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梁燕 张颖丽 +7 位作者 廖芸 刘龙丁 姬秋彦 王丽春 崔平芳 赵红玲 王晶晶 李琦涵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效果。方法取前期制备的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之后进行临床症状监测及大体病理学检查;并采用恒河猴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后观察试验动物的临床症状,进... 目的观察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效果。方法取前期制备的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大鼠急性毒性试验,之后进行临床症状监测及大体病理学检查;并采用恒河猴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后观察试验动物的临床症状,进行血液学、生化检测、CD4+、CD8+细胞比例检测、病毒血症检测、病毒在组织器官的分布检测以及病理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给予大鼠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200倍剂量时,无论是临床症状监测还是大体病理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恒河猴3次免疫8倍人用剂量时,疫苗对动物临床症状、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CD4+、CD8+细胞比值亦无明显改变,动物的血液及组织器官中均未检出腮腺炎病毒RNA,各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大体病理学改变。结论 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及长期毒性试验均无明显异常,充分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从而为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基因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急性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
下载PDF
不同代次F基因型SP-A株腮腺炎病毒在恒河猴体内的致病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史长军 梁燕 +7 位作者 崔萍芳 马绍辉 王庆玲 杨丽仙 陈巍 沈冬 谭振国 李琦涵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74-77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F基因型SP-A株腮腺炎病毒在恒河猴体内的致病性。方法选取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17细胞上传至15、20、30代的活病毒作为实验组,在Vero细胞上传至第2代的病毒作为野毒株对照组,分别接种恒河猴腮腺。观察实验动物体温和...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F基因型SP-A株腮腺炎病毒在恒河猴体内的致病性。方法选取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17细胞上传至15、20、30代的活病毒作为实验组,在Vero细胞上传至第2代的病毒作为野毒株对照组,分别接种恒河猴腮腺。观察实验动物体温和临床体征。活体取双侧腮腺,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检测腮腺炎病毒中和抗体。结果对照组动物出现了明显的体温升高,一般状况较差,注射后第5天出现腮腺肿大,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淋巴细胞大量浸润。而各实验组动物均未出现腮腺炎症状和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各组动物接种病毒后均能产生抗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但对照组的中和抗体GMT水平均高于各实验组。结论腮腺炎病毒SP-A株传至第15代次,已无致腮腺炎发病能力,为开发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SP-A株 f基因 致病性 减毒
下载PDF
Classifying genotype F of hepatitis B virus into F1 and F2 subtypes 被引量:6
3
作者 Hideaki Kato Kei Fujiwara +9 位作者 Robert G. Gish Hiroshi Sakugawa Hiroshi Yoshizawa Fuminaka Sugauchi Etsuro Orito Ryuzo Ueda Yasuhito Tanaka Takanobu Kato Yuzo Miyakawa Masashi Mizokam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0期6295-6304,共10页
AIM: To explore the propriety of providing hepatitis B virus(HBV) genotypes F and H with two distinct genotypes.METHODS: Eleven HBV isolates of genotype F (HBV/F)were recovered from patients living in San Francisco,Ja... AIM: To explore the propriety of providing hepatitis B virus(HBV) genotypes F and H with two distinct genotypes.METHODS: Eleven HBV isolates of genotype F (HBV/F)were recovered from patients living in San Francisco,Japan, Panama, and Venezuela, and their full-length sequences were determined. Phylogene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mong them along with HBV isolates previously reported.RESULTS: Seven of them clustered with reported HBV/F isolates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structed on the entire genomic sequence. The remaining four flocked on another branch along with three HBV isolates formerly reported as genotype H. These seven HBV isolates, including the four in this study and the three reported, had a sequence divergence of 7.3-9.5% from the other HBV/F isolates,and differed by > 13.7% from HBV isolates of the other six genotypes (A-E and G). Based on a marked genomic divergence, falling just short of >8% separating the seven genotypes, these seven HBV/F isolates were classified into F2 subtype and the former seven into F1 subtype provisionally. In a pairwise comparison of the S-gene sequences among the 7 HBV/F2 isolates and against 47HBV/F1 isolates as well as 136 representing the other six genotypes (A-E and G), two clusters separated by distinct genetic distances emerged.CONCLUSION: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classifying HBV/F isolates into two subtypes (F1 and F2) would be more appropriate than providing them with two distinct genotypes (F and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f 肝炎病毒 病毒类 病毒感染
下载PDF
Cloning of Omp1 Gene from Chlamydia trachomatis F Genotype
4
作者 齐蔓莉 刘全中 +2 位作者 缴稳苓 田敬群 陈锦英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2002年第2期25-28,共4页
Objective:To directionally clone the ompl gene from Chlamydia trachomatis(Ct)F Genotype onto a plasmid vector for constructing a rudimentary DNA vaccine.Methods:The complete ompl gene from genomic DNA of Ct F genotype... Objective:To directionally clone the ompl gene from Chlamydia trachomatis(Ct)F Genotype onto a plasmid vector for constructing a rudimentary DNA vaccine.Methods:The complete ompl gene from genomic DNA of Ct F genotype wild species was amplified with primers designed by computer.The recombinant gene was obtain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cutting,linking the gene with the plasmid vector in vitro,transforming the recombinant gene into bacteria,and extracting the DNA from the bacteria.Results:DNA extracting from the bacteria was composed of the impl gene and plasmid,which is identified by three methods of singular restrictive enzyme cutting,double restrictive enzyme cutting and PCR.Conclusion:Cloning of the ompl gene from the Ct F genotype means that a rudimentary DNA vaccine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f基因 膜蛋白基因 分子克隆 DNA疫苗 基因重组
下载PDF
细胞工厂中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SP-A株在人二倍体细胞上的增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微 邱恒 +4 位作者 杨振清 丁开云 樊会青 李琦涵 王晶晶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20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利用细胞工厂,探讨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17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为腮腺炎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8%和5%的血清浓度将细胞培养至单层后,观察病毒接种后细胞病变情况,初步确定最低血清含量后;在不含... 目的利用细胞工厂,探讨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17细胞上的增殖特性,为腮腺炎疫苗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以体积分数为10%、8%和5%的血清浓度将细胞培养至单层后,观察病毒接种后细胞病变情况,初步确定最低血清含量后;在不含血清培养基条件下,按照不同接种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接种细胞,确定病毒增殖峰值后,进一步观察不同吸附条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同时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验证病毒增殖变化。结果在体积分数为5%的血清条件下,细胞可生长成致密单层;高MOI(0.500)感染细胞后,在4~5 d内进入增殖高峰,中MOI(0.050)、低MOI(0.005)感染细胞后,在5~6 d进入增殖高峰,维持48 h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比较37℃吸附试验中,非吸附组病毒增殖高峰明显迟于吸附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细胞6 d时病毒载量达到峰值。结论5%新生牛血清即可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MOI对腮腺炎病毒在KMB17细胞株中的增殖有较大的影响,当使用适宜范围的MOI(0.01~0.02),在非吸附的条件下,腮腺炎病毒SP-A株在KMB17株中能够良好地增殖,在病毒培养至7~9 d可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收获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f基因 病毒增殖 人二倍体细胞 细胞工厂
原文传递
重组F基因缺失型仙台病毒hFGF2基因治疗制剂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志浩 李永红 +7 位作者 饶春明 高凯 王兰 毕华 李响 陶磊 郭莹 王军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78-383,共6页
目的建立搭载2型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uman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h FGF2)重组F基因缺失型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 V)制剂(Se V-h FGF2/d F)的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方法采用RT-PCR法对Se V载体中插入的目的基因h FGF2和缺失的... 目的建立搭载2型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uman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h FGF2)重组F基因缺失型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e V)制剂(Se V-h FGF2/d F)的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方法采用RT-PCR法对Se V载体中插入的目的基因h FGF2和缺失的F基因进行鉴别,同时扩增两个基因片段M-HN和h FGF2-NP,以鉴别该病毒;鸡红细胞凝集试验检测制品的血凝效价,并计算病毒颗粒数;免疫荧光法测定Se V-h FGF2/d F的感染滴度,结合病毒颗粒数计算其比滴度;Se V-h FGF2/d F体外感染COS7细胞后,ELISA法测定感染上清中h FGF2的表达量;将感染上清体外作用于BALB/c 3T3细胞,3T3细胞增殖法检测h FGF2的生物学活性;酚-氯仿法抽提样品的DNA,Pico-Green法测定制品中DNA残留量;PCR法检测腺病毒残留。结果重组Se V-h FGF2/d F基因组中h FGF2基因、F基因、M-HN片段和h FGF2-NP片段的RT-PCR鉴定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血凝效价为1∶512,病毒颗粒数为4.12×1010 VP/ml;感染滴度为2.06×109 CIU/ml,比滴度为5.0%;Se V-h FGF2/d F以MOI 10感染COS7细胞72 h后,ELISA检测上清中h FGF2的表达量为117.1 ng/ml;表达上清中h FGF2的生物学活性为437 IU/ml;DNA残留量为2.24 ng/ml;制品中腺病毒的PCR检测结果为阴性;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人基因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及《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结论初步建立了Se V-h FGF2/d F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为保证该制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其他Se V载体基因治疗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f基因缺失仙台病毒 2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免疫不同动物制备的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抗血清的比较
7
作者 王微 邱恒 +4 位作者 杨振清 王雯慧 胡云光 李琦涵 王晶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目的利用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浓缩后疫苗原液,经不同途径免疫动物制备抗腮腺炎病毒血清。方法将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浓缩后疫苗原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经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及皮下+肌肉注射的三种途径免疫雌性家兔和雌性豚鼠,均于0、7、14、2... 目的利用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浓缩后疫苗原液,经不同途径免疫动物制备抗腮腺炎病毒血清。方法将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浓缩后疫苗原液与弗氏佐剂混合后,经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及皮下+肌肉注射的三种途径免疫雌性家兔和雌性豚鼠,均于0、7、14、28和35 d免疫,每次7.5 lgCCID50/mL,于每次免疫后7 d采用微量滴定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利用抗体效价较高血清对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进行干扰试验。结果不同免疫途径均可诱导动物产生抗体,皮下+肌肉注射的免疫方式产生的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单独皮下及肌肉注射的免疫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等免疫剂量下,家兔产生的抗血清效价明显高于豚鼠。家兔抗腮腺炎病毒血清对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滴度均无干扰。结论经皮下和肌肉注射结合的途径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血清抗体,对制备高效价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血清抗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f基因 中和抗体效价 免疫途径
原文传递
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质量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易力 邹俊如 +4 位作者 乔燕 何云龙 樊会青 李琦涵 王晶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19,共5页
目的分析在细胞工厂上生产的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质量稳定性。方法将KMB17细胞在细胞工厂中传代,待细胞长为单层时,将腮腺炎病毒SP-A株按MOI 0.02接种于KMB17细胞,在细胞工厂上连续制备6批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目的分析在细胞工厂上生产的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质量稳定性。方法将KMB17细胞在细胞工厂中传代,待细胞长为单层时,将腮腺炎病毒SP-A株按MOI 0.02接种于KMB17细胞,在细胞工厂上连续制备6批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对病毒收获液、原液、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病毒滴度检测,其中成品还进行热稳定性试验及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细菌内毒素、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和抗生素残留量等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绘制2倍标准差及3倍标准差质量控制图,进一步分析其质量稳定性。结果不同阶段产品的病毒滴度、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值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在2倍标准差控制限范围内波动;无菌试验、异常毒性试验、细菌内毒素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要求。结论利用细胞工厂在人二倍体细胞基质上制备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工艺,能持续稳定地获得有效性与安全性可靠的疫苗成品,且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要求。本研究为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 细胞工厂 病毒滴度 质量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不同月龄婴幼儿接种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殷琼洲 杨盛然 +10 位作者 蒋蕊鞠 梁燕 王晶晶 徐明珏 邓燕 杨北方 李琼 王兆 蒋国润 李琦涵 车艳春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索不同月龄婴幼儿接种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uV)后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招募无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史且未接种过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8-24月龄健康婴幼儿,接种F基因型MuV,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d血... 目的探索不同月龄婴幼儿接种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p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MuV)后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招募无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史且未接种过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8-24月龄健康婴幼儿,接种F基因型MuV,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28d血标本,检测抗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中和抗体。结果分别招募8-12月龄、13-17月龄、18-24月龄健康儿童132名、104名、99名。3个年龄组儿童MuV免疫后抗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6%、90.4%、90.9%(χ~2=0.37,P=0.832),阳转率分别为87.9%、89.4%、89.9%(χ~2=0.27,P=0.874),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5.88、1:7.12、1:6.83(H=1.25,P=0.536)。结论不同月龄婴幼儿接种F基因型MuV后均有良好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f基因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表面展示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F蛋白胞外区细菌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建伟 姜昊妍 +3 位作者 杨锐 张舒博 王建忠 王春凤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8-2304,共7页
为了构建及鉴定表面展示新城疫病毒F蛋白胞外区细菌样颗粒。首先应用RT-RCR和PCR技术分别扩增F蛋白胞外区编码基因片段和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protein anchor,PA)基因片段,通过融合技术将F蛋白胞外区编码基因与PA基因融合,然后利用... 为了构建及鉴定表面展示新城疫病毒F蛋白胞外区细菌样颗粒。首先应用RT-RCR和PCR技术分别扩增F蛋白胞外区编码基因片段和乳酸乳球菌肽聚糖锚钩蛋白(protein anchor,PA)基因片段,通过融合技术将F蛋白胞外区编码基因与PA基因融合,然后利用pET-30a(+)质粒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用热酸处理乳酸乳球菌获得裸露的细菌样颗粒(BLPs),通过透射电镜进行鉴定;最后将复性后的F-PA蛋白与BLPs颗粒结合,经过SDS-PAGE、Western blot、细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结合鉴定,并分析其结合效果灰度值判断其结合效率。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均能正确表达,成功制备出裸露的BLPs,目的蛋白复性后可与BLPs进行结合,其结合效率为1 U的BLPs与130 μg的F-PA蛋白结合。成功构建出表面展示基因Ⅶ新城疫病毒F蛋白胞外区BLPs,为后续研究新城疫亚单位黏膜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新城疫病毒f蛋白 细菌样颗粒 亚单位疫苗
原文传递
不同细胞工厂制备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比较
11
作者 杨振清 刘喜苹 +6 位作者 文韬 李涛 艾晗 段黎恒 张玉平 王文慧 王晶晶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18-921,927,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厂牌聚苯乙烯细胞工厂制备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血清(10%、8%、5%),在两组不同厂牌细胞工厂(A组: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组:美国康宁公司)中分别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厂牌聚苯乙烯细胞工厂制备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血清(10%、8%、5%),在两组不同厂牌细胞工厂(A组:无锡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组:美国康宁公司)中分别培养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在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接种SP-A株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37℃培养7~9 d收获病毒液,经过滤后,获得疫苗原液。将病毒收获液、疫苗原液样品于4℃放置14 d、37℃放置7 d后检测病毒滴度,并按《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要求检测相关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种不同厂牌细胞工厂培养的KMB17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态无明显差异,在细胞培养基的血清浓度为5%时,可获得较高滴度的病毒收获液;在该血清浓度下,两种不同厂牌细胞工厂培养的病毒收获液和疫苗原液感染性滴度均值为6.50 LgCCID50/mL,4℃放置14 d和37℃放置7 d后,A组与B组细胞工厂病毒滴度下降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厂牌细胞工厂制备的病毒收获液和疫苗原液的无菌、分枝杆菌、支原体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20版)要求。结论两种不同厂牌细胞工厂均可用于制备SP-A株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本研究为F基因型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工厂 f基因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人二倍体细胞 病毒滴度
原文传递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血清学诊断和基因型别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宏伟 崔爱利 +4 位作者 许松涛 朱贞 姬奕欣 张燕 刘中华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 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爆发进行血清学证实,鉴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患儿的血清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中的IgM抗体;从脑膜炎病人CSF标... 目的 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爆发进行血清学证实,鉴定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别。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临床诊断为腮腺炎患儿的血清和脑膜炎病人脑脊液(CSF)标本中的IgM抗体;从脑膜炎病人CSF标本中提取核糖核酸(RNA),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方法扩增病毒小疏水蛋白(SH)基因255个核苷酸片段;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的8个基因型代表株做亲缘性关系树分析。结果 15份血清中11份腮腺炎IgM阳性,5份CSF中2份IgM阳性。5份CSF标本中2份PCR扩增产物阳性。SH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2株病毒为F基因型,与1995~1996年中国流行的腮腺炎野病毒基因型一致。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F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爆发,部分病例合并有病毒性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f基因 病毒性脑膜炎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江苏省腮腺炎病毒基因特征和G基因型病毒株全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秀英 胡莹 +1 位作者 陆培善 郭宏雄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4-539,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流行株SH基因特征和G基因型MuV全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对江苏省2013-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uV分离和基因分型,分析F和G基因型MuV的SH基因特征;对G基因型MuV进行全基因序列测... 目的分析江苏省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流行株SH基因特征和G基因型MuV全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对江苏省2013-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uV分离和基因分型,分析F和G基因型MuV的SH基因特征;对G基因型MuV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拼接,重点分析F、HN和N蛋白基因特征。结果共获得2013-2015年178株F基因型和6株G基因型MuV流行株。SH基因亲缘关系树显示,F、G基因型流行株与其参考株之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分别为0.048-0.010、0.032-0.054,且G基因型形成两个独立分支。全基因序列分析显示,G基因型MuV的HN蛋白出现N-糖基化位点增加或减少,发生HN蛋白E356D、Y442S、I279T和I287V变异、N蛋白L457A、T466N、M492I和N495H变异以及F蛋白K101R变异。结论江苏省2013-2015年MuV流行株以F基因型为主;并发现G基因型MuV且发生一定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f基因 G基因 基因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乳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芮艺 徐洲 赵宝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江苏某肉鸽养殖合作社饲养的乳鸽出现扭头等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65%,剖检可见脑部出血、颈部皮下出血、十二指肠出血。从病死乳鸽中采集病料,分离到1株鸽新城疫强毒株,病毒毒力测定其MDT为52 h、ICPI为2.2,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具有较高的... 江苏某肉鸽养殖合作社饲养的乳鸽出现扭头等神经症状,死亡率高达65%,剖检可见脑部出血、颈部皮下出血、十二指肠出血。从病死乳鸽中采集病料,分离到1株鸽新城疫强毒株,病毒毒力测定其MDT为52 h、ICPI为2.2,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基因测序其F基因型为ClassⅡ基因Ⅵb亚型。病理组织学研究发现,新城疫病毒会引起非化脓性脑炎和出血性坏死。研究结果为了解江苏地区乳鸽新城疫的发生、流行和组织损害提供了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鸽 新城疫病毒 毒力 f基因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人3型副流感病毒F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火文 关文竹 +2 位作者 李雄雄 安静 白慕群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1年第5期14-22,共9页
目的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s, Bac-to-Bac BES)表达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HPIV-3)的重组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并研究密码子优化、疏水性区域、... 目的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s, Bac-to-Bac BES)表达人3型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HPIV-3)的重组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 F),并研究密码子优化、疏水性区域、SUMOStar融合标签及gp67分泌信号肽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研究F蛋白的抗原性与免疫原性。方法全基因合成HPIV-3 F蛋白昆虫细胞密码子优化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获得HPIV-3全长优化型F基因(op-F)、去除N端和C端疏水区域的截短优化型F基因(opt-F)和截短野生型F基因(wtt-F);将以上基因分别构建至pFastBac1、pI-SUMOStar、pI-secSUMOStar 3种载体,采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各目的基因对应的蛋白进行表达。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各目的蛋白的表达及特异性进行检测。用纯化的重组opt-F蛋白免疫青紫蓝兔,制备F蛋白特异性抗体。结果 ①对HPIV-3的opt-F基因及wtt-F基因的表达对比显示,opt-F基因在3种载体中都得到了良好表达,而wtt-F基因在3种载体中均未表达,说明密码子优化对目的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②对HPIV-3的op-F基因及opt-F基因在pFastBac1载体中的表达对比显示,opt-F基因得到了良好表达,而op-F基因未表达,说明疏水性区域可显著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③对HPIV-3的opt-F基因在pFastBac1及pI-SUMOStar载体中的表达对比显示,SUMOStar融合标签可使opt-F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④对HPIV-3的opt-F基因在pI-SUMOStar及pI-secSUMOStar载体中的表达研究显示,添加gp67分泌信号肽后未检测到opt-F基因的可溶性表达,说明gp67信号肽对目的蛋白无促可溶性表达效果。⑤纯化的opt-F/pI-SUMOStar蛋白免疫青紫蓝兔,得到了滴度为1∶8 192的抗血清。Western blot显示,此血清可以特异性结合HPIV-3病毒的F蛋白。结论密码子优化、N/C端疏水区域的去除以及SUMOStar融合标签的嵌合,可以显著提高F蛋白在Sf9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3副流感病毒f基因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密码子优化 疏水性区域 SUMOStar融合标签 gp67分泌信号肽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07-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病毒SH和HN基因的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绍辉 施海晶 +3 位作者 何春艳 陈俊英 杨卉娟 孙强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2007—2009年云南省腮腺炎病毒(MuV)分离株的SH和HN遗传特征。方法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从Vero细胞分离的病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H基因和HN基因,测序后用Mega4.1软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云南省分离14株MuV的SH基凶其核... 目的分析2007—2009年云南省腮腺炎病毒(MuV)分离株的SH和HN遗传特征。方法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从Vero细胞分离的病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H基因和HN基因,测序后用Mega4.1软件分析其遗传特征。结果云南省分离14株MuV的SH基凶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0%和96.5%~100.0%,与其他省份比较其同源性为92.6%~99.4%和87.7%~100.0%,其巾Wsh1和Wsh2与其他F基因型差异较大;与疫苗株同源性为84.5%~85.1%和77.2%;与其他基因型同源性为83.4%~90.9%和70.1%~86.0%。6株MuV分离株的HN基因与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3%~99.5%和99.1%~99.7%;与中国分离株SP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8%;与其他基因型同源性为94.7%~96.8%和95.5%~99.1%;与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2.4%~93.2%和95.5%~96.4%。结论2007-2009年云南省流行的MuV均为F基因型;其HN基凶比SH基因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炎病毒 f基因 SH基因 HN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