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巨构思想看当代城市重构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东 刘瓅珣 《世界建筑》 2012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当下,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趋势,城市合理的发展呼唤对旧有城市区域进行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有机重组。本文对曾经同样为解决城市问题而涌现出的巨构城市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提出建立城市高度的流动性与立体化的重构方式,促成城市空间集约... 当下,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趋势,城市合理的发展呼唤对旧有城市区域进行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有机重组。本文对曾经同样为解决城市问题而涌现出的巨构城市理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提出建立城市高度的流动性与立体化的重构方式,促成城市空间集约化、多功能、高效性的发展。以香港中环地区为案例,探索在其城市重构过程中涌现出的城市巨构化特性,以此佐证巨构城市思想对城市重构的启示意义,同时将城市重构的意义向城市网络化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构城市 城市重构 流动性 立体化
下载PDF
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刁琳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128,共9页
选取山东省双核心城市——传统单中心城市济南和组团城市青岛,对其城市空间重构模式和特征作对比研究。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对研究时期内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用地扩展、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变动等各种空间特征指标进... 选取山东省双核心城市——传统单中心城市济南和组团城市青岛,对其城市空间重构模式和特征作对比研究。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对研究时期内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用地扩展、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变动等各种空间特征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构建用地与人口异速增长模型、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和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生产力分布模型。研究表明:①济南和青岛正在经历完全相异的空间演进过程,即济南由单中心向东西组团式分散扩展、青岛组团式发展空间被不断填充连片而趋向紧凑;②两个城市用地扩张、人口分布以及投资、就业分布边缘化的趋向表明,单中心城市扩张的集约度更高,但未来用地供给也易受到城市形态制约,可持续度较低,城市未来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经历投资和就业空间失配带来的效率损失;③在空间重构模式的选择方面,青岛应当选择重点区域集中开发的发展模式,而济南选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策略要优于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中心 组团 城市重构模式 特征差异 对比
下载PDF
全球化对城市的重构
3
作者 张登国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00-502,共3页
全球化代表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发展特征。全球化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影响,城市在全球化体系下也得到重构,这种重构主要表现在城市已经超越了区域和国家的界限、城市的全球化分工、全球化的城市网络等;在全... 全球化代表着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发展特征。全球化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影响,城市在全球化体系下也得到重构,这种重构主要表现在城市已经超越了区域和国家的界限、城市的全球化分工、全球化的城市网络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城市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跨国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以迎接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城市重构 城市网络
下载PDF
后现代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重构:洛杉矶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如菲 《中国市场》 2013年第12期64-69,共6页
城市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发生了重大重构,洛杉矶学派是当代城市研究的重要群体之一。本文对洛杉矶学派的哲学基础、具体知识、现实渊源与实践进行了梳理,洛杉矶学派源于"空间与社会辩证统一"的后现代空间观,理论涵盖了城市空间... 城市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发生了重大重构,洛杉矶学派是当代城市研究的重要群体之一。本文对洛杉矶学派的哲学基础、具体知识、现实渊源与实践进行了梳理,洛杉矶学派源于"空间与社会辩证统一"的后现代空间观,理论涵盖了城市空间重构、城市研究视角与制度文化转向、后大都市与全球城市的新纪元等方面,对当代的城市景观与城市实践进行后现代视野的审视。在回顾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下城市研究与城市实践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地理学 后现代空间观 城市重构 洛杉矶学派
下载PDF
城市转型与重构进程中的规划调控纲要 被引量:23
5
作者 仇保兴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共9页
我国规划的调控应与城镇化中期的城市转型与重构相适应,并要解决城市转型重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要通过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推行用地混合、严格"三区四线"管制、统筹交通用地、提升"六项&... 我国规划的调控应与城镇化中期的城市转型与重构相适应,并要解决城市转型重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要通过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推行用地混合、严格"三区四线"管制、统筹交通用地、提升"六项"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转型重构 规划调控 纲要
下载PDF
转型时期欧美及中国城市重构研究——基于西方文献的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凌月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4,共6页
“城市重构”是转型时期的热议词汇,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本文在简要介绍城市重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19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和1978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为政策背景,对转型时期欧美和中国城市重构路径及... “城市重构”是转型时期的热议词汇,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本文在简要介绍城市重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以197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和1978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为政策背景,对转型时期欧美和中国城市重构路径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文章重点从城市空间变革和城市政府转型两方面揭示城市重构路径,并分别对城市重构近期文献进行概括、分析和评述,以期有益于城市重构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重构 空间变革 政府转型 新自由主义 市场化改革
原文传递
江苏城市群重构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雨 《上海城市管理》 2019年第5期36-40,共5页
当前,江苏处于城市群重构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江苏城市群重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城市群覆盖范围有限;城市群结构不合理;城市群水平层次不齐;城市群格局先天缺陷。江苏城市群重构的客观基础在于: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较好,处于全国前... 当前,江苏处于城市群重构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江苏城市群重构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城市群覆盖范围有限;城市群结构不合理;城市群水平层次不齐;城市群格局先天缺陷。江苏城市群重构的客观基础在于: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较好,处于全国前列;旧格局趋于解体,新格局加速形成;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但是相对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但是正进入加速补短板阶段。重构城市群推动江苏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有:一是继续优化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空间格局与结构,打造苏锡常通城市群、宁镇扬城市群、徐连淮海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新格局;二是发挥省铁集体体制机制优势,高水平高质量夯实城市群互联互通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三是因群制宜,实施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战略;四是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体系;五是坚持以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重构 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
下载PDF
吸纳、平等化与城市社区重构——泗塘街道虎林苑调查
8
作者 张乐天 《中国名城》 2009年第9期21-25,60,共6页
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绿地建设不断地建构着新的城市空间,塑造着新的城市文化。本文以上海宝山区虎林苑绿地建设为例,解读城市绿地的社会文化功能,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城市社区重构的设想。
关键词 虎林苑 吸纳 平等化 城市社区重构
下载PDF
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记忆重构探析
9
作者 闫阿慧 赵玉宗 张方云 《旅游发展研究》 2017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千城一面,千城一色”的城市发展压力下,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面临着如何保留与传承城市的专属记忆,进而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如何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与地方感和增强外来游客的城市记忆体验等问题,而城市记忆重构无疑成为解决这些... 在“千城一面,千城一色”的城市发展压力下,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面临着如何保留与传承城市的专属记忆,进而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如何增强当地居民的认同感与地方感和增强外来游客的城市记忆体验等问题,而城市记忆重构无疑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节事活动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节事活动记忆重构更成为城市记忆研究的重要现实问题与理论研究课题。文章选取青岛国际啤酒节作为研究案例,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记忆重构等问题。文章主要从记忆载体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不同记忆主体(居民和游客)的重构过程、记忆媒介、记忆主题与内容、权力主体等五个方面,探析青岛国际啤酒节记忆的重构过程,并做出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 城市记忆重构 青岛国际啤酒节
下载PDF
城市边界重构研究——以深圳“二线关”沿线地块改造设计为例
10
作者 赵艺佳 《建筑技艺》 2022年第9期108-111,共4页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新的土地会突破原有边界,旧的界限渐渐被忽略,从而成为城市语境中的一条裂缝。为改善这一现象、修补城市肌理,以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解决方法,以深圳经济特区原边界“二线关”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的理解与...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新的土地会突破原有边界,旧的界限渐渐被忽略,从而成为城市语境中的一条裂缝。为改善这一现象、修补城市肌理,以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解决方法,以深圳经济特区原边界“二线关”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的理解与阐释出发,推演城市旧边界改造更新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都市主义 城市边界重构 深圳“二线关”
下载PDF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城市区域活化——以昆明市米轨沿线麻园片区城市节点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奕君 白旭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3期140-141,共2页
随着昆明城市用地的发展扩张,曾经作为城市边界的米轨途经区域被城市包裹其中,其实用价值逐渐被削弱,城市与铁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该地段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从生态角度、生活层面、区域秩序等多方面,探讨空间秩序... 随着昆明城市用地的发展扩张,曾经作为城市边界的米轨途经区域被城市包裹其中,其实用价值逐渐被削弱,城市与铁路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该地段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从生态角度、生活层面、区域秩序等多方面,探讨空间秩序重构策略,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园地段区域活化 城中村改造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城市空间秩序重构
下载PDF
欧洲住房金融改革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雨果.普利莫斯 杨滔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1,88,共11页
自从1960与1970年代以来,更多的欧洲国家放松了它们的住宅政策。我们注意到从公共融资向私人融资的转变、从社会住宅向商业住宅的转变、从住房建设补贴向住房人头补贴的转变、从管制租金向市值租金的转变、以及从租赁房向自有房的转变... 自从1960与1970年代以来,更多的欧洲国家放松了它们的住宅政策。我们注意到从公共融资向私人融资的转变、从社会住宅向商业住宅的转变、从住房建设补贴向住房人头补贴的转变、从管制租金向市值租金的转变、以及从租赁房向自有房的转变。大部分这些转变都可以统称为"私有化"以及"自由化"这些定义不明的词语。然而,欧盟大部分国家的住宅金融体系仍然复杂而不合理,需要更多的住宅金融改革。我们将详述一种住宅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如下几点:住房建设补贴、租户的住房人头补贴、自有房的税收优惠、房屋租赁政策、以及住宅联盟的角色。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勾画出欧盟国家住宅金融深入改革的轮廓。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考虑相似的住宅金融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金融 住宅补贴 税收优惠 住宅联盟 房屋租赁政策 城市重构 欧盟
下载PDF
我国城市共同体重构中的文化冲突及其调适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萍霞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7,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原有的单位制和村庄共同体逐渐消解,庞大的人口流动使城市居民成员日益复杂,城市共同体正经历着解构与重构的双重过程。现代城市内部的冲突以文化冲突为甚。立足现实,探析现代城市文化冲突的背景与...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原有的单位制和村庄共同体逐渐消解,庞大的人口流动使城市居民成员日益复杂,城市共同体正经历着解构与重构的双重过程。现代城市内部的冲突以文化冲突为甚。立足现实,探析现代城市文化冲突的背景与机理,寻找调适策略,重构城市共同体,对城市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新型城市共同体是一个具有主体自由性、实践创新性和未来开放性的共同体,是所有城市人的温馨家园,能为现代城市人提供一种崭新的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城市共同体重构 利益共同体 精神共同体 发展共同体
原文传递
Urban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Transitional Economy——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 in Shanghai 被引量:10
14
作者 XU Jiangang LIAO Banggu +2 位作者 SHEN Qing ZHANG Feng MEI Anx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19-27,共9页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China has been undergoing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Fast-paced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ng with market-oriented reforms in land re- ... For almost three decades, China has been undergoing significant transition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market economy. Fast-paced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nteracting with market-oriented reforms in land re- sources allocation, have caused profound spatial restructuring of Chinese cities. This paper examines urban expansion and land use reconfiguration in Shanghai’s central city from 1979 to 2002,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effect of the adoption of the land-leasing system in 1988. The empirical research, which employs GIS-based spatial analysis tech- niques to explore land use data for multiple years, indicates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Shanghai after this important land policy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pattern land policy GIS SHANGHAI China
下载PDF
(新)城市科学:利用新数据、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新”城市 被引量:34
15
作者 龙瀛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9年第2期8-21,共14页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人们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机械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换,认知方式也逐渐向虚实结合的体验过渡,而我们赖以生存... 以互联网产业化和工业智能化为标志、以技术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城市:人们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机械思维向大数据思维转换,认知方式也逐渐向虚实结合的体验过渡,而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其资源利用、社会状况和空间利用也正经历着一系列变革。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多源城市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和新数据的迅猛发展,(新)城市科学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逐渐兴起,成为一门融合了城市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方向的交叉学科,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变革可能。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涌现了多家聚焦于该领域的研究机构和多个研究项目。同时,世界各大院校也先后设置与(新)城市科学相关的学位、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更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城市研究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科学 第四次工业革命 城市空间的重构与转型 大数据 颠覆性技术
原文传递
Spatial restructuring and land consolidation of urban-rural settle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based on ecological niche perspective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兆武 肖黎姗 +3 位作者 陈希冀 何志超 郭青海 VEJRE Henrik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31-151,共21页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has changed across the world. In China, due to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these changes turn out to be more complicat... With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ssociated with urbanization,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has changed across the world. In China, due to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these changes turn out to be more complicated. Spatial restructuring are suggested as the main strategies and spatial supporting platforms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theory still lacks solid methodology and support from systematic empirical studies. This study seeks an adequat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in plains and mountainous areas. A case in Shanghang County, China, demonstrates: 1) The compound ecological niche model can be a suitable approach in urban-rural restructuring, especially in mountainous areas. 2) Th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ea with highly inappropriate, slightly appropriate, moderately appropriate, and highly appropriate areas are 1273.2 km2(44.69%); 906.1 km2(31.80%); 509.4 km2(17.88%); and 160.1 km2(5.62%), respectively. 3) The "deserting villages" in mountainous areas play positive synergistic roles in urbaniz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hollowing villages" common in plain areas. 4) The central town-village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ettlement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refore, we sugges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town-villages. This study significantly extends the understanding of "hollowing village" theory and regional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restructuring ecological niche urban-rural settlement deserting village hollowing village central town-villa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