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协调行为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超 林晓乐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8,共10页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文章结合熵值法和协调理论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黄河三角洲各地区数据为基础,计算2013年度各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软件绘...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文章结合熵值法和协调理论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黄河三角洲各地区数据为基础,计算2013年度各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软件绘制因果反馈图,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基于东营市数据建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流图,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是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最敏感的因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次之,工业化率影响最弱。通过反馈评价,验证了为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的结论,表明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系统动力学 产业结构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学鹏 孜比布拉·司马义 盛永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1-838,共8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胁迫压力,开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疆城镇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然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胁迫压力,开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对新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基于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新疆城镇化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然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新疆各地、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分析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4年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0.29和0.42,总体水平较低;2)2014年新疆14个地、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在0.41~0.64之间,跨越低、中2个级别,分别占地、州、市数量的46.7%和53.3%;3)从空间分布看,2014年新疆14个地、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度存在地域差异性,表现为北疆优于东疆,南疆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类型 空间分布 新疆
下载PDF
西藏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进及解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尚海龙 蒋焕洲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6,共9页
以西藏自治区作为研究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度耦合模型与解耦模型,对西藏自治区2007 2016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演进及解耦状态进行测度、分析与判定.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以西藏自治区作为研究区,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度耦合模型与解耦模型,对西藏自治区2007 2016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演进及解耦状态进行测度、分析与判定.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间呈现较强的正向关联态势,生态环境在生态水平与生态响应方面绩效显著;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复合系统耦合演进时空分异显著,时间序列呈现出低水平耦合、中低度耦合、中度耦合与高度耦合4种类型,空间秩序表现为“藏东高于藏西”“藏中南高,藏北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江四河”区域耦合状态最优;复合系统呈现扩张性连接、扩张性负解耦、弱解耦与强解耦的演进轨迹,连接与强弱解耦交错呈现,反映出新型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的胁迫具有动态性与不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关联度耦合 解耦 西藏自治区
下载PDF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4
作者 崔学刚 方创琳 +2 位作者 刘海猛 刘晓菲 李咏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9-1096,共18页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其动态模拟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基于系统科学与跨尺度耦合理论揭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本质,即一个非线性的、具有高低阶多重反馈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通过综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其动态模拟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基于系统科学与跨尺度耦合理论揭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本质,即一个非线性的、具有高低阶多重反馈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通过综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可知:①动态模拟成为趋势,相关理论与机理解析不断完善;②动态模拟技术趋向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③应用研究基于多类型案例区、多要素以及近远程与跨区域3个方面。当前研究不足包括:①理论发展与整合不足;②方法集成与数据共享力度滞后;③耦合关系链条和主控要素的动态特征未被完整揭示,远程耦合模拟缺乏定量表达、系统性整合以及与区域联动层面的应用衔接。今后,应以理论为根基,推动多科学交叉融合;以方法为支撑,推动动态模拟技术整合与数据共享;以应用为导向,揭示城市群等重点地区的近远程关系链条与主控要素的动态演化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城镇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 动态模拟 理论 方法 应用
原文传递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5
作者 崔学刚 方创琳 +2 位作者 李君 刘海猛 张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按照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将由定量描述转入动态模拟。目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呈现多元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其中4类常见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 按照地理学科发展趋势,对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研究将由定量描述转入动态模拟。目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呈现多元化。论文系统梳理了其中4类常见的动态模拟模型,包括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复合模型。主要结论如下:系统动力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复杂系统、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单要素耦合的动态模拟之中,但存在空间解释不足以及忽视系统自适应性等问题;人工智能算法(ANN和BN)在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系统或不确定性系统模拟中具有显著优势,并被应用于城市扩张、环境变化、资源需求以及生态脆弱性的识别之中,但应用面相对狭窄且限制条件偏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CLUE/CLUE-S、CA和MAS)局限于从土地城镇化视角模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基于多模型集成的复合模型实现了各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已成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发展趋势。今后,应从技术和理论2个层面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强对微观过程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 动态模拟 系统动力学模型 人工智能算法 土地利用变模型 复合模型
原文传递
江苏省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艺宁 龚心仪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5期41-45,共5页
通过构建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研究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虽然整体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是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越来越高。从... 通过构建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研究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协调程度。研究发现,从时间维度上,江苏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虽然整体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是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越来越高。从空间维度上,整个江苏省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局面,但随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协调程度有着明显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时空演变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9-239,共1页
荣宏庆撰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荣宏庆 《我国新型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