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第七届“培青计划”舞蹈展演看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创作的审美“趣味”
1
作者 何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88,共6页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舞蹈展演的纪实性描述,以舞蹈剧场作品《超凡的敬意:时尚之躯》《蘑菇》《大海》《20QQ》等为研究对象,从主题之趣、创作方法之趣、认知之趣、色彩之趣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创作的...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舞蹈展演的纪实性描述,以舞蹈剧场作品《超凡的敬意:时尚之躯》《蘑菇》《大海》《20QQ》等为研究对象,从主题之趣、创作方法之趣、认知之趣、色彩之趣四个方面探究中国当代青年舞蹈创作的“趣味”性,从而可以见出中国当代舞蹈剧场创作的风向标和创作趋势。新生代编导的审美趣味与当代艺术生成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创作有着不同以往的“趣味式”的选择,其选择带来的是新的艺术景观。通过对审美趣味、流变现象的描述,可以发掘“培青计划”编导群体的艺术取向及当代舞蹈艺术创作的审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青计划 舞蹈创作 当代舞蹈剧场 审美趣味
原文传递
不见“大象”,是为了更得体地面对孤独——评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计划”参与者常肖妮作品《没有大象》
2
作者 陈蒨蒨 《艺术教育》 2018年第11期96-97,共2页
风格与形式是舞蹈家始终关注的问题,然而观众所思考的却经常是风格与形式背后的深刻内涵。《没有大象》是常肖妮于2017年中国舞协培青计划中所推出的作品。文章以观众审美的视角作为立足点,对《没有大象》进行评析。作为强化"剧场&... 风格与形式是舞蹈家始终关注的问题,然而观众所思考的却经常是风格与形式背后的深刻内涵。《没有大象》是常肖妮于2017年中国舞协培青计划中所推出的作品。文章以观众审美的视角作为立足点,对《没有大象》进行评析。作为强化"剧场"形式的舞蹈表演作品,其解读文本的方式必然立足于观众的经验之上,同时透过对编创手法与表演方式的解析,进一步探究舞蹈作品与编舞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剧场 表现 《没有大象》 培青计划
原文传递
第六届“培青计划”暨首届中国当代舞蹈双年展
3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年第3期2-2,35-37,129,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舞蹈 双年展 培青计划
原文传递
关于“培青”
4
作者 龚玉祺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7期136-136,共1页
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简称"培青",以此平台为国内最具创新潜能和发展潜力的青年舞蹈拔尖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培育,旨在激发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为广大青年舞蹈人才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促使回归到艺术的本真。笔... 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简称"培青",以此平台为国内最具创新潜能和发展潜力的青年舞蹈拔尖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培育,旨在激发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为广大青年舞蹈人才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促使回归到艺术的本真。笔者观演了两场"培青"作品,观后,细细回想这两部作品,心中颇有些感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青计划 《八零冷狂欢》 《我和妈妈》
下载PDF
舞蹈作品创作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以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作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磊 陈伟科 《艺术教育》 2018年第9期78-79,共2页
中国舞蹈家协会每年会按期实施"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使一批舞蹈业内的青年才俊得以涌现,受资助的艺术创作者纷纷携带个人创作的作品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艺术创作应与当下生活紧密结合,对于艺术佳作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 中国舞蹈家协会每年会按期实施"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使一批舞蹈业内的青年才俊得以涌现,受资助的艺术创作者纷纷携带个人创作的作品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艺术创作应与当下生活紧密结合,对于艺术佳作应该抱着学习的态度,以此来补充自己的学识,拓展自己的领域,同时不断增加自己的学养。文章通过列举中国舞蹈家协会培青作品《红楼无梦》《大象·一念》《我和妈妈》三部艺术作品,阐述舞蹈作品创作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创作 创新模式 培青计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