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毗邻海域构造聚煤带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培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3,共13页
中国毗邻海域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赋存,还有发育良好的含煤建造和煤层的存在.具有含煤建造形成和发育时间长、分布广,厚度大、沉积类型多、煤层层数多等特征,煤的变质程度是有规律变化,油气与煤层共生.作者认为,在海区进一步研... 中国毗邻海域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赋存,还有发育良好的含煤建造和煤层的存在.具有含煤建造形成和发育时间长、分布广,厚度大、沉积类型多、煤层层数多等特征,煤的变质程度是有规律变化,油气与煤层共生.作者认为,在海区进一步研究它和油气的综合开发利用,探讨两者的成因联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煤带 含煤建造 聚煤区 沉积类型 变质程度 域构造 拗陷 海陆过渡相 南海北部 南黄海
下载PDF
东亚地区区域构造演化与构造域划分 被引量:6
2
作者 商岳男 康永尚 +3 位作者 岳来群 魏彦志 齐雪峰 马素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3期211-222,共12页
东亚大陆不是简单地以一个巨型前寒武纪克拉通为主体而形成的单一大陆,而是由一些小板块和众多微陆块及其间的褶皱带或造山带组合、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大陆。在前人分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经系统分析和有机整... 东亚大陆不是简单地以一个巨型前寒武纪克拉通为主体而形成的单一大陆,而是由一些小板块和众多微陆块及其间的褶皱带或造山带组合、经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复合大陆。在前人分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经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形成对整个东亚地区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的系统认识。研究表明,东亚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寒武纪稳定陆壳形成阶段、古生代陆洋分化对立阶段和中新生代盆山对峙发展阶段,尤其以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对东亚大陆具有重要意义。以燕山期以来东亚地区所受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在不同地区作用的差异为主要参考指标,可将东亚地区划分为7个构造域:西部挤压构造域、西部相对稳定构造域、青藏—羌塘构造域、中部克拉通构造域、俯冲边缘构造域、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域和兴安—蒙古构造域,构造域的划分对于研究区内沉积盆地的成盆演化历史、进行盆地类型划分和盆地油气资源潜力类比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构造演化 构造 划分
下载PDF
越南东北部静足(Tinh Túc)钨锡矿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东升 刘俊来 +5 位作者 TRAN MyDung NGYUEN QuangLuat 郭强 吴文彬 张招崇 赵志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95-2808,共14页
越南东北部高平地区静足(TInhTúc)钨锡矿床分布在银山-静足成矿带上,属于中国西南-越东北花岗岩相关的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的锆石SIMSU-Pb测年结果为93.9±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SiO... 越南东北部高平地区静足(TInhTúc)钨锡矿床分布在银山-静足成矿带上,属于中国西南-越东北花岗岩相关的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花岗岩的锆石SIMSU-Pb测年结果为93.9±3.0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高硅(SiO2含量73.5%~74.6%),铝过饱和(Al2O3含量14.21%~14.88%),高碱(Na2O+K2O为6.64%~8.47%)、富钾贫钠(K2O/Na2O>1),同时富集Rb、Th、U、Zr、Hf,亏损Ba、Nb、Sr、Ti、Eu,轻稀土相对富集,呈现明显的负Eu异常。同位素研究表明,样品的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49±0.027,εNd(t)为-10.71~-10.42。本文依据派洼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派洼花岗岩为燕山期后造山环境中形成的高度分异岩浆结晶的结果。通过与华南西南部矿床相关岩体比较,将静足派洼岩体归入个旧-大厂花岗岩带。并通过与缅甸境内腾冲-毛淡棉花岗岩带岩体特征对比并结合构造环境判别,提出个旧-大厂花岗岩带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双重影响,但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洼花岗岩 个旧-大厂花岗岩带 特提斯构造 越南东北部
下载PDF
满洲里地区巴勒根哈德古火山口的发现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任升莲 宋传中 +8 位作者 李加好 宫龙 黄鹏 林寿发 李龙明 杨帆 刘乐 胡达 刘国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7-1269,共13页
满洲里地区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南段,深受古亚洲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在中生代产生了具有很大影响的构造——岩浆活动。2011年在进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时,首次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西北约42 km处发现一个被第四系掩盖的古火山口,... 满洲里地区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南段,深受古亚洲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在中生代产生了具有很大影响的构造——岩浆活动。2011年在进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时,首次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西北约42 km处发现一个被第四系掩盖的古火山口,称为巴勒根哈德古火山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0.6096’,北纬48°51.4327’。在遥感影像图上表现为与之相对应的环形构造和放射状水系,非常清晰地显示出环状火山口。岩性主要由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火山集块熔岩、火山集块角砾熔岩与流纹岩组成,构成数个韵律层。除顶底不完整以外,可见三个完整的喷发韵律层,均由爆发相开始,以溢流相结束,爆发指数为0.72~0.92,自下而上喷发力度逐渐减弱。流纹岩中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为167.8±3.3~162.2±2.1 Ma,指示该火山喷发的时代为中侏罗世。应力场分析研究认为本地区在中生代早期σ1为NWW向,稍后转为NNW向,说明中生代以后本地区应力场由古亚洲体制转为太平洋构造体制。由于叠加了NNW方向的挤压作用,导致得尔布干断裂带活化,并形成了NNE向具有左旋剪切性质的额尔古纳断裂带以及与之配套的NWW向的张性断裂,二者的交切处成为中侏罗世中酸性岩浆上升和就位的最佳空间。因此,在NNE向上常形成串珠状分布的中心式火山口群,巴勒根哈德和甲乌拉火山口就是其中的两个,它们是古亚洲构造和太平洋构造背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里 火山口 流纹岩 火山角砾岩 太平洋构造 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
下载PDF
论法治社会建设的三域构造 被引量:1
5
作者 聂辛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3,共7页
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相比,法治社会不仅具有独立意涵,而且其建设更关乎法治中国建设的命脉。然而,由于法治社会建设之本体尚未在理论上备位,以致整个理论研究好似"盲人摸象",无的放矢。实质上,法治社会建设的本体包含三个领... 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相比,法治社会不仅具有独立意涵,而且其建设更关乎法治中国建设的命脉。然而,由于法治社会建设之本体尚未在理论上备位,以致整个理论研究好似"盲人摸象",无的放矢。实质上,法治社会建设的本体包含三个领域:公民社会、政治社会和经济社会,而法治社会建设就是三域法治化的过程,法治化本质即是基本自由权的实现。通过借助科恩和阿雷托提出的社会三分结构理论,确立相应的原则与边界,阐发三域的互动策略与原理,最终得以证立法治社会建设三域构造之存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公民社会 政治社会 经济社会 域构造
下载PDF
由P元域构造Pl阶群
6
作者 陆少华 《大学数学》 1994年第4期96-97,共2页
当P为素数,l是(P—l)的因子时,本文利用P元域,给出构造阶为Pl的非交换群的一个方法。
关键词 非交换群 域构造 PL 循环群 子群 零元 阶元 乘法群 非空有限子集 二元关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29
7
作者 叶和飞 罗建宁 +5 位作者 李永铁 童箴言 余谦 王小龙 朱同兴 冯心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27,共27页
Klemme和Ulmishek(1 991 )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 :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 ,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 喜... Klemme和Ulmishek(1 991 )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 :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 ,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新特提斯海消亡的产物 ,而现今提出的古特提斯和基梅里造山带已突破Suess原提出的时空范围 ,其演化时间已延长到古生代 ,地域上已达亚洲中纬度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及塔里木地块等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范围内。特提斯巨型构造域虽然在走向上有明显的分段性 ,但其形成演化存在可比性。笔者认为以扎格罗斯带为代表的新特提斯可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对比。阿拉伯地台至扎格罗斯山前坳陷与中国境内青藏高原地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 :①发育自寒武纪至第三纪连续沉积了厚度 50 0 0~ 1 2 0 0 0m的海相沉积 ,具典型的被动边缘沉积特征。区内广泛发育侏罗纪至老第三纪的海相沉积 ;②区内泥盆纪、晚侏罗世、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礁灰岩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白云岩、硬石膏、岩盐、滩岩等 ,在晚侏罗世、早中白垩世及老第三纪始新世均发育有油页岩 ;③自早古生代至新生代具多元生烃地层单元组合 ,具多套生、储、盖组合 ,具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构造 勘探建议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中国西部古亚洲与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划分问题讨论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荣社 计文化 +2 位作者 何世平 刘银 张海迪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7-250,共4页
构造域是岩石圈划分中最大一级构造分区,一般将大洋岩石圈及与相邻大陆相互作用的构造带归为同一构造域,其实质是强调以大洋岩石圈为主导动力源.在梳理青藏高原北部造山带、天山-兴蒙造山带数十条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时代、性质的基础上,... 构造域是岩石圈划分中最大一级构造分区,一般将大洋岩石圈及与相邻大陆相互作用的构造带归为同一构造域,其实质是强调以大洋岩石圈为主导动力源.在梳理青藏高原北部造山带、天山-兴蒙造山带数十条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时代、性质的基础上,结合古生代古地理编图研究成果,提出中华古陆(地)块群在古生代时期为介于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间的陆链.现今的天山-兴蒙造山带是古亚洲洋与不同性质陆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属古亚洲构造域组成部分,秦、祁、昆造山带是特提斯洋与中华古陆(地)块群相互作用结果,属特提斯构造域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岩石圈 古亚洲洋 特提斯 古陆琏
下载PDF
古亚洲构造域侵入岩时——空演化框架 被引量:43
9
作者 邓晋福 冯艳芳 +6 位作者 狄永军 刘翠 肖庆辉 苏尚国 赵国春 孟斐 车如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11-1224,共14页
长期以来,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众多模型,讨论古亚洲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和造山(带)结构样式。但是,认识上的分歧很大,特别是关于主洋盆的空间位置和闭合时间。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编图(1∶250万)和研究这个侧面,参与讨论。1侵入(岩... 长期以来,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众多模型,讨论古亚洲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和造山(带)结构样式。但是,认识上的分歧很大,特别是关于主洋盆的空间位置和闭合时间。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编图(1∶250万)和研究这个侧面,参与讨论。1侵入(岩)弧,碰撞和后造山岩石组合,随时间由西向东变新,同时,主构造带走向从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暗示古亚洲洋的闭合最终转化为太平洋构造域。2位于主洋盆北侧的是宽阔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的沟——弧——盆系统;位于南侧的西面为南天山被动陆缘,中部为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窄的沟——弧——盆系统,东面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活动陆缘。3主体侵入(岩)弧的内部分散地分布着从Pt3开始的残留弧和残留oφ,被看做是主体弧的基底。4传统上认为的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本文基于它们的侵入(岩)组合归为残留弧,认为不是构造上相对稳定的性质,并未采用"地块"的术语,而把它们看作洋陆转换过程中早期残余岛弧处理。5提出主洋盆的识别有三个标志,(a)洋闭合最晚,(b)或为双向俯冲(当两侧均为活动大陆边缘时),或单向俯冲(当一侧为被动陆缘,另一侧为活动陆缘时),(c)长寿命的洋以及洋闭合带常常发育地中海式残余洋发育的陆——陆碰撞早阶段。6该构造域主要发育Pt3——T的侵入(岩)弧和oφ,支持S¨engor等关于大量新生陆壳的推测,亦与大量花岗岩类为εNd(t)"+"值符合。新生陆壳的形成又暗示,长时间的洋俯冲必导致地幔的冷却,以及大量榴辉岩进入地幔,最终导致高密度的地幔下降流形成,必导致洋的闭合与随后的陆——陆碰撞,形成最初的东亚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构造 侵入岩弧 主洋盆 大陆边缘类型 新生陆壳
下载PDF
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构造域的转换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以闽西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61
10
作者 吴淦国 张达 +1 位作者 陈柏林 吴建设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对中国东南大陆的重要构造及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的系统研究表明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存在从特提斯 -喜马拉雅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 ,从而导致该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构造 -岩浆岩带展布、岩相古地理的... 对中国东南大陆的重要构造及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的系统研究表明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存在从特提斯 -喜马拉雅构造域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 ,从而导致该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构造 -岩浆岩带展布、岩相古地理的演化、构造系统及区域成矿作用等方面发生明显的变化 .构造系统分析表明 ,该区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在两大构造域相互复合、转换及叠加过程中完成的 ,构造域转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是该区岩石圈横向及纵向上的不均一性及壳幔的相互作用 .成矿作用及成矿年龄的研究表明 ,伴随构造域的转换 ,东南大陆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应存在一期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 成矿作用 东南大陆 中生代
下载PDF
中国东北古亚洲与古太平洋构造域演化与转换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五力 郭胜哲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1期27-34,共8页
现今分布于中朝、塔里木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之间的古亚洲构造域,既存在于前中生代,也存在于中新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不能等同于古亚洲洋及其构造域.作为古亚洲构造域一部分的古亚洲洋开始于晚寒武世—奥陶纪,结束于中三叠世.古太平洋及其... 现今分布于中朝、塔里木古陆与西伯利亚古陆之间的古亚洲构造域,既存在于前中生代,也存在于中新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不能等同于古亚洲洋及其构造域.作为古亚洲构造域一部分的古亚洲洋开始于晚寒武世—奥陶纪,结束于中三叠世.古太平洋及其构造域形成于晚古生代,印支期后,成为滨太平洋构造域.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与古亚洲构造域并存,形成两个构造域的板内造山带、局部盆山构造和东北高原.早白垩世形成以滨太平洋构造域为主体的北北东向盆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构造 古亚洲洋 古太平洋及其构造 滨太平洋构造 演化与转换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侯青叶 赵志丹 +3 位作者 张本仁 张宏飞 张利 陈岳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7-577,共11页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_(?)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_(?)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构造 青藏高原 祁连造山带 蛇绿岩
下载PDF
关于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问题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国伟 董云鹏 +1 位作者 裴先治 姚安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亚洲大陆中、北部环绕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指向南的弧形构造体系,呈现具有成因联系的有规律的成带分布,显然它们已不属于该区域先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而是与中新生代同期的西太平洋洋陆俯冲构造体系和环青藏及喜马拉雅... 亚洲大陆中、北部环绕西伯利亚地块南侧广泛发育中新生代指向南的弧形构造体系,呈现具有成因联系的有规律的成带分布,显然它们已不属于该区域先期古生代的古亚洲构造,而是与中新生代同期的西太平洋洋陆俯冲构造体系和环青藏及喜马拉雅碰撞隆升构造体系相鼎立的亚洲独立的另一构造体系,可简称为中新生代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域。无疑,它是在古亚洲构造基础上,经叠加复合而新生的中新生代陆内构造系统。提出并强调将其与古亚洲构造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中国和亚洲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 环西伯利亚陆内构造体系 古亚洲构造体系 亚洲大陆构造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演化的转折时期 被引量:50
14
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1 位作者 张参 王建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广阔的地区,称其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青藏高原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其对周邻地域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和晚期的青藏地区相对整体变形3大阶段。软碰撞(60~44Ma)的影响范围主要限于雅江碰撞缝合带及其附近。在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阶段((44~22±2)Ma),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主要发生在今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仅通过深大走滑断裂对高原周邻广阔地区局部产生较明显影响。在硬碰撞晚期((22±2)Ma至今),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各块体之间发生不同层次较为强烈的挤压缩短汇聚,进而拼接,直至彼此镶嵌焊接为一个相对联系密切、较为完整的整体,高原所在地区才开始进入相对整体的变形阶段;印度与亚欧板块的进一步碰撞和波及高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深部作用才开始对周邻地域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渐新世末—中新世早期((20±2~4)Ma)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以此为界限,在之前和之后,高原内部的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差别明显。这表明,在此转折时期前后,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此后,高原演化进入了相对整体运动和变形阶段,对周邻广阔地域的山隆盆降、矿产聚散、环境变迁等方面开始有显著影响并逐步增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始呈阶段性地向外扩展、形成。与东—东南亚滨太平洋等地区的区域研究对比表明,青藏高原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其动力来源并不限于高原所在地区,具有更为广阔的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 演化阶段 转折时期 周邻响应 时空坐标
下载PDF
中国北方古亚洲构造域中沉积型铀矿形成发育的沉积-构造背景综合分析 被引量:145
15
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4 位作者 彭云彪 荣辉 季东民 苗爱生 里宏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9-205,共17页
近20年的勘查实践表明,横贯中国北方的古亚洲洋造山带及其两侧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铀矿床形成发育的铀成矿构造域。研究认为,古亚洲洋造山带是重要的富铀地质体,盆-山耦合机制制约下的地表水系搬运沉积作用... 近20年的勘查实践表明,横贯中国北方的古亚洲洋造山带及其两侧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沉积型铀矿床形成发育的铀成矿构造域。研究认为,古亚洲洋造山带是重要的富铀地质体,盆-山耦合机制制约下的地表水系搬运沉积作用是形成铀源供给系统的必要前提,泥岩型铀矿表现为单一铀源供给系统,而砂岩型铀矿则表现为双重铀源供给系统并且铀储层砂体本身的"再生铀源"不容忽视。在逆冲-造山间歇期或裂后热沉降时期,相对松弛和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利于沉积-成矿环境的形成,泥岩型铀矿需要同沉积期的稳定构造背景,而砂岩型铀矿不仅需要同沉积期的稳定构造背景,也需要成矿期具有适当掀斜作用的构造背景,有些矿床对成矿期后的构造环境还非常敏感。调查发现,当成矿期的含矿流场与沉积期的古水流体系基本一致时,铀储层砂体中层间氧化效率最高而且铀搬运通量最大,更加有利于成就大型和超大型矿床。在区域古构造等因素的协同影响下,同沉积期的古气候背景是制约铀储层砂体和成矿期层间氧化带发育方向和规模的极为重要的地质因素。同沉积期古气候不仅制约了铀储层砂体发育的结构和规模,同时更重要地制约了铀储层内部和外部还原介质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铀储层砂体的形态和结构制约了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方向和轨迹,而铀储层内部和外部的还原介质则控制着古层间氧化带推进的里程及前锋线位置,铀矿化作用则与氧化还原地球化学障有关。基于此,毗邻古亚洲洋造山带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都是沉积型铀矿勘查的主要远景区,而针对目标沉积盆地,则需要在深入剖析盆地构造格架以及区域含矿流场补-径-排关系基础上,再依据含铀岩系自身的特征(古气候背景、还原介质类型与分布空间)圈定和评价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型铀矿床 铀成矿构造 古亚洲洋造山带 中—新生代沉积盆地
下载PDF
泛华夏大陆群与东特提斯构造域演化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兴振 许效松 潘桂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3,共13页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根据全球各大陆陆块和微陆块的相对亲缘性、统一性和独立性,提出晚前寒武纪末一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后,整个古生代期间,全球大陆可划分为三大陆块群,即冈瓦纳大陆群、劳亚大陆群,和泛华夏大陆群。论述了三大陆块群,特别是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及其作为独立大陆群存在的统一性。指出泛华夏大陆群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表现在:①早古生代末,扬子、华夏(包括黄海-东海-南海古陆)、中朝、柴达木、塔里木、昆仑-北羌塘-昌都-印支等陆块曾一度拼贴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陆;②晚古生代中晚期形成独立的华夏植物群区系;③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泛华夏大陆群主体部分的扬子-华夏和中朝陆块向西运移楔入,导致其南北两侧古特提斯洋的同步消亡和全球泛大陆的最终形成。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演化历经了晚前寒武纪末-早古生代初各陆块的裂离、割据;早古生代末的拼贴、统一;晚古生代的再次分裂和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与南北大陆群拼贴4个发展阶段。同时指出在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古特提斯既表现出对原将提斯的继承性,又有新生性;中特提斯不是古特提斯的延续和发展,它是标志还大陆裂-聚巨旋回演化中另一旋回的开始。最后讨论了显生宙地球上大陆由南聚北散到北聚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特提斯构造 泛华夏大陆群 软流层水平涡旋
下载PDF
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方 陈福坤 +9 位作者 杨晓勇 闫峻 肖益林 秦礼萍 谢建成 黄建 汪方跃 沈骥 邓江洪 杨一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1-556,共6页
燕山期中国东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事件,探明其发生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以及矿床成因机制,对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格局转变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探索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岩浆作用与成矿机... 燕山期中国东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事件,探明其发生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背景以及矿床成因机制,对理解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格局转变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探索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岩浆作用与成矿机制:(1)下扬子和江南隆起区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研究;(2)中国东部燕山期成矿与不成矿埃达克岩及中-新生代玄武岩研究;(3)东秦岭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研究;(4)不同类型钼矿床的钼同位素研究;(5)中国中东部燕山期富碱侵入岩石/正长花岗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古太平洋构造 岩浆作用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转换期岩浆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2
18
作者 钟宏 柏中杰 朱维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7-559,共3页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燕山早期和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分布进行简要总结,提出一些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开展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古/新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及其相互作用对东南沿海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燕山早期和晚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分布进行简要总结,提出一些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拟开展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古/新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及其相互作用对东南沿海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特提斯构造 太平洋构造 岩浆-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华南陆域内古特提斯形迹、二叠纪造山作用和互换构造域的东延 被引量:47
19
作者 马文璞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华南大陆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陆块拼合而成,后者具有滇缅泰马(Sibumasu)、印支等互换构造域内诸地块共同的特点。古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从两广—浙闽东部通过,沟通了以西越南黑水河(SongDa)带和以东环太平洋晚古生代... 华南大陆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陆块拼合而成,后者具有滇缅泰马(Sibumasu)、印支等互换构造域内诸地块共同的特点。古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从两广—浙闽东部通过,沟通了以西越南黑水河(SongDa)带和以东环太平洋晚古生代大洋亲缘诸地体。这个分支始于华南中泥盆世的陆内裂陷作用,古生代末扩展成广海。晚二叠世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和钦防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分别代表浅水台地和远海盆地两个不同地形台阶的沉积,中间隔着一个向南倾斜的大陆斜坡。东吴运动在两广交界地区产生磨拉石、混杂堆积,并伴生六万大山等S型花岗岩基,代表云开地块向北的拼贴。类似事件在闽浙东部可能一直持续到晚中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 华南 二叠纪 造山作用 互换构造
下载PDF
阿尔泰山南缘两个构造变形域的岩石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志忠 曾乔松 李志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阿尔泰山南缘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壳岩石构造变形特征与变质岩岩石组合显示该区地壳岩石变形可划分出两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域 ,不同构造变形域内的构造形迹、构造样式、变质岩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整个南缘地区的岩石变形变质呈现出东西... 阿尔泰山南缘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壳岩石构造变形特征与变质岩岩石组合显示该区地壳岩石变形可划分出两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域 ,不同构造变形域内的构造形迹、构造样式、变质岩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整个南缘地区的岩石变形变质呈现出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总体格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构造变形 形成机理 岩石变形特征 变质岩 变形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