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0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美国家转基因作物发展及其启示
1
作者 邓宗豪 文羽涵 邹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近年来,拉美国家在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及商业化种植方面发展迅速。拉美地区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农产品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国家不断研发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种植转基因作物种类也在增多。通过相关文献和数据对拉美地区... 近年来,拉美国家在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及商业化种植方面发展迅速。拉美地区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农产品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国家不断研发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种植转基因作物种类也在增多。通过相关文献和数据对拉美地区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关启示。转基因作物发展要考虑本国的国情、积极推动本国转基因作物相关科研活动、完善转基因作物发展相关监管政策和机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主权、保护本地原生种质资源,继续发掘传统育种的潜力,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国家 基因作物 粮食安全 发展 启示
下载PDF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及其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宏军 倪汉文 +1 位作者 周志强 江树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0,共7页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 2 .0 kg.hm-2 有效量以下的剂量 ,而只要 1.0 kg.hm-2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 ;抗性作物与原受...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一般可以承受 2 .0 kg.hm-2 有效量以下的剂量 ,而只要 1.0 kg.hm-2 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杂草防效。其抗性的稳定性受到环境因子、载体构建和抗性基因导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抗性基因可以通过花粉漂移 ;抗性作物与原受体在没有草铵膦作用下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对周围的生态群落没有影响 ,但也发现草铵膦可以致毛虫死亡。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应用抗除草剂作物时 ,应特别注意其抗性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 生物安全性 研究进展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
下载PDF
转Bt基因作物毒素土壤存活特性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孙彩霞 陈利军 武志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78-1482,共5页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 ,其对生态环境及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加之Bt毒素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外学者们围绕纯化毒素蛋白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结果 .本文介绍了转Bt基因作物...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 ,其对生态环境及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加之Bt毒素蛋白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外学者们围绕纯化毒素蛋白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结果 .本文介绍了转Bt基因作物产生的毒素蛋白的杀虫特性 ,杀虫蛋白的测定方法 ,转Bt基因作物向大田释放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有机矿质复合体对纯化Bt毒素存活的影响 ,毒素在根际土壤中的行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最后 ,提出了今后有关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作物 土壤存活特性 土壤性质 关系 研究进展 基因作物 Bt毒素蛋白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姗姗 章嫡妮 +3 位作者 张振华 于赐刚 刘燕 王长永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4,共9页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下载PDF
我国“转基因作物技术与产业化”:政策框架与价值诉求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文昊 刘祖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48-57,共10页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动了世界转基因作物技术与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在这一议题上的政策态度历经了十年多的变迁过程,也基本上形成了相应的政策框架。这一政策立场及政策框架是受实践层面、认知层面与政策层面等三方面因...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动了世界转基因作物技术与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在这一议题上的政策态度历经了十年多的变迁过程,也基本上形成了相应的政策框架。这一政策立场及政策框架是受实践层面、认知层面与政策层面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的。这一政策轨迹与政策窗口的打开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规律。而且,这一政策框架也体现了我国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多维价值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技术 基因作物产业化 政策框架 政策分析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中国转基因作物试点种植情况
6
《农化市场十日讯》 2024年第4期34-35,38,共3页
“谁来养活中国?”这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提出的问题。他预测,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从1990年的3.4亿吨下降到2030年的2.72亿吨,降幅达20%,而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不改善膳食结构,中国将需要进口2~3.69亿吨粮... “谁来养活中国?”这是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1994年提出的问题。他预测,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从1990年的3.4亿吨下降到2030年的2.72亿吨,降幅达20%,而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如果不改善膳食结构,中国将需要进口2~3.69亿吨粮食,相当于当时全球粮食贸易量。他预计,中国极有可能出现粮食危机,并可能进一步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然而,在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农业科研人员和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从2004年到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18连增。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6.33亿吨(国家统计局,2022年),而人口则稳定在14亿。因此,中国实现了主粮供应的完全自给自足,并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证明,中国人民能够养活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危机 农业科研人员 国家统计局 膳食结构 基因作物 袁隆平 莱斯特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与害虫的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清臻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6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讨论了基因作物技术的发展和这些基因品种的应用对农业害虫防治的前景。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害虫防治 基因作物技术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GM Crops)技术经济效应及其对农民收入、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蒋远胜 肖思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5年第8期12-13,共2页
转基因作物是促进农村新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突径。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对比,重点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与技术经济效应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转基因作物研发对农民的收入、健康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 基因作物(GM Crops)产业 农民收入 农民健康 最新进展 基因作物 经济效应 技术 环境 健康
下载PDF
世界农业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志芳 《河南科技》 2004年第6期15-16,26,共3页
关键词 农业 基因作物 抗除草剂作物 抗病虫转基因作物 营养增强性作物 安全评价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安世 《咸宁师专学报》 2002年第6期115-117,共3页
转基因作物已得到广泛应用 文章就转基因作物的优点、研究现状。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基因作物安全问题 Bt-毒蛋白 抗除草剂
下载PDF
转Bt基因作物种植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孙彩霞 张玉兰 +2 位作者 缪璐 陈利军 武志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3-946,共4页
转Bt基因棉花和水稻的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与非转Bt基因原始对照相比,转Bt基因水稻短期种植30d和转Bt基因棉花种植一个生长季后土壤中全碳和全氮以及碱解氮、速效磷、有效硫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转Bt基因作物的种植短期内对土... 转Bt基因棉花和水稻的盆栽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与非转Bt基因原始对照相比,转Bt基因水稻短期种植30d和转Bt基因棉花种植一个生长季后土壤中全碳和全氮以及碱解氮、速效磷、有效硫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转Bt基因作物的种植短期内对土壤主要营养元素循环和平衡的扰动是微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 基因作物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3
12
作者 钱迎倩 魏伟 +1 位作者 桑卫国 马克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7-343,共7页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近年来 ,已有这类实验的报道。夏敬源等的研究说明大田种植转基因 Bt抗虫棉花对棉铃虫优势寄生性天敌齿唇姬蜂 ( Campoletis chlorideae)和侧沟绿茧蜂 ( Microplitis sp.)的寄生率...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近年来 ,已有这类实验的报道。夏敬源等的研究说明大田种植转基因 Bt抗虫棉花对棉铃虫优势寄生性天敌齿唇姬蜂 ( Campoletis chlorideae)和侧沟绿茧蜂 ( Microplitis sp.)的寄生率、羽化率和蜂茧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国际上一些昆虫学家也做了很好的工作 ,尤其 1 999年 5月 Losey等在 Nature上发表转基因 Bt抗虫玉米在实验室水平上引起大斑蝶死亡报道后 ,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的反响。在有关经遗传修饰生物体 ( GMOs)的潜在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影响的问题上美国始终抱抵制的强硬态度 ,这次也开始有所松动。两个有影响的美国玉米加工公司宣布不再接受欧盟拒绝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品种。欧盟宣布在进一步研究得到结论前冻结转基因作物产品进口的审批。欧盟所属有关国家有的禁止进口 ,有的反对欧盟审批。科技界及公众众说纷纭。建议我国政府要加强 GMOs潜在生态风险及对公众健康的研究及商业化生产后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大斑蝶 生态风险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永 兰青阔 +2 位作者 赵新 朱珠 程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建立转基因作物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方法】以转基因作物中常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aMV35... 【目的】建立转基因作物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方法】以转基因作物中常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aMV35S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利用1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1h,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对转基因作物鉴定工作。同时对7种转基因作物进行LAMP检测。【结果】该LAMP方法通过特异性检测含有CaMV35S启动子的转基因作物,其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与常规PCR方法结果一致,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倍。【结论】转基因作物LA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非常适合转基因作物的快速检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某些潜在问题 被引量:35
14
作者 钱迎倩 魏伟 +1 位作者 田彦 马克平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7-433,共7页
1997年,经修饰的活生物体,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转基因作物在商品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转基因生物潜在风险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就上述几方面问题作一综述.1199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 1997年,经修饰的活生物体,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转基因作物在商品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转基因生物潜在风险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就上述几方面问题作一综述.1199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进展转基因生物目前在国际、国内的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商品化 潜在风险
下载PDF
转Bt基因作物释放杀虫晶体蛋白对土壤生态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学永 刘宁 +5 位作者 赵曼 李河 周浪 唐宗文 曹斐 李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3-448,共6页
随着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其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转Bt基因作物在生长期内持续不断地向环境释放杀虫晶体蛋白,这些杀虫晶体蛋白积累一旦超过了昆虫的消耗及环境因子对其的钝化,就可能对非靶标昆虫或土壤微生物造... 随着转Bt基因抗虫作物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其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关注。转Bt基因作物在生长期内持续不断地向环境释放杀虫晶体蛋白,这些杀虫晶体蛋白积累一旦超过了昆虫的消耗及环境因子对其的钝化,就可能对非靶标昆虫或土壤微生物造成伤害。转Bt基因作物向土壤中释放杀虫晶体蛋白的途径主要有3种:根系分泌、花粉飘落和秸秆还田。释放到土壤中的Bt杀虫晶体蛋白能够迅速被土壤活性颗粒吸附,1~3 h就能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态Bt杀虫晶体蛋白不易被土壤微生物或酶降解,导致杀虫活性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是衡量Bt作物对土壤生态影响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Bt作物根系分泌物或Bt生物体降解释放的杀虫晶体蛋白对于土壤蚯蚓、线虫、原生动物、细菌和真菌没有毒性,但可使丛枝菌根真菌(AMF)菌丝长度减小,不能形成侵染单元。Bt杀虫晶体蛋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依这类蛋白的导入方式或Bt作物生育期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土壤中Bt Cry1Ab蛋白能被部分后茬作物吸收,但不同的商品试剂盒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文章综述了Bt杀虫晶体蛋白在土壤中释放、吸附、残留特性及其对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后茬作物的影响,旨在为转Bt基因作物释放杀虫晶体蛋白的土壤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作物 杀虫晶体蛋白 土壤 生态 安全评价
下载PDF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六城市调查数据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何光喜 赵延东 +1 位作者 张文霞 薛品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42,共22页
本文利用一项大规模的入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问题。与以往基于"消费者行为研究"框架而采取"个体决策行为模型"的研究不同,本文从风险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试图发展一个"社会... 本文利用一项大规模的入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问题。与以往基于"消费者行为研究"框架而采取"个体决策行为模型"的研究不同,本文从风险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出发,试图发展一个"社会行动模型"的理论框架,以解释个体在"风险社会"中面对一项新技术时的决策行动受到哪些社会性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公众对推广种植转基因大米的接受度不高,与2002年相比有明显下降;传统的"个体决策行为模型"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其决策行为是基于有限知识基础上的"有限理性选择",大众媒体的影响、对"专家系统"的制度性信任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风险感知 信任 接受度 抽样调查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林清 彭于发 +4 位作者 吴红 陈旭 蒋小英 雷开荣 赵正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3-517,共5页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力度。转基因检测是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本文就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目...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管理力度。转基因检测是转基因安全管理的技术保障,本文就国内外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PCR、ELISA等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今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检测技术 PCR ELISA 基因芯片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68
18
作者 王建武 冯远娇 骆世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活性,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导入的外源基因特性... 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在土壤中的活性,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导入的外源基因特性和土壤类型相关,转基因产物进入土壤后引起的土壤生物变化的程度依赖于许多因素,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评价不同转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急需发展和完善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的风险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生态风险 评价 土壤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土壤动物
下载PDF
Bar基因和转Bar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9
作者 段发平 梁承邺 黎垣庆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概述了草丁膦的毒害机理和 Bar基因的抗性机理与表达情况。总结了转 Bar基因作物的来源、抗性遗传特点和其对环境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 Bar基因和转 Bar基因作物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BAR基因 基因作物 草丁膦 除草剂 抗性
下载PDF
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
作者 刘娜 李葱葱 +1 位作者 徐文静 董英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科研工作者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1)转基因作物的杂草化问题,这里面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转基因作物自身的杂草化问题,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并没有提高作物的生存竞争能力,在没有选择压力的自然条件下,即使转入了抗病抗逆基因,转基因植株的生存竞争能力也没有增加,因此杂草化的可能性很小;二是转基因作物通过基因漂移使得同种或近缘野生种或得某种抗性而成为更加难以防除的“超级杂草”,由于不同植物种间杂交能力不同,外源基因转移并稳定遗传的几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作物的风险性也不同,因此必须经过长期的监测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2)转基因作物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多数观点认为转基因作物会通过基因漂移,外来基因在农家品种或野生种中固定及其竞争优势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乃至丧失,也有观点认为,从长远看,转基因作物将会增加作物的生产力,从而少用农田,少用农药,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正反两方面的报道均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研究分析方法亟待规范;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仍在研究争论之中,尚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作物 环境安全 杂草化 基因漂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