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与冠心病心绞痛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贾振华 吴以岭 +6 位作者 高怀林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袁国强 吴相春 魏聪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9-461,共3页
证候规范研究是中医现化代、科学化和标准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建立量化诊断标准是证候规范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构成证候的症状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复杂关系,采用处理线性关系的方法分析症状多变量对证候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充分反映症状... 证候规范研究是中医现化代、科学化和标准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建立量化诊断标准是证候规范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构成证候的症状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复杂关系,采用处理线性关系的方法分析症状多变量对证候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充分反映症状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引入非线性复杂科学方法已成为证候规范研究发展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roc曲线分析 证候量化诊断
下载PDF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振华 李叶双 +8 位作者 吴以岭 高怀林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陈建新 袁国强 吴相春 魏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04-806,共3页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将4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02例)和考核组(101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患者症状信息,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建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将4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02例)和考核组(101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患者症状信息,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建立诊断阈值。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可出现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浊、血瘀、火热、痰热、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候,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贡献度不同,并有不同的诊断阈值,经考核组101例患者前瞻性检验,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建立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证候量化诊断
下载PDF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怀林 吴以岭 +7 位作者 陈静 西广成 贾振华 谷春华 陈建新 袁国强 吴相春 魏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索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阴虚证诊断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阴... 目的:探索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阴虚证诊断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建立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阴虚证的诊断标准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适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中医证候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怀林 吴以岭 +7 位作者 贾振华 陈静 西广成 谷春华 陈建新 袁国强 吴相春 魏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根据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的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筛选症状,确定症状对...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包括量化诊断标准和程度分级标准)。方法:根据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的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筛选症状,确定症状对证候的贡献分值,以ROC曲线分析确定证候诊断阈值。结果:建立了动脉硬化闭塞症(Ⅰ、Ⅱ期)的量化诊断标准,并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后建立了程度分级标准。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以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诊断研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证候 量化诊断标准
下载PDF
“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制定——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定量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贾振华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关键词 脉络—血管系统 辨证诊断标准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下载PDF
煤矿生产系统运行失序复杂性评价
6
作者 宋华岭 杨景才 +1 位作者 刘丽娟 刘仁宝 《管理观察》 2004年第1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煤矿生产 系统运行 生产系统 管理理论 企业生产 系统复杂 性评价 评价方法 应用物理学 广义与狭义 分析与验证 原理 研究范畴 数学模型 矢量空间 企业系统 煤炭学报 量化模型 理论方法 基本概念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证候诊断标准规范化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贾振华 李叶双 +6 位作者 吴以岭 高怀林 陈静 谷春华 袁国强 吴相春 魏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结合诊断性试验受试工作者曲线(ROC)分析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并分析其证候组合规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AMI四诊资料,将410例临床AMI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结合诊断性试验受试工作者曲线(ROC)分析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并分析其证候组合规律。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AMI四诊资料,将410例临床AMI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08例)和考核组(102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308例AMI患者症状信息,分析基本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分析建立各基本证候诊断阈值。结果:AMI存在气滞、气虚、痰浊、血瘀、痰热、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候,确立了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及诊断阈值,建立以基本证型为诊断单元的AMI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经回顾性检验和102例患者前瞻性检验,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所建立AMI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药干预AMI治疗提供了辨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roc分析 证候量化诊断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袁国强 李叶双 +6 位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高怀林 陈静 谷春华 吴相春 魏聪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阴虚、火热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4个证侯要素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证候要素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病机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国强 李叶双 +6 位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高怀林 陈静 谷春华 吴相春 魏聪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0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1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1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郁热、痰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及4个或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血瘀、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机复杂,其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证候要素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 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