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各司其职的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浅析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诗岩 《南方建筑》 2003年第4期82-84,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聚落各要素的影响,指出虚拟空间的介入对城市聚落功能平衡体系的变革作用,进而探讨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作为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未来城市聚落中可能发生的置换与重组。
关键词 城市聚落 虚拟空间 数字化 城市 建筑群
下载PDF
清末民国杭州城市聚落变迁——以《浙江省城图》《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项文惠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采用清末、民国时期最典型的城市地图,复原杭州城市聚落,用来考察近代以来杭州城市聚落的数量及其分布演变的特征。研究表明,受拆城筑路、人口增长、都市设计等影响,杭州城市聚落变迁的特征为在数量上,大量增加,几近一倍,规模随之扩大,... 采用清末、民国时期最典型的城市地图,复原杭州城市聚落,用来考察近代以来杭州城市聚落的数量及其分布演变的特征。研究表明,受拆城筑路、人口增长、都市设计等影响,杭州城市聚落变迁的特征为在数量上,大量增加,几近一倍,规模随之扩大,从单核向多核、成片发展,直至覆盖整个城市;在布局上,南北方向、御街中心的特点基本不变,但朝西南方向略有偏移。这作为城市空间变迁的主要表现,折射了杭州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杭州 城市聚落变迁 城市地图
下载PDF
试论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3
作者 仇海庚 《地理教育》 2000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城市发展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差异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伊宁市传统城市聚落空间的场所精神解读
4
作者 曹旭 《居业》 2016年第7期60-61,64,共3页
本文以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地域圈层、空间、聚落空间格局和场所特征。探索如何在国际化风格影响下抵御场所精神的流失以及聚落格局的去精神化,进一步对伊犁地区多元的民居构成进行解读,拓展自己的研... 本文以建筑现象学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出发点,分析了地域圈层、空间、聚落空间格局和场所特征。探索如何在国际化风格影响下抵御场所精神的流失以及聚落格局的去精神化,进一步对伊犁地区多元的民居构成进行解读,拓展自己的研究深度与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宁市 传统城市聚落 空间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新中城与新乐城——新乡城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斌 《新乡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74-78,67,共6页
本文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围绕着新中城与新乐城这二个新乡城市史中的关键所在,对新乡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概说。其收获为:首次对新乡城市聚落形成基础的二个史前文化构造带进行初步揭示;在对传统的新乡史源自汉代的旧说提出... 本文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围绕着新中城与新乐城这二个新乡城市史中的关键所在,对新乡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概说。其收获为:首次对新乡城市聚落形成基础的二个史前文化构造带进行初步揭示;在对传统的新乡史源自汉代的旧说提出质疑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早期新乡系由商代的殷中即中商邑,历经战国的新中城,汉代的新中乡以及获嘉故城和冯石城而发展的初步线索,将新乡的城建史提前到距今三千年;初步阐述了现代新乡城市的前身新乐城的阶段性特点。预测了末来新乡城市聚落发展的趋势,并指出新乡城市史上新中新乐交替繁荣的现象对揭示中原城市发展的规律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聚落 城市发展 获嘉 新中乡 史前文化 商邑 城市 考古工作 城南 聚落形态
下载PDF
中国早期城市聚落与水的规划史考察——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为例
6
作者 张珣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5期229-230,共2页
作为早期的史前古城,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的选址与布局反映了远古先民的规划理念。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考察聚落中水与水系的分布,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规划意识。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城墙和环壕的布局构造看,水在聚落遗址... 作为早期的史前古城,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的选址与布局反映了远古先民的规划理念。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考察聚落中水与水系的分布,从而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规划意识。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的城墙和环壕的布局构造看,水在聚落遗址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利用环壕技术强化军事防卫功能,体现了由环壕聚落逐步向城邑转变的过渡状态,体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古国"形态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下层文化 城市聚落 水系 防御功能
下载PDF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7
作者 陆飞军 《学苑教育》 2011年第21期18-18,共1页
高中地理教材中聚落地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必修课程中的聚落地理,侧重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化的过程。第二部分选修地理《城乡规划》中的聚落地理侧重于分析城乡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城乡规划的作用。以下主要从选... 高中地理教材中聚落地理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必修课程中的聚落地理,侧重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化的过程。第二部分选修地理《城乡规划》中的聚落地理侧重于分析城乡的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城乡规划的作用。以下主要从选修地理的内容来分析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差异
下载PDF
风险视角下的城市聚落形成模拟
8
作者 韩昊英 舒贤帆 赖世刚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7,154,共9页
幂次法则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现象,而城市位序—规模法则是幂次法则在城市科学中的体现之一,然而特定城市规模分布一直缺乏完整的解释。本文尝试结合城市增长过程中土地开发行为的报酬递增规则与土地开发主体的风险认知... 幂次法则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现象,而城市位序—规模法则是幂次法则在城市科学中的体现之一,然而特定城市规模分布一直缺乏完整的解释。本文尝试结合城市增长过程中土地开发行为的报酬递增规则与土地开发主体的风险认知行为,以城市增长的微观过程为切入视角模拟宏观城市聚落演化过程,进而探讨风险态度对城市聚落形态,尤其是对其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即使城市聚落演化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态度,幂次法则在城市聚落的规模分布中仍保持着稳健性;(2)现实世界中城市聚落规模分布的变异和稳定可能来自城市主体风险态度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态度 城市聚落 规模分布 幂次法则
原文传递
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预测 被引量:14
9
作者 郗凤明 贺红士 +5 位作者 胡远满 吴晓青 包丽 田颖 王晋年 马文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29-1536,共8页
基于辽宁省营口市1988、1992、1997、2000和2004年5期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城市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SLEUTH模拟预测了6种预案(当前趋势预案、无保护预案、适当保护预案、管理增长预案、生态可持续预案和区域及城市规... 基于辽宁省营口市1988、1992、1997、2000和2004年5期Landsat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城市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SLEUTH模拟预测了6种预案(当前趋势预案、无保护预案、适当保护预案、管理增长预案、生态可持续预案和区域及城市规划预案)下2005—2030年营口市城市及农村聚落的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8—2004年,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的增长面积为14.93km2;1997—2004年,研究区水域、园地、矿山、耕地等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较大.2005—2030年,生态可持续预案下,营口市城市及村镇聚落的面积将缓慢增长,较好地保护耕地、林地等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将限制城市及村镇聚落的增长;无保护预案下研究区城市及农村聚落的增长速度最快,耕地流失面积较大;当前趋势预案下,耕地流失面积与无保护预案相近,但耕地流失的格局不同;适当保护预案和管理增长预案下,耕地的流失面积较小;区域与城市规划预案下,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主要分布在城市开发区和城市周边地区.利用不同预案下的SLEUTH模型可以模拟不同土地管理政策对城市及村镇聚落增长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对我国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及农村聚落增长 SLEUTH 政策预案 土地利用变化 营口市
下载PDF
绿色景观设计在城市居住聚落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剑才 钱晔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5期350-351,共2页
对"绿色"景观的概念、特点、分类进行探讨,对"绿色"景观的多种特征和作用进行分析,并将其放在城市居住聚落中进行阐述,最终提出了"绿色"景观在城市居住聚落中的整体设计和景观组成元素细部设计方法。
关键词 绿色景观 环境 可持续发展 城市居住聚落
下载PDF
人居聚落城市化前景的争论
11
作者 计彤 李东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34-38,共5页
人居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效生产率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物质的匮乏状态,降低了劳动强度,但聚落主体在享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经受着创造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因而学界关于城市化发展前景产生的激烈论争聚焦于城市化道路是否... 人居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高效生产率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物质的匮乏状态,降低了劳动强度,但聚落主体在享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经受着创造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恶果。因而学界关于城市化发展前景产生的激烈论争聚焦于城市化道路是否还要继续深化。分析反城市化趋势的产生,深究城市化困境的实质,探讨城市化进程中聚落主体需求的异化,考察人类中心主义在人居聚落问题上的缺陷,可为实现聚落主体的全面发展和人居聚落的后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合理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城市 城市化困境 集中与分散 城市
下载PDF
中国聚落城市化道路的困境解析
12
作者 计彤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144,共4页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 中国人居聚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特别是进入城市化发展时期,表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聚落城市化发展是被动地受工业化进程牵制而逐渐形成的,其路径的独特性取决于推动聚落城市化的基本矛盾的独特性。中国的聚落城市化是建立在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交叉点上,这是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巨大的人口压力不仅挑战着城市的容纳力并压迫着城市系统内的资源水平,因此中国的聚落城市化中的根本矛盾,从根本上说,是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实现生态化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聚落主体的心理层面则表现为城市人的反城市情结与农村人的望城心态的矛盾。特别是庞大的农业人口,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涌入城市,也带来如人口、交通、生态等诸多现实问题,更加剧了中国聚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城市 城市情结 望城心态 聚落困境
下载PDF
基于“M+E城市新聚落”思想的宜居城市新聚落规划探析——以弥勒县石水公园居住社区为例
13
作者 彭飞 张金贵 陈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317-14318,14328,共3页
通过分析现代居民的物质和情感需求,探讨如何将传统聚落的活力元素和社区多样化的生活空间引入到规划中,提出了"M+E城市新聚落"的规划思想,并将该思想成功运用到弥勒县石水公园居住社区规划中,创造出充满活力、宜居的城市新... 通过分析现代居民的物质和情感需求,探讨如何将传统聚落的活力元素和社区多样化的生活空间引入到规划中,提出了"M+E城市新聚落"的规划思想,并将该思想成功运用到弥勒县石水公园居住社区规划中,创造出充满活力、宜居的城市新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 城市聚落 多样化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大运河沿线水陆交通网络与城市的耦合演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芳 胡文颖 高晨舸 《风景园林》 2021年第7期31-38,共8页
河流水系、交通网络与城镇聚落的发展、演化的相关性是区域系统韧性研究中的重要切入点。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扮演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角色,带动并影响了沿线城市的发展。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利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地理信息空间分析... 河流水系、交通网络与城镇聚落的发展、演化的相关性是区域系统韧性研究中的重要切入点。京杭大运河在历史上扮演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角色,带动并影响了沿线城市的发展。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利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清中后期以来不同时期运河沿线城市聚落及南北水陆交通网络空间分布特征、演化过程、耦合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探究。随着区域自然环境、行政区划等要素的演化以及现代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大运河与沿线交通网络及城市聚落之间的演化过程表现出双向选择、协同发展的动态关系。由此,将运河沿线城市归纳为5种类型:相互促进型、自身优势型、交通驱动型、运河依赖型和新兴交通型。在演化过程中,韧性成为运河沿线城市顺利优化转型并融入新的区域发展体系、重塑城市新生的关键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区域韧性 交通网络 城市聚落 区域变迁
下载PDF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及技术方法走向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东风 《国外城市规划》 2004年第2期57-59,共3页
本文从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思想史角度,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中的哲学思潮进行了总结,认为城市规划运用的多重学科思想主要归结为“人本主义”、“生态主义”和“权力主义”三大思潮的冲突与协同,其中伴随着思维层面理性与非理性的交互作... 本文从城市发展及城市规划思想史角度,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中的哲学思潮进行了总结,认为城市规划运用的多重学科思想主要归结为“人本主义”、“生态主义”和“权力主义”三大思潮的冲突与协同,其中伴随着思维层面理性与非理性的交互作用。在不同时期学科思想影响下,城市规划技术方法在不断地发展演进,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规划中技术方法主要呈现出人文化、实证化、系统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古代 西方城市 城市建设 城市聚落
下载PDF
刍议天津城市空间布局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佳 范小勇 《城市》 2012年第3期47-50,共4页
一、天津最早的城市聚落因河而兴据《天津通志》记载:天津的平原地区是经过多次海浸海退交替变迁形成的,海浸海退的过程就是海岸线东移、天津平原逐步成陆的过程。
关键词 城市空间布局 天津 演进 历史 平原地区 城市聚落 海岸线 海退
下载PDF
人居聚落走向问题研究——基于超循环理论视角
17
作者 计彤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6-31,共6页
人类的聚落从产生之时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形成与发展都与聚落主体的需求密切相关。聚落形式的复杂化呈现出超循环的状态,即从人类早期的聚落点到今天的高度城市化过程,都是由于亘古不变的人类需求所推动并日臻完善的。目前,高度的... 人类的聚落从产生之时就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形成与发展都与聚落主体的需求密切相关。聚落形式的复杂化呈现出超循环的状态,即从人类早期的聚落点到今天的高度城市化过程,都是由于亘古不变的人类需求所推动并日臻完善的。目前,高度的城市化成为人居聚落发展的高端模式,但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城市问题。解决城市化困境成为学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城市对乡村的消解的方式与途径。事实上,城市化问题的解决,仅仅从城市维度寻求解决的方法是难以得到满意的题解。以超循环理论为基点,为摆脱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两难抉择,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城市化语境下共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循环理论 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
下载PDF
“聚落的形成”复习指要
18
作者 王本金 郭洪法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06年第2期32-34,共3页
一、考点提示:乡村、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的作用与地域形态。二、知识覆盖:本课内容包括“聚落的形成”和“城市的作用与形态”(选修二上)两部分内容,虽然知识跨度较大,但各知识板块之间存在着下列逻辑关系:
关键词 聚落形态 服务范围 乡村聚落 人口密度 专题复习 经济增长中心 地域形态 城市聚落
下载PDF
聚落
19
《北方建筑》 2020年第3期47-47,共1页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沟油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沟油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聚落是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词语释义聚落约起源于旧8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漸演化。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为单位的聚落是纯粹的农业村社。进人奴隶制社会后出现了居民不直接依靠农业营生的城市型聚落。但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商品经济不占主要地位,乡村聚落始终是聚落的主要形式。进人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广泛发展,乡村聚落逐渐失去优势而成为聚落体系中的低层绷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人类聚居 奴隶制社会 城市聚落 聚落环境 原始公社制度 开发利用 聚落地理学
下载PDF
边防体系中的古代邮驿——鸡鸣驿城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伟 徐阔 《中外建筑》 2013年第11期14-21,共8页
驿城是军事观察哨、堡寨、城市与驿站的混合体,其形制从侧面证明了军驿是邮驿的来源之一。驿城的模式既延续了邮驿体系的原始特征,又在原基础上附加了更多属性以满足复合型的时代需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版图上、尤其是边疆地区,从不... 驿城是军事观察哨、堡寨、城市与驿站的混合体,其形制从侧面证明了军驿是邮驿的来源之一。驿城的模式既延续了邮驿体系的原始特征,又在原基础上附加了更多属性以满足复合型的时代需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版图上、尤其是边疆地区,从不缺少此类具有复合功能的城市聚落:从世界范围看,在城市职能未明确分工前,邮驿、军事也是多数城市所隐含的职能。但鸡呜驿城却能在众多城市聚落中脱颖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鸣 城市聚落 古代 边防 城市职能 原始特征 中国版图 边疆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