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空间叙事转向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152,共4页
在小城镇的空间展现上,中国小城镇电影运用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空间叙事策略,形成了1990年后中国电影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本文立足于对1990年以来小城镇电影中的影像与小城镇空间的多元叙事关系,探讨中国小城镇电影的空间叙事魅力,并深入... 在小城镇的空间展现上,中国小城镇电影运用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空间叙事策略,形成了1990年后中国电影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本文立足于对1990年以来小城镇电影中的影像与小城镇空间的多元叙事关系,探讨中国小城镇电影的空间叙事魅力,并深入分析中国第五代和新生代导演的新小城镇电影在空间叙事结构、空间叙事视角及空间叙事形态上的诸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空间叙事 城镇电影 新生代
下载PDF
当代重庆城镇电影的影像景观和精神空间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蕾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随着聚焦"城镇"空间及在此空间中当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电影作品的大量涌现,当代城镇电影逐渐走向自觉生产,构建起"都市城镇农村"三维电影空间,当代电影的新理论视域也转向了对全球化时代在地/本土性经验的表达。其... 随着聚焦"城镇"空间及在此空间中当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电影作品的大量涌现,当代城镇电影逐渐走向自觉生产,构建起"都市城镇农村"三维电影空间,当代电影的新理论视域也转向了对全球化时代在地/本土性经验的表达。其中,以重庆城镇空间为主题的电影作为重庆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和审美形态:城镇影像中的废墟式的三峡库区空间、流动式的社会空间、地域色彩的人文空间、命题式的话语机制空间,不仅揭示了城镇电影独特的精神内涵,也呈现了时代下的城镇个体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影像景观 精神空间
下载PDF
中国当代小城镇电影的发展现状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燕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3-146,共4页
在中国,小城镇是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这些介于都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城与乡等共存互渗的文化品格。以小城镇为主要故事背景和叙事空间的小城镇电影,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表达对象,还开拓了新的电影表现空... 在中国,小城镇是一个特定的地域空间。这些介于都市和乡村之间的小城镇,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新与旧、城与乡等共存互渗的文化品格。以小城镇为主要故事背景和叙事空间的小城镇电影,不仅丰富了中国电影的表达对象,还开拓了新的电影表现空间。不过,虽然小城镇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在当前影视产业越来越显示其奇观化、商业化特征之际,小城镇电影的创作和发展现状却显得日益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城镇电影 发展现状 营销策略
下载PDF
中国新小城镇电影的空间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清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21-22,共2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大批以本土小城镇为叙事空间的电影,其中有《巫山云雨》、《小武》、《站台》、《任逍遥》、《盲井》、《青红》、《向日葵》等被称为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也包括第五代摄影师转型做导演的顾长卫所拍摄的《孔雀》。... 近年来,中国电影出现了大批以本土小城镇为叙事空间的电影,其中有《巫山云雨》、《小武》、《站台》、《任逍遥》、《盲井》、《青红》、《向日葵》等被称为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也包括第五代摄影师转型做导演的顾长卫所拍摄的《孔雀》。这些电影的故事多发生在中国内地的小城镇,影片弥漫着强烈的中国小城镇的气息和质感。形成了90年代后中国电影的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剖析新的小城镇电影的空间策略,以及这种空间策略体现的新生代电影的突破性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小城镇电影 城市电影 叙事空间 公共空间 空间策略
下载PDF
论新生代小城镇电影的空间叙事差异
5
作者 吕燕 《传媒论坛》 2018年第13期6-7,10,共3页
在小城镇的空间展现上,新生代导演的小城镇电影运用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空间叙事策略,形成了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本文立足于对李扬、贾樟柯和张猛三位新生代导演的小城镇电影中的影像与小城镇空间的多元叙事关系,探讨新... 在小城镇的空间展现上,新生代导演的小城镇电影运用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空间叙事策略,形成了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个独特的话语空间。本文立足于对李扬、贾樟柯和张猛三位新生代导演的小城镇电影中的影像与小城镇空间的多元叙事关系,探讨新生代导演的新小城镇电影在空间叙事结构、空间叙事视角及空间叙事形态上的诸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电影 空间叙事 城镇电影 新生代
下载PDF
“志”与“辞”:中国小城镇电影的抒情美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61-69,共9页
中国电影史上存在一类旨在“抒情”的小城镇电影,它们以边缘的姿态进行着电影艺术本体和审美形式的探索,获得了相当高的美学成就。梳理电影史的抒情脉络时发现:一方面,现实主义电影努力在戏剧性故事中追求抒情性,从而产生了具有强烈或... 中国电影史上存在一类旨在“抒情”的小城镇电影,它们以边缘的姿态进行着电影艺术本体和审美形式的探索,获得了相当高的美学成就。梳理电影史的抒情脉络时发现:一方面,现实主义电影努力在戏剧性故事中追求抒情性,从而产生了具有强烈或明显抒情意味的诗意电影;另一方面,一批旨在发掘和推进电影美学的电影导演尝试在电影主题和电影语言表现上进行突破,从而产生了真正的抒情电影,也营构电影的诗情。中国电影的抒情美典中有大量小城镇电影,以《小城之春》《早春二月》《边城》三部小城镇抒情电影美典为例,可以看出:小城镇电影抒情美学本体的核心是抒情的主体性,其抒情主体借作品以“言志”,在创作中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个人的生命经验、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抒情美学的形式指电影主体在进行抒情时使用的修辞方法,从及物性修辞到去物性修辞,其抒情主体带领观众进入作为抒情对象的物质世界,同时又创造了超越物质世界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城镇电影 抒情美学
下载PDF
以小城镇为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小城镇电影中的介入性现象研究
7
作者 刘靓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小城镇电影负载着电影艺术家们从人类维度对城镇变迁的忧患意识与自我觉醒的思考,通过对现实以总体化的叙事能力,重组日常的零散化体验。这些再现的电影符号及意象作为人们构建现实、思考未来的参照物,成为一种文化的能指。本文的研究... 小城镇电影负载着电影艺术家们从人类维度对城镇变迁的忧患意识与自我觉醒的思考,通过对现实以总体化的叙事能力,重组日常的零散化体验。这些再现的电影符号及意象作为人们构建现实、思考未来的参照物,成为一种文化的能指。本文的研究重心放在有关小城镇电影的“介入性”现象的研究叙述上,将电影作为媒介,放置于“小城镇”空间之下的现代化进程中来审视,再现社会变革,同时探寻此类题材之于人物意识的现代性演进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乡愁体验,从而延伸至电影背后的文化、历史、审美维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介入性 文化坐标 身份意识 文化乡愁
下载PDF
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中的社群意识研究
8
作者 刘靓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9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六代与新生代导演用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对身处的“小城镇”进行描绘,以“边缘者”抑或是“底层”的姿态进行身份叙事,创作了一系列生动而又典型的“边缘人群”艺术形象。以社群意识关照90年代以来中国小城... 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六代与新生代导演用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创作倾向对身处的“小城镇”进行描绘,以“边缘者”抑或是“底层”的姿态进行身份叙事,创作了一系列生动而又典型的“边缘人群”艺术形象。以社群意识关照90年代以来中国小城镇电影的发展路径,呈现出以下三个面向:以地缘空间生产作为城镇社群生活特质的再现;以身份认同作为城镇社群情感结构的展现;以共同体作为特定处境之下的社群意识形态建构。并以此为感知中国底层社会发展的历史氛围与在地经验提供了观察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地缘空间 身份认同 共同体 社群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叙事建构
9
作者 李泳臻 梁菲儿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中国电影对小城镇的关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在电影里也逐渐有了更为丰富的蕴意。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小城镇电影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小城镇为主要叙事空间的电影集中亮相,成为影史上小城镇电影爆发的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对小城镇的关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在电影里也逐渐有了更为丰富的蕴意。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小城镇电影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以小城镇为主要叙事空间的电影集中亮相,成为影史上小城镇电影爆发的一次高潮,小城镇亦在90年代的电影里获得了主体性的阐释。本文将从城镇空间想象与塑造的当代性、对生活和日常的开掘以及情感体验的传达三个方面去分析90年代的小城镇电影文本,力图在文本的叙事建构里发现其叙事共性、美学风格及与时代现实对话的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城镇电影 叙事建构 当代性
下载PDF
“小城之子”的乡愁书写——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孟君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00,共9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小城镇为主要叙事空间的中国电影集体登场,形成中国电影史上小城镇电影的一次高峰。在这些电影文本中,有一种颇为醒豁的类型,即生长于小城镇、生活在大都市的"小城之子"通过电影书写他们的故乡小城...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小城镇为主要叙事空间的中国电影集体登场,形成中国电影史上小城镇电影的一次高峰。在这些电影文本中,有一种颇为醒豁的类型,即生长于小城镇、生活在大都市的"小城之子"通过电影书写他们的故乡小城。本文以贾樟柯的《小武》和《站台》、王小帅的《青红》、章明的《巫山云雨》为例,分析"小城之子"们如何通过城内空间、移动空间、身体景观和城外空间等几种空间叙事形态表达他们的浓烈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子 乡愁 中国小城镇电影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彰显风格的形式空间——论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风格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7-102,共6页
除了写实主义风格外,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另一种颇为明显的美学风格是形式主义风格。本文以电影导演章明、陆川、张猛的作品为对象,分析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中不同的形式主义风格及其在空间叙事上的表现。本文认为,小城镇电影风格化的... 除了写实主义风格外,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另一种颇为明显的美学风格是形式主义风格。本文以电影导演章明、陆川、张猛的作品为对象,分析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中不同的形式主义风格及其在空间叙事上的表现。本文认为,小城镇电影风格化的空间叙事表现为:《巫山云雨》中隐喻性的心理空间、《寻枪》中焦虑性的情绪空间和《钢的琴》中舞台化的仪式空间,多元形态的空间叙事使小城镇电影的形式主义风格渐趋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风格 中国小城镇电影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当代重庆城镇电影中的县域文化景观和空间建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蕾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7,共3页
作为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城镇电影既是重庆地方城镇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呈现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重庆城镇影像中的对三峡影像空间的发现、对断裂社会空间的观察、对富有地域色彩的城镇景观的展现,乃至到时代话语下的... 作为媒介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城镇电影既是重庆地方城镇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也呈现了城镇影像空间的文化意象。重庆城镇影像中的对三峡影像空间的发现、对断裂社会空间的观察、对富有地域色彩的城镇景观的展现,乃至到时代话语下的个体焦虑的深层挖掘,揭示了城镇影像空间的独特的审美形态,呈现了时代潮流中城镇个体的精神变迁和生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镇电影 文化景观 电影空间
原文传递
小城漫游者: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个典型意象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君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6,共6页
小城漫游者的集中涌现是1995年以来中国电影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小城漫游者因其数量的持续递增和意义的多重指涉而成为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个典型意象。小城漫游者是多维符指,导演们通过其独特的"步行修辞"展示了珍贵的小城镇经... 小城漫游者的集中涌现是1995年以来中国电影中令人瞩目的现象,小城漫游者因其数量的持续递增和意义的多重指涉而成为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个典型意象。小城漫游者是多维符指,导演们通过其独特的"步行修辞"展示了珍贵的小城镇经验,这是积极而重要的文化抗争策略。小城漫游者是导演们基于小城镇的社会现实而主观创造出来的一个电影意象,是中国电影"重塑"小城镇社会的艺术介质,这是中国电影对社会现实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游者 意象 城镇电影 步行修辞学
原文传递
考察点、时空体与坐标系:论中国电影中的小城镇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君 周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68,共7页
电影是社会现实的"共振波",小城镇在电影中的呈现与中国社会百年发展进程有着对应关系,因此中国电影中的小城镇是小城镇社会的极佳考察点。小城镇电影已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性框架,其对中国小城镇社会的呈现包含两个维度:一是... 电影是社会现实的"共振波",小城镇在电影中的呈现与中国社会百年发展进程有着对应关系,因此中国电影中的小城镇是小城镇社会的极佳考察点。小城镇电影已形成一个成熟的系统性框架,其对中国小城镇社会的呈现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历时性"还原历史现场"的电影时空体,二是共时性诠释小城镇生活的话语坐标系。中国电影应全面承担反映小城镇现实、形塑小城镇文化和介入小城镇社会发展的重任,与小城镇社会持续"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社会考察点 电影时空体 话语坐标系 城镇社会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小城镇”文化景观研究(1990—2015)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靓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主流的商业电影模式所遮蔽的中国电影,规避了对社会变迁中的小城镇场域的文化关注,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存在之于影像书写的盲区,却也提供了一个可待挖掘的创作与行动空间。小城镇电影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独特的文化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主流的商业电影模式所遮蔽的中国电影,规避了对社会变迁中的小城镇场域的文化关注,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存在之于影像书写的盲区,却也提供了一个可待挖掘的创作与行动空间。小城镇电影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独特的文化景观,填补了这一人为的社会结构性空白,它所负载的是导演们对中国当前城镇化语境下承担社会转型成本的底层民众,乃至整个国族命运的思考;展现的是以社会体验为基点,对新时期的国家寓言的实践,探索一种合理解释集体和个人历史的形式,提供一条理解自身文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文化景观 城镇化书写 国家寓言
下载PDF
电影地形图上一处阙如的空间——论中国电影史中的小城镇电影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君 《华中传播研究》 2015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小城镇电影是与城市电影和乡村电影并列的第三大电影类型,但在中国电影地形图上缺乏应有的位置。本文根据对小城镇和小城镇电影的界定,梳理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小城镇电影,并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中国小城镇电影拥有清... 在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中,小城镇电影是与城市电影和乡村电影并列的第三大电影类型,但在中国电影地形图上缺乏应有的位置。本文根据对小城镇和小城镇电影的界定,梳理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小城镇电影,并进行初步分析,发现中国小城镇电影拥有清晰的历史脉络、不可忽视的数量、丰富的表现形态,以及独特的美学风格。本文认为,小城镇电影书写的小城镇生活反映了其独有的'感觉与情感关系',这一处于城市和乡村夹缝中的电影空间具有独特的社会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价值,这正是小城镇电影作为一个类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小城镇电影 电影空间 电影地形图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初期小城镇电影的郁勃与衍变——基于电影社会学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源堃 《华中学术》 2021年第1期271-278,共8页
在中国电影史上,小城镇电影的发展与社会关系密切。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小城镇始终是电影地形图上一处阙如的空间,直到改革开放施行,小城镇电影才大量涌现。通过电影社会学视角的考察可以发现,小城镇电影的勃兴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国... 在中国电影史上,小城镇电影的发展与社会关系密切。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小城镇始终是电影地形图上一处阙如的空间,直到改革开放施行,小城镇电影才大量涌现。通过电影社会学视角的考察可以发现,小城镇电影的勃兴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因此,作为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一时期的小城镇电影既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同时也能动地对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与时代症候进行了反思。此外,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电影逐步去意识形态化,不断丰富自身的题材和意涵,成为进行类型生产和艺术探索的特殊景观空间和表意空间,为小城镇电影走向多元繁荣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城镇电影 电影社会学 城镇化建设 现代性
原文传递
图绘地缘机体--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的小城镇
18
作者 刘靓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6,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小城镇”地缘机体的图绘与建构是在电影美学与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下等跨学科的交流中分析电影的文本内外,辨析指意的过程。此类电影是导演们力图以趋近民族志的内在视点来表达“小城镇”世界观的实践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中“小城镇”地缘机体的图绘与建构是在电影美学与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下等跨学科的交流中分析电影的文本内外,辨析指意的过程。此类电影是导演们力图以趋近民族志的内在视点来表达“小城镇”世界观的实践手段,以对“小城镇”地缘机体的形塑与理解作为体认世界的一种强有力的认知范式,勾勒出小城镇地缘空间的文化构建意义,并形成具有“中国”属性的地缘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地缘机体 景观编码 边缘建构
下载PDF
从牺牲品、抗争者到权力主体——论新世纪以来中国小城镇电影的渐进式性别空间叙事
19
作者 孟君 《电影新作》 2017年第4期4-10,共7页
新世纪以来,多部中国小城镇电影开始书写并展现意蕴丰富的女性空间,它们构成了一种以女性为书写对象、着意阐释女性空间的电影类型。本文以《红颜》等小城镇电影文本为对象,分析其性别空间的特点及其与小城镇女性生存状态的关联,意在探... 新世纪以来,多部中国小城镇电影开始书写并展现意蕴丰富的女性空间,它们构成了一种以女性为书写对象、着意阐释女性空间的电影类型。本文以《红颜》等小城镇电影文本为对象,分析其性别空间的特点及其与小城镇女性生存状态的关联,意在探讨小城镇电影在女性意识表达上的变化。本文认为,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城镇电影中的女性群体有潘多拉、美杜莎、萨福三个原型,她们经历了蒙昧、抗争到逃逸的演变历程,其性别空间从男权空间、铁屋空间向游牧空间作渐进式转变,在女性意识层面则从"牺牲品女性主义"转变为"权力女性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品 权力主体 中国小城镇电影 性别空间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小城镇电影审美观念的嬗变
20
作者 张丹 《都市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336-353,共18页
在中国电影中,乡村和城市往往被赋予更多的主流文化意义,而小城镇作为特定的地域空间,其边缘化的地位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以小城镇为主要叙事背景的作品其实不胜枚举。这些作品不仅在主题上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叙事... 在中国电影中,乡村和城市往往被赋予更多的主流文化意义,而小城镇作为特定的地域空间,其边缘化的地位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但纵观整个中国电影史,以小城镇为主要叙事背景的作品其实不胜枚举。这些作品不仅在主题上丰富了中国电影的叙事表达,而且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电影本体的艺术探索以及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审美特征。从早期江南小镇电影的政治诗性与古典意蕴的现代性融合,到'文革'后的历史反思与人性关照的现实主义回归,从九十年代以后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浪潮下的多元化创作,到当下小城镇电影与主流市场的接轨,中国大陆小城镇电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电影 审美观念 审美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