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枫 汤惠君 杜继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4,共8页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8年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6―2008年,...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泰尔指数、重心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6―2008年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的时空特征,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1996―2008年,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差异波动增大,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偏移;2)广东省各城市之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差异显著,空间格局上存在较明显的集聚和峰值效应;3)广东省各城市之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相对发展速度差别较大,按基础水平和提高速度的差异划分为4种类型区,其中基础高密度提高较慢类型区和基础低密度提高较慢类型区涉及城市数量较多;4)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规模的增大、交通区位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广东省城镇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时空特征 影响机理 广东省
下载PDF
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胡涛 张安明 +1 位作者 杨庆媛 李佳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5-65,共11页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0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等面板数据计算经济密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相对发展率等方法探讨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特征,并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 基于重庆市38个区(县)2000-2016年城镇建设用地等面板数据计算经济密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相对发展率等方法探讨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特征,并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整体呈上升态势,且渝东北片区总体上要高于其他区域,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一定的集聚效应和峰值效应;②总体差异和组内差异在不断增大,组间差异不断减小,全市整体发展还不均衡;③各区(县)间相对发展率差异性较大,以基础水平和增长速度划分的增长空间中,基础低且密度提高慢和基础高且密度提高慢2种类型区涉及地区较广;④产业结构、技术资本投入强度、城镇化水平和交通区位对经济密度变化影响较强.可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才是适应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途径,将来需科学配置土地资源,达到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重庆市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海燕 濮励杰 +3 位作者 张健 朱明 赵艳 符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3,共7页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 研究目的:将城镇建设用地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对江苏省1998—2008年的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局部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城镇用地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区域差异统计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自1998年以来江苏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存在南北分异特征,地区间差异不断降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重心向西北转移;县市区层面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高值集聚,苏北地区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区域差异统计分析与ESDA方法相结合能揭示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现状及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空间分析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 被引量:59
4
作者 曹广忠 白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8,共7页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区位差异 影响因素 地级市
下载PDF
中国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林坚 祖基翔 +2 位作者 苗春蕾 毕崇明 刘云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53,共8页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2004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水平由东向西递减,但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不同单元水平差距悬殊,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效应及明显的点轴特征,并形成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的格局;而1996—2004年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已经出现东部沿海用地效率的提高趋缓,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快速提升,同时,按照基础水平和提高速度区分为6种类型,其中基础低密度提高较慢型涉及的单元数量最多、国土面积最广,并有若干经济密度负增长单元,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 空间分异 区县单元 中国
下载PDF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5
6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对比分析 城镇建设用地
下载PDF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以马鞍山市为例 被引量:61
7
作者 陈利根 陈会广 +1 位作者 曲福田 赵才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7-144,共8页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β1X1i+β2X2i+β3X3i+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城镇建设用地 规模控制
下载PDF
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吕晓 史洋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3,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1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为提升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用地与产业结构、改进土地利用政策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发展率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 研究目的:分析江苏省2005—201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时空格局及动态演变特征,为提升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用地与产业结构、改进土地利用政策等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发展率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结果:(1)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呈增长态势,南北差异明显,高值点主要集中于苏锡常地区、南京市和南通市;(2)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空间离散程度不断下降,总体差异和区内区间差异呈现持续减小态势;(3)城市发展速度存在明显的时间阶段性与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4)各地级城市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高值集聚主要在苏南和苏中地区,高值集聚中心由单个城市向城市连绵区方向发展,苏北地区一直表现为低值集聚。研究结论:城乡建设用地外延扩张和低效利用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已无法适应发展要求,高效集约利用城乡土地才是保障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城乡建设用地 经济密度 区域差异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GIS和DEA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经济效益评价——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娟 周启刚 国洪磊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1期14-19,44,共7页
以重庆市南岸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Arc GIS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分析法和扩展指数分析城镇建设用地在时空上的扩展特征;建立DEA模型,利用Mat LAB计算城... 以重庆市南岸区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2014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利用Arc GIS对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提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分析法和扩展指数分析城镇建设用地在时空上的扩展特征;建立DEA模型,利用Mat LAB计算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DEA预测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000—2014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空间上扩展的大小关系是:西南>东北>正西>西北>正东>正南>正北>东南方向,期间面积增加1938.29hm2;2000年和2014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2004年、2007年和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为无效,预测出2026年南岸区城镇建设用地经济效益有效。研究结果为南岸区和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展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DEA模型 经济效益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我国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砺 王佑辉 《南方人口》 CSSCI 2012年第6期60-68,共9页
为了系统考察和分析我国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本文引入了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这两个观察指标,通过1995—2008年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为了系统考察和分析我国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本文引入了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这两个观察指标,通过1995—2008年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南高北低,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东强西弱;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在研究期内有所下降,而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则显著提高;建设用地人口密度不存在δ收敛格局,但存在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格局,九大土地利用区中仅西南区和苏浙沪区存在俱乐部收敛;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既不存在δ收敛格局,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格局,但存在条件β收敛格局,且九大土地利用区均呈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人口密度 经济密度 区域差异 收敛性 九大土地利用区
下载PDF
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中秋 杨玉婷 韦金洪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54-61,76,共9页
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三大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9-2016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0.52... 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三大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9-2016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0.522-0.901),但仍然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2010年6市的协调类型均为一般协调型; 2013年防城港市和玉林市为优质协调型,其他均为良好协调型; 2016年6市协调类型均为优质协调型;经济区三大系统总体效果较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系统内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城镇 耦合协调模型 广西北部湾经济
下载PDF
从一个小城镇经济发展调研看农村建设用地转让的合理性
12
作者 郑明媚 文辉 +2 位作者 吴斌 白玮 鲍家伟 《小城镇建设》 2009年第12期50-52,104,共4页
一、基本情况辽宁省于家房是典型的农业镇。全镇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非农业人口仅0.1万人,城镇化率仅为4%;三次产业结构为68∶28∶4,属于"一、二、三"式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共有1.8万人,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经济发展 城镇 非农业人口 理性 转让 农村 调研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倩 方创琳 +2 位作者 张小雷 刘海猛 任宇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63-1277,共15页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提取1980—2015年7个年份用地演变信息,结合10 km×10 km方格网构建,从总量趋势、分地州市级区域、分用地类型及特殊性全面认知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作为一个时空变化系统进行分析,提取1980—2015年7个年份用地演变信息,结合10 km×10 km方格网构建,从总量趋势、分地州市级区域、分用地类型及特殊性全面认知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在县域尺度定量诊断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影响程度及各要素间的交互影响作用,进而识别其主控要素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比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都市圈两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分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近3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约2.9倍,扩展强度波动增长且以分散小斑块为主,各地州市扩展规模和强度的时空差异性显著,次一级城镇建设用地类型扩展呈现动态变化特征,用地扩展受自然本底胁迫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多重影响有其特殊性;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在县域尺度以低水平扩展与各级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水平的耦合匹配关系为主;综合地理探测器因子分析模块和交互作用模块的探测结果,判定地形位指数、城镇化率、地形起伏度、二三产业比重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县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控要素,并探寻各主控要素的作用机理;在重点发展区域天山北坡城市群和喀什都市圈的驱动要素有共性也有明显分异性。该研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城镇建设用地因地因城因类的差别化调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 时空演变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地理探测器 影响机理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丹阳 纪学朋 黄贤金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30-36,共7页
快速高效地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并准确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稳定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分别提取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扩张速度、... 快速高效地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并准确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基于长时间序列DMSP/OLS夜间稳定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分别提取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扩张速度、重心转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指标或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993-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表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的态势;城镇建设用地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均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镇扩张趋于放缓,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将成为未来城镇扩展的新增长极;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受到人口数量、GDP、产业结构、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发展阶段各因子影响效力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SP/OLS 城镇建设用地 时空格局 驱动力 长江经济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浩 《城市学刊》 2015年第4期31-36,共6页
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对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均具有较强... 从规模和结构两个角度对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广义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均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关系并不是十分明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0.0537平方公里;非农产业增加值占比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64.2499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值减少0.0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经济发展 信息熵 广义灰色关联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潜力的双向挖掘研究——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为例
16
作者 李欣欣 王利 王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7年第12期1470-1474,共5页
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建设用地潜力进行测算。基于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标准,将经济区划分为内部区域、毗连区域和外部区域;将"二调"数据修正到2015年,采用潜力评价模型测算三类区域在最大、最可能、最小挖潜条... 以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建设用地潜力进行测算。基于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标准,将经济区划分为内部区域、毗连区域和外部区域;将"二调"数据修正到2015年,采用潜力评价模型测算三类区域在最大、最可能、最小挖潜条件下的潜力值。采取"增减挂钩"措施,将外部区域潜力置换到毗连拓展区,实现区内耕地置换、外部区域潜力动态平衡,将内部区域和毗连区域的双向挖掘潜力加和得到全区潜力评价结果。综合考虑各因素,推荐全区建设用地潜力为42.43km^2。研究得出的潜力评价结果可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等的基础依据,为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完善的数据支撑,对沿海地区同类开发区城镇建设用地潜力挖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外部潜力 内部潜力 大连花园口经济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17
作者 汤君友 杨桂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3-428,共6页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加快 ,使得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土地利用中的矛盾日趋紧张。从不同时相的城市及区域土地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提取入手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 ,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 ,对无锡市城镇建设...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过程加快 ,使得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 ,土地利用中的矛盾日趋紧张。从不同时相的城市及区域土地利用多源遥感信息提取入手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 ,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 ,对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 ,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自然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综合研究 ,揭示了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研究表明 :改革开放以来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用地扩展模式反映了城市发育、成长乃至成熟的历程 ;自然交通、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政策的引导 ,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方位差异显著 ,具有较强的向心性 ,主城区不同时段扩展的主导方向明显 ,对其周围集镇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无锡市 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土地利用 扩展 交通条件 辐射力 集镇 主导 迅速发展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储卫东 陈江龙 《上海国土资源》 2014年第2期79-82,共4页
城镇化进程中因建设用地的动态性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难度较大。将多种适用的预测方法结合,是较好的处理方式。本文采用经济地耗预测法、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法,实现了预测方法的优势互补。对江苏省... 城镇化进程中因建设用地的动态性与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使得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准确预测难度较大。将多种适用的预测方法结合,是较好的处理方式。本文采用经济地耗预测法、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法,实现了预测方法的优势互补。对江苏省淮安市未来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建设用地 需求量预测 经济地耗 灰色–马尔可夫模型
下载PDF
小城镇——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切入点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美球 《国土经济》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城乡关系进一步突破的客观要求。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实行城乡分割管理体制以来形成的城乡壁垒,特别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已成为... 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城乡关系进一步突破的客观要求。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实行城乡分割管理体制以来形成的城乡壁垒,特别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 土地流转 市场经济 中国
下载PDF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快社会经济统筹科学发展
20
作者 包卫兵 徐培华 《中国发展》 2013年第2期85-89,共5页
2006年以来,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的“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2006年以来,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提出的“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旧房改造等,依据现阶段土地管理要求和城乡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增减挂钩试点,探索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和合理调整使用,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建设用地 挂钩 科学发展 经济统筹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城镇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