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下英语语法研究新进展--《构式语法:英语的结构》评介
1
作者 武文刚 牛保义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Hoffmann的《构式语法:英语的结构》(2022)一书运用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方法,对英语语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充分解释,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新前沿。该书内容涵盖了英语语法分析的各个层面,从构词法和屈折形态到短语,再到小句和各种信息结构。... Hoffmann的《构式语法:英语的结构》(2022)一书运用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方法,对英语语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充分解释,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新前沿。该书内容涵盖了英语语法分析的各个层面,从构词法和屈折形态到短语,再到小句和各种信息结构。它还概述了如何运用构式语法来解释英语习得、语言变异和演化。此外,它对构式语法各主要流派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比较,提倡“句法分析的构式方法”,并进行了前瞻性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 英语语 基于用法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基于用法的英语儿童否定习得研究——以No结构与Not结构为例
2
作者 许诺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7期3127-3138,共12页
基于用法的模型认为儿童在交际中习得语言,语言的习得过程与语言接触频率有关,语言的习得单位是形式–功能配对体。本研究选取儿童语料库CHILDES中一名北美儿童的自然语料,提取其与父母产出的所有no结构与not结构,分别考察否定表达与否... 基于用法的模型认为儿童在交际中习得语言,语言的习得过程与语言接触频率有关,语言的习得单位是形式–功能配对体。本研究选取儿童语料库CHILDES中一名北美儿童的自然语料,提取其与父母产出的所有no结构与not结构,分别考察否定表达与否定功能的习得特征以及两者的习得配对性。研究结果显示,否定表达习得过程中,简单语言形式先于复杂形式习得;否定功能习得过程中,基于现场的否定功能先于脱离现场的否定功能习得;否定形式与功能的习得都受到父母输入的影响。儿童的否定习得单位是形式–功能配对体,占位现象影响了承担同样功能的不同语言形式的习得顺序。研究表明,英语儿童的否定习得过程吻合基于用法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语言习得 基于用法的模型 英语儿童
下载PDF
基于用法的英语语法教学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牛保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9-104,共6页
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指导,参照儿童语言习得案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一些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学到地道的、正宗的英语。认为基于用法的英语语法教学应当以使用为基础,语法和语义相结合,英语和... 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指导,参照儿童语言习得案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一些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学到地道的、正宗的英语。认为基于用法的英语语法教学应当以使用为基础,语法和语义相结合,英语和汉语相比较,以自下而上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用法 认知语 英语语教学 自下而上 语言知识
下载PDF
基于用法的语言模式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康映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0-83,共4页
基于用法的模式是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理论,它关于语言习得的观点与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本文在讨论基于用法的模式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试图把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进一步指导外语教学。
关键词 基于用法的模式 二语习得 频率
下载PDF
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霍尔格·狄赛尔 李聪 施春宏 《国际汉语学报》 2018年第1期111-141,共31页
当下句法理论中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就是构式的含义,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构式语法。然而,虽然构式语法并非一个统一的理论,但它所包含的所有研究路径都认为构式是语法的基本单位。本文关注的是构式语法中被称为"基于用法... 当下句法理论中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就是构式的含义,并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构式语法。然而,虽然构式语法并非一个统一的理论,但它所包含的所有研究路径都认为构式是语法的基本单位。本文关注的是构式语法中被称为"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这个特定分支。在这种路径下,语法被视为浮现结构的动态网络,原则上受到语言使用一般认知过程的影响而不断变化。尽管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的网络隐喻经常在文献中被引用,但它还尚未被充分讨论。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基于用法的构式语法的网络模型进行详细讨论。特别是,本文讨论构式和其他语言要素之间的5种不同类型的联接,这些联接分别介于(i)图式性构式和构例之间;(ii)构式和词位之间;(iii)构式和句法范畴之间;(iv)短语构式和小句构式之间;(v)相同类型构式之间(如及物构式和被动构式)。这些联接共同构成了该研究路径的语法总体架构。结合大量研究所提供的证据,本文寻求建立一个更加结构化的路径来对语法现象进行基于用法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 基于用法 浮现结构 网络结构 联接
下载PDF
基于用法的语言观述评
6
作者 熊笠地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0-43,共4页
真实的语言使用在语言研究中一直受到忽视,但自从Langacker提出"基于用法的模型"后,基于用法的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基于用法的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广泛的语言研究范式,涵盖若干重视使用和认知的理论,涉... 真实的语言使用在语言研究中一直受到忽视,但自从Langacker提出"基于用法的模型"后,基于用法的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基于用法的理论并不是单一的理论,而是一个广泛的语言研究范式,涵盖若干重视使用和认知的理论,涉及语法化、语言习得、社会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多个方面。更为准确地说,这一系列理论应该被称为基于用法的语言观。与生成语法不同,它将整个语言知识体系看作一个形式和意义符号单位的集合,这些符号是在使用中随频率的增加而自然浮现的,它们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适应的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用法 语言知识体系 符号集合 动态网络
下载PDF
“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研究回眸与前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会平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本文对近三十年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百余篇关于“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可基本分为4大类,即“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观的建构、“基于用法的”二语输入频率与习得效果关系研究、“基于用法的”二语... 本文对近三十年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百余篇关于“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与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可基本分为4大类,即“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观的建构、“基于用法的”二语输入频率与习得效果关系研究、“基于用法的”二语输出频率与习得特征关系研究以及“基于用法的”教学与二语习得关系研究。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研究在研究对象、语料样本规模、研究语体、研究维度、数据分析深度等5个方面存在不足,国内研究较国外在研究广度、深度及数量上仍有待提升,本文基于这5点不足展望“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研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用法 二语习得研究 输入频率 输出频率 教学 回顾 展望
原文传递
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天翼 王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46,共5页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力主从人本性角度研究语言,在"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基于用法的模型"。本文从七个方面详述了该模型的主要内容,认为语言研究当循"归纳兼演绎",以能更好地论证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义用法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 基于用法的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用法”的语言观及语法教学中的三对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武和平 王晶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共10页
进入21世纪后,语言学理论及语言教学的图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流语言学理论从传统的规定主义,经过了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等"基于规则"的语言理论,目前已进入以认知语言学为主要代表的"基于用法"的语言理... 进入21世纪后,语言学理论及语言教学的图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流语言学理论从传统的规定主义,经过了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等"基于规则"的语言理论,目前已进入以认知语言学为主要代表的"基于用法"的语言理论时代。这种从"基于规则"到"基于用法"的范式改变正在颠覆着我们传统的语法观和语言教学观。本文从"基于用法"的语言理论视角,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尝试重新梳理语法教学中形式和意义、知识和技能、语法和词汇这三对重要关系。文章认为,"基于用法"语言理论中意义优先的观点、语法技能的观点以及语法—词汇连续体的观点,为语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用法 教学 意义优先 语块教学
原文传递
认知语法的语用视角:基于用法的动态模式述评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航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6,共4页
从语言使用角度研究语法的思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中一直受到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下而上、基于语言使用的语法研究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认知语法更是明确提出基于用法的动态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语言研究的重心从... 从语言使用角度研究语法的思路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中一直受到忽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下而上、基于语言使用的语法研究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中,认知语法更是明确提出基于用法的动态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语言研究的重心从寻找概括力最强的规则转向描写处于不同概括层面的语法构式,真实语料的分析将取代纯粹的内省。语言研究将完整描写和解释语言结构,而不是将大部分语言现象排除在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 基于用法的模式 网络模型 交互激活模式
原文传递
“爱V不V”构式的紧缩与语义概念化研究——基于用法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保义 牛儒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
本文从认知语法基于用法视角探讨现代汉语"爱V不V"构式形成的理据及其语义的概念化特征。研究发现:1)言者运用头脑里"如果爱V,就V;如果不爱V,就不V"的语言知识,通过省略两分句间的分号、关联词和被蕴含项,将"... 本文从认知语法基于用法视角探讨现代汉语"爱V不V"构式形成的理据及其语义的概念化特征。研究发现:1)言者运用头脑里"如果爱V,就V;如果不爱V,就不V"的语言知识,通过省略两分句间的分号、关联词和被蕴含项,将"如果爱V,就V;如果不爱V,就不V"紧缩为"爱V不V";2)"爱V不V"表达的语义是以"从并列两项中选择"为图式、"有倾向选择"和"无倾向选择"为实例组成的图式性网络;3)"爱V不V"的原型语义是"倾向选择V";言者的"不满"情绪越高,"倾向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V不V 基于用法 紧缩 语义概念化
原文传递
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概念与规则的表述和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欣悦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142-143,204,共3页
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和认知语法基本特征为基础,讨论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概念与规则的诠释:语言来自人们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言规则从规约性符号单位中抽象出来;形式与意义有机结合,意义优先;意... 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主张和认知语法基本特征为基础,讨论认知语言学对语法概念与规则的诠释:语言来自人们对客观外界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语言规则从规约性符号单位中抽象出来;形式与意义有机结合,意义优先;意义是体现在感知与运动系统中的图式表征。基于语言使用的语法研究模式将语言研究的重心从寻找概括力最强的规则转向描写处于不同概括层面的语法构式,真实语料的分析将取代纯粹的内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构式 基于用法的模式
下载PDF
英语程式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敏 《教学研究》 2018年第1期80-84,共5页
程式语是自然语言中高频、复现、连续或非连续的多词表达,通常具有规约化的语义和功能。程式语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语言理解的准确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地道性。在基于用法理论的框架下,借鉴国外语言习得研究... 程式语是自然语言中高频、复现、连续或非连续的多词表达,通常具有规约化的语义和功能。程式语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语言理解的准确性,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和地道性。在基于用法理论的框架下,借鉴国外语言习得研究及英语程式语教学研究的成果,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程式语使用现状,提出英语程式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式语 基于用法 语言习得 原则
下载PDF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 被引量:34
14
作者 王寅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55,共11页
我国几位著名学者语重心长地指出了当前汉语修辞研究中所面临的方法老化,缺乏新理论等问题,主张深入挖掘、研究语言学理论,且强调要与国际接轨。本文依据此思路,论述了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与修辞研究在学理上、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有... 我国几位著名学者语重心长地指出了当前汉语修辞研究中所面临的方法老化,缺乏新理论等问题,主张深入挖掘、研究语言学理论,且强调要与国际接轨。本文依据此思路,论述了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与修辞研究在学理上、内容上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重叠性和互补性,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尝试在前者的理论框架中建构认知修辞学,并佐以具体案例分析作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 认知修辞学 基于用法的模型 象似性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中语言学前沿知识吸收和转化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15
作者 施春宏 刘科拉 陈振艳 《语言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于当前语言学研究及汉语二语教学现状,本文对国际中文教育中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吸收和转化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前沿观念和前沿成果两个方面对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吸收和转化的基本内容进行阐释:不仅说明了大语法观、用法观及多重互动观等... 基于当前语言学研究及汉语二语教学现状,本文对国际中文教育中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吸收和转化问题进行探讨。文章从前沿观念和前沿成果两个方面对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吸收和转化的基本内容进行阐释:不仅说明了大语法观、用法观及多重互动观等前沿观念的吸收和转化,还分析了基于理论探求、汉语特征挖掘及二语习得研究的前沿成果的吸收和转化。此外,文章还进一步系统阐释了吸收和转化语言学前沿知识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吸收和转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前沿知识 大语 基于用法 多重互动 汉语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研究述评:范式变化与挑战 被引量:9
16
作者 卫乃兴 陆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3,共7页
本文评述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模型(CIA)、元话语分析模型和基于用法的研究路径在语言学思想、分析方法、技术手段和主要贡献等方面的特征,评析各研究范式的优越性、揭示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互比较、相互借鉴来探讨相关问题的... 本文评述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模型(CIA)、元话语分析模型和基于用法的研究路径在语言学思想、分析方法、技术手段和主要贡献等方面的特征,评析各研究范式的优越性、揭示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互比较、相互借鉴来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以期对二语学习研究的繁荣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A分析 元话语分析 基于用法的构式研究 基本原理 变化与挑战
原文传递
不同语言类型的二语学习者汉语动结式加工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美芳 鹿士义 张亚旭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4-257,共14页
不同语言类型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出发,运用眼动技术,通过与汉语母语者对比,考察了不同语言类型的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结式的加工。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有着不同于汉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学习者母语... 不同语言类型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结果。本文从语言类型学视角出发,运用眼动技术,通过与汉语母语者对比,考察了不同语言类型的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结式的加工。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者有着不同于汉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学习者母语中是否存在着对应的动结式类型影响汉语动结式的加工;汉语动结式的加工具有显著的类型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语言类型学 眼动研究 基于用法的语言习得
原文传递
互动语言学与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 被引量:98
18
作者 方梅 李先银 谢心阳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共16页
语言在本质上具有互动性,而互动语言学是基于互动行为的语言研究。互动语言学特别重视对自然口语的研究,将语法视为互动资源并在交际互动中被塑造,强调要将语言研究置于社会互动之中。本文主要从句法选择、形式验证、会话序列、韵律和... 语言在本质上具有互动性,而互动语言学是基于互动行为的语言研究。互动语言学特别重视对自然口语的研究,将语法视为互动资源并在交际互动中被塑造,强调要将语言研究置于社会互动之中。本文主要从句法选择、形式验证、会话序列、韵律和多模态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当今互动语言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及新进展,简要回顾了互动视角的汉语研究。文章指出,互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基于用法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揭示汉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语言学 社会互动 基于用法的研究 汉语研究
原文传递
非英语专业学习者方位构式习得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符存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本研究在"基于用法的模型"框架内提出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接受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接受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培训的实验班与控... 本研究在"基于用法的模型"框架内提出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并通过课堂教学对实验班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进行为期四周的培训。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和控制班接受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接受方位构式习得策略培训的实验班与控制班相比,方位构式认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差异显著;实验班的方位构式认知水平逐渐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认知水平。方位构式习得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构式习得 习得策略 基于用法的模型 广域语义 狭域语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