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学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琦 李咏梅 +5 位作者 韩永良 廖旦 曾春 王静杰 杜思霖 张小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采用DTI基于纤维骨架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0例NMOSD患者(NMO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全脑常规MR和DTI扫描,使用FSL软件包中TBSS步骤对DTI数据行全... 目的采用DTI基于纤维骨架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0例NMOSD患者(NMOSD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全脑常规MR和DTI扫描,使用FSL软件包中TBSS步骤对DTI数据行全脑非参数统计分析,并对NMOSD组有统计学差异的纤维束FA值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SD组大脑及小脑白质区纤维束如胼胝体、穹隆、皮质脊髓束、钩束、小脑脚等广泛FA值减低(P<0.05,FEW校正),其中扣带束、胼胝体、穹隆等AD值减低、RD值增高,穹隆和左侧内囊豆核后部MD值升高(P<0.05,FEW校正)。NMOSD患者左侧钩束、右侧外囊、左侧小脑下脚及双侧内囊前肢、内侧丘系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TBSS显示NMOSD患者大脑及小脑存在广泛脑白质损伤,可解释NMOSD部分临床症状,与残疾症状无关的脑区纤维束微结构改变提示NMOSD患者这些区域病变可能存在更复杂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空间统计学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学的吸烟成瘾青少年左右脑白质不对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花 王宪福 +3 位作者 陈雅静 谢东东 刘畅 喻大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观察吸烟成瘾青少年左右脑白质结构的不对称性变化。方法: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TBSS)的分析方法,对23名青少年吸烟成瘾者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分析出现左右脑白质结构异常不对称的脑区。结果:通过分析,... 目的:观察吸烟成瘾青少年左右脑白质结构的不对称性变化。方法: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TBSS)的分析方法,对23名青少年吸烟成瘾者的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分析出现左右脑白质结构异常不对称的脑区。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青少年成瘾者的脑白质在胼胝体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前放射冠、内囊前肢等脑区处的左右脑白质不对称差异值较大(FWE校正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胼胝体部(r=0.431, P=0.040)、胼胝体膝部(r=0.429, P=0.041)、前放射冠(r=0.477, P=0.021)这些脑区的轴向弥散率(AD)与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程度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胼胝体压部与FTND呈显著负相关(r=-0.450, P=0.031)。胼胝体膝部的分数各向异性与FTND呈现显著正相关(r=0.678, P=0.000)。前放射冠的AD与吸烟指数包年(pack-year)呈现显著正相关(r=0.493, P=0.017)。结论:青少年吸烟成瘾者的胼胝体,前放射冠等脑区的脑白质表现出了异常的左右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成瘾 脑白质 左右不对称 纤维空间统计学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脑白质特征的扩散张量成像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凌冰冰 鲁毅 +3 位作者 赵卫 莫茵 胡娟 孙学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67-572,共6页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观察早期(Hoehn-Yahr 1-2级)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探索DTI多参数变化与PD患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升高具有显著相关的脑区。资料与方法 27例早...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观察早期(Hoehn-Yahr 1-2级)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探索DTI多参数变化与PD患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升高具有显著相关的脑区。资料与方法 27例早期P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技术分析两组受试者脑白质纤维DTI的各相关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轴向扩散系数(AD)、平行扩散系数(RD),比较两组各DTI参数的差异,分析PD组有差异脑区的FA、MD、RD值与临床UPD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组多个脑白质区FA值降低,MD、RD值升高(P〈0.05),AD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PD组较对照组有差异脑区的FA值、MD值、RD值与UPDRS评分均有相关关系(P=0.001);FA值降低和MD、RD值升高并与UPDR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的脑区为胼胝体、左侧内囊前肢、双侧前放射冠、双侧上放射冠、左丘脑后辐射(P=0.001)。结论 PD患者存在脑白质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髓鞘脱失或纤维完整性受到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基于纤维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结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唐俊婷 王改梅 +1 位作者 李彩霞 马五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2期3664-3666,共3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白质纤维病变并进一步评估白质改变与认知功能变化相关性。方法对12例aMCI患者及24名与患者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通过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TBSS...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白质纤维病变并进一步评估白质改变与认知功能变化相关性。方法对12例aMCI患者及24名与患者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并通过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TBSS)方法分析aMCI患者各向异性分数(FA)图。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健康老年人相比,aMCI患者仅在小范围出现了FA值的降低,包括胼胝体膝部及部分左前额叶。aMCI组白质出现差异的区域的平均FA值(0.5±0.4)与MMSE及MoCA评分存在正相关(r=0.534,P<0.01;r=0.487,P=0.01)。结论胼胝体膝部及部分左前额叶的白质在aMCI阶段即可出现损害,且FA值的下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病 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DTI基于白质骨架的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对认知障碍脑瘫患儿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郝明珠 张晓凡 +5 位作者 王志伟 王芳 刘畅 张旭 朱凯 蔡静怡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1-3,10,共4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DTI(Diffusiontensor imaging)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TBSS),对比分析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Cerebral palsy,CP)与正常儿童(control group,CG)白质纤维束FA值的差异,为临床... 目的运用磁共振DTI(Diffusiontensor imaging)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TBSS),对比分析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Cerebral palsy,CP)与正常儿童(control group,CG)白质纤维束FA值的差异,为临床诊疗及干预提供精准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53例30<DQ<70伴有认知功能障碍CP组患儿及50例正常对照CG组小儿,使用Philips Ingenia 3.0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MRI序列及DTI功能成像序列检查,行DTI基于白质骨架的纤维束空间统计法分析。结果白质骨架图显示53例CP组患儿双侧额叶白质、右颞叶白质、右枕叶白质、右顶叶白质、双侧脑室体旁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较CG组的FA值明显减低(P值<0.05);随访13例CP组经6~12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后患儿的FA值在双侧内囊后肢区、右枕叶白质区、右侧内囊前肢区、右额叶白质区较康复前有所升高(P值<0.05)。结论DTI基于TBSS分析法将白质纤维束核心解剖结构可视化,揭示脑瘫患儿白质异常区域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为脑瘫患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指征及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脑瘫 认知功能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全脑分析法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云芳 梁荣斌 +6 位作者 张丽娟 潘逸聪 葛倩敏 李秋玉 石文卿 周琼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探讨视网膜脱离(R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和该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RD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作为观察组,另招募30名健康人(男16人,女14人)作为对照组。所...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探讨视网膜脱离(RD)患者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变化和该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RD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作为观察组,另招募30名健康人(男16人,女14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MRI)数据均由八通道相控阵头线圈3-Tesla MRI扫描仪采集获得,使用FMRIB软件库对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利用v3.0FMRIB工具箱依据原始数据重建张量矩阵,计算扩散指标各向异性分数,对有意义的病变区域各向异性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左眼及右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位于下额枕束1(右侧)、胼胝体辐射额部、下额枕束2(右侧)、放射冠前部(左侧)、上纵束(右侧)、胼胝体辐射枕部、扣带(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的纤维束的各向异性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RD患者部分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异常与视功能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技术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脑白质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与自动识别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地 郭圣文 +3 位作者 吴聪玲 赖春任 成丽娜 汪文胜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为了定位颞叶癫痫(TLE)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发生异常的重要脑区,本文设立了正常对照组(NC)与TLE组两组人群,采集了50位受试者(其中NC组28人,TLE组22人)的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分别计算其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扩散系数(... 为了定位颞叶癫痫(TLE)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发生异常的重要脑区,本文设立了正常对照组(NC)与TLE组两组人群,采集了50位受试者(其中NC组28人,TLE组22人)的脑部弥散张量成像(DTI)影像,分别计算其部分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扩散系数(AD)、径向扩散系数(RD)等参数,并采用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方法(TBSS),获取组间差异的脑区,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NC组与TLE组进行分类,并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法(SVM-RFE)进行比较,最后对重要脑区及其分布进行分析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TLE患者的FA值存在明显降低的脑区主要有胼胝体、上纵束、放射冠、外囊、内囊、下额枕束、钩束、矢状层等,基本呈双侧分布,其中大部分脑区的MD、RD值明显增高,AD值虽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持向量机-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法(SVM-TBSS)利用FA、MD、RD进行分类的准确率分别为82%、76%、76%,特征融合后分类准确率为80%;SVM-RFE利用FA、MD、RD进行分类准确率分别为90%、90%和92%,特征融合后分类准确率达到100%,SVM-RFE分类性能明显优于SVM-TBSS,对分类有重要影响的特征主要分布于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脑区。研究结果表明,DTI参数能有效地反映TLE患者的脑白质纤维异常改变,可用于阐明其病理机制、定位病灶及实现自动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追踪空间统计 支持向量机 递归特征消除法
原文传递
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胥传健 陶玲 +5 位作者 卢光明 张志强 钟元 王正阁 戚荣丰 朱威州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7-485,共9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数据,观察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者大脑白质的改变。46例伴有单侧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24例左侧颞叶癫痫和22例右侧颞叶癫痫),以... 本研究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数据,观察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者大脑白质的改变。46例伴有单侧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痫患者(24例左侧颞叶癫痫和22例右侧颞叶癫痫),以及4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志愿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rack-based spatialstatistics,TBSS),主要观察患者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sal anisotropy,FA)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左侧mTLE患者FA降低的区域呈双侧分布,稍偏向患侧,胼胝体、上纵束、下纵束、内囊前肢等白质双侧都有异常,而扣带束、下额枕束只在左脑显著降低;右侧mTLE患者FA降低主要见于右脑,包括胼胝体、上纵束、下纵束和钩束等。结果表明,基于TBSS方法的DTI研究揭示了伴有海马硬化的mTLE患者的脑白质异常,有助于加深对mTLE病理生理机制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内侧颞叶癫痫 海马硬化 纤维追踪的空间统计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不同运动亚型白质纤维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依然 刘泰松 宋金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的脑白质变化特征。方法筛选帕金森病患者46例,其中震颤(TD)组16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组30例,并对同期年龄匹配对照组(HC)18例进行头部DTI检查及临床评估,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的脑白质变化特征。方法筛选帕金森病患者46例,其中震颤(TD)组16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组30例,并对同期年龄匹配对照组(HC)18例进行头部DTI检查及临床评估,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BSS)联合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比较不同组间的脑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并探讨各个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和PIGD组比较,TD组在前放射冠、皮质脊髓束、扣带回、海马回、大钳、小钳、下额枕束、上纵束和钩束等纤维束的FA升高(P<0.05);与HC组相比,PIGD组患者FA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平均弥散率(MD)无显著差异(P>0.05);小脑中脚-右侧皮质脊髓束、小脑中脚-小脑下脚的FA值与H-Y分期呈负相关(P<0.05),小脑中脚-小脑下脚的FA值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右丘脑后辐射-右矢状层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TD患者表现为局部FA增加,提示TD患者存在神经病理补偿,PIGD患者表现出更多的白质纤维损害,显示了两种PD亚型之间白质纤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运动亚型 基于纤维追踪的空间统计分析 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
下载PDF
运用TBSS技术对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宇 吴明祥 +5 位作者 陈文娇 龚静山 徐坚民 李刚 张景忠 郭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53-257,共5页
目的运用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学技术(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探讨梗死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3个对照组受试者成组比较)患者的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材料与方法对28例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组和18例梗死后... 目的运用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学技术(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探讨梗死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和3个对照组受试者成组比较)患者的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损害。材料与方法对28例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组和18例梗死后无抑郁症患者组、13例单纯抑郁症患者组、11例正常对照受试者组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应用TBSS方法对PSD组和3个对照组的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3个对照组相比,PSD组左侧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的FA值显著降低(P<0.05)。两两组间比较,左侧内囊后肢主要为PS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主要为PSD组与正常对照组、PSD组与单纯抑郁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SS技术作为可信度较高的最新扩散张量成像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早期PSD即存在与调节情绪和认知关系联络神经纤维及脑白质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学
下载PDF
基于DTI的三叉神经痛脑白质结构异常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丹 卜岗 +1 位作者 张明 王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1-975,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DTI扫描,并用FSL软件进行分析,寻找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方法对38例PTN患者(PTN组)和38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全脑DTI扫描,并用FSL软件进行分析,寻找FA值、平均扩散系数(MD)、径向扩散系数(RD)和轴向扩散系数(AD)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TN组胼胝体、放射冠、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及下额枕束FA值降低;且PTN组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内囊、双侧外囊、穹窿、右侧上纵束同时存在MD值和RD值升高,而AD升高脑区仅局限于双侧内囊前支、左侧内囊后支、双侧上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PTN患者左侧上纵束FA值与VAS呈负相关(r=-0.502,P=0.001),左侧上纵束MD值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6)。结论丘脑、内囊MD值和RD值同向升高而不伴FA值降低可能是PTN的相对特征性DTI表现;左侧上纵束FA值和MD值对评估PTN患者疼痛水平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空间统计学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TBSS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瑞利 米海峰 +4 位作者 李宏军 任美吉 赵晶 员达 王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2例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患者组)及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DTI的各相关参数指标的改变,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组间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AD)值和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RD)值,进一步提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患者组的DTI参数值并与CD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多个脑区M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左侧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患者组多个脑区A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左侧白质改变多于右侧,胼胝体及双侧前辐射冠是损伤范围较大的脑区。两组各脑区FA值和R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CE及FWE校正)。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MD值与患者CD4计数呈负相关(r=-0.435,P=0.043)。结论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大脑多个区域白质微结构损伤,其病理特征可能是轴索异常改变,损伤区域主要涉及记忆、智能、认知控制等相关脑区。DTI和TBSS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损伤白质微观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基于纤维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下载PDF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TBSS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荐志洁 霍康 +4 位作者 高洁 李贤军 罗国刚 鱼博浪 杨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6-840,共5页
目的采用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变化。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5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患者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纤维DTI各相关参数,包括F... 目的采用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TBSS)观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变化。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5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患者组)及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纤维DTI各相关参数,包括FA、轴向弥散系数(AD)、平行弥散系数(RD)和平均弥散系数(MD),比较两组DTI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脑白质纤维束参量值的改变以右侧半球为主,其中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左侧扣带、右侧上纵束的FA值显著降低(P均<0.05,FWE校正);右侧大脑脚、右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右侧内囊豆状核后肢、胼胝体膝部、体部及压部、双侧上放射冠、双侧后放射冠、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扣带、双侧上纵束的RD值显著升高(P均<0.05,FWE校正);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右侧后放射冠、右侧上纵束的MD值显著增高(P均<0.05,FWE校正);两组各脑区A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WE校正)。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纤维存在改变,以髓鞘脱失或完整性破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基于纤维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下载PDF
FLAIR-DTI与传统DTI技术对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淑美 江桂华 +6 位作者 王斌 黎程 田军章 徐鹏飞 范园园 彭晓玲 黄瑞旺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4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液体反转衰减恢复序列(FLAIR-DTI)与传统DTI技术对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的影响。方法对22例受试者进行传统DTI及FLAIR-DTI扫描,运用确定性纤维追踪的方法构建两组大脑的结构网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种扫描技术下构建的... 目的探讨液体反转衰减恢复序列(FLAIR-DTI)与传统DTI技术对构建大脑结构网络的影响。方法对22例受试者进行传统DTI及FLAIR-DTI扫描,运用确定性纤维追踪的方法构建两组大脑的结构网络,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两种扫描技术下构建的大脑结构网络的拓扑学性质的差异。结果两种技术下的大脑结构网络均符合小世界的属性,但FLAIR-DTI技术构建的大脑结构网络具有显著增高的全局和局部网络效率。局部参数显著增高的区域位于CSF较多的区域,主要包括中央后回、脑室周围的相关区域、额下回、颞下回及视觉皮层的相关区域。结论 FLAIR-DTI获得的数据所构建的大脑结构网络排除了CSF的影响,比传统DTI拥有更高的网络效率,这对今后采用DTI技术研究大脑结构网络及白质纤维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结构网络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追踪 图论 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中青年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患者脑白质损伤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单艳棋 相丽 +2 位作者 邹立巍 徐佳佳 郑穗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85-1489,共5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脑白质(WM)损伤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被确诊为ESRD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21例(ESRD组),同期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平扫和DTI扫描,获得DTI参数,包括各项异性系数(... 目的探讨中青年终末期肾病(ESRD)腹膜透析患者脑白质(WM)损伤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被确诊为ESRD并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21例(ESRD组),同期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MR平扫和DTI扫描,获得DTI参数,包括各项异性系数(FA)、平均扩散系数(MD)、平行扩散系数(AD)、径向扩散系数(RD)。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获得DTI参数有差异的脑区。两组受检者均接受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差异脑区的FA、MD、AD及RD值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常规MR平扫WM均无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ESRD组MMSE评分较低(P<0.05),多个脑区的FA值降低,MD、RD及AD值升高(P均<0.05,体素均>100个)。差异脑区的FA、MD、AD及RD值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常规MR平扫WM无明显异常的中青年ESRD腹膜透析患者WM纤维束完整性降低、脱髓鞘改变,并伴轻度认知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 认知功能 扩散磁共振成像 基于纤维追踪空间统计分析
下载PDF
脑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技术在疾病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建梅 戴培山 +2 位作者 李玲 盛韩伟 吴静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913-918,共6页
主要介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技术的发展,介绍脑部DTI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的发展概况。本文总结DTI数据处理最常用的3种方法,包括基于体素的分析、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白质纤维追踪方法,... 主要介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DTI)技术的发展,介绍脑部DTI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的发展概况。本文总结DTI数据处理最常用的3种方法,包括基于体素的分析、基于纤维束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白质纤维追踪方法,其中列出了使用各种方法应用于疾病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后对DTI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DTI在科研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研方面已取得很多重要成果。在临床方面,DTI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且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的分析 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纤维追踪
下载PDF
弥散峰度成像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脑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文风 文宏伟 +4 位作者 刘玥 彭芸 程华 李宏彬 邰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脑微观结构的改变,探索OS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生理。方法对19例OSAS患者、23例正常对照组使用美国GE Medical Systems 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脑微观结构的改变,探索OS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生理。方法对19例OSAS患者、23例正常对照组使用美国GE Medical Systems Discovery MR750 3.0T磁共振仪进行磁共振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扫描,采用FSL软件对两组被试者进行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学(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分析和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SAS患儿在右侧内囊前肢、右侧丘脑辐射、穹窿、胼胝体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下降,在左后放射冠、右上纵行纤维束、右侧外囊、右侧内囊前肢、胼胝体压部峰度部分各向异性(kurtosis fractional anisotropy,KFA)值下降。右侧内囊前肢、左顶叶的KFA值与最低血样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 O2)呈正相关,胼胝体压部、右后放射冠、左侧中央后回、左前顶叶DKI参数值FA、KFA与血氧饱和度<90%所占比例、低通气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OSAS患者在多个脑区KFA值存在异常,且与缺氧存在关系,可能是OSA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学方法 弥散峰度成像 儿童
下载PDF
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脑白质微结构分析方法在视路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好玉 王鹏 向述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0,共4页
视觉通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常规磁共振检查技术难以发现视路损伤后白质纤维微结构改变,眼科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主观性,且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为一种... 视觉通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射及视皮质。常规磁共振检查技术难以发现视路损伤后白质纤维微结构改变,眼科学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主观性,且不能探测后视路的变化。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各种后处理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的参数进行分析,可提供组织的微结构信息,并能够直观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在无创地探索疾病的神经病理机制、评估预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DTI后处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其在视路损伤中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在介绍DTI的主要参数及常见脑白质微结构分析方法的同时,阐述了其在视路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 视路损伤 基于体素的分析 纤维追踪 基于纤维的空间统计分析 基于Fixel分析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脑白质异常的弥散张量成像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洋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正常儿童脑白质连接的差异。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选取ASD患儿10例(ASD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ASD组采用Gesell发展量表(GDS)评定发育商,并采用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PEP-3)进行评...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与正常儿童脑白质连接的差异。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选取ASD患儿10例(ASD组)和正常儿童10例(对照组)。ASD组采用Gesell发展量表(GDS)评定发育商,并采用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3版(PEP-3)进行评定。所有儿童均行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弥散系数(AD)、径向弥散系数(RD)和平均弥散系数(MD)差异;以及ASD组临床量表评分与DTI各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左侧小脑中脚、左侧胼胝体体部、左侧内囊后肢、双侧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FA降低,左侧小脑中脚、左侧胼胝体体部及压部、双侧放射冠和双侧上纵束RD增高。智龄与左侧小脑中脚FA呈正相关(r=0.686, P <0.05),发育商与左侧放射冠(r=0.720, P <0.05)和左侧胼胝体压部(r=0.744,P <0.05) FA呈正相关,语言表达(r=0.711, P <0.05)和语言理解(r=0.754, P <0.05)与左侧胼胝体体部FA呈正相关,精细运动与左侧小脑中脚FA呈正相关(r=0.723, P <0.05),情感表达与左侧胼胝体体部RD呈负相关(r=-0.902, P <0.05)。结论 ASD患儿脑白质发育异常,且与智力、发育和临床表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基于纤维追踪的空间统计
下载PDF
基于TBSS的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白质损伤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方方 齐先龙 +1 位作者 李蕊 张天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纤维的改变,并分析脑白质改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1例(为实验组)和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进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 目的探讨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脑白质纤维的改变,并分析脑白质改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右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1例(为实验组)和健康志愿者31例(为对照组)进行全脑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运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er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比较两组间差异,提取有差异脑区的指标,分别与病程、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A值降低的受累纤维束为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下额枕束、右侧皮质脊髓束;MD值增加的受累纤维束包括左侧丘脑前辐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上纵束、左侧钩束、右侧皮质脊髓束;RD值增加的受累纤维束包括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上纵束;AD值增加的受累纤维束包括左侧丘脑前辐射、左侧上纵束、双侧皮质脊髓束、左侧下纵束。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VAS与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下额枕束、右侧皮质脊髓束的FA值呈负相关。患者VAS与左侧丘脑前辐射、双侧下额枕束、左侧钩束、左侧上纵束的MD值呈正相关。患者VAS与左侧丘脑前辐射、右侧上纵束的RD值呈正相关。患者VAS与左侧丘脑前辐射、左侧上纵束的AD值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患者的病程与左侧皮质脊髓束的AD值呈负相关、与右侧上纵束的RD值呈负相关。结论右侧PTN患者存在与疼痛感知、情绪调节、认知及执行能力相关的脑白质纤维束损伤,以左侧损伤为主。推测左侧丘脑前辐射是右侧PTN患者相对特征性损伤区域,并且疼痛程度越重,脑白质损伤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全脑白质纤维 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