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利用限制技术(GURTs)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蓉蓉 文学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58-62,共5页
介绍了两种类型遗传利用限制技术(GURTs)的内容,分析了将其应用于转基因作物时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在防止转基因逃逸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各方不同观点,综述了围绕GURTs应用引发的争论。
关键词 遗传利用限制技术 基因作物 基因逃逸 争论
下载PDF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潜在影响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柏振忠 王红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就本质而言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于1998年首次获批专利以来就陷入了争论的漩涡。本文从生态环境、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农业系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GURTs的潜在影响,从农户留种行为、农业生产率...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就本质而言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于1998年首次获批专利以来就陷入了争论的漩涡。本文从生态环境、技术进步、市场结构、农业系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GURTs的潜在影响,从农户留种行为、农业生产率、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接受程度等方面阐述了GURTs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我国开展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应用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 潜在影响 适用性 农业生物技术
下载PDF
农业领域基因利用限制技术使用的权利冲突研究
3
作者 孙嘉蔚 《法学(汉斯)》 2024年第10期5941-5948,共8页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是一种极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即使其引发的争议不断,跨国种业公司也依旧致力于该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推广。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带来的权利冲突主要有品种权人知识产权与农民留种权的冲突、个人知识产权与公共权利...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是一种极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即使其引发的争议不断,跨国种业公司也依旧致力于该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推广。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带来的权利冲突主要有品种权人知识产权与农民留种权的冲突、个人知识产权与公共权利的冲突、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冲突。通过分析这三对冲突,可以试想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权利冲突的消解路径,包括将使用GURTs的育种创新成果作为特殊知识产权保护、确保相关基因库的可得性、对留种权的受损进行补偿、保持农民多样化选择、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以及加强生态安全监管。通过这些措施,以期平衡利益相关方的权利,维护公共领域,并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 权利冲突 利益平衡 农业知识产权 农业生物技术
原文传递
GURTs研发应用现状及其产生的内在原因
4
作者 韩艳旗 王红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作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领域的新近发展——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自1998年首次被授予专利以来就引起各方面的强烈争议,特别是能够致使后代种子不育的所谓"终止子"技术,更是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强烈谴责。首... 作为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领域的新近发展——基因利用限制技术(GURTs)自1998年首次被授予专利以来就引起各方面的强烈争议,特别是能够致使后代种子不育的所谓"终止子"技术,更是遭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强烈谴责。首先从技术层面对GURTs进行了说明,然后重点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对GURTs的态度和申请专利的情况对该技术的研发应用现状作了分析。最后从私人研发商对利润最大化的无止境追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对"不足、过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执行成本和能获得超额利润的预期三方面对GURTs产生的内在原因做了深层次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 “终止子”技术 研发 知识产权保护 执行成本
下载PDF
果实特异表达芪合酶基因的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重组
5
作者 马兵钢 谭琳 +2 位作者 胡新文 牛建新 郑学勤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393-396,共4页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附加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的芪合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直接转化技术将其转入LBA4404、EHA105,并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分析对所获得的农杆菌工程菌株进行鉴定。为利用芪合酶基因转化植物并在食用果...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附加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的芪合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直接转化技术将其转入LBA4404、EHA105,并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分析对所获得的农杆菌工程菌株进行鉴定。为利用芪合酶基因转化植物并在食用果实中产生白藜芦醇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果实 芪合酶基因 表达载体构建 植物表达载体 基因工程技术 研究利用 特异表达 限制性酶切分析 工程菌
下载PDF
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在中国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柏振忠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90,共7页
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领域,跨国农业生物公司一直在寻求超越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由此而产生,并通过其独特的占有机制,成为一种极端的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然而,基因利用限制技术首... 在农作物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领域,跨国农业生物公司一直在寻求超越法律保护的技术措施来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由此而产生,并通过其独特的占有机制,成为一种极端的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然而,基因利用限制技术首次获批专利以来就陷入了争论的漩涡。事实表明,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国际农业生物巨头公司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对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和迈向商业化生产的步伐。对中国而言,未来也无法回避该技术的商业化。本文在分析基因利用限制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基因利用限制技术的研发推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为我国保护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而且,我国自身的基因技术领域的强研发实力和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高接受程度等都将有利于该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而农户的留种行为对该项技术在我国推广的影响是有限的。研究结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在转基因技术知识产权技术保护措施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之前,我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应当审慎;二是顺应潮流,趋利避害,我国可以考虑容许相对安全的特性水平遗传利用限制技术的引入。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基因利用限制技术 影响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