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土制水”治法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光顺 赵哲 +4 位作者 苏苗 靳玉秋 田萌媛 胡蓉 刘臻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培土制水”渊源于“五行学说”,是对五行制化理论的具体应用,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的基本治法之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培土制水”法理论源流以及临床应用,总结认为“培土制水”法首倡于《黄帝内... “培土制水”渊源于“五行学说”,是对五行制化理论的具体应用,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的基本治法之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培土制水”法理论源流以及临床应用,总结认为“培土制水”法首倡于《黄帝内经》,首次应用于《伤寒杂病论》,在北宋时期方书《圣济总录》首次提出,经过宋金元时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完善,现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培土制水”理论不仅指狭义的健脾制水,还应包括“宽脾利水”“温阳利水”“摄纳肾气”等。“培土制水”的实际含义是通过调理脾土等脏腑机能,使水液代谢以及肾脏功能恢复正常,拓展了临床治疗的实践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温阳利 液代谢
下载PDF
培土制水法针刺治疗慢性肾脏病型水肿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倩 李同侠 +1 位作者 黄雪莹 李翔宇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1151-1152,共2页
慢性肾脏病主要指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结构或功能损伤≥3个月,或者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个月,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患者在1~3期常无任何症状,偶有乏力、夜尿频... 慢性肾脏病主要指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结构或功能损伤≥3个月,或者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3个月,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患者在1~3期常无任何症状,偶有乏力、夜尿频、食欲减退等,4~5期诸症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慢性肾脏病型 针刺 通利
下载PDF
培土制水论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晖 宋立群 +3 位作者 何石骏 汪露 晏淑贤 王娜 《世界中医药》 2023年第22期3306-3310,共5页
肾病综合征(NS)是由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常见类型,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该病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删除黄色更好。培土制水是... 肾病综合征(NS)是由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常见类型,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该病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删除黄色更好。培土制水是基于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衍生出的治法,主张以培补土气治疗水病,即通过健脾益胃以达到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近有研究利用培土制水论治PNS,取得一定疗效。故本篇从PNS病于“土”的中医认识挖掘培土制水的内涵,并探索总结利用培土制水治疗PNS的单味药和复方的实验研究进展,归纳其临床研究进展,发现通过培土制水能改善PNS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加快激素撤减并且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并且对减少疾病的复发和改善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治疗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进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田芬兰教授培土制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辑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红霞 曹旭焱 林杨 《天津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3-14,共2页
田芬兰教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独特见解。田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土不制水,脾之气虚阳微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培土以制水,益气温阳以恢复阳气,调整脏腑;活血利水使水湿得化,瘀血得消。临床用药重视健... 田芬兰教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独特见解。田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基本病机为脾失健运,土不制水,脾之气虚阳微为本,血瘀水停为标;治疗培土以制水,益气温阳以恢复阳气,调整脏腑;活血利水使水湿得化,瘀血得消。临床用药重视健脾养胃,权衡虚实,酌情攻补。临床所见每获良效,故将随师所学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培土制水 名医经验 田芬兰
下载PDF
“培土制水”法治疗老年跟骨骨刺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川 瞿玉兴 +2 位作者 谢子康 彭立波 裴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探究"培土制水"法治疗老年跟骨骨刺的疗效。方法:筛选跟痛症老年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培土制水"思想指导下予以中药内服加外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治疗前后进... 目的:探究"培土制水"法治疗老年跟骨骨刺的疗效。方法:筛选跟痛症老年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培土制水"思想指导下予以中药内服加外用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JSSF功能评分及综合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试验组、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6.6±1.4)分、(6.3±1.4)分,较治疗前并未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VAS评分分别为(5.1±1.0)分、(3.3±0.6)分,对照组则为(4.9±0.9)分、(3.1±0.6)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10 d、1个月及2个月后的JSSF评分分别为(41.1±12.3)分、(51.6±13.4)分及(70.4±16.3)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10 d、1个月及2个月后的JSSF评分分别为(42.1±13.1)分、(52.2±13.3)分及(69.7±15.8)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10 d、1个月及2个月后的FADI评分分别为(56.8±14.1)分、(68.3±15.2)分及(82.4±16.6)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10 d、1个月及2个月后的FADI评分分别为(55.7±13.6)分、(69.7±14.9)分及(81.1±15.8)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1个月及2个月后的VAS评分、JSSF评分及FAD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培土制水"内治联合外治法治疗老年跟骨骨刺,具有与口服非甾体类药物相似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老年 跟骨骨刺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培土制水”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探源 被引量:2
6
作者 都紫微 都广礼 郑志洁 《四川中医》 2020年第11期39-43,共5页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归属于中医妇科的"不孕"、"崩漏"、"月经后期"、"闭经"等多种疾病。本文通过古今文献梳理,发现其核心病机为脾...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归属于中医妇科的"不孕"、"崩漏"、"月经后期"、"闭经"等多种疾病。本文通过古今文献梳理,发现其核心病机为脾虚为先,继而肾虚冲任虚损,痰饮水湿壅盛,故以"培土制水"之法治之。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一种方法。通过这一治法的理论渊源梳理,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有效治法,以期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培土制水法治疗肾性水肿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6
7
作者 马雪莉 马鸿斌 +4 位作者 魏锦慧 郝改平 刘灿 王玉娇 杨虎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50-52,共3页
"培土制水法"是基于中医五行制化理论下有关脾肾疾病的具体治法体现,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多发的临床症状,其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就其治疗而言,目前西医主要以激素及免疫抑制等为主,但其副作用较大。基于此,... "培土制水法"是基于中医五行制化理论下有关脾肾疾病的具体治法体现,肾性水肿是肾脏疾病多发的临床症状,其具有病机复杂、疗效差、复发率高等特点,就其治疗而言,目前西医主要以激素及免疫抑制等为主,但其副作用较大。基于此,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框架下,从肾性水肿的理论溯源、中医病因病机特点及治疗体会等方面出发,探索"培土制水法"在肾性水肿中的临证应用,导师自拟芪苓健脾汤是该法指导下对肾性水肿治疗的新方药,笔者在临证应用中深刻体会到此方对肾性水肿脾虚水停证疗效显著,故从"培土制水法"指导下的肾性水肿的理论研究与临证心得展开论述,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肾性 理论基础
下载PDF
基于“培土制水”理论辨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晓蓉 宛欣 程小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9期2657-2662,共6页
目的 观察基于“培土制水”理论自拟健脾益肾方联合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诊治的Ⅰ~Ⅱ期脾肾两虚兼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97例,依据是否采用“培土制水”法辨证施治... 目的 观察基于“培土制水”理论自拟健脾益肾方联合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肾病科诊治的Ⅰ~Ⅱ期脾肾两虚兼血瘀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97例,依据是否采用“培土制水”法辨证施治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一线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培土制水”法为理论基础的自拟健脾益肾方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 h-UTP)、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变化,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24 h-UT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24h-UT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血清ALB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12周时TC、TG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24周时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12周时(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及西医临床缓解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12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培土制水”理论自拟健脾益肾方联合西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并且随着治疗周期延长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土制水 健脾益肾方 特发性膜性肾病 24 h尿蛋白 白蛋白 血脂
下载PDF
基于脾虚浊毒探析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损伤疗效机制
9
作者 祁琳 贾斌 +2 位作者 薛晔 张云松 朱晓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胃癌前病变病机复杂,病理产物多样,中医辨治思路存在较大争议,“脾虚浊毒”是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对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痼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脾虚浊毒”的理论内涵出发,阐述“脾虚浊毒”致损与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受... 胃癌前病变病机复杂,病理产物多样,中医辨治思路存在较大争议,“脾虚浊毒”是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对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痼疾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脾虚浊毒”的理论内涵出发,阐述“脾虚浊毒”致损与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受损的三级对应关系,认为脾气一时不足,常邪乘虚内犯是黏膜屏障损伤的启动条件;脾胃升降失常,水湿不分浊化是由量变转向质变的推动因素;肝木横逆乘脾,疏泄不及毒变是胃癌前病变损伤质变的关键节点;解释了“浊毒”易生难消、胶固缠绵的机理所在,可见“脾虚浊毒”为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损伤的核心病机之一。治疗上针对胃癌前病变的病因病机和病理特点,在健脾解毒治疗大法的基础上,根据胃癌前病变黏膜屏障损伤三阶段不同证型,采用“培土生金,防浊毒于未生”“培土制水,阻浊化于未成”“扶土抑木,制毒变于未发”的分期论治,以期为胃癌前病变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脾虚浊毒 胃黏膜屏障 培土生金 培土制水 扶土抑木 辐辏治法
下载PDF
水湿困脾证与线粒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海鸣 郑敏麟 +3 位作者 阮诗玮 董卫国 谢永财 李长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5-38,54,共5页
目的:探讨水湿困脾证的病理学基础,以期对中医脾的实质与线粒体的关系做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利用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制备水湿困脾动物病理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培土制水方大剂量治疗组、培土制水方小剂量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 目的:探讨水湿困脾证的病理学基础,以期对中医脾的实质与线粒体的关系做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利用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制备水湿困脾动物病理模型,实验分组为假手术组、培土制水方大剂量治疗组、培土制水方小剂量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培土制水方干预,观察各组Scr、BUN、MDA、SOD值,以及心和小肠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cr、BUN、MDA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SO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电镜观察心、小肠超微结构,模型组的病变最重,部分线粒体明显肿胀;培土制水方大、小剂量组的病变轻,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培土制水方能减少"水湿困脾"证大鼠心肌及小肠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推测其具有清除和减少产生自由基、降低膜脂过氧化反应,从而减少线粒体和组织细胞受到毒素损害而起到保护作用。为进一步验证"脾"的微观实质是细胞器之线粒体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困脾 培土制水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毒素 线粒体
下载PDF
五行制化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姬水英 《河南中医》 2014年第2期205-206,共2页
五行制化是维持自然界平衡协调的基本规律,从滋水涵木法、濡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泻南补北法、泻火润金法、佐金平木法等探讨五行制化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这种间接治疗法,体现了整... 五行制化是维持自然界平衡协调的基本规律,从滋水涵木法、濡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泻南补北法、泻火润金法、佐金平木法等探讨五行制化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这种间接治疗法,体现了整体观念及治未病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方剂配伍 涵木法 濡木生火法 益火补土法 培土生金法 相生法 抑木扶土法 培土制水
下载PDF
肝胆湿热黄疸治疗思路浅析
12
作者 于华林 魏芹 +1 位作者 任娟娟 陈树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49-855,共7页
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 文章通过撷取临床验案六则: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乙型肝炎肝硬化后伴肝癌案、药物性肝损害案、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肝衰竭案、酒精性肝损害伴肝衰竭案等,逐一分析总结治疗黄疸的辨病辨证过程以及治疗用药思路;医案力求反映临床原貌,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客观反映治疗效果,并以按语形式总结治疗心得体会。纵观验案,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过量饮酒,为黄疸的常见诱发因素;病机抓住湿,治疗上利湿与健脾并举,以期“培土制水”;用药顾护脾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维护好后天之本;淡渗利湿之药,中病即止。治疗思路力求简单明了,用药精简对症,临床上期望达到执简驭繁,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肝胆湿热 培土制水 健脾利湿 茵陈蒿汤 五苓散
下载PDF
五苓散加味治疗水湿困脾鼓胀验案一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华林 任娟娟 +5 位作者 玄鸿雁 魏芹 燕彩霞 王达 耿为民 陈树泉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694-1696,共3页
撷取1则临床验案,动态分析水湿困脾型鼓胀的治疗过程。治疗中围绕水湿困脾的病机,采用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为基本治法,方用五苓散加味。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尤其是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切脾手术后,以五苓散加味辨证施... 撷取1则临床验案,动态分析水湿困脾型鼓胀的治疗过程。治疗中围绕水湿困脾的病机,采用益气健脾、利水渗湿为基本治法,方用五苓散加味。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的变化,尤其是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切脾手术后,以五苓散加味辨证施治,灵活遣药。应对患者病情进展变化,分析临床思维变化的过程,益气健脾、利水渗湿贯穿治疗始终;当患者出现吐血,适当给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药物;脾切除术后,患者气血亏虚,更加注重在健脾益气补血的基础上进行利水渗湿。《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临床诊治应重视培土制水理论,以健脾利湿为核心治法,疏调脾胃升降气机,恢复脾运化水湿的生理功能,如此则水湿易去,病情有向愈之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湿困脾 鼓胀 培土制水 健脾利湿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雪杨 廖翔宇 +4 位作者 陈琼君 陈露 黄金 刘悦 陆彦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036-1042,共7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和网络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 4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2年6月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文献,对腧穴...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和网络可视化,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 4个数据库,筛选建库至2022年6月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文献,对腧穴频次、腧穴关联规则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6篇文献,涉及腧穴55个,取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肾俞,选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为主,特定穴以背俞穴为主,核心腧穴为肾俞、三阴交。【结论】针灸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取穴规律符合中医脏腑辨证思路,以培土制水为中心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慢性肾小球肾炎 数据挖掘 取穴规律 培土制水 肾俞穴 背俞穴 任脉 膀胱经 腧穴
下载PDF
卢秉久教授辨治脾肾阳虚型鼓胀用药规律研究
15
作者 刘胜男 卢秉久 +1 位作者 郑佳连 于澜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64-970,975,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卢秉久教授辨治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鼓胀)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日由辽宁省名中医卢秉久教授诊治且疗效显著的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103例,采用Excel ...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卢秉久教授辨治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鼓胀)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日由辽宁省名中医卢秉久教授诊治且疗效显著的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103例,采用Excel 2019、SPSS 25.0、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疾病病因分析等。结果:涉及中药102味,药物性味多为甘温,归经多为脾经、胃经,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常用药物组合为茯苓-陈皮、附子-车前子、鸡内金-海螵蛸、血余炭+地榆炭-海螵蛸。核心组方为:人参、附子、桂枝、白术、茯苓、泽泻、大腹皮、陈皮、山楂、麦芽、神曲、葶苈子、楮实子、车前子、血余炭、地榆炭、海螵蛸。聚类分析得出4个聚类方,分别为通达消积方、化湿运脾方、气血双补方、培土制水方。结论:卢师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患者以温阳健脾、培土制水为核心,并佐以化瘀止血、消食和胃、益气生血之品,总体用药特点可概括为阴阳并调,培土制水,既病防变,补中有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 鼓胀 辨证论治 脾肾阳虚 培土制水
下载PDF
阮诗玮教授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娜 《福建中医药》 2015年第1期23-24,共2页
导师阮诗玮主任医师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载,学贯中西,尤擅长肾脏病的诊治,创立了以病理为基础,以症候为先导,根据体质不同、时令变化,辨病与辨证中西医结合的肾脏病诊疗体系。他主张"六看":一看天(天气... 导师阮诗玮主任医师为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载,学贯中西,尤擅长肾脏病的诊治,创立了以病理为基础,以症候为先导,根据体质不同、时令变化,辨病与辨证中西医结合的肾脏病诊疗体系。他主张"六看":一看天(天气情况、五运六气),二看地(地理环境、水土方宜),三看时(时令季节),四看人(体质禀赋、心理状况),五看病(包括中医的病和西医的病),六看症(四诊症候),而综合分析,审证求因,辨证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培土制水 升阳益胃汤 阮诗玮
下载PDF
变法实践录(续五)
17
作者 王少华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33-236,共4页
关键词 涵木 培土制水 中医治法
下载PDF
张仲景用大枣心法管窥
18
作者 吴剑浩 《河南中医》 2007年第10期3-4,共2页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大枣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方证之中,或调和营卫,或扶正祛邪,或培土制水,或缓急止痛,或养血补中,或缓和药性,虽是寻常食饵之品而每用之必寓有深意。
关键词 张仲景 大枣 调和营卫 扶正祛邪 培土制水 缓急止痛 养血补中
下载PDF
从脾论治心肌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冉俊宁 黄巍 +1 位作者 陈朝阳 刘建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2期2285-2288,共4页
通过对心脾位置相邻,经络相联,五行相生,母子相及,心脾互养,气血相关,心主神志,与脾相关;脾主肌肉,中医学中所论述的肌肉,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心肌;脾肺五行相生,心肌病后期所致左心衰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特点;脾肾五行相克,心肌病后期所致... 通过对心脾位置相邻,经络相联,五行相生,母子相及,心脾互养,气血相关,心主神志,与脾相关;脾主肌肉,中医学中所论述的肌肉,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心肌;脾肺五行相生,心肌病后期所致左心衰以肺循环淤血为主要特点;脾肾五行相克,心肌病后期所致右心衰以体循环淤血水肿为主要特征等理论进行论述,从而阐明运用脾主肌肉、培土生金、培土制水等法来论治心肌病,为临床治疗心肌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脾主肌肉 培土生金 培土制水
下载PDF
祛湿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探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丽 王均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正虚为主者或健脾升阳或养阴祛湿,或温肾以助运化;邪实盛者当配伍利尿、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助邪外出。湿热宜清宜利,寒湿宜温宜燥。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芳化。临床应根据具体病证,注重辨证论治,随证用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剂 宣肺利气 培土制水 助阳化气 通调 健脾升阳 养阴祛湿 活血化瘀 淡渗芳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