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简方案框架下对“Simpson法则”的再思考
1
作者 杨大然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6-51,共6页
文章依据生成语法理论的最新成果——最简方案框架对"Simpson法则"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文章指出,该法则所涉及的底层和表层结构两个表征层面在当前的生成语法体系中已被剔除,同时主语和宾语在汉语等形态匮乏的语言中也较... 文章依据生成语法理论的最新成果——最简方案框架对"Simpson法则"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文章指出,该法则所涉及的底层和表层结构两个表征层面在当前的生成语法体系中已被剔除,同时主语和宾语在汉语等形态匮乏的语言中也较难界定。文章提出,"Simpson法则"所规定的底层宾语在最简方案框架内被重新定义为直接域内论元,该位置是受事或客体论元的基础生成位置。据此文章将"Simpson法则"修正为"直接域内论元限制",即结果补语所指向的成分必须是直接域内论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son法则 最简方案 直接域内论元限制
下载PDF
最简方案理论下汉语无标记项‘被’字句的分析
2
作者 王喜霞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6-88,共3页
根据形式主义语言学,英语被动句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和名词提升这一机制。这种机制也应用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无标记项)。在本文的分析当中,采用了最简方案中的一些规则诸如动词套组结构等。本文比较了不同流派对“被”字特征的不... 根据形式主义语言学,英语被动句产生于动词被动化和名词提升这一机制。这种机制也应用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无标记项)。在本文的分析当中,采用了最简方案中的一些规则诸如动词套组结构等。本文比较了不同流派对“被”字特征的不同看法,通过使用句法理论当中的“画树”澄清了“被”字的功能特征,将其定性为次动词——即功能介于介词和动词之间的一类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理论 格核查 论元 域内论元 被字特征 动词词组套组结构 最简方案
下载PDF
生成语法框架下法语过去分词性数变化的统一解释
3
作者 胡叶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49-150,共2页
法语过去分词性数的变与不变,有着一套严谨且复杂的"规则",目前鲜有研究聚焦这些"规则"之间的内在规律,止步于"规则"描写的层面。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首先举例说明过去分词性数配合的各类"规则&... 法语过去分词性数的变与不变,有着一套严谨且复杂的"规则",目前鲜有研究聚焦这些"规则"之间的内在规律,止步于"规则"描写的层面。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首先举例说明过去分词性数配合的各类"规则",然后,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分析各类"规则"的句法结构,以期揭示其中的内在规律,为法语过去分词的性数变化提供统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分词 性数变化 域内论元
下载PDF
日汉定中关系“V-N”型复合词比较──以日语“和语动词”和汉语“单音节动词”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汀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年第1期65-71,共7页
本文主要运用影山(1996,2001)的动词语义概念结构理论和汉语顾阳、沈阳(2001)的论元结构观点,分析考察日汉定中关系"V-N"型复合词中典型的域外论元和域内论元中心语名词与动词语义的关系及其构词特点。
关键词 定中关系 复合词 中心语 域内论元 论元
原文传递
基于生成语法的格理论研究助词省略现象
5
作者 张岩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67-74,共8页
在现代日语口语中,助词省略较为普遍。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非"单纯的助词省略",而是句子背后存在着未表现为文字或音声形态的助词,笔者将其命名为"隐身助词",其句子为"隐身助词句"... 在现代日语口语中,助词省略较为普遍。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非"单纯的助词省略",而是句子背后存在着未表现为文字或音声形态的助词,笔者将其命名为"隐身助词",其句子为"隐身助词句"。并运用生成语法的格理论,验证这一假说的合理性,考察"隐身助词"的具体生成条件。最后,基于论元结构理论将其分类为位于域内论元位置和位于域外论元位置的"隐身助词"。通过例句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有阶段性的连续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助词 生成语法的格理论 域内论元 论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