建筑的互联互通促使不同的城市功能体立体化发展,形成空中综合体。文章尝试从内因出发,在梳理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的城市属性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提出高层建筑城市性功能协同的分析模型与目标,在功能需求、空间组织、城市环境三个维度上提出协同设计的策略,为高层建筑空中连接体的设计提供更具复合化价值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空中连接体 城市功能空间 协同设计
下载PDF
高温热浪期间城市空间热环境特征及人群热舒适度评价研究——以重庆渝中区典型空间为例
5
作者 黄海静 介鹏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针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温热浪问题,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核心城区渝中区为例,对商业区、住区、山地公园、滨江公园3类4种典型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一个热浪周期的实测,通过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城... 针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温热浪问题,以山地城市重庆的核心城区渝中区为例,对商业区、住区、山地公园、滨江公园3类4种典型城市功能空间进行一个热浪周期的实测,通过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等热环境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城市空间热环境特征;结合城市人群热舒适相关问卷调研,选取生理等效温度(PET)描述人体热感受,归纳城市空间高温热浪期间对人群热舒适的影响要素及规律,建立夏季室外热舒适度预测模型。显示:1)高温热浪期间热环境受城市空间要素影响且具有差异化特征,老旧住区受高温热浪影响严重,商业区紧随其后,公园绿地较好;2)室外热舒适度与空间要素紧密相关,PET、空气温度和地表温度与热感觉和热舒适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热感觉和热舒适呈显著正相关,空气温度和热辐射对热舒适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与地表温度影响相对较小;3)合理的空间形态和遮阴规划、植被及水体设置、高蓄热性下垫面等设计要素可缓解高温热浪,降低热中性温度,提高热舒适性。研究结果为山地城市高温热浪形成机制探究及城市空间热环境优化设计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高密度城市 高温热浪 热环境 热舒适度 城市功能空间
下载PDF
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时空关联特征——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大伟 伍萱 吴殿鸣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1,共6页
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具有交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关系,该作用的空间形式及强度演化规律仍有待揭示。在15分钟生活圈和斑块尺度,借助规划与土地部门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经验贝叶斯验证的空间自相关和MPI、MNN指数,对南京主城区2004、2012、2... 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具有交互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关系,该作用的空间形式及强度演化规律仍有待揭示。在15分钟生活圈和斑块尺度,借助规划与土地部门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经验贝叶斯验证的空间自相关和MPI、MNN指数,对南京主城区2004、2012、2017年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空间关联水平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绿地与各功能空间的数量分布具有一定相斥性,强弱分化逐步加剧。②在15分钟生活圈尺度,绿地与水域、交通、居住的整体空间相关性最强,与水域、交通的关联性持续较强,与居住则具有一定滞后性。绿地与各功能空间形成绿地核心区、城市核心区和一般发展区。③在斑块尺度,绿地与交通、居住、水域、商服的空间聚集性突出,与交通的关联性持续加深加强,其余则有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成果可深化绿地与城市空间交互作用理论,为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高效协同发展、宜居美好生活环境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城市功能空间 空间关联 时空特征 南京
下载PDF
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视角下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7
作者 谭德明 蒋娜 凌宁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6-95,共10页
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视角对城市功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对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减缓传染病传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核密度、随机森林、地理加权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多源数据构建的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肺结核确诊病例进行空间关系研究,得... 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视角对城市功能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对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减缓传染病传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运用核密度、随机森林、地理加权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多源数据构建的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肺结核确诊病例进行空间关系研究,得到主要驱动因素,并针对患者性别所产生的异质影响进行总结。研究表明:城市中心区域确诊病例感染风险最高且较为集中。造成患者集聚的功能区特征主要为商业服务业(0.4217、0.2693、0.3647),感染风险排第一的一级驱动因素是购物服务。分层分析中男性患者相比较女性患者在空间分布上集聚更为显著,男性患者与公园绿地的空间相关性三年中都是最显著的,与患者整体分析结果不一样;公共管理空间相关性逐年增强且各功能区影响位置存在差异性。鉴于肺结核和新冠肺炎在空间传播和病理上的共性,从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视角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有益于实现健康城市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地理数据 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肺结核 驱动因子
下载PDF
南京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时空关联特征——基于Ripley’s K函数与POI数据 被引量:2
8
作者 伍萱 邵大伟 吴殿鸣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7,共6页
探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关系及其演变特征,是促进二者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POI及土地利用数据,借助核密度分析、双变量Ripley’sK函数等方法,以南京为例揭示了2012、2016、2020年公园绿地、各城市功能空间的时空关联关系... 探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关系及其演变特征,是促进二者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POI及土地利用数据,借助核密度分析、双变量Ripley’sK函数等方法,以南京为例揭示了2012、2016、2020年公园绿地、各城市功能空间的时空关联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各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古城聚集并向主城外围扩散趋势;2)主城区范围内,分别以公园绿地视角观察功能空间、以功能空间视角观察公园绿地,均呈现逐年减弱的聚集趋势,且距离阈值、变化趋势双向趋同;3)古城区范围内,城市功能空间在公园绿地周边聚集,除商业、居住空间聚集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外,其余均持续增强,而公园绿地在各城市功能空间周边呈现逐年减弱的离散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演化理论,为二者高效协同和高品质人居环境营造提供科学支撑和规划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绿地 城市功能空间 时空关联 POI 双变量Ripley’s K函数 南京
下载PDF
南京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关系——基于双变量Ripley′s K函数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伍萱 邵大伟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2期83-90,共8页
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存在空间关联关系,其规律及尺度特征仍有待揭示。以南京为例,借助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方法和POI数据以及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探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整体均衡、局部聚... 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存在空间关联关系,其规律及尺度特征仍有待揭示。以南京为例,借助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方法和POI数据以及双变量Ripley′s K函数,探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整体均衡、局部聚集,而交通空间均衡分布,公共服务、居住、商服空间的集聚趋势由中心向外围递减;2)主城区公园绿地与功能空间呈现显著的交互促进影响模式,其中公园绿地分别距公共服务、居住、商服空间1200 m、1300 m、1600 m开始呈现聚集模式,交通空间无明显距离差异;3)古城区集聚态势较之主城区有所减弱,公园绿地分别与公共服务、居住、交通、商服空间距1500 m、1200 m、900 m、300 m之内存在配置冲突,在此距离之外各功能空间的布局概率不断增加,仅公园绿地与交通空间呈现较为显著的正向交互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建议,为公园绿地与各功能空间协同发展、高效互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城市功能空间 城市兴趣点(POI) 双变量Ripley′s K函数
下载PDF
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付友 陈才 +1 位作者 刘继生 梁振民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9-305,共7页
基于1995年、2003年、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11年遥感图像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GIS技术和SPSS统计工具,综合利用空间重心法、圈层分析法以及轴带扩展度等方法,对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进行探讨,结... 基于1995年、2003年、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11年遥感图像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GIS技术和SPSS统计工具,综合利用空间重心法、圈层分析法以及轴带扩展度等方法,对转型期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关系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服务地块开发重心空间波动性差异性明显,扩展方式以快速向外推进为主,以内部填充为辅;2服务地快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态势,且扩展强度增加,服务地块郊区化显现;3长春市服务空间扩展与工业空间扩展具有非协调性;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整体属于混融状态,但剥离趋势凸现;服务空间"单中心"结构相对于交通空间分散化发展,已表现出滞后趋势。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长春市服务空间与城市功能空间时空特征形成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服务空间 城市功能空间 长春市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长春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博 程淑佳 +1 位作者 于国政 王肇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9-527,共9页
基于1995年、2003年、2011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Arc GIS10.2和Fragstats3.3技术平台,综合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从微观视角选取城市贫困空间、城市扩展新区以及城市单位社区对不同地域城市功能空间的耦合特征进... 基于1995年、2003年、2011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结合Arc GIS10.2和Fragstats3.3技术平台,综合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从微观视角选取城市贫困空间、城市扩展新区以及城市单位社区对不同地域城市功能空间的耦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贫困空间用地组合混乱无序,工业空间、居住空间与服务空间镶嵌分布,由此造成城市功能空间生产与生活功能的相互干扰;2外部扩张的扩展模式导致城市扩展新区地域内城市功能空间的破碎化以及离散化程度不断加剧,并且工业空间在城市扩展新区内呈现出近域推进与广域扩散并存复杂化特征;3城市单位社区用地类型不断趋于合理化,用地混合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功能空间不断优化重组,城市功能空间界限开始模糊化,城市单位社区不断向社会型社区转型。最后给出了长春城市功能空间优化调控对策,即完善城市工业用地分类标准、倡导城市功能有机融合与适度分散、合理引导传统工业外围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城市功能空间 耦合 长春市
下载PDF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识别与核心产业主体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张浩博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12-14,共3页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 文章利用纳尔逊指数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13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格局,甄别出了各城市具有规模优势的职能部门和具有强度优势的职能部门;并依据城市产业部门强度优势将黑龙江省13个城市划分为专业化城市、一般化城市和多样化城市三种类型,明确了各城市主体空间功能产业分布;除哈尔滨外其他城市优势职能部门偏少,且以第二产业为主;采用改进区位熵法分析了城市部门职能的专业化程度,并将城市各部门职能分为特色职能、优势职能和一般职能,黑龙江省特色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以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 纳尔逊指数 改进区位熵法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规模功能借用与企业出口增加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继军 刘依凡 +1 位作者 陈旭 赵跃叶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83,共16页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系统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存在U形特征,即在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初期,较高的城市间交易成本...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系统考察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企业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存在U形特征,即在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初期,较高的城市间交易成本倾向于抑制企业出口增加值;进入成熟阶段以后,企业通过嵌入城市群网络,在规模借用效应和功能借用效应下,偏向于提高出口增加值。本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大约有四分之一城市群已经进入拐点的右侧。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借用效应和功能借用效应仅仅是在小城市企业与大城市的互动中显著,且功能借用效应大于规模借用效应。由此,本文提出突破城市间的行政区划界线,将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治理的基本空间单元,加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发挥中心城市对小城市企业的辐射作用,提高企业出口增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功能分工 规模借用效应 功能借用效应 企业出口增加值
下载PDF
基于POI大数据的城市群功能空间结构特征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26
14
作者 巫细波 赖长强 《城市观察》 2019年第3期44-55,共12页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研究数据库支持下的POI大数据处理方法并采用空间核密度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产业、交通、科技文化、政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等七类城市功能空间的结构特征,同时用DBSCAN和OPTICS空间密度聚类方法分析部...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研究数据库支持下的POI大数据处理方法并采用空间核密度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业、产业、交通、科技文化、政务办公、生活居住、休闲等七类城市功能空间的结构特征,同时用DBSCAN和OPTICS空间密度聚类方法分析部分细分类型POI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功能空间整体上呈现高度集聚特征;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明显;城市空间等级化和网络化特征显著;城市功能空间连片化特征明显。最后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提出建议:打造能够支撑世界级湾区的三大核心城市、构建功能区引领的城市空间体系、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区连片化建设、重视大湾区虚拟城市空间网络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大数据 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湘潭城市主要功能空间演变与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桂芹 李云飞 《中外建筑》 2016年第8期54-56,共3页
以湘潭市多年用地现状图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探讨城市居住空间、工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演变历程,并对城市主要功能空间的耦合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城市主要功能空间演变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功能空间的优化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 城市功能空间 城市演变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服务空间视角的长春市城市功能空间扩展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2 位作者 马佐澎 周国磊 胡述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82,共9页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功能空间迅速扩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以长春市用地现状图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平台,引用多种模型基于服务空间视角研究了1995年以来长春市城市功能空间扩展的特征、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功能空间迅速扩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以长春市用地现状图和统计资料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平台,引用多种模型基于服务空间视角研究了1995年以来长春市城市功能空间扩展的特征、效应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①1995-2013年长春市城市空间扩展迅速,扩展模式整体上以圈层式近域扩张为主,城市与服务空间整体的偏离问题始终存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服务空间明显滞后于城市空间的扩张。②城市空间快速扩展产生了城市蔓延、功能空间失衡和城市功能空间的优化升级等效应。③行政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和人居环境水平的提高是城市功能空间本质内涵扩展的社会经济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空间 城市功能空间 扩展 驱动机制 长春市
下载PDF
基于工业空间视角的长春市1995~2011年城市功能空间耦合特征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周国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2-889,共8页
以长春市1995年、2003年、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 GIS为分析工具,在城市功能空间动态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春市工业空间与居住空间、服务空间、交通空间的耦合程度与耦合特征,探讨了工业空间与居住... 以长春市1995年、2003年、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1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Arc GIS为分析工具,在城市功能空间动态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春市工业空间与居住空间、服务空间、交通空间的耦合程度与耦合特征,探讨了工业空间与居住、服务、交通空间的耦合机制。研究发现,长春市功能空间分异日趋明显,工业空间向外快速转移,城市服务空间与居住空间转移严重滞后,形成了大尺度的城市功能分区格局,带来更加严重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工业空间与交通空间整体表现为临近布局和协调共进的耦合特征,但"临近性"开始降低,城市用地开发的交通导向并不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空间 城市功能空间 GIS 长春市
下载PDF
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功能空间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嘉 林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1-87,共7页
通过研究城市信息化建设对原有城市功能的升级,对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城市功能空间的变化趋势展开思考.主要分析了宽带城域网、网上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智能化社区等新兴信息化产物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企业结构... 通过研究城市信息化建设对原有城市功能的升级,对信息经济时代背景下城市功能空间的变化趋势展开思考.主要分析了宽带城域网、网上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智能化社区等新兴信息化产物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企业结构的离散化和集聚机制发生改变,出现了网上购物等新的商业模式和远程办公等新的工作方式,以数字化家庭为中心的工作、购物、教育等活动,这些都使得城市功能空间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信息化 城市功能空间 智能化社区 城市赛博空间
下载PDF
郊区化进程中城市功能空间演变——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夏 罗小龙 王绍博 《中国名城》 2021年第5期8-13,共6页
在郊区化背景下,以上海为例,利用网络开放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探究工业、居住、商业三类城市功能空间的郊区化轨迹。研究发现,上海经历了工业郊区化引领、城市蔓延的郊区化、多中心发展的成熟郊区化3个阶段。郊区化模式的渐进发展带来了... 在郊区化背景下,以上海为例,利用网络开放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探究工业、居住、商业三类城市功能空间的郊区化轨迹。研究发现,上海经历了工业郊区化引领、城市蔓延的郊区化、多中心发展的成熟郊区化3个阶段。郊区化模式的渐进发展带来了城市功能空间复杂性演化,郊区由单一产业导向的生产空间向工业、居住、商业多要素互动的综合城区转型,进而对城市多中心结构的形成起到了塑造作用,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功能空间的演变是政府、企业、居民综合作用的结果,郊区化过程中三者结构关系与互动机制动态演化,政府作为主导者与谋划者促进了产业与人口向郊区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区化 城市功能空间 多中心 空间演化 上海
下载PDF
新兴技术作用下未来城市空间的碳减排效益研究综述
20
作者 李文竹 梁佳宁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3年第1期111-128,共18页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与城市空间结合有望解决城市长期以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促进城乡建设中“双碳”目标的达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技术驱动下新城市空间的改变,缺乏其对城市碳减排效益的关注和系统...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新兴技术与城市空间结合有望解决城市长期以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促进城乡建设中“双碳”目标的达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技术驱动下新城市空间的改变,缺乏其对城市碳减排效益的关注和系统性的梳理。因此,文章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筛选出111篇文献,并分别在城市结构和城市居住、工作、交通、休闲四大功能空间综述科技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①74%的文献认为新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未来城市空间碳排放的减少;②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办公模式与共享出行等新型交通方式将为未来城市空间带来较高的碳减排效益;③新兴技术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反弹效应,这会削减其带来的碳减排效益,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文章总结了新兴技术对未来城市空间碳排放的影响路径,有助于实现未来城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城市 碳减排 城市功能空间 新兴技术 系统性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