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城市空间绩效与系统协调性演变研究
1
作者 潘鑫 张尚武 沈逸菲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2,共9页
城市空间绩效评价能够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的效率和均衡性问题,为城市空间发展预警,提高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能力。在阐释城市空间绩效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视角构建空间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层次分析复合模型、耦... 城市空间绩效评价能够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的效率和均衡性问题,为城市空间发展预警,提高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能力。在阐释城市空间绩效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视角构建空间绩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层次分析复合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对长三角地区26个中心城市的空间绩效与系统协调性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空间综合绩效处于加速提升阶段,3大子系统内部结构存在明显演变,综合绩效正从效率优先向社会服务均衡优先转变。(2)城市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度总体程度仍然较低,但两两耦合协调水平发现3大系统均处于正向协调优化阶段,且“经济—社会”协调度演进速度较高。(3)城市空间绩效系统协调性基本遵循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演化路径,各类问题城市存在空间集聚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城市空间绩效 绩效评价 系统协调
下载PDF
城市空间扩展非协调性识别的基础理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吕飞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针对当前国内外现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因数据和方法的制约而相对缺乏合理性评价以及伴随快速城镇化进程推进的我国城市空间扩展引发了一系列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实背景,试图基于逆向思维和问题诊断视角构建一座由非协调病理诊断通向... 针对当前国内外现有城市空间扩展研究因数据和方法的制约而相对缺乏合理性评价以及伴随快速城镇化进程推进的我国城市空间扩展引发了一系列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实背景,试图基于逆向思维和问题诊断视角构建一座由非协调病理诊断通向协调发展道路的桥梁,从非协调性视角构建城市空间扩展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内涵上具体表征为城市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非协调性、城市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生态用地配比结构非协调性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非协调性3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中国246个地级市为样本单元展开实证分析。期间从分区(经济区划)、分类(行政等级、道路交通、城市规模、城市属性、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的思维对其内在规律性进行了揭示、归纳与汇总。结果表明该识别体系较为合理,揭示结果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可以作为认知城市空间扩展,缓解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人地矛盾冲突,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和区际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非协调性 识别体系 总量控制 用地配比结构 空间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性分析——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为例
3
作者 王世忠 张利红 +2 位作者 王晓庆 袁建明 黄程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为例,构建了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各斑块的农村面源污染强度、生态非敏感性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空间分析。结果... 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鲹鱼河流域会东段为例,构建了农村面源污染强度与生态非敏感性强度的空间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各斑块的农村面源污染强度、生态非敏感性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鲹鱼河流域会东段虽然有60.55%的土地处于优质耦合协调区和良好耦合协调区,但仍然有11.96%的土地处于极度失调区,农村面源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耦合协调度的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分布非常明显,99%置信区间的热点区面积占56.08%,99%置信区间的冷点区面积占21.21%;养殖业污染是鲹鱼河流域会东段农村主要的面源污染源,是影响空间耦合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建议各乡镇科学地划定畜牧业的禁养限养区,合理确定养殖规模,推行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科学布设生态田埂、生态沟渠和生态池塘等系统,以防止农业尾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逐步降低和减少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高敏感区的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强度 生态敏感强度 空间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协调
下载PDF
近30a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启示
4
作者 万赟 吴文恒 +2 位作者 刘金凤 史海金 刘力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1-292,共12页
探究城市空间扩展特征,认识城镇用地开发效率,有助于科学践行城市开发边界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基于城市空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扩展强度指数、差异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1992—2020年黄河流域8个中心城市空间扩展数量和质量的时... 探究城市空间扩展特征,认识城镇用地开发效率,有助于科学践行城市开发边界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基于城市空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扩展强度指数、差异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1992—2020年黄河流域8个中心城市空间扩展数量和质量的时空特征及启示。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平均扩展面积315 km~2,下游城市扩展规模大于中上游,济南市、郑州市、西安市和银川市扩展强度较高。(2)各市空间扩展与人口、经济耦合关系呈下游向中上游、中游向上下游递减的分布特征,平均值分别由1992年0.42、0.19提升至2020年0.89、0.81,扩展质量整体向好。(3)城市空间扩展分异是自然区位、经济发展、政策条件等多方面综合驱动的结果。(4)严格落实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科学践行城市开发边界,协调优化城市用地扩展与人口、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耦合协调 中心城市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再思城市形象:在空间、身体、数媒实践中找到“非表征的城市”
5
作者 王宇豪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5期93-100,共8页
城市是跳动的、有活力的,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和考察却囿于表征范式。形象与表征并非等同关系,形象不应从主客体关系上剥落而后置为另一种客体。非表征理论对实践生成性的看重成为再思城市形象的抓手。物质性实践激活城市,同步城市意象的生... 城市是跳动的、有活力的,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和考察却囿于表征范式。形象与表征并非等同关系,形象不应从主客体关系上剥落而后置为另一种客体。非表征理论对实践生成性的看重成为再思城市形象的抓手。物质性实践激活城市,同步城市意象的生成,空间、身体、数媒实践是通往“非表征的城市”的具体途径。空间微观生产及可供性、现象学身体、深度媒介化理论都有助于理解城市意象的非表征维度。由数字界面促成的融合实践在物质与表征的弥合与断裂之间强化城市非表征的活力。非表征是对徘徊于物质性、表征两极之间城市传播的“治疗”与“调和”,可与表征共筑通往城市形象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表征 物质 实践 空间 身体 数字媒介
下载PDF
长春市空间扩展非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1 位作者 林俊钦 李一曼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4,共6页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相对缺乏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的研究,文中以 1993 ~ 2010 年的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从人口、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用地间...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相对缺乏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的研究,文中以 1993 ~ 2010 年的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从人口、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用地间增长速度视角分析其城市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从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征地博弈、开发商的区位选择博弈、绩效考核体制与分税制下的中央(或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产权区域"视角的区际政府博弈、"条块管理体制下"的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博弈以及城市公众的需求博弈等方面分析各行为主体对城市空间无序、非协调性扩展的原因机理所在。结果表明:三者的弹性系数都大于 1,城市空间无序、低效扩展态势非常明显;其中"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几乎相差 4 倍,进一步印证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投入,而"用地—人口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的比较表明地方政府更多注重经济效率,而相对忽视"人"的发展,严重抑制了人口城镇化进程;行为主体间的博弈更多反应出来的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合理,制度安排是其价值扭曲的根源所在。据此最后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扩展 协调 行为主体 博弈机理 长春市
下载PDF
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研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雅杰 马明 金海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317-1323,共7页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 基于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构建评价指标,以2002—2012年为研究时段,借鉴对耦合度系数模型加以改进的协调耦合度模型以及重心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及空间非均衡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协调耦合度呈上升趋势。全区协调耦合度由0.60上升至0.72,从中度协调耦合发展为中高度协调耦合。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的相互作用不断优化,三要素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步趋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人口和土地非农化协调耦合度区内差异较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化格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内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产业与人口非农化处于相对稳定均衡状态,土地非农化与产业、人口非农化匹配程度不高成为区域城市化协调耦合发展的瓶颈。最后就产业、人口与土地非农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差异化城市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口与土地农化 协调 均衡 长江中游城市
下载PDF
非正式性、非规范性与虚假性:另类城市空间何以可能
8
作者 孟芯纬 《全球城市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73-186,193,194,共16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吧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铺开,成为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当下国内大城市空间的演进趋势,存在一种同质化的自我倾向,它将全球化与资本的规训结合起来,设法规避传统社会文化中的空间诉求;但在小城市却不然,外来城...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酒吧在中国的城市中迅速铺开,成为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当下国内大城市空间的演进趋势,存在一种同质化的自我倾向,它将全球化与资本的规训结合起来,设法规避传统社会文化中的空间诉求;但在小城市却不然,外来城市空间的闯入,丰富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在此,以华北犉市为例,尝试理解酒吧空间的内在特征。通过分析酒吧空间的非正式性、非规范性与虚假性,发现酒吧提供给城市生活参与者对于社会秩序与日常规则的体认契机,它揭示了日常城市空间的病态与混杂的理性逻辑。酒吧被城市发展的推力建构,但它同时又生产出抗拒同质化城市空间和解构同一城市经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式 规范 虚假 另类城市空间
下载PDF
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14
9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修春亮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8-45,共8页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 文章首先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在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和作用机理。评价结果表明:(1)各系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整个城市化过程是一个由人口导向型城市化向经济导向型城市化演变的过程;(2)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整体水平都较高,且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并表现出与城市化划分基本一致的阶段性特征;(3)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彼此间的耦合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体制改革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等的影响和作用。最后就北京市的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分析与评价可以作为城市规划明晰城市发展阶段和质量、确定城市合理规模、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制定对策建议以及检验规划效应的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协调 熵值法 耦合协调 北京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16
10
作者 孙平军 丁四保 +1 位作者 修春亮 魏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0-457,共8页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 城市化是一个"人口-经济-空间"三维一体的过程,其内在协调与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运用均方差赋权法,以东北地区(指的是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来综合测度其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其次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协调程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经济城市化主导人口、空间城市化,但整体水平不高,平均水平基本处于加速发展阶段(0.25~0.35);②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异明显,其中人口城市化整体呈现出由北往南递减的趋势,而经济城市化则成由南往北递减的趋势,两者"内在互补(互异)"趋势非常明显;③三者城市化协调度低,且区域差异明显,由南往北递减趋势非常明显;④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综合协调导向型,人口-经济、人口-空间、经济-空间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城市 协调 均方差赋权法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演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宇豪 张仲伍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10-118,共9页
通过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模型及GIS工具,从逆向思维出发,对山西省1999~2017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时空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表现为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水平自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 通过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模型及GIS工具,从逆向思维出发,对山西省1999~2017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时空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表现为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水平自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上升—上下浮动—上升的趋势;(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特征表现为持续下降曲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开始向协调方向转变;(3)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及非协性耦合整体空间分布有由南北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演变,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结构等是影响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 协调耦合 山西省
下载PDF
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任梅 程钰 任建兰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8,共11页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快速城市化的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通过非协调性耦合模型对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快速城市化的沿海工业大省山东省为例,通过非协调性耦合模型对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其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GIS测度其空间分布状况,得出以下结论:(1)总体来看,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资源利用水平较低.(2)1990年-2014年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非协调性持续下降,由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向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转变.(3)城市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及其非协调性耦合度呈鲁东、鲁中地区优于鲁西地区的空间格局.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发展阶段、区域技术条件、区域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效率、区际关系结构是影响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探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态,对指导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 协调耦合 空间类型 山东省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与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中国十...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良好,各城市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类型包括:优质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轻度失调类和严重失调类等5类,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十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间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不同城市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空间布局 区域发展协调 中国十大城市
下载PDF
江苏省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凤 陈欣 陈丹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
陆路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关系问题是影响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运用加权时间成本法、修正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不同陆路交通条件下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 陆路交通与经济的协调关系问题是影响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综合运用加权时间成本法、修正引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不同陆路交通条件下相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可达性与经济的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568和0.6830,江苏省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经济总体为中度协调,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苏锡常的耦合协调度高达0.9以上,为高度协调;南京、镇江、扬州的协调度集中在0.6~0.8之间,呈中度协调;徐州、宿迁、淮安和盐城的协调度集中在0.5~0.6之间,为轻度协调;泰州和连云港的高铁可达性与其经济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针对协调水平不同的城市,提出侧重点不同的发展对策,以助推江苏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铁可达 高速公路可达 城市经济 耦合协调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城市空间扩展背景下的宁夏吴忠市中心城区交通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冬梅 陈晓键 +1 位作者 冯嘉 刘淑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94,共8页
文章在解析吴忠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基础上,分析居民现状出行特征及城市空间扩展背景下迁居及单位搬迁对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城市空间扩展看似失控,但大部分居民的出行可达性依然在可控范围。文章从城市化模式、城市... 文章在解析吴忠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基础上,分析居民现状出行特征及城市空间扩展背景下迁居及单位搬迁对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城市空间扩展看似失控,但大部分居民的出行可达性依然在可控范围。文章从城市化模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开发时序及规划政策干预等方面分析产生这一研究结果的原因,并指出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滨河新区由外延扩展转向内涵优化发展是抑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和优化交通可达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吴忠市中心城区 可达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长吉图城市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和龙、图们以及珲春等10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除龙井与和龙以外,其他城市均已达到基本协调状态,但有些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未能满足人口集聚所需,并且所有城市的协调性都十分不稳定。从2006-2012年数据来看,长春、吉林、延吉以及图们的系统协调性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城市空间扩张 集对分析 协调 长吉图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质量的空间差异性及其经济协调性——基于30个省会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靖学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
我国30个省会(首府)城市之间城市化质量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省会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总体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省会(首府)城市的城市化质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存在正向相关性,但是相关程度不是很大,二者的协调性总体上处于"... 我国30个省会(首府)城市之间城市化质量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省会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总体上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省会(首府)城市的城市化质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存在正向相关性,但是相关程度不是很大,二者的协调性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没有达到"好"或"较好"的理想状态;在协调性评价为"差"的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南宁、昆明、银川、乌鲁木齐的城市化质量较多地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天津、郑州、重庆的城市化质量严重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省会城市 空间差异 经济协调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公交发展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丽 陈峻 何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3-362,共10页
为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公交系统发展模式的协调程度,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利用传统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计算城市空间形态和公交发展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2个系统间的协调指数。以系统内部的实际协调值与理想协... 为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公交系统发展模式的协调程度,对其进行定量评价。利用传统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计算城市空间形态和公交发展2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2个系统间的协调指数。以系统内部的实际协调值与理想协调值的相关性为局部信息,以系统间的协调值的方向性为全局信息,提出了构建权重的方法。以常州市为例,分析了2个系统间的协调性。实验结果验证了2个系统间的互相影响关系,认为交通方式的改变引导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公交系统 协调 模糊数学
下载PDF
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强 黄婧 文传浩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9期21-25,共5页
基于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对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地域分布上,空间分异非常明显,... 基于城市化的内涵,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三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对重庆“一小时经济圈”21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在地域分布上,空间分异非常明显,经济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起绝对的主导作用.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三者之间共同存在着一种圈层结构;(在整体发展阶段上,整体协调性水平不高,基本处于(0.3 ~0.5)的拮抗阶段,空间分异不明显;(依据彼此间协调度主宰程度,将其划分为人口-经济、经济-空间、人口-空间、综合协调导向型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空间 城市 协调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性耦合关系识别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振民 陈才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2-79,共8页
以辽宁省1996—2015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判定标准对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②城市化与生态... 以辽宁省1996—2015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判定标准对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①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增长;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在1996—2008年处于磨合非协调耦合阶段,在2009—2015年处于拮抗非协调耦合阶段.由此表明辽宁省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失.虽然近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耦合关系开始向好,但离高水平的协调耦合关系仍任重而道远.最后讨论了非协调性关系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态环境 协调耦合 判定 辽宁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