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齐桓公城楚丘”看仁道关系
- 1
-
-
作者
陈姿桦
-
机构
同济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原道》
2021年第2期25-35,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春秋》三传学术通史”(19ZDA25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代公羊学文质论研究”(21CZX03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齐桓公城楚丘”,即僖公二年,齐桓公擅天子专封之权,修筑楚丘城为卫国复国一事,因涉及道德实践与政治伦理之间的冲突和张力,历来颇受争论。《穀梁传》最早将这一问题归结到仁与道的关系上,并认为道德实践(仁)不能违背政治伦理(道)的规范,即所谓“仁不胜道”。后世儒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汉儒董仲舒在坚持“尊王道”的同时,突出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将仁与道并重。但董仲舒对于如何甄别道德实践的动机,以及如何避免伪善的道德实践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缺乏讨论。至宋代,胡安国主张“明其道不计其功”,朱熹区分“行仁”与“假仁”,皆将政治伦理视为道德实践的前提,强调在政治伦理的规范下进行道德实践,以避免矜伪的道德实践所带来的祸患。宋儒此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归到《穀梁传》“仁不胜道”的观点上。
-
关键词
齐桓公
城楚丘
《穀梁传》
当仁不让
仁不胜道
-
分类号
K225.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