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城市融合度分析:基于城市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杰 《中国城市经济》 2010年第10X期227-227,229,共2页
本文利用城市流分析方法,选用15个外向服务型产业指标,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间联系互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了解辽宁省的城市间联系的现状,得出结论:辽宁省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整体不强,具... 本文利用城市流分析方法,选用15个外向服务型产业指标,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间联系互动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角度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了解辽宁省的城市间联系的现状,得出结论:辽宁省城市间的相互作用整体不强,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城市融合度 外向功能量 城市流强度
下载PDF
农民工融合度主观认知状况:身份认同、城市归属与发展规划——以江苏省1085名农民工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义波 朱考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6-101,共6页
从融合度主观认知角度看,农民工的自我身份、城市归属和发展规划三方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前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更为分化,在更多的人认为自己仍然是农民的同时,也有相当部分人希望成为城市人;农民工城市归属认知状况总体上较好,但... 从融合度主观认知角度看,农民工的自我身份、城市归属和发展规划三方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前农民工的自我身份认同更为分化,在更多的人认为自己仍然是农民的同时,也有相当部分人希望成为城市人;农民工城市归属认知状况总体上较好,但是利益相关性影响对城市归属具体指标的评价要消极一些;倾向于留城和返乡的农民工在发展规划认知方面的人数差别不大。社会性排斥制度、城市歧视和传统同质性社会资本下形成的农民工亚文化,影响了农民工融合度认识的上述三方面,然而这不过是二元社会结构的表征而已。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首先需要在制度上保证其享有公平的的国民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融合度 主观认知
下载PDF
家庭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融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史学斌 熊洁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1,共10页
运用2013年重庆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方法,从家庭视角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至少包含社会网络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心理融合、职业融合等五个方面;农民工家庭... 运用2013年重庆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探测性因子分析方法,从家庭视角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状况、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至少包含社会网络融合、文化融合、经济融合、心理融合、职业融合等五个方面;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合总体水平偏低;制约农民工家庭进一步融入城市的主要是职业和经济因素;家庭月收入等多重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城市融合具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家庭 城市融合度 影响因素 重庆
下载PDF
农转城新市民信息素养与城市社会融合度的神经网络映射模型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诗贤 张必兰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48-52,共5页
在构建农转城新市民信息素养和城市社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新市民信息素养各指标与其城市社会融合度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然后利用社会调查获得的样本数据训练该映射神经网络,由获得的网络连接权值矩... 在构建农转城新市民信息素养和城市社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新市民信息素养各指标与其城市社会融合度指标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然后利用社会调查获得的样本数据训练该映射神经网络,由获得的网络连接权值矩阵和阈值矩阵来反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该网络可深入地分析新市民的信息素养与其城市社会融合的动力关系以及新市民快速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信息素养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非线性映射 农转城新市民 信息素养 城市社会融合度
原文传递
A BP neural network based information fusion method for urban traffic speed estimation 被引量:6
5
作者 Qiu Chenye Zuo Xingquan Wang Chunlu Wu Jianpi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0年第1期77-83,共7页
Obtaining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intelligent tragic system (ITS). In ITS, the GPS floating ca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raffic data acquisition. However, in this syst... Obtaining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intelligent tragic system (ITS). In ITS, the GPS floating ca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raffic data acquisition. However, in this system, the GPS blind areas caused by tall buildings or tunnels could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tragic information and depres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iming at this problem, a novel method employing a back 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i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traffic speed in the GPS blind areas. When the speed of one road section is lost, the speed of its related road section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its speed. The complete historical data of these road sections are used to train the neural network, using Levenberg-Marquardt learning algorithm. Then, the current speed of the related roads is used by the trained neural network to get the speed of the road section without GPS signal. We compare the speed of the road section estimated by our method with the real speed of this road sec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f traffic speed estimation is very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neural network data fusion traffic speed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下载PDF
城市融入视角下的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基于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的调查 被引量:10
6
作者 方聪龙 芮正云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7-65,共9页
随着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来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将深刻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从收入和城市融合度两个维度来解释农... 随着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来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将深刻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从收入和城市融合度两个维度来解释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情况。基于上海市2013年1212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收入、相对收入、城市融合度(主要是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居住环境)等因素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居住年限越长,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越大。未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应根据其居住年限和对城市的贡献,提供以市场价格购买城市服务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家庭收入 城市融合度 居住年限 农民工
原文传递
“撤县设区”抑或“撤县设市”?——基于市县经济关联度的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林 薛琪琪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2-138,共7页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形态,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行政区划改革滞后、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分异的背景下,一些事实上已经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强县、大县却仍然被动地滞留...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形态,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行政区划改革滞后、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分异的背景下,一些事实上已经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强县、大县却仍然被动地滞留在"省直管县"的制度安排中。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县级行政单位未来是"撤县设区"还是"撤县设市"?基于市县经济关联度的视角,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时间维度测量市县经济耦合程度,采用牛顿引力模型从空间维度测量市县经济联系强度,进而以实证结果为纵横坐标,构造散点图,以提升城市群的融合度和竞争力为要义,确定撤县设区还是设市的"山东标准"。研究结果显示:与所属市经济耦合程度、经济联系强度均较高的县(市)适宜"撤县设区";与所属市经济耦合度高但经济联系强度低的县(市)适宜"撤县设市";与所属市经济耦合度低、经济联系强度不高的县(市)适宜"省直管县";与所属市经济耦合度低但经济联系强度高的县(市)宜暂时维持原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关联度 撤县设区 撤县设市 城市融合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