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保障性住区的社会空间特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马晓亚 袁奇峰 赵静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80-2093,共14页
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直接塑造了保障性住区,这一"国家化"的社会空间在不同的城市呈现出迥异的类型。通过梳理城镇保障房制度的演变及在广州的实施,将广州的保障性住区分为四类:1986~1998年建成的承接单位体制内住房困难户的... 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直接塑造了保障性住区,这一"国家化"的社会空间在不同的城市呈现出迥异的类型。通过梳理城镇保障房制度的演变及在广州的实施,将广州的保障性住区分为四类:1986~1998年建成的承接单位体制内住房困难户的住区、1999~2005年建成的承载党政机关和教医系统住房困难家庭的住区、2006年后新建的主要承载具有城市户籍的社会双困群体的住区、建设历程跨越多制度阶段的承载多类保障群体的综合住区;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各类保障住区的现状社会空间可归纳为:"类西方‘社会型’公共住区的极度贫困均质空间"、"介于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的贫困集聚区的‘贫困混杂空间’和西方混合社区的‘有序混合空间’之间但混杂性高的贫困空间"、"介于两者之间但有序性强的混合空间"、"类商品房住区"的均质非贫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 保障住区 社会空间特征 广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