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以海安县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5-781,共7页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指数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海安县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肖长江 欧名豪 李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6-708,共13页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建... 随着生态空间日益萎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趋加剧。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空间与生态保护空间的矛盾问题,促进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经济学原理,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空间优化配置。运用景观安全格局方法构建区域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据此计算空间单元的生态重要性指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计算空间单元的建设用地开发经济适宜性指数;其次运用生态重要性指数与经济适宜性指数计算建设用地开发比较优势度,以比较优势约束性满足程度为目标函数构建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并用蒙特卡洛(Monte Carol)法对之求解。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作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未来扬州市建设用地向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北部地区主要承担生态保护功能;建设用地配置结果呈现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错位格局,有助于扬州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提出了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方法,为土地利用规划及生态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生态-经济”比较优势 优化配置 空间单元 扬州市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邱道持 廖万林 廖和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70-973,共4页
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因素 ,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总量控制模型、结构控制模型和速度控制... 分析了我国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因素 ,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的总量控制模型、结构控制模型和速度控制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 建设用地 指标配置 可持续发展 总量控制模型 配置模式
下载PDF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配置——基于2003—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138,共7页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指区域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功能。从工业化与城镇化2个方面,通过极差、极差倍数和离散系数等指标揭示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特征。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域差...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指区域单位面积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功能。从工业化与城镇化2个方面,通过极差、极差倍数和离散系数等指标揭示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特征。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地带性特征是其最明显的空间特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在空间指向上具有一致性,但绝对量与增速之间存在"倒挂"关系。基于政府层级体制和行政指令的资源分配机制与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是不相关的。由于资源配置与效率的背离必然会损失效率,进而探讨通过建立跨区域交易制度和相应的补偿机制以实现对建设用地资源更有效率的空间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利用效率 空间配置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角度的城镇村建设用地空间预警——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敏 孔祥斌 +3 位作者 段建南 范文洋 余强毅 张青璞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7,共7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城镇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对区域生态安全是否造成威胁为基础,研究现状城镇村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研究方法:以房山区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房山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 研究目的:本文以城镇村建设用地的布局对区域生态安全是否造成威胁为基础,研究现状城镇村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合理性。研究方法:以房山区为例,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因子加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选择房山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灾害、土地退化等因素作为生态预警因子,构建预警评价体系,对城镇村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情况进行预警。研究结果:房山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整体态势较为理想,各预警级别由低到高面积呈下降趋势。处于无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5.87%;轻警状态和中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0.95%和9.72%;处于重警或巨警状态的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较小,只占总面积的3.46%,主要分布在房山区的北部和西南部地区。研究结论:从生态安全角度对房山区城镇村建设用地的现状空间分布进行预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生态安全 预警 空间
下载PDF
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汉龙 冯淑怡 王秋兵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110,共10页
市场机制引入是否可以提高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优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实施"地票"交易政策,尝试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城镇新增建设用地的重庆市为典型区域,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市场机制引入是否可以提高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优化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是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实施"地票"交易政策,尝试引入市场机制配置城镇新增建设用地的重庆市为典型区域,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通过构建以Logit模型为基础的"地票"指标流转模型,利用重庆市2008—2012年38个区县的"地票"交易数据,定量分析"地票"指标市场化流转行为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探究市场机制引入对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与区域"地票"指标的流入行为存在正向的作用关系,而与"地票"指标的流出行为存在负向的作用关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市场上的"地票"指标主要由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较低的区域提供,而"地票"指标最终流入了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相对较高的区域,从而拉平了区域之间城镇建设用地边际产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为此,认为伴随着"地票"交易政策的实施,重庆市逐步形成了一种计划配置为主、市场配置为辅的混合型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这种配置体系极大地增加了指标供给的弹性并优化了指标的配置效率。因此,我国应积极尝试在现有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中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地方政府从"增量"、"计划"的用地理念逐步向"存量"和"市场"的用地理念过渡,最终形成以区域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配置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机制 城镇新增建设用地 配置效率 地票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建中 金志丰 陈逸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6,共7页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 研究目的:深化对主体功能区的认识,探讨基于空间开发潜力评价的泰州市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方法,为相关规划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研究结果:(1)计算出6126个网格单元、95个乡镇(街道)、6个市(区)的空间开发潜力指数以及泰州市极限建设用地容量;(2)建设用地预测建立在供给——需求关系之上,根据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计算出泰州市建设用地总量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城镇用地指标区域分配方案、建设用地城乡统筹方案。研究结论:空间开发潜力评价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也是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重要依据;建设用地空间上的拓展与空间开发潜力指数基本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空间开发潜力评价 GIS空间分析法 泰州市
下载PDF
建设用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现状、矛盾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昱 丁四保 卢艳丽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共6页
实现有效的总量控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两大核心目标。本文从我国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现状出发,指出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是其两大核心特征。从省域层面将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其现状指标分配进行对比,发现资源... 实现有效的总量控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的两大核心目标。本文从我国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的现状出发,指出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是其两大核心特征。从省域层面将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与其现状指标分配进行对比,发现资源的空间配置与利用效率并不相关,存在着空间失衡,由此必然会导致效率损失,并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形成理想的区域开发格局。进而探讨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思路,实现指标的跨区域交易与建立相应的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空间优化配置 矛盾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增减挂钩视角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徐州市黄河故道流域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鑫 马晓冬 孟召宜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26-31,2,共6页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以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城镇土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并考虑城镇土地扩张的连续性与居民点整理的可操作性,分别划定了新增区与拆旧区;最后,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前后的数量及布局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优化配置后,城乡建设用地平均适宜度由61.67提高至64.26,效益有一定提高;优化配置后城镇土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为495.81km2,344.49km2,空间分布更加集聚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空间 优化配置 适宜度 徐州黄河故道
下载PDF
城镇规划导向下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巍 李得发 +1 位作者 王录仓 王生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34,79,共8页
基于甘南州10个城镇总体规划的图文数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甘南州10个城镇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城镇总体规划中城镇规划者开拓城镇建设用地常用的6种模式,并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 基于甘南州10个城镇总体规划的图文数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甘南州10个城镇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城镇总体规划中城镇规划者开拓城镇建设用地常用的6种模式,并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必须考虑"内部增长",而不是继续向外扩张的观点,以期为城镇规划工作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规划 城镇建设用地 空间拓展模式 甘南州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珺 汪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169,共12页
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在规划、土地开发利... 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与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联系。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在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及激励手段上暴露出诸多问题。因此要以空间规划制度与土地开发许可制度的完善为依托,规范建设用地指标从取得、分配到落地的完整过程。此外,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要求正确处理国土空间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交易为激励亦是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制度的重要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建设用地指标 配置制度
下载PDF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廖和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2004年第1期45-51,共7页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 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系统的、动态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模型,寻求在总量约束下如何实现用地结构优化和供给速度合理化的配置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法。研究结果: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模式,解决了小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问题、建设用地结构配置以及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速度问题。研究结论:小城镇建设规模要结合当地实际,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配置到优势产业或部门中去,发挥其最大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总量控制模型 重庆 配置模式 土地管理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枫 李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1,178,共6页
城镇建设用地是承载人们生产、生活以及非农产业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模式,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演变规律,对全面认识城镇建设用地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将ESDA与... 城镇建设用地是承载人们生产、生活以及非农产业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模式,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演变规律,对全面认识城镇建设用地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广东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将ESDA与GIS技术相结合,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大致呈"中心—外围"空间分布模式,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局部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域形成显著HH关联模式,粤北山区东部和西部保持显著LL关联模式;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是影响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城镇建设用地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分布 空间自相关 空间模式 GIS 广东省
下载PDF
我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配置的空间均衡度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伟 张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4期211-213,217,共4页
采用2005—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建设用地增量指标配置的空间均衡度模型,对我国各省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的空间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共计23个省份处于均衡状态,占全国的74.19%,整体看来建设... 采用2005—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和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建设用地增量指标配置的空间均衡度模型,对我国各省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的空间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共计23个省份处于均衡状态,占全国的74.19%,整体看来建设用地增量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的空间格局是基本相符的,但各省份之间均衡状态也存在一定差异,处于失衡状态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地区。大部分省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配置总体较均衡,但部分省份仍存在过度配置或配置不足的状况。过度配置的省份大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配置不足的省份主要包括东北3省和北京、广东、甘肃,东部地区各省相对于供给因素则均属过度配置。对资源禀赋考虑的相对不足导致了我国目前建设用地增量指标配置空间失衡的格局,今后应重视配置强度与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实现保障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增量指标 空间均衡度 配置强度 供给因素
下载PDF
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改进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斯亮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9期802-805,836,共5页
从我国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且供需之间存在着严重结构性不均衡的实际背景出发,在考察我国相关土地政策的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在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完... 从我国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且供需之间存在着严重结构性不均衡的实际背景出发,在考察我国相关土地政策的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在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完成从理论可能到事实可行时应警惕的若干问题,指出如果机制设计合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将真正成为一种改进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多赢路径,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省际空间配置 改进路径
下载PDF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资源配置方法研究--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木林 朱江 刘国威 《中国土地》 2022年第9期44-45,共2页
本文在研究国土空间规划对规划建设用地资源配置要求的基础上,以广东省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从规划建设用地全方位管控的角度,提出建立“底线约束+战略引领+格局优化+结构调控+政策保障”的资源配置路径方法。
关键词 规划建设用地 资源配置 战略引领 格局优化 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 结构调控 广东省广州市
下载PDF
基于建设用地敏感度的小城镇空间发展时序探究
17
作者 段德罡 田涛 《小城镇建设》 2010年第10期26-31,共6页
城市空间发展时序是我国法定规划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着划定方法上的欠缺。针对小城镇规模较小、增长模式较为简单等特点,本文探索性地提出通过"建设用地敏感度"评价的方法初步确定小城镇空间发展时序,同时通过重大事件的... 城市空间发展时序是我国法定规划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存在着划定方法上的欠缺。针对小城镇规模较小、增长模式较为简单等特点,本文探索性地提出通过"建设用地敏感度"评价的方法初步确定小城镇空间发展时序,同时通过重大事件的评价修正小城镇空间发展时序,最后在小城镇发展时序图的基础上根据"生长型"规划中城市形态完整性等理论划定城市发展的若干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发展 城镇规模 建设用地 时序图 敏感度 法定规划 城镇发展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适宜性评价——以紫云县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雁云 赵宇鸾 +4 位作者 薛朝浪 魏小芳 葛玉娟 任红玉 杨智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1-8,65,共9页
岩溶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开展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评价,可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基于紫云县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地形、生态、社会和区位4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基本农田3个刚性指标,距建成区距离... 岩溶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开展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评价,可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基于紫云县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地形、生态、社会和区位4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基本农田3个刚性指标,距建成区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9个弹性指标,构建岩溶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限条件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软件,分析典型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0.61%和59.39%;地形地貌是影响研究区适宜等级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建设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松山镇和以峰丛洼地为主的猫营镇;刚性因子是限制不适宜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刚性因子和弹性因子限制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的58.90%、4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城镇建设用地 空间拓展 岩溶山区
下载PDF
基于分形模型的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空间稳定性研究——以湖北省老河口市为例
19
作者 李维珍 周勇 +2 位作者 于雷 颜永宏 刘强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2,共8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分形理论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别对老河口市总体土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测算,进而多角度分析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空间稳定性。结果显示:老河口市总体土地利用的空... 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分形理论为基础,运用分形模型分别对老河口市总体土地、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及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测算,进而多角度分析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空间稳定性。结果显示:老河口市总体土地利用的空间稳定性较高;城镇建设用地受规划影响,布局集中规范,空间稳定性高;耕地连片分布,空间稳定性高,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冲突性较小;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维数、稳定性指数差异较大,且对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空间稳定性影响较大;城镇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空间稳定性相关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模型 空间稳定性 城镇建设用地 耕地 湖北省
下载PDF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双斌 甘淑 田禹东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115-117,129,共4页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是土地资源利用中尤其需要给予关注的重要类型,对其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及空间分异特性分析认识,是科学管理土地的基础内容。选取具有山区城镇的个旧市各乡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Arc GIS为技术手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是土地资源利用中尤其需要给予关注的重要类型,对其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及空间分异特性分析认识,是科学管理土地的基础内容。选取具有山区城镇的个旧市各乡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Arc GIS为技术手段,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利益强度指数、增长耗地指数和用地弹性指数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建设用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空间差异较大,其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受区位发展、乡镇职能、乡镇支柱产业以及地形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分异 指标体系 建设用地 山区 城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