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及其协调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本和 赵家俊 《理论建设》 2005年第2期47-49,共3页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点多、线长、辐射面广的比较优势,按照以点串线、以线结网、以网撑面的运行轨迹,寻求区域内外的协调发展。为此,政府应突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省际之间的交...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建设,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点多、线长、辐射面广的比较优势,按照以点串线、以线结网、以网撑面的运行轨迹,寻求区域内外的协调发展。为此,政府应突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省际之间的交流,努力克服城市经济网络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市经济网络 建设 协调机制
下载PDF
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理论共识与观点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蔚 周法 董双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93,共7页
全球化浪潮下城市空间组织呈现网络化发展的新特点。从社会网络、经济联系和地域空间3个视角对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都肯定城市经济网络联系对于提升资源配置空间效率的重要作用,... 全球化浪潮下城市空间组织呈现网络化发展的新特点。从社会网络、经济联系和地域空间3个视角对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都肯定城市经济网络联系对于提升资源配置空间效率的重要作用,认同城市经济网络的复杂性、开放性、适应性和动态性。但由于对城市经济网络的起源认识不同、定义不一,因此初步形成了城市网络论、分工网络论、交易网络论、创新网络论、金融网络论、运输网络论等6种城市经济网络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因此有必要对城市经济网络的参与者和关系链条进行科学界定,并对城市经济网络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有效推进我国城市化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社会经济网络 城市网络 经济联系
下载PDF
基于商品里程的城市经济网络结构识别——以福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蔚 梁煜华 马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8,74,共5页
以福建省会福州为例,利用商品里程对城市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识别,并分析影响城市经济联系强弱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总商品里程为904.5 km,大量商品供给依赖于外省;食品类商品的本地供给率较高,但平均里程最长且差异较大,服... 以福建省会福州为例,利用商品里程对城市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识别,并分析影响城市经济联系强弱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福州市总商品里程为904.5 km,大量商品供给依赖于外省;食品类商品的本地供给率较高,但平均里程最长且差异较大,服装类商品和电子产品类商品的本地供给率较低,但平均里程相对较短;与福州产生强经济联系的省市集中于我国东部沿海及通道沿线,呈现"一心双翼"态势;商品里程与商品供应地的经济规模相关,高效通达的物流网络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从加快智慧物流网络建设、推进特色现代农业、提升本地优势产业实力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里程 城市经济网络 结构识别 福州市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蒋金亮 鲁嘉颐 +1 位作者 戈大专 孙东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9,共16页
流空间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重要内容,而如何识别城市群流空间结构特征,揭示其对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1992、2001、2010、2019年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借助... 流空间成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重要内容,而如何识别城市群流空间结构特征,揭示其对城市群实体空间的影响,是当前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采用1992、2001、2010、2019年企业异地投资数据,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网络,借助复杂网络分析、K-means聚类等分析方法,探究区域经济网络整体特征演变,分析网络空间组织结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1)1992~2019年长三角地区城市联系强度大幅提升,城市节点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离散和不均衡程度在不断缩小。城市经济网络“小世界”特性逐渐显著,无标度特性在逐渐弱化。(2)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网络从早期的“V型”结构转向核心城市相互连接的多边形网络结构;网络联系从核心城市间相互联系向外拓展至核心城市与其周边相邻城市之间的联系,空间邻近性网络联系特征开始显现;网络体系中参与城市从核心城市逐步扩展至全域,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形成相对独立的对外辐射网络体系。(3)长三角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已经形成金字塔结构,以上海市为核心城市地位最为突出;杭州、南京影响力次之;宁波、合肥、绍兴、苏州、无锡、嘉兴等城市再次之。(4)长三角城市经济网络的发展演化从初始发育阶段、等级化阶段逐步走向网络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复杂网络 时空演化 长三角 企业联系
原文传递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城市经济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郑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6-686,共11页
城市经济网络的研究借鉴了复杂性理论的分析方法,能更细致地刻画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现有的大量研究仍沿袭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思路,注重城市的竞争和位序关系以及城市网络的中心性,未能充分体现城市经济网络和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差异... 城市经济网络的研究借鉴了复杂性理论的分析方法,能更细致地刻画城市网络的空间格局。现有的大量研究仍沿袭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思路,注重城市的竞争和位序关系以及城市网络的中心性,未能充分体现城市经济网络和城市体系空间格局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基本文献的梳理,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将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的基础理论构建阶段;50-90年代的发展创新突破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多元繁荣发展阶段。目前,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城市经济的拓扑结构和空间拟合、全球城市联系的范围测算和质量评价;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的动力学影响以及城市经济网络的安全管控和功能优化。未来要关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整合和挖掘,构建城市经济网络的整体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复杂网络 世界城市 安全管控
原文传递
河西走廊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分析及优化方向研究
6
作者 徐菁 覃麒臻 《中国商论》 2017年第22期112-114,共3页
本文选取9个经济指标,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经济网络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经济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存... 本文选取9个经济指标,从经济总量、经济效益、经济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经济网络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进行测算,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经济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城市经济网络存在结构缺陷,并给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地区 城市经济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法
下载PDF
苏中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洁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8期70-73,共4页
基于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级别的划分,文章提出构建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方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置指标刻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状况。用pajek软件... 基于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和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级别的划分,文章提出构建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方法。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置指标刻划区域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以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和经济一体化的宏观状况。用pajek软件生成了江苏省苏南和苏中地区的经济联系网络,并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分析 经济联系 城市经济联系网络
下载PDF
西南地区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演化与发展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邹建琴 明庆忠 吴艳芳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124,共8页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西南地区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并借助UCINET 6.0与ArcGIS软件分析其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西南地区整体网络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空间...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西南地区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模型,并借助UCINET 6.0与ArcGIS软件分析其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西南地区整体网络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网络空间分布呈“东密西疏,北密南疏”的特征,整合进程呈点状—集聚—旅游圈模式.将层次体系划分与核心-边缘分区结果进行结构对等性分析,划出了5个功能与地位属性相似的等级群体.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现有交通网络布局、旅游资源条件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提出空间一体化发展模式为4角增长极、3级廊道、3圈集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经济网络 空间结构 旅游地角色 社会网络分析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微观视角下城市经济网特征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宁 陈新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43-46,共4页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晰,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对创新产出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微观视角下城市经济网特征影响创新产出的理论模型,以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借... 随着城市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日渐明晰,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特征逐步对创新产出发挥一定的影响作用。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微观视角下城市经济网特征影响创新产出的理论模型,以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2002-2012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网络微观特征中节点度数、节点中介性、节点结构洞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经济网的节点度数及结构洞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节点度数越高,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创新产出就越大;节点中介性对创新产出有反向作用,城市节点中介性的降低,有利于网络中创新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创新产出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微观特征 创新产出
下载PDF
关于湖北城市经济圈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慰 《党政干部论坛》 2003年第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湖北 城市经济圈建设 交通设施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产业经济 城市经济协作网络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城市网络外部性的空间异质性比较研究
11
作者 姚雯雯 赵新正 +1 位作者 马海涛 李培庆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3-1087,共15页
本文以全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的城市经济网络和以合著论文数据构建的城市知识网络为基础,借助多尺度地理加权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全国2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嵌入上述两类网络后在经济增长方面所受影响的空间异质性... 本文以全国A股上市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数据构建的城市经济网络和以合著论文数据构建的城市知识网络为基础,借助多尺度地理加权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全国2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嵌入上述两类网络后在经济增长方面所受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1)嵌入不同类型城市网络后对城市经济增长存在不同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差异。相比于嵌入城市经济网络,嵌入城市知识网络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嵌入城市经济网络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或负向抑制两种差异化影响且呈现出小尺度溢出特征,嵌入城市知识网络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呈现大尺度溢出特征。(2)不同规模城市嵌入两类城市网络后在经济增长方面所获得的收益存在较大差异。特大超大城市嵌入城市经济网络后有较大概率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大城市和小城市分别在嵌入城市知识网络和城市经济网络后有较大概率获得高经济收益,中等城市嵌入两类城市网络后在获得高经济收益方面均无明显优势。(3)不同区域城市在嵌入两类城市网络后获得的经济收益呈现出总体上的区域性差异特征和局部地区的地理临近相似特征。东部沿海和西北地区城市从城市经济网络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最高,与这些城市相临近的中西部地区城市获得的经济收益次之,内陆其他中西部地区城市获得的经济收益最低。城市嵌入城市知识网络后获得的经济收益呈现明显的由北向南梯度递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外部性 空间异质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城市经济网络 城市知识网络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的深层思考和战略选择
12
作者 喻维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31-33,共3页
我国农村城市化,既是目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必须建立一个以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镇为战略目标的农村城市化立体经济网络体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标准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制订一套优... 我国农村城市化,既是目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必须建立一个以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镇为战略目标的农村城市化立体经济网络体系;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标准规划;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制订一套优惠政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卫设施,促进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土地规模经营 农村城市化立体经济网络体系
下载PDF
甘肃省经济网络结构与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爱君 张永年 +1 位作者 范巧 钟方雷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6,共9页
运用SBM-Malmquist指数模型综合测度了甘肃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效率,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经济发展效率值构建综合引力模型,从网络的视角反映甘肃省各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经济网络的空间... 运用SBM-Malmquist指数模型综合测度了甘肃省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效率,基于腾讯迁徙大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经济发展效率值构建综合引力模型,从网络的视角反映甘肃省各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城市经济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梳理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及未来空间优化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城市经济网络整体形成"米"字形的空间结构,经济联系网络存在明显的"中心—外围"特征,城市经济网络具有较好的连通基础,程度中心度表现出两级分化趋势,中介中心度极化特征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发展已形成单中心联动式、多中心松散式和节点均衡式三种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网络 综合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组织模式
原文传递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City Network Pattern Based on Producer Services 被引量:17
14
作者 ZHEN Feng WANG Xia +1 位作者 YIN Jun ZHANG 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274-285,共12页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have accelerated city networking process over the world, which makes research on city network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Chinese economi...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have accelerated city networking process over the world, which makes research on city network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s of urb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 geography. With Chines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city economic growth, producer services have begun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ity-region networking. This paper employs the methodology of world city network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urban network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 of nationwide producer services enterprise network.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network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y networks. City network connectiv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gnificance of city in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ment, and the former will gradually decline with the drop of the latter. Accordingly, the 64 citi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national central cities,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sub-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local central c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nationwide producer services network. It is concluded that high-grade cities with quality producer services dominate the pattern of Chinese city networks and there emerges three spatial agglomerations of producer services enterprises in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Delta, Zhujiang (Pearl) River Delta and Beijing-Tianjin-Tangshan Economical Region.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varies from city to city, which also aff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city network producer services urban hierarchy network connectivity Chinese city network
下载PDF
Changing Connectivities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2010–2016 被引量:17
15
作者 Ben DERUDDER CAO Zhan +6 位作者 LIU Xingjian SHEN Wei DAI Liang ZHANG Weiyang Freke CASET Frank WITLOX Peter J.TAYLOR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83-201,共19页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izabl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uses the most recent data gathering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Ga WC) research network to update and supplement earli...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sizabl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uses the most recent data gathering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Ga WC) research network to update and supplement earlier research on the shifting global connectivity of Chinese cities. The update consists of an evaluation of the connectivity of Chinese cities in 2016, the supplement of an analysis of the changing position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between 2010 and 2016. To this end, we build on a specification of the world city network as an ‘interlocking network' in which producer services firms play the crucial role in city network forma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sence of leading producer services firms in cities in 2010 and 2016 is used as the input to a bipartite network projection algorithm in order to measure cities' network connectivity. The first set of results discusses the geographies of urban connectivity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in 2016. The second set of results discusses standardized measures of change to reveal the major dimensions of the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2010 and 2016. We find that, with the except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Kaohsiung of Taiwan, all Chinese cities record connectivity gains. This wholesale rise in connectivity is nonetheless geographically uneven, with above all Beijing, Chengdu/Chongqing and Changsha/Wuhan becoming more connected. We conclude that the wholesale rise of Chinese cities in the world city network and their changing trajectories in the post-crisis era are embedded in shift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political econo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city network producer services changing connectivities CITY Chi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