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以西藏索县为例
1
作者 刘喜娟 李康康 杨东峰 《城市建筑》 202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 针对高山峡谷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过程中,数据整合困难、阈值确定模糊、模型构建复杂等技术难点,文章以索县为例,基于地形位置指数(TPI)和“双评价”指南开展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探索,比较了两种方法在土地资源判定和适宜性分级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索了各方法的适用性,为地势条件复杂、数据资料缺乏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地形位置指数 双评价 高山峡谷地区
下载PDF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机器学习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赵珂 夏清清 胡晓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120,共12页
研究目的:避免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体系建立的主观性,通过“数据海选—非线性认知—线性规则转化”的方式,探索能反映城镇建设适宜性影响因素之间真实联系、评价结果易于理解、便于落地实施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方... 研究目的:避免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体系建立的主观性,通过“数据海选—非线性认知—线性规则转化”的方式,探索能反映城镇建设适宜性影响因素之间真实联系、评价结果易于理解、便于落地实施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方法:非线性机器学习、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贝叶斯网络非线性结构学习出的有向无圈网络(DAG)揭示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影响的线性主次性,贝叶斯网络非线性参数学习出的各评价指标重要度映射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的线性重要度。研究结论:对比“专家经验线性评价”、“非线性贝叶斯网络评价”“转化线性规则评价”三种方法评价结果,非线性贝叶斯网络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大大高于专家经验线性评价结果,转化线性规则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不如非线性贝叶斯网络评价,但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评价出的城镇建设适宜用地更加集中连片,评价结果易于感知、理解,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适宜性 机器学习 贝叶斯网络 非线认知 线规则
下载PDF
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实践——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继龙 林丰增 +7 位作者 彭博 曾剑威 武彬 张艺武 林韶恺 孙作勇 张振国 于俊杰 《华东地质》 2022年第4期490-502,共13页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以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具有代表性的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基于“双评价”指南构建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城镇建设的适宜性及...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以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具有代表性的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基于“双评价”指南构建了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对城镇建设的适宜性及潜力进行评价分析,进而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及格局提出建议。宁德市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2682.88 km^(2),占全区陆地面积的19.98%;城镇建设不适宜区面积5979.06 km^(2),占全区陆地面积的44.53%。火山岩区受典型地貌影响,城镇建设适宜区连片性较差,分布相对零散,花岗岩区城镇建设适宜区连片度较好。适宜区展布特征及连片度整体受不同岩性区地形地貌控制,各县(区、市)差异较明显,潜力区内生态功能用地类型偏多,农村宅基地、茶园及果园地等具备城市扩展建设供给潜力。建议加强“沿东发展,向西推进”的发展方向,形成“一核-三轴-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达成山海协调发展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适宜性 建设潜力 国土空间规划 福建省宁德市 东南沿海火山岩区
下载PDF
FLUS模型对佛山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验证与修正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招晖 陈昌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自然资源本底摸查、空间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随着AI时代的带来,从智能化角度探索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式成为了可能。文章以佛山为例,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城镇空间进行模拟,比对... 自然资源本底摸查、空间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随着AI时代的带来,从智能化角度探索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式成为了可能。文章以佛山为例,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城镇空间进行模拟,比对分析其模拟结果与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异同。研究表明,两种分析结果总体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的是一种“千层饼”叠加的空间分析方法,无法反映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与预期值有所偏差。因此,在对空间要素流动密集地区进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FLUS模型的模拟结果对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更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FLUS模型 佛山
下载PDF
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的研究
5
作者 杨海明 《区域治理》 2024年第31期0157-0159,共3页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科学适度有序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科学适度有序开发利用国土空间,建设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针对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基础薄弱、不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城镇建设布局造成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支撑。本研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为基础,通过分析资源环境禀赋、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识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生态极敏感空间,明确了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适宜空间,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重要 农业生产适宜 城镇建设适宜性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