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0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与GIS支持的城市绿被动态对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钱乐祥 王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4-16,34,共4页
从城市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绿被,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在RS与GIS集成系统支持下,构建系统功能结构、建立数据库和应用分析系统,据此分析城市绿被动态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绿被 城市环境 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 GIS RS
下载PDF
基于准自然实验方法的城市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研究
2
作者 谢波 谭徐媛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绿道建设已被认为是有效的绿色空间干预措施之一,探究城市绿道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对于优化绿色空间规划布局、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运用准...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绿道建设已被认为是有效的绿色空间干预措施之一,探究城市绿道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对于优化绿色空间规划布局、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以体力活动变化量、生理健康变化量、情绪状况变化量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因果机制。【结果】1)绿道暴露可直接显著影响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通过身体健康得分变化量、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量两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2)绿道暴露仅能直接影响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得分变化量;并通过BMI变化量间接作用于女性心理健康,通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变化量和身体健康得分变化量作用于男性心理健康。【结论】揭示了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多路径因果机制以及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存在作用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差异。未来可通过优化绿道可达性、差异化配套绿道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康导向的绿道规划措施,促进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绿 绿色暴露 心理健康 准自然实验 结构方程模型(SEM)
下载PDF
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空间规划方法研究——以贵阳市S1线数博大道站为例
3
作者 高淑淇 霍伟 马书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绿心地区TOD开发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有关于城市绿心地区TOD周边片区的空间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绿心地区TOD开发建设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有关于城市绿心地区TOD周边片区的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较为匮乏.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首先从空间营造、产业发展、交通出行、人群画像四大方面对城市绿心地区TOD开发优势进行分析.其次对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空间规划方法进行探索,总结为四大方面:一是打造“融心-引绿-营境”的绿色空间结构,二是构建“高端-健康-智慧”的绿色产业体系,三是发展“高效-便捷-多元”的绿色交通方式,四是营造“宜人-低密-活力”的绿色人居环境.最后通过贵阳市S1线数博大道站的规划实践,总结出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片区的空间规划要点.研究以期为TOD理论以及城市绿心理论的完善提供参考,以及进一步指导城市绿心地区TOD站点周边的规划建设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心地区 TOD 优势 规划方法 贵阳市
下载PDF
人群感知视角下的城市沿街绿道选线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向红 金瑞 +3 位作者 万义良 周楷淳 桂玲莉 朱佩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9,共10页
城市沿街绿道建设对于城市高密度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当前,城市沿街绿道多以道路与居住区、公共绿地之间空间关系等因素为基准开展选线,缺乏对街道空间品质、居民感知等多维度因素的系统化考虑。本研究从城市感知... 城市沿街绿道建设对于城市高密度环境改善与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当前,城市沿街绿道多以道路与居住区、公共绿地之间空间关系等因素为基准开展选线,缺乏对街道空间品质、居民感知等多维度因素的系统化考虑。本研究从城市感知视角出发,利用街景图像分割技术、空间分析方法等,选取居民对路网的多维感知特征以及道路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位置关系特征,构建沿街绿道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沿街绿道选线方法。本研究以长沙市主城区为实证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绿道潜力在城市边缘区域呈现高值集聚,核心区域呈现低值集聚特征;(2)结合绿道潜力和连通性,选取出19条新增绿道,构建市域—社区2级连续型城市沿街绿道网络体系,以改善现有绿道的公平性以及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沿街绿 绿道选线 街景图像 人群感知 长沙市主城区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调查——以陆生维管植物为例
5
作者 康晓宇 冯达 +3 位作者 李婷婷 谭菊 罗钰 段亚锋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以长株潭绿心区域陆生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为基础,将43个森林样方划分为6种植被类型17个群系,统计了各植被类型和群系物种数量;以重要值(IV)为依据,分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以长株潭绿心区域陆生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为基础,将43个森林样方划分为6种植被类型17个群系,统计了各植被类型和群系物种数量;以重要值(IV)为依据,分析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空间结构和优势度。结果表明,调查的43个森林样方中共记录有乔木种类80种;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是调查样方中占比较大的2种植被型;马尾松、檵木、杨桐、杉木、苦槠、毛竹是样方中的常见种;不同样方树种数量、空间结构和重要值均有较明显的差别,不同群系空间结构有较明显的差别。乔木层树高为3~20 m,其中毛竹林群系树高差别较小,米槠林群系树高差别较大;乔木层胸径为3~40 cm,其中栓皮栎林群系的乔木胸径差别最小,米槠林群系差别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 陆生维管植物 物种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小城市游憩型绿道综合使用评价
6
作者 陈蕾如 曹悦 许克福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基于民众直观使用感受的公共环境综合使用评价对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提高公众参与度,为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参考意见。以马鞍山市雨山湖环湖绿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绿道生态植被资源调查结果,整合发展潜力方向... 基于民众直观使用感受的公共环境综合使用评价对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强调提高公众参与度,为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参考意见。以马鞍山市雨山湖环湖绿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绿道生态植被资源调查结果,整合发展潜力方向,对中小城市游憩型绿道的使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从生态评价、景观评价、使用评价和综合管理评价四个维度构建综合使用评价体系,对游憩型城市绿道的使用后感受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绿道内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植被种类总数共计94种,隶属于52科83属,使用频率较高的树种有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Hook.) H. Wendl.)、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等。植被资源丰富,乡土树种为主,外来观赏树种为辅,自然景观效果良好。(2)雨山湖环湖绿道使用后评价加权综合得分为3.8389,接近满意。生态功能综合得分(3.9656)最高,使用功能综合得分(3.7033)最低,绿道的生态效益较好。(3)指标层中,植被物种物种多样性综合评分(0.6760)最高,基础设施综合评分(0.0518)最低。绿道的自然资源保留程度完好,使用评价良好;基础设施完善是绿道建设工作中的短板,需尽快满足民众的使用需求。基于中小城市游憩型绿道综合使用评价研究结果,整合城市绿道现有的自然植被景观资源,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有助于提升城市游憩空间的实际使用效率,满足公众对生态型游憩空间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型城市绿 群落质量 使用后评价(POE) 层次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感知视角的城市绿道优化提升研究——以滇池绿道草海段为例
7
作者 王琴 区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51-58,共8页
城市绿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绿道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目的是努力提高城市绿地和周边公共配套服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基于感知视角,通过实地研究和问卷调查,考虑道路生态学、环境行为学、景观偏好、慢行系统与使... 城市绿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绿道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目的是努力提高城市绿地和周边公共配套服务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基于感知视角,通过实地研究和问卷调查,考虑道路生态学、环境行为学、景观偏好、慢行系统与使用者满意度这5方面因素,在原有的自然资源、文化等肌理的基础上完善绿色廊道建设,具体体现在加强绿道内部标识的设置;绿道遮阴“先种树后修路”;定期维护和保养;设置绿色通道、自行车电动车维修点;感知角度景观环境优化提升等策略,不断加强绿道区域内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交汇、融合,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品质与观光旅游品质。完善滇池绿道与周边附属环境的基础设施,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营造更原始的自然环境,给自然资源的利用提供升值空间。通过感知视角完善城市绿道的设置与布局,指出了城市绿道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提升策略。将更多的公共服务资源与基础设施进行合理配置的同时,带动昆明旅游业的发展,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 感知视角 优化提升
下载PDF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和游客感知景观美学质量差异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为例
8
作者 廉洁 高菊 +2 位作者 姚磊 李小马 甘德欣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26-27,33,共3页
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采用定量研究,从景观感知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SPSS处理数据,分析本地居民和到访游客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景观美学质量感知评价的差异。结果表明,居民感知评价整体高于游客。不同性别、家庭年... 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采用定量研究,从景观感知视角设计调研问卷,使用SPSS处理数据,分析本地居民和到访游客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景观美学质量感知评价的差异。结果表明,居民感知评价整体高于游客。不同性别、家庭年收入、到访次数和专业背景的居民或游客在感知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性居民感知评价高于女性居民,家庭年收入越低的游客感知评价越高,到访绿心2~3次的游客感知评价最高,具有专业背景的受访者感知评价高于非专业受访者。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事职业和对绿心了解程度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在感知评价时无显著差别。研究结论强调在景观规划中兼顾多元群体需求、关注性别差异、提升景观质量及广泛吸纳公众意见的重要性,为构建更加人性化、可持续的景观环境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美学质量 游客 居民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
下载PDF
通州区副中心城市绿心(原东方化工厂及周边区域)更新实践
9
作者 林海燕 于润东 +2 位作者 王康 宋春雨 侯启 《城市设计》 2024年第3期108-111,共4页
本文探讨了通州区副中心城市绿心(原东方化工厂及周边区域)的更新实践。城市绿心位于副中心核心区域,占地约11.2 km~2,原为工业区和村庄。2016年,北投集团启动城市绿心改造工作,旨在构建绿色生态本底,实现工业区向生态公园的转变。改造... 本文探讨了通州区副中心城市绿心(原东方化工厂及周边区域)的更新实践。城市绿心位于副中心核心区域,占地约11.2 km~2,原为工业区和村庄。2016年,北投集团启动城市绿心改造工作,旨在构建绿色生态本底,实现工业区向生态公园的转变。改造工作包括生态治理、文化传承和功能融合,通过科学更新,打造了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样板。该项目不仅提升了生态环境,还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成为市民休闲体验的新目的地。创新经验包括生态重塑、利旧更新、赋能重构等策略,并通过全周期管理,实现了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性更新 城市绿 工业区再利用 城市再生策略 功能融合 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蓝绿空间耦合的南宁城市绿道系统规划
10
作者 郭婷婷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34-39,共6页
合理的绿道规划建设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持续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蓝绿空间耦合思路,分析了绿道规划的政策背景和南宁绿道规划的现实需求,根据“一轴串一心,八廊连四点”的南宁绿道系统结构,提出绿道... 合理的绿道规划建设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持续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蓝绿空间耦合思路,分析了绿道规划的政策背景和南宁绿道规划的现实需求,根据“一轴串一心,八廊连四点”的南宁绿道系统结构,提出绿道植物配置、绿道游径规划和配套设施设计的相关建议,为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 绿空间 景观设计 南宁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绿道帐篷露营休闲的发展基础、发展约束与实施策略研究
11
作者 王伟强 谢冬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11期149-153,共5页
本文深入剖析珠三角帐篷露营休闲的生成根源、需求逻辑、具象表现、生产过程与均衡普惠等发展基础。以珠三角城市绿道为例,分析城市绿道帐篷露营休闲的管理约束、环境约束和空间约束等发展问题。据此,提出城市绿道帐篷露营休闲实施策略... 本文深入剖析珠三角帐篷露营休闲的生成根源、需求逻辑、具象表现、生产过程与均衡普惠等发展基础。以珠三角城市绿道为例,分析城市绿道帐篷露营休闲的管理约束、环境约束和空间约束等发展问题。据此,提出城市绿道帐篷露营休闲实施策略:重塑城市绿道体育系统,推动帐篷露营休闲空间升级;完善帐篷露营休闲管理,推动可持续城市绿道体育休闲业发展;构建帐篷露营地域坐标,打造共享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环境要素;塑造帐篷露营群体身份,形成独特城市绿道体育休闲文化符号;开创帐篷露营社交模式,推广健康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城市绿道体育 帐篷露营休闲 发展基础 发展约束 实施策略
下载PDF
LID理念下城市绿道景观优化设计探索
12
作者 贾璇 刘星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6期90-92,共3页
在当今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道作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城市绿道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在当今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道作为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对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城市绿道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而且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这一优化设计将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 城市绿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城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空间生产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3
作者 王伟强 谢冬兴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及访谈法等,深入分析城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的内涵,阐述了城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内在联系,并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对广州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空间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可知:在广州绿道...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及访谈法等,深入分析城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的内涵,阐述了城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内在联系,并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法对广州市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空间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可知:在广州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空间实践演绎过程中,政府是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的主导力量,资本是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的必要前提,社会民众是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的主体;在广州绿道体育文化记忆空间表征的脉络中,梳理了广州绿道体育文化记忆场中的硬记忆与软记忆。广州绿道体育参与者的体验是体育文化记忆的表征空间,是绿道活动者直接“生活”出来的空间,是绿道活动者体育文化记忆的认知、体验与空间表征的内化。最后,提出构建城市绿道体育公共服务空间、打造城市绿道体育资本聚集空间、整合城市绿道体育文化资源空间、塑造城市绿道体育社会交往空间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道体育 绿道体育文化记忆 空间实践 空间表征 表征空间
下载PDF
榆林市城市绿道规划研究
14
作者 杨晨晨 冯姣姣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3期64-66,75,共4页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重要基础,它在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出行网络,并以线性结构把城市各类绿地与居住区连接起来,增加了人们接近大自然的方式。通过分析榆林市景观资源存在的优势条件...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的重要基础,它在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出行网络,并以线性结构把城市各类绿地与居住区连接起来,增加了人们接近大自然的方式。通过分析榆林市景观资源存在的优势条件和具体问题,提出了榆林市游憩类城市绿道、滨水类城市绿道、历史文化类城市绿道三种类型,形成“一环、一轴、一线”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了相应的模式图。旨在保护榆林市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创造一个更加环保、低碳、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 规划研究 景观规划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减量策略研究
15
作者 李文霞 张瑞霞 +1 位作者 汪哲玮 翁进 《国土资源导刊》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 随着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建设用地从“宽供给”逐渐走向“总量减量、盘活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乡村建设用地持续蔓延扩张,用地规模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政策演变与相关实践经验,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深度剖析乡村建设用地减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规划编制体系、具体实施路径、政策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减量化策略,即“完善规划编制,构建‘全链条’减量治理体系”、“精准识别减量区域,推进‘精细化’减量实施路径”、“创新减量政策,探索‘生态+减量’协同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跨区域城郊地区乡村空间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化 乡村建设用地 减量策略 空间治理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
下载PDF
融入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友好型游戏空间设计——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的童趣森林为例
16
作者 王新 辛泊雨 《中外建筑》 2024年第9期103-107,共5页
通过对儿童友好型游戏空间、自然教育等概念解析和对国内外自然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梳理,提出建设融入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友好型空间。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的童趣森林作为案例,阐述如何在儿童游戏空间中植入自然教育理念。根据理论研... 通过对儿童友好型游戏空间、自然教育等概念解析和对国内外自然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梳理,提出建设融入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友好型空间。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中的童趣森林作为案例,阐述如何在儿童游戏空间中植入自然教育理念。根据理论研究和案例经验总结提出融入自然教育理念的儿童游戏空间中植物规划设计应采用自然风貌的种植方式,构建小动物友好的生境和应用丰富多样的植物材料。游戏空间的设计可以通过模拟自然场景的游戏场地,营造沉浸式游戏体验和触发创意体验的游戏场地让儿童与自然有更好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空间 自然教育 儿童友好游戏空间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童趣森林
下载PDF
游憩行为下的城市绿道构建策略——以胶州人才公园绿道为例
17
作者 徐冬杰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为缓解城市与自然的矛盾,增加城市居民在自然中的户外游憩频率,分析城市居民出游的重要载体——绿道,总结城市绿道具有覆盖率广、连接度高等特点,得出合理地构建绿道对增加城市居民游憩行为有重要作用。以胶州市人才公园绿道为例,从绿... 为缓解城市与自然的矛盾,增加城市居民在自然中的户外游憩频率,分析城市居民出游的重要载体——绿道,总结城市绿道具有覆盖率广、连接度高等特点,得出合理地构建绿道对增加城市居民游憩行为有重要作用。以胶州市人才公园绿道为例,从绿道网络的通达、休憩设施的配置、景观环境的塑造、开放空间的营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营建策略,旨在为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行为 城市绿 绿色公共空间 慢行系统
下载PDF
社会公平视角下城市绿道布局优化策略
18
作者 曹继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2期0104-0107,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是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从社会公平出发优化布局城市绿道成为响应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解决人民公平使用美好生活服务设施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绿道相关研究多是基于城市自然、人文条件进行适宜性评价后的选线建设,少有从社会公平角度关注人民使用需求和权利问题方面的研究,缺乏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绿道布局评估方法体系。本文以主城区城市绿道为研究对象,从公平性的四个维度“数量均等、空间均衡、机会公平、资源对等”选取评价指标,从而提出布局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 公平性 布局优化
下载PDF
生态保护与城市游憩视角下上海城市绿道设计研究
19
作者 李斌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城市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绿道建设包括完善生态系统、改善市民出行方式、提升城市形象等内容。以上海高科路公园绿道设计项目与苏州河华政段滨水绿道设计项目为例,从生态保护与城市游憩视角出发,提出生态保护与绿廊连... 城市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绿道建设包括完善生态系统、改善市民出行方式、提升城市形象等内容。以上海高科路公园绿道设计项目与苏州河华政段滨水绿道设计项目为例,从生态保护与城市游憩视角出发,提出生态保护与绿廊连通、休闲游憩与共享体验、文脉传承与内核提质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绿道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景观设计 城市绿
下载PDF
兰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绿道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
作者 贾智博 张瑜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城市绿道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托和串联城市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出行的空间。文章通过对兰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绿道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分析绿道规划、建设、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 城市绿道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托和串联城市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出行的空间。文章通过对兰州市中心城区城市绿道现状进行调查,梳理分析绿道规划、建设、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兰州市城市绿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 中心城区 万人拥有绿道长度 绿道服务半径覆盖率 ARC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