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的城镇建设用地配置——以海安县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诚 陈雯 吕卫国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5-781,共7页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差别,进行建设用地配置,是区域空间引导和控制的重要内容。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分析,综合考虑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用地发展潜力,讨论了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和空间配置的方法。基于该方法,以海安县为案例区进行验证,分析表明:2020年该区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县域中部和东南部资源环境约束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有助于发挥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实现区域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指数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配置 海安县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建设用地评价指数探讨 被引量:49
2
作者 郭文华 郝晋珉 +3 位作者 覃丽 孟鹏 侯满平 李涛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72,共7页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分析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并不会对耕地带来威胁,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因为世界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越高。我国当前土... 本文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分析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并不会对耕地带来威胁,而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因为世界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越高。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在于,农村人口非农化的过程中,城镇规模扩大,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减少,部分地区反而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而且"两栖"占地、空心村现象严重。同时,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量规模很大,是城镇用地的建设用地规模的6倍以上,如果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减少两栖占地现象,农村居民点整理必然为城镇扩展提供动力。当然,有农村居民点作为城镇扩展后备土地来源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盲目地扩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了,由于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目前最为关键的解决途径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而发展农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此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尝试定义了土地利用城市化指数:LUUI=(城镇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并验证其可行性,旨在倡导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减弱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过程 建设用地 评价指数 农村居民点 中国 土地资源利用 用地规模 城镇用地 城镇扩展 城镇建设 城市化水平 建筑容积率 土地利用率 规模化经营 城市化过程 利用问题 科学合理 保护耕地 利用效率 利用程度 农村人口
下载PDF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25
3
作者 曲衍波 张凤荣 +2 位作者 杜素芹 王锐 郭俊梅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7,共7页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 研究目的: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城镇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效范式。研究方法:以GIS栅格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因素加乘复合算法和互斥性矩阵分类方法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利用对比分析法佐证评价方法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平谷区城镇建设空间布局可优化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度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建设区,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2.97%、12.15%、11.69%、9.93%、12.90%和30.31%;城镇建设用地适宜程度在空间上呈圈层分布特征,由平原向四周的半山区和山区逐渐降低;评价结果与平谷区城市规划成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论:提出的评价方法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为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 对比分析 城镇建设用地
下载PDF
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纵横评价——以重庆市涪陵新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赵琳 田永中 +2 位作者 唐小龙 屈清 梁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158,共8页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 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三峡库区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域,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以涪陵新区为例,在GIS栅格技术支持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分别从水平和垂直生态过程的角度对山地城镇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将涪陵新区划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重点保护区、禁止建设区五个等级,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24.81%,42.70%,26.06%,4.23%和2.20%.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为城镇发展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科学评价提供有益尝试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适宜 城镇建设用地 GIS 最小阻力模型 多因素加权叠加法 涪陵新区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钱乐祥 郑建闽 +1 位作者 曹文志 骆灿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以ARC/INFO为主要支撑软件,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 用地 适宜 信息系统 GIS
下载PDF
云南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特殊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子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9-275,共7页
云南实施"城镇上山"战略的重要基础性支撑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其中的参评因子可分为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2类。根据云南实际,将特殊因子归纳为7个,即:坡度(陡坡)、地质灾害、地震断裂带、重要矿产压覆、基本农田保护... 云南实施"城镇上山"战略的重要基础性支撑是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其中的参评因子可分为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2类。根据云南实际,将特殊因子归纳为7个,即:坡度(陡坡)、地质灾害、地震断裂带、重要矿产压覆、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并分别分析了这7个因子对云南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影响和"刚性"制约作用,进而将云南山区城镇建设适宜土地(简称山区宜建地)定义为:指坡度在8°-25°,并位于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地震断裂带500m范围区、重要矿产压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之外的缓坡地。这为云南省以及其他类似地区开展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推进山地城镇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特殊因子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生态约束-发展潜力的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宸睿 符海月 +1 位作者 张鑫 钱志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74-181,187,共9页
[目的]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划分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类型区,为江苏省射阳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最小累积阻力值分析射阳县区域生态约束强度,划分强度等级;运用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从开发强度和空间距离角度构... [目的]从生态和经济的角度划分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类型区,为江苏省射阳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最小累积阻力值分析射阳县区域生态约束强度,划分强度等级;运用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模型,从开发强度和空间距离角度构建评价模型,划分区域发展潜力等级;最终在生态约束等级和发展潜力等级的基础上,进行全域城镇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结果](1)生态约束高区域与生态约束低的区域相差较大,总体上以生态保护为主。从空间分布上,不同等级强度生态约束力表现出了阶梯式的分布,由内向外辐射,强度逐步提高。(2)开发潜力与生态约束分级结果对比,矛盾突出,经济需求旺盛,生态保护用地形势严峻。(3)适宜保护区、较适宜保护区、较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4类,所占比率分别为11.04%,24.78%,34.59%,29.59%。[结论]开发适宜性分区表现出"核心—边缘"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同时合德镇及周围的适宜建设区较为集聚,外围适宜建设区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约束 发展潜力 开发适宜性分区 城镇建设用地 江苏省射阳县
下载PDF
基于改进斜坡单元法的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壮 李远耀 +3 位作者 张为 谭建民 刘月 付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49,55,共9页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可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后续城市各项专题规划奠定基础。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为例,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筛选...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发展规划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可为城镇土地利用分类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后续城市各项专题规划奠定基础。以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为例,在充分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筛选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选取地层岩性、坡度等10个基础指标因子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提出基于改进的斜坡单元法——盆域山体阴影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并与传统栅格单元法的评价单元划分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采用多因子叠加模型开展了研究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斜坡单元法得出的研究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双江镇实际建设用地中土地利用的现状,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栅格单元法,可为类似地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城镇建设用地 改进的斜坡单元法 栅格单元法 适宜性评价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适宜性评价——以紫云县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冯雁云 赵宇鸾 +4 位作者 薛朝浪 魏小芳 葛玉娟 任红玉 杨智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1-8,65,共9页
岩溶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开展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评价,可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基于紫云县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地形、生态、社会和区位4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基本农田3个刚性指标,距建成区距离... 岩溶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开展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评价,可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基于紫云县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地形、生态、社会和区位4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基本农田3个刚性指标,距建成区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9个弹性指标,构建岩溶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限条件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软件,分析典型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0.61%和59.39%;地形地貌是影响研究区适宜等级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建设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松山镇和以峰丛洼地为主的猫营镇;刚性因子是限制不适宜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刚性因子和弹性因子限制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的58.90%、4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城镇建设用地 空间拓展 岩溶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市大砭沟西沟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若楠 吴欣 朱一鸣 《城市建筑》 2021年第4期62-65,117,共5页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地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延安市大砭沟西沟地区为例,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对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约20%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不适宜建设区;②不同适...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保障人地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以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延安市大砭沟西沟地区为例,采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对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约20%的城镇建设用地属于不适宜建设区;②不同适宜性的建设用地布局具有一定差异性;③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把最适宜和基本适宜建设用地可作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相反,不适宜与最不适宜建设用地作为建设用地腾退区。研究结果对于当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生态保护,提升城市生态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期望为其他地区的同样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开发边界格局优化研究
11
作者 高鑫 范树平 +2 位作者 李鹏 巨芬 宋晓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96-104,共9页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如何运用评价结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尤为重要。以典型快速城镇化发展区域天长市为例,甄别确定地形起伏、距建制镇距离、植被覆盖率等9个基础指标因子,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基础性工作,研究如何运用评价结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尤为重要。以典型快速城镇化发展区域天长市为例,甄别确定地形起伏、距建制镇距离、植被覆盖率等9个基础指标因子,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潜力—约束”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开展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并对其开发边界格局进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以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为主,占比高达三分之二,空间上呈现以市区为中心向西、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的格局。(2)天长街道、石梁镇和永丰镇三镇潜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居全市前列,未来是城镇扩张主要方向。(3)底线约束型方案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85.88 km^(2),管控发展型方案为103.06 km^(2),积极拓展型方案为120.32 km^(2)。基于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开展未来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及开发边界优化,能够引导城镇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布局,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工作提供理论探索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城镇开发边界 天长市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评价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树平 程从坤 +1 位作者 项思可 张红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以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皖江城市带区县为评价单元,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从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集约性两维层面,采用象限法构建逻辑关系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进行综合评价,将整个皖江城... 以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以皖江城市带区县为评价单元,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从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和集约性两维层面,采用象限法构建逻辑关系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建设用地进行综合评价,将整个皖江城市带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协调发展区、重点发展区4个类型区,提出土地利用的分区优化对策,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项目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 集约度 综合评价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国煜 王嘉怡 +2 位作者 曹宇 刘阳 梁巍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7,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福建省2009—2018年碳排放约束下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化特征,探究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Hicks-Moorsteen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碳... 研究目的:揭示福建省2009—2018年碳排放约束下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化特征,探究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Hicks-Moorsteen指数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结果:(1)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碳排放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特征;(2)碳排放约束下的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可先后分为连续下降和平稳增长两阶段,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呈逐年改善态势,其余城市则表现出波动式正向增长趋势;(3)能源结构系数与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地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推动福建省城镇建设用地的低碳与高效利用应根据各市经济发展特征,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和贸易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效率 城镇建设用地 Hicks-Moorsteen指数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视角的江西省人口—经济—城镇建设用地时空动态及其协调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述 葛刚 刘琪璟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为了从主体功能区视角研究江西省人口—经济—城镇建设用地及其协调性的时空变化,本文在3S技术的支撑下,利用江西省县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的结论有:1)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五年来,人口流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衷相背离;2)盈余的... 为了从主体功能区视角研究江西省人口—经济—城镇建设用地及其协调性的时空变化,本文在3S技术的支撑下,利用江西省县域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的结论有:1)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五年来,人口流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初衷相背离;2)盈余的城镇建设用地与需要城镇化的人口空间错位;3)江西省人口—经济—城镇建设用地的协调性经历了降低(2000~2010年)和上升(2010~2015年)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城镇 Pielou均匀度指数 城镇建设用地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以西藏索县为例
15
作者 刘喜娟 李康康 杨东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级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索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为地势条件复杂、数据资料缺乏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地形位置指数 双评价 高山峡谷地区
下载PDF
基于GIS城镇土地利用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雨 朱庆杰 +1 位作者 党旭光 刘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505-508,共4页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从防灾的角度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开发基于GIS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通过对比分析GI...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建设应重视土地的防灾适宜性评价,由于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从防灾的角度进行城镇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开发基于GIS城镇建设用地防灾适宜性评价方法,借助IDRISI软件,通过对比分析GIS-OWA与布尔决策和权重线性叠加(WLC)等多准则评价方法在决策策略上的区别,计算了唐山市地质灾害影响下的土地利用适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镇建设用地 适宜性评价 防灾 OWA 唐山
下载PDF
小城镇不同空间发展模式的土地承载指数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鑫 刘平 曾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837-6840,6976,共5页
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从耕地发展到建设用地,将承载对象从单纯的人口发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人类活动,从而构建出土地承载指数,并用该指数对不同形态类型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发展不仅是用地规模的... 将土地承载力的概念从耕地发展到建设用地,将承载对象从单纯的人口发展到经济、社会发展等各种人类活动,从而构建出土地承载指数,并用该指数对不同形态类型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揭示出城镇形态的发展不仅是用地规模的简单扩大,其中还包含着对人口聚集、土地经济产出强度和生态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在要求。提出推动小城镇形态升级应该以这些内在要求为着力点加强规划和调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建设用地 土地承载力 承载指数 城镇形态
下载PDF
城镇用地扩张的弹性规划控制研究——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彭佳雯 黄贤金 +1 位作者 张兴榆 王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年第6期29-36,共8页
采用双因素预测模型、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和空间布局规划控制,以探讨具备适度弹性的城镇用地扩张规划控制的内容及模式。基于扩张经济和人口增长驱动双因素,运用GDP、非农人口弹性... 采用双因素预测模型、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城镇用地扩张的规模和空间布局规划控制,以探讨具备适度弹性的城镇用地扩张规划控制的内容及模式。基于扩张经济和人口增长驱动双因素,运用GDP、非农人口弹性预测及单位用地GDP、单位用地非农人口控制构建扩张规模弹性方案预测模型;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节约集约控制需求,选取扩张弹性控制等级分区指标,划分由相对扩张到相对收缩、有弹性到无弹性的分级弹性控制区,结合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识别城镇空间有序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弹性控制方案下南谯区2010、2015、2020年建设用地扩张规模弹性度分别为5.81%、7.25%、8.34%,并将其划分为四级扩张弹性控制区,东南方向为扩张有序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弹性规划控制 双因素预测模型 建设生态适宜
下载PDF
城镇总体规划用地的概略评价
19
作者 黎文芳 《城市规划》 1984年第6期54-56,共3页
城镇总体规划的用地评价是对规划区内各地段的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作出工程评价,是选择决定城镇发展方向和合理布局的基本依据,它对节约城镇建设用地和节省城镇建设投资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果城镇总体规划缺乏用地评价依据,就... 城镇总体规划的用地评价是对规划区内各地段的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作出工程评价,是选择决定城镇发展方向和合理布局的基本依据,它对节约城镇建设用地和节省城镇建设投资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如果城镇总体规划缺乏用地评价依据,就可能给以后城镇建设留下严重的隐患,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总体规划 用地评价 容许承压力 地段 城镇建设用地 平方 液性指数 轻亚粘土 胀缩土 最高洪水位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上海城建用地扩展研究 被引量:55
20
作者 张心怡 刘敏 孟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展过程、特征、规律作了探讨,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5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扩展过程、特征、规律作了探讨,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上海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985~1995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主要集中于城郊边缘地带,而1995~2000年地区扩展差异则更为明显;上海城市扩展主要侵占的用地类型为耕地,其中以水田为主,同时也占用了较多的农村居民点;上海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方向上扩展程度和规模有较大不同;随着距离城区几何中心点距离的增加,各阶段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都呈现一个大致相同的变化过程,扩展强度指数最高的区域大多位于上海主城区的外围即城乡交替地带;经济发展是上海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决定因素,郊区小城镇及小城镇工业的发展是郊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用地 扩展强度指数 GIS 上海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