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氟沙星与盐酸米诺环素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周炎性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李文萍 陈萌萌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695-696,共2页
目的分析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效果。方法86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培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牙周炎性反应以及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目的分析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效果。方法86例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培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牙周炎性反应以及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TNF-α、hs-CRP、IL-1β水平以及SBI、PLI、GI、PD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氟沙星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可提高CP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牙周炎性反应,改善牙周健康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培氟沙星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炎性反应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吸附水中培氟沙星
2
作者 纪伟 李亚男 +1 位作者 张国凯 武亚宁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1,共8页
采用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吸附水中培氟沙星(PEF)。通过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模型研究了PSNPs对PEF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Na+、溶解性有机物海藻酸、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 采用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SNPs)吸附水中培氟沙星(PEF)。通过动力学、热力学和等温模型研究了PSNPs对PEF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Na+、溶解性有机物海藻酸、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该吸附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为主导的过程,且只发生单分子层吸附。随着溶液pH的升高,PSNPs的PEF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在pH=6时达到最大。Na^(+)、溶解性有机物海藻酸、Cu^(2+)和Zn^(2+)均对吸附产生抑制作用,离子交换、竞争吸附、金属桥接效应等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聚苯乙烯 培氟沙星 吸附
下载PDF
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GI、PLI、SBI的影响
3
作者 谢庆军 李明亮 方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9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牙龈指数(GI)、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到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米诺环素,观察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培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PLI、牙周袋深度(PD)、GI、SBI、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治疗前,两组PD、PLI、SBI、G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5.58%(P<0.05)。结论:临床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与培氟沙星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不仅改善了患者因慢性牙周炎带来的疼痛感,还降低了PD、PLI、SBI、GI,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种药物相结合效果更为显著,可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帕依固龈液 培氟沙星 慢性牙周炎 疼痛程度 牙龈指数 牙菌斑指数 龈沟出血指数
下载PDF
国产培氟沙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健 杜继昭 +3 位作者 王其南 刘之龙 郑行萍 邱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7-302,共6页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 本文用国产培氟沙星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治疗各种感染38例,并于同期用头孢氨苄治疗呼吸道感染,诺氟沙星治疗肠道及泌尿道感染36例进行比较。培氟沙星治疗呼吸道、肠道及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2.9%和88.9%,细菌阴转率为100%、100%和88.9%;使用头孢氨苄和诺氟沙星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57.1%和77.8%,细菌阴转率为100%,78.5%和77.8%。结果显示培氟沙星在肠道感染中疗效优于对照组,其它各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品副反应发生率为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临床 疗效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极谱研究与测定 被引量:43
5
作者 陈勇 李元光 +2 位作者 戈京国 韩凤梅 袁倬斌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6-78,共3页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10mol/L的Na_2HPO_4-KH_2PO_4缓冲液(pH6.9)中,于-1.49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二阶导数还原波,极谱波的峰电位不受溶液pH值的影响,该峰对应于芳香酮的还原。...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10mol/L的Na_2HPO_4-KH_2PO_4缓冲液(pH6.9)中,于-1.49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二阶导数还原波,极谱波的峰电位不受溶液pH值的影响,该峰对应于芳香酮的还原。实验表明反应物和其还原产物在汞电极表面均有吸附,电极过程不可逆。浓度在7.17×10 ̄(-8)~4.76×10 ̄(-6)mol/L之间与i″。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40×10 ̄(-8)mol/L,RSD小于1.5%(n=8),回收率为97.3%~104.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极谱分析 电极过程 抗菌药
下载PDF
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配伍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段延华 刘鲁川 +4 位作者 蒋艳 李楠 张莉 熊辉 孟德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了解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比例配伍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1)奥硝唑和培氟沙星各自分为6水平,测量两种药物不同比例水平混合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指标变化,通过统... 目的:了解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比例配伍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1)奥硝唑和培氟沙星各自分为6水平,测量两种药物不同比例水平混合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指标变化,通过统计检验找出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配伍抑菌指标的无差别比例范围,并找出合适比例。2)检测两种药物以及其合适的比例对厌氧菌标准菌株和42株临床分离的非厌氧菌的MIC和MIC50。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对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配伍所测指标的无差别范围分别是6:1—1:2、6:1—2:3、6:1—2:3、6:1—1:1。结论:两种药物混合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以2:3为佳,但有待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培氟沙星 抗菌活性
下载PDF
不同给药方式下培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改娟 刘艳辉 +4 位作者 祖岫杰 鞠松柏 王文兰 陈伟强 刘铁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在水温为18℃下,按10 mg/kg(体质量)对体质量为(200±30)g的福瑞鲤Cyprinus carpio单次肌肉注射和混饲口灌培氟沙星,于不同时间点采集鲤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组织,经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培氟沙星的浓度,并采用DAS 3.0药... 在水温为18℃下,按10 mg/kg(体质量)对体质量为(200±30)g的福瑞鲤Cyprinus carpio单次肌肉注射和混饲口灌培氟沙星,于不同时间点采集鲤血浆、肌肉、肝胰脏、肾脏组织,经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中培氟沙星的浓度,并采用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的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分析药时数据。结果表明:混饲口灌给药和肌注给药后,培氟沙星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8.35、139.9 mg·h/L,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2.092、3.687 mg/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4.0、0.5 h,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2.301、74.357 h,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5.464、15.342 L/kg,总体清除率(CL)分别为0.170、0.143 L·kg/h。研究表明,肌肉注射给药较混饲口灌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给药方案
下载PDF
铽-培氟沙星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培氟沙星的测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静 杜黎明 陈彩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719,共3页
适宜条件下 ,铽 (Ⅲ )与培氟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比为 1∶2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方法 ,并优选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探讨了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 0 0 1~ 1 6 7μg... 适宜条件下 ,铽 (Ⅲ )与培氟沙星反应极易形成络合比为 1∶2络合物。据此建立了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培氟沙星的荧光方法 ,并优选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探讨了络合物分子内部能量传递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在 0 0 1~ 1 6 7μg·mL- 1 浓度范围内培氟沙星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线性方程为F=12 0 0 1C +2 6 0 8,检出限为 0 0 1μg·mL- 1 。经样品测定 ,其回收率为 95 2 %~ 10 1 7% ,RSD为 2 9%~3 0 %。该方法可成功地用于不经任何处理的血清及胶囊中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特性 培氟沙星 含量测定 抗菌素 片剂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结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国正 谭非 +3 位作者 蒋勇军 郑柯文 郭明 俞庆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L·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L·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中焓变为1.03kJ·mol-1,熵变为101.28J·K-1·mol-1,反应为熵驱动.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式.计算表明,甲磺酸培氟沙星可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两个药物结合位点,疏水作用即熵效应在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预测的结合自由能和实验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人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建 结合模式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特征 被引量:32
10
作者 颜承农 童金强 +2 位作者 熊丹 刘义 潘祖亭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6-800,共5页
在不同温度下,扫描了培氟沙星(PEF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用Stern-Volm er方程、L 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反应的相关参数KLB... 在不同温度下,扫描了培氟沙星(PEF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别用Stern-Volm er方程、L ineweaver-Burk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结合反应的相关参数KLB、ΔHθ、ΔGθ和ΔSθ等的平均值分别为8.419×103L.mol-1、150.7 kJ.mol-1、-22.88 kJ.mol-1和561.9 J.K-1,结合位点数为1.081;证实了在实验浓度和温度范围内,PEFL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荧光猝灭作用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为研究PEFL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以及PEFL对蛋白质构像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热力学参数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正常人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文铃 陆红 +2 位作者 王彤 侯芳 李家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5-241,共7页
八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甲磺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片剂和原粉水溶液各400mg,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血浆和尿标本同时用微生物法和HPLC法进行测定,药代动力学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两种剂型吸收均有迟滞时间,但吸收较快。用微生物法和H... 八名男性健康志愿者交叉口服甲磺酸培氟沙星(甲氟哌酸)片剂和原粉水溶液各400mg,进行药代动力学试验。血浆和尿标本同时用微生物法和HPLC法进行测定,药代动力学数据用3P87程序处理。两种剂型吸收均有迟滞时间,但吸收较快。用微生物法和HPLC法测得片剂的峰浓度分别为5.78(±0.39)和6.03(±0.80)mg/l;达峰浓度时间分别为1.37(±0.24)和1.40(±0.80)h;吸收迟滞时间(tlag)分别为0.28(±0.17)和0.27(±0.04)h。口服水溶液的峰浓度与片剂相似,但达峰时间明显短于片剂,与水溶液相比,片剂吸收完全。口服两种剂型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大于总体液,不同方法测得V/F值为46.60(±3.27)—52.31(±8.98)1,提示可在组织中较好地分布。该药消除较慢,消除速率常数较小,不同方法测得β值为0.0449(±0.0034)—0.0529(±0.0020)h^(-1),消除半衰期较文献报道的值长,不同方法测得为13.80(±0.68)—16.09(±1.27)h,如按文献报道的给药方法,每12h给药400mg,应注意蓄积倾向。该药原型尿中回收率较低,片剂和水溶液分别为给药剂量的23.48(±7.04)和18.53(±3.20)%,表明非肾消除为其主要消除途径。用微生物法测得两种剂型尿中回收剂量远高于HPLC法。片剂和水溶液分别为给药剂量的46.04(±7.02)和43.51(±6.99)%,此为原型药物和活性代谢产物氟哌酸的总量。尿中药物浓度高且维持时间长,利于尿路感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 培氟沙星 甲氟哌酸 抗菌药
下载PDF
培氟沙星抗体的制备及对鸡蛋样品中培氟沙星的酶联免疫法检测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秀梅 张银志 +2 位作者 孙秀兰 钱和 季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采用活泼酯法合成培氟沙星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体,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鸡蛋中培氟沙星。人工抗原经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定,免疫所获得抗体测得效价高达1∶51 200,继而建立了培氟沙星间接竞争ELISA,标... 采用活泼酯法合成培氟沙星人工抗原,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体,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鸡蛋中培氟沙星。人工抗原经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鉴定,免疫所获得抗体测得效价高达1∶51 200,继而建立了培氟沙星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0,Ic50达1.5μg/L,抗体对恩诺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13.89%;鸡蛋样品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培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经乙腈-水溶液(体积比4∶1)提取,离心稀释后经ELISA检测,结果表明培氟沙星和恩诺沙星加标回收率为分别为90%~94.2%、84%~90.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10.0%、6.5%~10.3%。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批量检测的优点,适用于复杂食品基质中培氟沙星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鸡蛋 抗体 酶联免疫法
下载PDF
培氟沙星临床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德梦 吴瑾 +2 位作者 祁伟 李为 胡文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1,共3页
培氟沙星治疗1093例细菌感染,包括男性649例,女性444例,平均年龄43.4岁。病种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及其它部位感染。服药剂量为0.4~1.2g/d,其中0.4g/d4... 培氟沙星治疗1093例细菌感染,包括男性649例,女性444例,平均年龄43.4岁。病种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及其它部位感染。服药剂量为0.4~1.2g/d,其中0.4g/d498例,0.6g/d98例,0.8g/d468例,平均疗程8d。痊愈率为65.3%,有效率为90.8%,细菌清除率为7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104/1093),其中消化系统62例,神经系统24例,皮疹、搔痒共10例,早搏1例,ALT升高7例。本试验中65岁以上患者151例,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总体相似。培氟沙星不同剂量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随药物剂量增加,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增高,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细菌性感染 疗效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培氟沙星与4种注射剂的配伍实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苏美英 万仁忠 +2 位作者 周茂金 藤继林 胡岱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13-414,共2页
目的:本文考察了培氟沙星分别与维生素 C、维生素 B6 、止血敏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在5 %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氟沙星与上述4 种药物配伍前后的吸收曲线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 ~4... 目的:本文考察了培氟沙星分别与维生素 C、维生素 B6 、止血敏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在5 %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氟沙星与上述4 种药物配伍前后的吸收曲线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 ~4 h 内混合液的外观、p H、吸收峰及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薄层色谱未见杂斑生成。结论:培氟沙星可与上述4 种药物混合静脉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配伍 注射剂
下载PDF
培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并DIC1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福凤 于志红 李彩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培氟沙星 过敏性休克 DIC
下载PDF
奥硝唑联用培氟沙星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延华 刘鲁川 +2 位作者 蒋艳 李楠 孟德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8-640,共3页
目的评价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体外联合应用对牙周病原菌抗菌效果。方法检测两药配伍的可行性。根据2种含药纸片抑菌环交界角形状,初步判断2种药物联合后对受试菌的作用效果。根据琼脂棋盘稀释法定量判断不同浓度组合药物联用后对受试菌的... 目的评价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体外联合应用对牙周病原菌抗菌效果。方法检测两药配伍的可行性。根据2种含药纸片抑菌环交界角形状,初步判断2种药物联合后对受试菌的作用效果。根据琼脂棋盘稀释法定量判断不同浓度组合药物联用后对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分级抑制浓度FIC指数。结果2种药物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理化特性改变。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6株标准菌株的FIC指数分别为0.3125、0.375、0.5625、0.75、1.0625、1.0625。结论2种药物无配伍禁忌,对厌氧菌抗菌活性呈相加作用,对非厌氧菌仅培氟沙星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培氟沙星 抗菌活性 棋盘稀释法
下载PDF
HPLC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血药浓度及其应用于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蒋新国 朱芳海 +1 位作者 奚念朱 李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醚培氟沙星的血药浓度,YWG-C_(18)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25mol/L醋醚铰缓冲溶液(柠檬醚调节至pH4.8)(30:70),吡哌酸为内标。UV275nm检测,最低...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醚培氟沙星的血药浓度,YWG-C_(18)化学键合相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25mol/L醋醚铰缓冲溶液(柠檬醚调节至pH4.8)(30:70),吡哌酸为内标。UV275nm检测,最低检测浓度为0.025μg/ml,线性范围为0.2~10μg/ml,方法回收率为98.8%~102.O%。本法的专一性强,血液中培氟沙星的活性代谢物诺氟沙星及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测定无干扰。应用本法对2种胶囊剂和1种片剂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表明3种制剂的AUC及C_(min)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1种胶囊剂的达峰时间明显快于另两种制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 培氟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波 刘延 李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550-551,共2页
本文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25℃±1℃配伍稳定,24h内含量降低2%,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在0.9%氯化钠液中两药可以配伍... 本文研究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0.9%氯化钠溶液中配伍后的稳定性。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在25℃±1℃配伍稳定,24h内含量降低2%,pH值变化不明显。结论:在0.9%氯化钠液中两药可以配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氟沙星 利巴韦林 配伍 稳定性 注射液
下载PDF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培氟沙星片的含量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琳 张黎明 王景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4-65,共2页
以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培氟沙星片的含量,以峰-谷间(292~278nm)的振幅值为定量依据,可以消除辅料对测定的干扰。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8%(n=6)。对三个批号的样品进行了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关键词 培氟沙星 二阶导数光谱法 含量 片剂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荷移反应荧光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莉英 蔡蕍 +1 位作者 王晓燕 张淑雯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以2,3-二氰-5,6-二氯-1,4-对苯醌为电子受体,建立了基于荷移反应的荧光光谱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试验表明,在丙酮-甲醇(1∶4)的介质中于10℃反应20min,可得到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的稳定n-π配合物。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1~10μmol/L浓度... 以2,3-二氰-5,6-二氯-1,4-对苯醌为电子受体,建立了基于荷移反应的荧光光谱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试验表明,在丙酮-甲醇(1∶4)的介质中于10℃反应20min,可得到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的稳定n-π配合物。甲磺酸培氟沙星在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07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荷移反应 荧光光谱 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