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的城市群带如何发展——黄河上游城镇密集区发展透视 被引量:14
1
作者 段汉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6-19,共4页
黄河上游城市群带是指兰州、西宁两个省会城市及周围的城镇密集区 ,通过分析该城市群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透视 ,提出黄河上游城市群带的发展格局 ,探索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指引下 ,城市群带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贫困 城市群带 发展
下载PDF
论东中部地区城市群带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盛晖 王彬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9-100,34,共3页
由于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东中部地区城市群带的发展问题亟须解决,及时调整我国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政策,加快城市群带建设,改变目前不利状况,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东中部地区 城市群带 城市发展
下载PDF
江苏应走大城市群带发展道路
3
作者 张鸿雁 《上海经济》 2000年第3期25-26,共2页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小城镇为主的经济结构只适应于初期城市化和农业社会经济关系向工业社会经济关系转型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中,江苏应采取的是以大城市发展为先导,以中小城市发展为主体,以小城镇发展为大中城市发...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以小城镇为主的经济结构只适应于初期城市化和农业社会经济关系向工业社会经济关系转型的发展阶段,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中,江苏应采取的是以大城市发展为先导,以中小城市发展为主体,以小城镇发展为大中城市发展的结构组成部分这样一种大城市群带的发展模式。具体建议如下:第一项:总体战略思路建议。提出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提出'科教兴省'的同时,适时提出'南下北上西进'的发展战略。南下即以上海为区域经济'发展极'作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城市发展 城市群带 发展战略
下载PDF
江浙两省城市群(带)的空间格局比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沈正平 马晓冬 《开发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21-23,共3页
江苏、浙江两省均为中国沿海发达省份,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本文从城市群(带)空间结构比较分析入手,概括了江浙两省城镇发展和城市群(带)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 江苏、浙江两省均为中国沿海发达省份,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自然、经济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本文从城市群(带)空间结构比较分析入手,概括了江浙两省城镇发展和城市群(带)空间格局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省城市群(带)整合优化的主要思路:构建组团式城市群,推进长三角核心区的一体化;强化沿海、沿江城市带建设,形成"一体两翼"的体系架构;加快培育苏北、浙西城市群(带),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结构 江浙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休闲游憩带结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少和 梁明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24-33,86,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因工业化而引致的城市化无疑产生了集聚效益,但大中城市的过度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病",进而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遂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休闲度假需求的城郊第二居所、旅游度假业态得到发展,出现&q... 改革开放以来,因工业化而引致的城市化无疑产生了集聚效益,但大中城市的过度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病",进而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遂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休闲度假需求的城郊第二居所、旅游度假业态得到发展,出现"逆城市化"趋势。在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粤港澳特别是广东省高铁高速路网梳理的基础上,发现高铁高速路网建设引导了游客流向与投资方向,并塑造了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使面向都市居民休闲游憩、休闲度假需求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休闲游憩带"逐渐成型,从"粤港澳大湾区都市旅游休闲区"到"城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再到"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游憩带""粤南滨海旅游度假休闲游憩带",乃至"省界地域风情体验休闲游憩带"等四个层面,呈扇形、梯次、带状分布,这为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休闲度假提供了理想空间,不仅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区域,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高速路网 城市休闲游憩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战略构想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贡生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即将形成11大城市群,进而形成城市带,并且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一是应借鉴国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一体化发展;二是尽快建立发达的立...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即将形成11大城市群,进而形成城市带,并且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发展,一是应借鉴国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沿海地区城市群(带)一体化发展;二是尽快建立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三是联合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四是以城市群建设为龙头,带动沿海经济地区率先发展;五是实施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带)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地区 城市() 空间布局
下载PDF
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城市群连绵带的“一极两带”城市层级体系特征
7
作者 朱舜 高丽娜 《市场周刊》 2017年第9期47-49,共3页
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城市集群发展产生"一极两带"极化与辐射效应,引致城市群连绵带首先在我国的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孕育形成,显现类同美国首先形成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城市群连绵带的城市层级体系特征。
关键词 长三角及其经济腹地 城市连绵 城市层级体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8
作者 赵富军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 2004年第7期112-113,共2页
背景材料:2004年5月,中国工程院“城市化”项目组对河南省“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构想,进行考察,并予以积极评价。
关键词 中原城市经济隆起 背景材料 高考 地理 热点聚焦 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下载PDF
苏锡常城镇群连绵带城际交通发展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凤娇 张聪 肖林 《交通与港航》 2020年第4期14-20,共7页
苏锡常城市群连绵带是长三角城镇群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系统最为先进和完善的地区。苏锡常城际交通发展特征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前瞻性和可借鉴性。文章识别城市群连绵带城际交通发展特征,发现城际交通出行总量持... 苏锡常城市群连绵带是长三角城镇群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系统最为先进和完善的地区。苏锡常城际交通发展特征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前瞻性和可借鉴性。文章识别城市群连绵带城际交通发展特征,发现城际交通出行总量持续上升,出行目的常态化;毗邻地区跨界交通出行需求旺盛,但设施支撑不足等特点。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鼓励城际出行公交化和毗邻地区交通设施衔接和政策等方面,对苏锡常城际交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连绵 城际交通 出行特征
下载PDF
东北亚的一颗灿烂明珠——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
10
作者 晨曦 《中国对外贸易》 1995年第11期32-33,共2页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由中心城市沈阳、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轻纺城丹东、化纤城辽阳、港口城营口和煤粮之城铁岭八市及鞍钢、本钢、抚石化、辽化、辽河油田5个特大企业以及中科院沈阳分院组成的城市群经济区,是辽宁中...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由中心城市沈阳、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轻纺城丹东、化纤城辽阳、港口城营口和煤粮之城铁岭八市及鞍钢、本钢、抚石化、辽化、辽河油田5个特大企业以及中科院沈阳分院组成的城市群经济区,是辽宁中部历史上形成的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群带,为促进区域发展,于1984年创建的一个独特的经济区。 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床、矿点410个,矿产50余种。尤其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矿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城市 经济区位 东北亚 城市经济 区域发展 辽河油田 资源丰富 城市群带 中心城市 沈阳分院
下载PDF
论我国城市关系的变化
11
作者 李青 《企业经济》 1987年第10期4-6,共3页
一、我国城市关系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区域总体功能明确以后,各城市间注重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一个区域有其特殊的区情及发展方向,区域内各个城市也有其特殊... 一、我国城市关系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区域总体功能明确以后,各城市间注重在功能上的相互协调。一个区域有其特殊的区情及发展方向,区域内各个城市也有其特殊的市情及在区域中的不同功能。这就决定了区域的特色以及城市的特色,长期以来,我国在城市规划及城市建设上,往往忽视城市功能的差异而常常出现“千市一面”的现象,许多城市结构雷同,缺乏生机与互补能力,又加以长期用行政手段管理城市,缺乏应有的法规,因此城市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甚至在存在的问题上,均有很大的相似性,并造成城市发育的不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关系 城市群带 城市 区域发展战略 区域内 主要表现 总体功能 经济区 城市规模 城市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12
《统计与咨询》 1997年第5期44-44,共1页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迅速加快,并日益显现出以城市群带为主,中小城市迅速增加,城市化势头向中西部地区推移的发展特点.据建设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设市城市已增加到640个.全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有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有373个.中小城市...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迅速加快,并日益显现出以城市群带为主,中小城市迅速增加,城市化势头向中西部地区推移的发展特点.据建设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设市城市已增加到640个.全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有75个,中等城市192个,小城市有373个.中小城市进入历史上最快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城市 城市群带 发展特点 小城镇 中西部地区 农村城市 城市化发展 中等城市 设市城市
下载PDF
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模式--以广东山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49
13
作者 刘少和 梁明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0-197,共8页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 在我国环城市(群)游憩带地区,因城市规模市场、旅游出行便捷、核心资源吸引、城乡环境差异、旅游用地宽裕等因素,成为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理想空间。通过对环大珠三角城市(群)游憩带上广东各市在建、待建山海旅游产业园区的实地调研及其规划文本分析,发现在南部滨海休闲游憩带与北部山区生态游憩带上,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成为趋势,已从单纯资源景区组团式集聚(资源景区组团)发展到度假要素配套式集聚(度假娱憩综合体),乃至旅游产业集群式集聚(旅游产业园区)阶段,反映了资源、资本、智力等因素的不同作用,并在依赖资源环境、城市城镇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促成了观光游览型、度假娱憩型、文化创意型、装备制造型等旅游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为发挥旅游产业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效应,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地方政府需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公共平台建设、公共服务提供、旅游用地审批等方面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大珠三角城市游憩 旅游产业集聚 路径模式 广东山海旅游产业园区
原文传递
建设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刍议
14
作者 韩宇宁 《理论界》 2006年第10期55-56,共2页
构建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要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一体化共同市场、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培育城市功能、建立区域合作... 构建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具备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要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建立一体化共同市场、加强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培育城市功能、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和工作载体等措施,加快建设沈阳大连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沈阳大连城市经济隆起 一体化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群连绵带的城市层级体系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
15
作者 曾鹏 李洪涛 《海派经济学》 2019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连绵带的城市层级体系协同发展是城市间协同发展区域体系形成完善的过程,是区域逐渐形成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连绵带的城市层级体系协同发展是城市间协同发展区域体系形成完善的过程,是区域逐渐形成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重要方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理论由政府作用与市场因素两个维度通过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发展三个方向建立城市群连绵带的城市层级体系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连绵 城市层级体系 协同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建设动态
16
《中国建设信息》 1996年第3期8-11,共4页
中国建设部有关官员透露,“九五”期间中国建筑业市场将进一步向海外投资者敞开大门。 根据中国最近的规定,今后海外企业可带资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承接工程建设,取消了只准办中外合资企业的限制,并赋予地方批准外国企业设立的权力,进一步... 中国建设部有关官员透露,“九五”期间中国建筑业市场将进一步向海外投资者敞开大门。 根据中国最近的规定,今后海外企业可带资直接进入中国市场承接工程建设,取消了只准办中外合资企业的限制,并赋予地方批准外国企业设立的权力,进一步方便海外客商在中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 技术进步 企业技术改造 物资企业 房地产开发企业 试点企业 利用外资 商品住宅 城市群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