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集聚经济对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凤鸣 蒋欣言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文章利用全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省域迁移下集聚经济对我国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从原来的扁平化方向朝集聚经济方向发展,而我国城市集聚经济显著推动了城镇化体系的优化。因此,... 文章利用全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省域迁移下集聚经济对我国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从原来的扁平化方向朝集聚经济方向发展,而我国城市集聚经济显著推动了城镇化体系的优化。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集聚经济在优化城镇化体系中的作用,需要减少人口流动的户籍约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过"无形的手"来优化城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体系 集聚经济 人口迁移 齐普夫法则
下载PDF
我国城镇化体系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经勇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77,共4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之所以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即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没有夯实好。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当前我国城镇化之所以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即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没有夯实好。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关系不协调或相互脱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体系 可持续发展 城镇建设
下载PDF
值得反思的我国城镇化体系与小城镇建设 被引量:4
3
作者 许经勇 《学习论坛》 2011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小城镇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当前我国城镇化之所以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即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没有夯实。而小城市和... 在我国城镇化体系中,小城镇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当前我国城镇化之所以面临着如何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小城市和小城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即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基础没有夯实。而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关系不协调或相互脱节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这就存在着如何促进小城镇转型升级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体系 可持续发展 城镇建设
下载PDF
闽东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建设有极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化体系
4
作者 刘慧宁 《福建经济》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闽东 发展战略 城镇化体系 区域经济 建设
下载PDF
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振燕 王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6-148,共3页
在经济"新常态"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基于经济、社会、空间、人口4个子系统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决策优选方法厘定指标体系权重,加以应用评价,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型城镇 城镇指标体系 模糊一致矩阵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孙雪 杨文香 何佳 《地下水》 201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的回顾,分析目前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推动主体、推... 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通过对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的回顾,分析目前国内外城镇化水平测度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探讨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推动主体、推进机制和推进策略五个方面对传统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测评的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城镇水平 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测评指标体系
下载PDF
群防群治在新疆城镇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庭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5-38,共4页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社会科学化管理模式,也是贯彻党中央稳疆治疆战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大部署之一。群防群治是我党群众路线、专群结合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从协调社会力量、扩大公众参与、科学划分网格、强化...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社会科学化管理模式,也是贯彻党中央稳疆治疆战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重大部署之一。群防群治是我党群众路线、专群结合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从协调社会力量、扩大公众参与、科学划分网格、强化力量配置、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目标、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强和创新城镇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在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的职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防群治 城镇网格管理体系 职能作用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物流效率与城镇化分析——基于STATA15分析
8
作者 朱婷 刘祥伟 喻可欣 《中国储运》 2023年第8期142-144,共3页
选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相关数据,构建物流效率和城镇化指标体系,结合STATA15软件分析两者关系,得出两者存在较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即长三角地区城镇化水平对该地区物流效率有推动作用,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物流效率 城镇水平 长三角地区 针对性建议 城镇指标体系 软件分析 相关数据
下载PDF
安徽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9
作者 崔启迪 司凤峡 郭宝义 《电子测试》 2013年第6X期221-222,共2页
当前,处于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镇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的章丘实践:思路创新与实践要点
10
作者 石兆宏 《中国名城》 2014年第11期29-35,73,共8页
目前国家城镇化正步入新一轮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推动阶段,县域城镇化作为国家城镇化的基础系统,需要展开新一轮的创新实践。章丘市近年来积极回应国家城镇化的布局要求,以实施全域城镇化为方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布局人口城... 目前国家城镇化正步入新一轮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推动阶段,县域城镇化作为国家城镇化的基础系统,需要展开新一轮的创新实践。章丘市近年来积极回应国家城镇化的布局要求,以实施全域城镇化为方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布局人口城镇化政策安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有效推动了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实施。章丘的创新实践,对于理论的深化和更广范围的县域城镇化实践,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城镇化体系 县域城镇 章丘实践 城乡一体
下载PDF
发挥新市镇在上海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郁青 周富耀 周凌云 《科学发展》 CAS 2014年第4期53-56,共4页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 新市镇作为上海城镇化体系中连接城、乡的关键环节,其地位与功能的确立,其与新城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作用,对上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上海应在建设好新城的同时,将新市镇建设放到与新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充分发挥新市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新市镇建设,应采取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模式;应强化新市镇规划,通过政府引导,由研究机构、社会力量等对全市新市镇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的协调管理机制;须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按照"集约、智能、低碳、绿色"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镇、绿色低碳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镇 新城 城镇化体系 新型城镇
下载PDF
基于溢出效应视角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辛波 张姝 于淑俐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3-51,72,共10页
基于溢出效应视角,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溢出、社会进步溢出、生活质量溢出、生态环境溢出和城乡融合溢出5个方面共20个具体指标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信息熵技术下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2007-2013年山东省及2... 基于溢出效应视角,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溢出、社会进步溢出、生活质量溢出、生态环境溢出和城乡融合溢出5个方面共20个具体指标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信息熵技术下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2007-2013年山东省及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同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且表现为"东高西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层次分析法 城镇 信息熵 新型城镇综合评价体系
下载PDF
协调发展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13
作者 彭立新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 ,必须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大中城市的发展要以现有条件较好的城市 (城市群 )为基础 ,突出重点 ,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集聚区。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 ,必须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大中城市的发展要以现有条件较好的城市 (城市群 )为基础 ,突出重点 ,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集聚区。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还具有很大潜力 ,要立足于地方的经济特色 ,发展特色城镇。小城镇建设要有一定的规模 ,并保持适度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城镇化体系 协调发展
下载PDF
美国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宁阳 陈晓峰 杨俊怡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122-124,127,共4页
美国模式在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较为成功,其主要特点是:城镇体系层次多样,人口的区域分布比较均衡;城镇化与产业化紧密相连,农村劳动力依次转向城镇的二三产业;多种因素促进美国的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化与农村... 美国模式在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较为成功,其主要特点是:城镇体系层次多样,人口的区域分布比较均衡;城镇化与产业化紧密相连,农村劳动力依次转向城镇的二三产业;多种因素促进美国的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经济发展和市场发挥作用的结果。美国经验的启示是,要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发挥它们在吸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作用;城镇化与产业化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取消城市户籍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制度上给予公平的机会;发展农业本身,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各项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城镇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
下载PDF
探索建立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相关的系列指标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文海 徐天和 +2 位作者 王玖 韩春蕾 孙红卫 《统计与管理》 2017年第10期63-67,共5页
国家已经发布了到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具体目标。在分析了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人口城镇化质量的重点和如期实现国家人口城镇化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之后,指出了增加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 国家已经发布了到2020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具体目标。在分析了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人口城镇化质量的重点和如期实现国家人口城镇化目标所面临的形势之后,指出了增加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的组成及其内涵界定,并讨论了这些指标的创新性和分析应用。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包括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人数、在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中转城镇户口人数、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率和已有城镇户口数与在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中转城镇户口数之比共4项指标。现有的国家统计体系难以全面反映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应当加速完善。增加普通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指标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新型城镇化统计指标体系,有利于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和如期实现国家人口城镇化的具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常住农民工市民 指标 市民 人口城镇 城镇质量 新型城镇统计体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下济南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研究
16
作者 张志勇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5,57,共6页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结合济南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新型城镇四层体系结构 问题原因 发展战略 路径选择
下载PDF
重庆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初探
17
作者 何起宏 《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 2002年第3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重庆市 城镇化体系 经济结构 管理体制
下载PDF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18
作者 蔡正芳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3-56,共4页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熵值法,对2004年至2013年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城镇...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熵值法,对2004年至2013年湖北省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湖北省城镇化水平在十年间持续且快速上升,各子系统的得分也在不断上升。此次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方法由单一走向复合,由一元走向多元,这样更有利于我国城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城镇评价体系 湖北省城镇 熵值法
下载PDF
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研究——基于宁锡苏常数据的比较
19
作者 米慧蓉 薛艳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21-26,共6页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鉴引意义。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省市规划建立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宁、锡、苏、常城镇化建设相关数据,发现常州多项指标表...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布局具有重要的鉴引意义。根据新型城镇化的省市规划建立常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宁、锡、苏、常城镇化建设相关数据,发现常州多项指标表现优秀,但也明确了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及存在不足,在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生态红线保护区面积、公交出行比例和城乡生态环境等方面还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新型城镇建设 城镇 新型城镇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he eco-community planning studies under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20
作者 Xina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8期119-121,共3页
Universality of low-carbon eco- city planning measures, Government regulation, as an important planning means to guide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it is an allocation mechanism for land and space resource. Low-carbon eco... Universality of low-carbon eco- city planning measures, Government regulation, as an important planning means to guide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it is an allocation mechanism for land and space resource. Low-carbon eco- city plann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China as it is in a state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urbanization acceleration, carbon emissions increa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and intensify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low-carbon eco-city planning, we must consider the whole range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ity and grasp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system of time and space. We should regard it as a system of the entire biosphere and regulate urban according to true features of ecosystems, that is in a basically a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ve compound patterns. We need consider the natural ecological system factors, technological physics factors, economic assets factors,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s well as various humanitarian factors among the urban system structure; consider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urban environmental systems; make them interact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through the planning of the urban system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information flow and capital flow; insists the evaluation basic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of exercise macro -control on the dynam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 "qualityrepresentatiou" ofthecity' s connotation and the air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ty stat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 urban disease " by development, to reduce the " urban disease " by planning, to treat the " urban disease " by management. Only by bringing the design and control into the scope of long-term planning and governing can we effectively monitor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eco- tow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community low-carb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