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校融合理念下的高校院所聚集区城市设计提升策略研究
1
作者 吴婷婷 王世福 杨廉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3期113-115,共3页
在知识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院所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院所具备的创新资源与智力要素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城校融合的综合优势,是助力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文章依托广... 在知识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院所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院所具备的创新资源与智力要素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城校融合的综合优势,是助力城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关键。文章依托广州环五山地区高校院所聚集区规划设计,对其现状问题、发展目标及规划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探寻高校院所聚集区通过城市设计进行优化提升的主要策略,以期彰显文脉传承,加强空间融合,共策临校更新,促进平台建设,为“人校产城”协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城市设计模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所聚集区 市设计 城校融合 环五山
下载PDF
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规划设计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燕 奚琰冰 +1 位作者 黄骏 侯诗景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8期128-131,共4页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国家提出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和优化高教布局的双重背景下,建设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成为当代校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校园空间与城市融合,校园功能与城市混合,学校与城市融合无边界。大学... 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国家提出教育强国的重要方向。在国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和优化高教布局的双重背景下,建设城校融合的共享型校园成为当代校园规划的重要目标。校园空间与城市融合,校园功能与城市混合,学校与城市融合无边界。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也趋向于多元与混合,呈现出功能共享、资源开放、空间共融、景观互通、交通无缝等特点。文章从城校融合的功能与空间互融模式分析入手,结合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城校融合的发展热潮下为校园规划的设计调整提供相关经验及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校融合 共享 园规划设计 功能混合 空间融合
下载PDF
浅析城校融合农技推广及实践教学双赢模式构建的科学涵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帅 陈殿元 +3 位作者 王楠 李开忠 元明浩 李海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67-69,共3页
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该模式的建立能够在发挥高校人才与科技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和区位特点,在所属区域发挥"1+1>2"的双赢合作优势。通过城校融合农技推... 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该模式的建立能够在发挥高校人才与科技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技推广部门的职能和区位特点,在所属区域发挥"1+1>2"的双赢合作优势。通过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的建立既能解决推广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人员老化的问题,又能弥补高校科研成果偏重理论、实践教学中示范基地相对缺乏的不足。文章从城校融合农技推广模式构建的现实需求入手,重点阐明"双赢模式"的具体涵义及建立的必要性,并对措施保障进行了阐明,相关内容能够为农技推广事业中城校融合的模式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校融合 高等院 农技推广 实践教学 双赢
下载PDF
基于对比研究的城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以成都大学空间规划为例
4
作者 赵东 李波 《城市住宅》 2021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成都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战略目标,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道路上积极探索。目标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凝心聚力,亦离不开高校的智库支撑。在此背景下,基于对比研究... 成都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战略目标,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道路上积极探索。目标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凝心聚力,亦离不开高校的智库支撑。在此背景下,基于对比研究,对成都大学与成都市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助力实现高校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建设 城校融合 开放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校城融合视域下吉林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探究
5
作者 杨威 《新丝路》 2024年第33期0124-0126,共3页
文章从校城融合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吉林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从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采用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职业教育融通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建设平台提供多元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融合 吉林市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助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校城融合:困境与策略
6
作者 罗杨洋 刘畅 韩锡斌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12期33-43,共11页
面向地方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地方高校的核心职能,校城融合是地方高校打破“脱离地方、远离行业”痼疾的关键路径。数字化为人才培养的校城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提出数字化助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校城融合的核心要素、变革趋势与基... 面向地方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地方高校的核心职能,校城融合是地方高校打破“脱离地方、远离行业”痼疾的关键路径。数字化为人才培养的校城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提出数字化助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校城融合的核心要素、变革趋势与基本原则,然后通过对5所地方高校的管理人员开展深度访谈,分析数字化助力校城融合的现实困境,即数字化理念规划同质化倾向严重、数字化组织制度难以保障多元参与、人员技术未能实现共建共用、数据资源尚未充分流通应用、专业课程难以适应区域动态发展需求、教学实习实训数字化创新缓滞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字化助力校城融合的推进策略,即充分发挥数字化突破时空界限的作用,实现高校与城市其他主体的协同共商、开放共治、集中共建、联结共享、动态共适、交互共融,构建人才培养校城融合的“大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 人才培养 数字化 融合 地合作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应用型大学校城融合路径探索--以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建设为例
7
作者 戴炬炬 杨震峰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万里学院通过余姚校区建设实践,积极探索校城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大学资源转化为新经济、新业态,形成大学发展的新优势、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其意义深刻,模式创新,路径多元。具体而言,校城融合应具备“现代国际化智慧... 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万里学院通过余姚校区建设实践,积极探索校城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大学资源转化为新经济、新业态,形成大学发展的新优势、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其意义深刻,模式创新,路径多元。具体而言,校城融合应具备“现代国际化智慧学镇”新模式、“城市友好、青年有为”新理念以及一系列机制保障。其中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工程”、谋定校地融合路径包括:实施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工程、实施“企业数字化”工程、实施“辐射引领”工程、实施“余姚磁场”塑造工程、实施高层次人才校地“双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创新引领 区域发展
下载PDF
校城融合模式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8
作者 刘伟 赵环宇 王业琴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21期60-64,共5页
文章深入剖析了地方高校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引领下,通过实现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行“双师共导”等策略,来探索... 文章深入剖析了地方高校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引领下,通过实现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效的科研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推行“双师共导”等策略,来探索一种将人才培养深度融入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进步的多方协同发展模式。该模式旨在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推动城市和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多方协同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双师共导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修志 孔胜雪 周桂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30,共6页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按照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特征筛选了61个样本城市,运用耦合模型对高等教育与城市竞争力协调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61个样本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协调水平整体较低;其中,中...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按照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特征筛选了61个样本城市,运用耦合模型对高等教育与城市竞争力协调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61个样本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协调水平整体较低;其中,中心城市两个系统协调度高于副中心地级市样本;文中又把城市竞争力细分为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结果显示,高等教育与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协调度更高。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充分促进城市与高校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高等教育水平 市竞争力 城校融合发展 耦合分析
下载PDF
我国高校校城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经验探索
10
作者 唐琳 李才 《科学咨询》 2024年第17期158-161,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城融合工作得到了政策、社会、企业等多层面的鼓励和支持。校城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模式,能够同时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开展校城融合...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城融合工作得到了政策、社会、企业等多层面的鼓励和支持。校城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效模式,能够同时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开展校城融合工作的实践经验,探究其存在的内部逻辑和推动力,总结高校校城融合创新模式,从而梳理我国高校开展校城融合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校城融合主要关注科技引领产业发展与升级、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提炼院校自身优势与特色、多主体间跨界合作共赢、宏观与微观发展并进的五大问题,并将我国的校城融合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政策作为引导,以创新创业思想为推动,以学科融合和四新建设为落脚点,推动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模式创新 区域经济 高等院
下载PDF
校城融合视角下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施亚 唐毅谦 +2 位作者 严彦 陈琳 夏雪娇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6年第8期48-52,共5页
学科群是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地方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难以比肩部属高校,只有通过错位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 学科群是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主要抓手。地方高校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难以比肩部属高校,只有通过错位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以校城融合的研究视角,将学校的学科建设置于城市发展的视野中,有利于优化学校学科结构,提升学科群建设水平,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大学与城市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地方高 学科群建设
下载PDF
基于大学与城市互动发展视角的校城融合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清远 唐毅谦 +1 位作者 杨明娜 叶安胜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74-75,共2页
大学与城市是人类文明史上两大标志性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既有适应共进,也有冲突对立,但总的趋势是日益紧密、融合发展。本文基于大学与城市各阶段互动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校城融合机制形成的必然性。
关键词 大学 互动发展 融合
下载PDF
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实践研究——以成都学院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明娜 郑典宜 +1 位作者 叶安胜 李勇 《科教导刊》 2016年第8Z期50-51,共2页
人才培养是大学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模式则是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校城融合下,城市型大学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
关键词 融合 市型大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桂林高校集聚区与城市融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艳斌 王修志 孔胜雪 《广西教育》 2022年第36期7-10,共4页
本文阐述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城校融合的逻辑理路,分析桂林市城校融合的比较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城市为节点、产业为载体的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问题,提出高校集聚区下推动桂林城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升城市高校办学质量,吸... 本文阐述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城校融合的逻辑理路,分析桂林市城校融合的比较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城市为节点、产业为载体的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问题,提出高校集聚区下推动桂林城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提升城市高校办学质量,吸引高质量人才;依靠和强化自身优势,提高城市竞争力;深化产教融合,重点聚焦产业需求;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协作,发挥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集聚区 城校融合
下载PDF
校城融合背景下城市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探析--以成都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睿 李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17期15-18,共4页
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形象名片,城市是大学发展的摇篮。在现代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融合发展”,两者既有融合共进,也有冲突适应。对当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来说,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着很多挑战与难点。成都大学坚持以... 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形象名片,城市是大学发展的摇篮。在现代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大学与城市“共荣共生,融合发展”,两者既有融合共进,也有冲突适应。对当前的应用型城市大学来说,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面临着很多挑战与难点。成都大学坚持以校城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为高等教育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校城融合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成都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琼 练红宇 高丽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5-88,共4页
校城融合是高校及各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各学科专业更应借校城融合之机构建或调整其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成都学院新兴学科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更应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调查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加强与地方的融合,创建有自... 校城融合是高校及各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各学科专业更应借校城融合之机构建或调整其实践教学体系。作为成都学院新兴学科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更应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调查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加强与地方的融合,创建有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地方经济与产业,创新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文化产业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吉林市校城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娜 王莹 李丹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第19期27-28,共2页
高校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清华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成功经验,探讨吉林市校城融合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融合 融合发展 企合作
下载PDF
校城融合背景下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设计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骏 张一鸣 林燕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7期62-65,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校城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校内外重要沟通媒介的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对促进校城融合具有重大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校城融合的研究背景,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概念和设计动因,然后通过研究国...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校城融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校内外重要沟通媒介的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对促进校城融合具有重大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校城融合的研究背景,以及在这一背景下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概念和设计动因,然后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案例,从城市整体环境、城市功能空间和城市精神场所三个方面提出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的设计策略,希望对校城融合背景下中国大学校园主入口空间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大学园主入口空间 市整体环境 市功能空间 市精神场所
下载PDF
校城融合视域下吉林市高职教育发展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云龙 《辽宁高职学报》 2019年第7期8-11,22,共5页
从办学定位上看,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崛起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有效支援,学校和城市是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一种类型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 从办学定位上看,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崛起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有效支援,学校和城市是相辅相成的鱼水关系。高职教育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最为紧密的一种类型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技术技能人才。吉林省吉林市高职教育要准确办学定位,建设吉林特色的中高职衔接和现代学徒制教育,加强师资队伍、社会服务与职业培训体系建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吉林市 融合
下载PDF
校城融合视域下高校科技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明娜 但婕 刘晓 《科教导刊》 2016年第8X期5-6,共2页
校城融合背景下,城市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与政府合作、与企业联手等多种方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高校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从教育、经济、科研等具体领域提出高校科技成果应用... 校城融合背景下,城市型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与政府合作、与企业联手等多种方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得高校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从教育、经济、科研等具体领域提出高校科技成果应用的必要性,总结了科技成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阻碍,提出解决高校科技应用障碍的综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科研成果 区域经济 服务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