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代际延续和变化——基于福建省的调查 被引量:54
1
作者 朱宇 余立 +1 位作者 林李月 董洁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3,共7页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 本文利用一项福建省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虽已发生不同于第一代流动人口的变化,但在整体上仍延续了前者的特点而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的定居意愿除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外,还受到流动人口在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次级劳动市场高度集中、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限等状况的制约。这些结论对制定符合流动人口实际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城镇定居意愿 代际延续和变化 福建省
下载PDF
人力资本、家庭禀赋与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基于CGSS2010数据库资料分析 被引量:47
2
作者 聂伟 王小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1,119,共10页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镇定居的首选层级。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住房面积和家庭自然资本对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效应和家庭禀赋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呈显著差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定居意愿 人力资本 家庭禀赋 城镇
下载PDF
劳动权益获得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基于就业质量改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抗私 王亚迪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1-128,F0003,共9页
本文运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劳动权益获得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劳动权益获得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具体的,劳动权益获得对男性,新生代,高中... 本文运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劳动权益获得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劳动权益获得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具体的,劳动权益获得对男性,新生代,高中、技校、中专学历农民工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影响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就业质量改善在农民工劳动权益获得对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作用影响过程中发挥了“完美”的中介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增加教育年限与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可显著增加农民工劳动权益获得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权益获得 农民工 城镇定居意愿 就业质量
下载PDF
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毅杰 武蕊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民未来城镇定居意愿成为国家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国内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农民工群体,而对农村居民整体的城镇定居意愿分析较少。基于2010年CGSS调查数据,比较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并... 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民未来城镇定居意愿成为国家政策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国内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农民工群体,而对农村居民整体的城镇定居意愿分析较少。基于2010年CGSS调查数据,比较东中西部农村居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差异,并从教育水平、非农工作经历、出生队列、经济收入、农村政治参与等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城镇定居意愿比较低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意愿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弱;进而,各因素影响存在差异,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和非农工作经历呈正向影响,而出生队列、政治参与呈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定居意愿 经济收入 出生队列 农村政治参与
下载PDF
非农工作经历与农村居民城镇定居计划 被引量:2
5
作者 谷中原 陈敏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4,共8页
利用CGSS2010相关数据和Logit模型,探讨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村居民"城镇定居计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非农工作经历者相比,正在和曾经从事非农工作者有城镇定居计划的可能性更低;家庭中长期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到城... 利用CGSS2010相关数据和Logit模型,探讨非农工作经历对农村居民"城镇定居计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非农工作经历者相比,正在和曾经从事非农工作者有城镇定居计划的可能性更低;家庭中长期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到城镇定居计划的可能性越低,而短期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则并不显著;城镇化率越高和人口密度越小,农村居民有城镇定居计划的可能性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工业化 城镇定居计划 人口密度 非农工作经历
下载PDF
农民的多维贫困对其城镇定居的影响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
6
作者 李宝仪 李萌 杨龙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城镇化和去房地产库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城镇定居和购房意愿是能否实现城镇化战略和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出发,基于CGSS2010数据,研究了收入、教育、健康等贫困维度对农民城镇定居意愿、定... 城镇化和去房地产库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城镇定居和购房意愿是能否实现城镇化战略和化解房地产库存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多维贫困的视角出发,基于CGSS2010数据,研究了收入、教育、健康等贫困维度对农民城镇定居意愿、定居偏好、购房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购房意愿均相对较低,经济条件是购房意愿的最大制约因素。收入、教育、健康等维度的贫困均对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购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对小城镇,收入贫困者不愿意选择地级市和省城,教育贫困者不愿意选择地级市、县城、省城、直辖市,健康贫困者不愿选择地级市,但更愿意选择直辖市。改善农民的贫困现状,增加农民进城定居意愿,要将农业农村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将农村基础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改进贫困地区医疗水平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农民 城镇定居 意愿 偏好
下载PDF
政治资本形态与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
7
作者 杨哲 徐海娇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期33-38,共6页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政治资本形态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是否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政治资本形态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有影响,而&q...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政治资本形态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是否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政治资本形态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有影响,而"后致"政治资本形态却产生显著影响;"弱关系"政治资本、"前置"与"后致"形态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都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政治资本对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仅限于小城镇、县城、县级市以及地级市,对省城以及直辖市却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定居 政治资本形态 农民工
下载PDF
城镇定居、户籍价值与农民工积分落户--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飞 杜云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92,111-112,共11页
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发现,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农民工申请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城镇户口的权利待遇;近六成的人已经办理落户手续,但也有两成的人仍在犹豫或者明确表示放弃落户资格。城镇定居和户... 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发现,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农民工申请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城镇户口的权利待遇;近六成的人已经办理落户手续,但也有两成的人仍在犹豫或者明确表示放弃落户资格。城镇定居和户籍价值是影响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必须对城镇和农村两个系统的户籍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剥离农业户口背后的各项权利待遇,以推进农民工城镇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积分落户 城镇定居 户籍 权利待遇
原文传递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城镇定居意愿研究--基于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友华 吴玉锋 郑美雁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5,共5页
本研究利用对重庆市与四川省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探究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有过非农经历的农村居民比那些没有非农经历的同伴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比较复... 本研究利用对重庆市与四川省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探究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有过非农经历的农村居民比那些没有非农经历的同伴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网络中亲属密度与进城镇定居意愿负相关,而网络异质性和春节人情开支则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农村居民 城镇定居意愿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返乡农民工家庭城镇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邱黎源 徐芳 甘宇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28,共8页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家庭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发挥着其对进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农民工家庭 城镇定居意愿
原文传递
子女性别与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梦华 钱文荣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7,共14页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简称CLDS),系统地考察子女性别对中国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根据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本文发现,生养儿子会显著提高农村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受教育水平较高、生养独生子女以及收入较高... 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简称CLDS),系统地考察子女性别对中国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根据第一胎子女性别的外生性,本文发现,生养儿子会显著提高农村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受教育水平较高、生养独生子女以及收入较高的父母所受影响尤为强烈。从子女所处的成长阶段看,当其处于接受义务教育以及适婚阶段时,相对于女孩,男孩更能提高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而当子女处于幼儿期及稳定期时,子女性别与农村父母的城镇定居意愿不存在显著关系。特别地,本文验证社区教育状况对子女性别影响的协同作用;同时,本文还发现当子女处于适婚阶段时,在城镇"助儿买房"是农村父母城镇定居意愿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偏好 成长阶段 教育状况 助儿买房 城镇定居意愿
原文传递
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哲 王茂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女性农民工政治资本形态对其城镇定居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 利用CGSS2010数据,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女性农民工政治资本形态对其城镇定居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关系"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影响存在类别差异,前置"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没有影响,而后致"强关系"政治资本形态却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弱关系"政治资本来说,"前置弱关系"与"后致弱关系"形态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都产生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政治资本对女性农民工城镇定居选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只存在于小城镇、县城、县级市以及地级市,对省城以及直辖市却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定居 政治资本形态 女性农民工
下载PDF
便利店和北京地铁再结合
13
作者 王蓝莹 魏科武(摄影) 《人民交通》 2022年第9期25-27,共3页
对在北京年轻的上班族来说,新开一家便利店是超级大的开心事,值得叫上同事赶紧来逛逛要是新换的公司附近没有便利店,也是值得吐槽的,其他城市的人很难却理解这种“便利店狂欢”。在小城镇定居的人,通常开20分钟车就能逛遍小镇,买到需要... 对在北京年轻的上班族来说,新开一家便利店是超级大的开心事,值得叫上同事赶紧来逛逛要是新换的公司附近没有便利店,也是值得吐槽的,其他城市的人很难却理解这种“便利店狂欢”。在小城镇定居的人,通常开20分钟车就能逛遍小镇,买到需要的东西,哪里开了便利店都不足以吸引注意力而对于定居其他大城市的上班族来说,便利店唾手可得,更没有什么可惊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利店 大城市 北京地铁 上班族 城镇定居 公司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Impacts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olicy on Rural Settlement Changes:A Case Study in Dingzhou,China 被引量:1
14
作者 GUO Jie SONG Wei +1 位作者 GUO Liyu ZHANG Yuli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To cope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integrating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life and inefficient land use caused by conventional urbanization,China has proposed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olicy.This policy may have a sig... To cope with the difficulties of integrating migrant workers into urban life and inefficient land use caused by conventional urbanization,China has proposed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policy.This policy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ina.Exploring this potential impact is conducive to the proposal of scientific plans for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rural settlements.Therefore,this paper chooses Dingzhou,one of the pilot cities of this new-type urbanization,as the research area to carry out a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olicy.Dingzhou has invested heavily i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but the influence of the policy on rural settlements remains unclear.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revious studies,this paper set up three scenarios,namely“conventional urbanization”,“new-type urbanization”,and“counter-urbanization”.This paper used 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Model and various spatial data to simulat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Dingzhou in 2030 under the different scenarios.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scenarios,the impacts of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olicy on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Dingzhou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From 2000 to 2015,the area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Dingzhou increased by 11.12%.Spatially,the density of rural settlements around the cities and towns increased,and rural settlement areas were mainly converted from cultivated land.Rural settlements were mainly transformed into urba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2)The overall simulation accuracy of FLUS was 0.89,so it can be well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3)In all three scenarios,rural settlements expanded along their edges,and the closer they were to towns,the more obvious the expansion was.In the counter-urbanization scenario,the change of rural settlements was most dramatic.(4)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policy makes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Dingzhou more stable and more inten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rural settlement new-type urbanization FLUS Dingzhou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